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唯识与中观▪P49

  ..续本文上一页么?那一些你偶然坐坐有时候发光,眼睛也看到亮,是你眼神经有病、不好,或者里面身体在变化。身体内部不是“行”嘛?在动嘛?它自己摩擦也发光。所以你的意识宁静修静了偶然看到,那个不是色界的光明定,这个里头差别很微细的。随便认为“哎哟,这个光已经得定了,啊,不得了了!”——入魔境。高一点入到欲界天的定,欲界天还是魔境呀。严格地讲,没有跳出三界都还是魔境、外道境界。所以这些顺便给你们提到,在平常也许我想不起来就懒得讲了。平常你们问我我也懒得讲,没有时间讲。现在你听到的要注意一下啊。

  “此定初修,必依有顶(到了有顶天),游观无漏。”到了有顶天,再观察一切无漏法。什么叫无漏?起心贪嗔痴慢疑,乃至邪见、身见、边见……五十几种心所。任何根本烦恼,大烦恼、小烦恼,寂然不动,此身无渗漏,一点渗漏都没有,等于完备了,心境光明清净圆满了。圆满所以叫做无漏。有一点不圆满、有瑕疵,就是有漏。就是心、心相到了无漏。

  “为加行入”,由到了色界天的定,“善于游观”,观察自己心理状况,一点起心动念处,是“止于至善”,没有一点不对的。那么这个作加行,才能证入了灭尽定。

  我们再念一道,“此定初修,必依有顶,游观无漏,为加行入。”

  “次第定中,最居后故。虽属有顶,而无漏摄”。所以在九次第做功夫的定力的里头,它这个属于九次第定最后一定——灭尽定。所以色界天有顶天的范围,“而无漏摄”,到达灭尽定已经属于跳出三界的边缘了,在无漏果的范围。

  “若修此定,已得自在,余地心后,亦得现前。虽属道谛,而是非学,非无学摄,似涅槃故。”注意,得到灭尽定还不算得涅槃。所以修这个定,得到了灭尽定的人,已经可以得到心已自在了,所以这才叫做自在,不被烦恼所束缚,没得烦恼束缚,此心自在了,意识不行了,烦恼意识这个都不相应了,这样叫做自在。拿现在讲这才叫做真自由真自主了,自由自在。

  “余地心后”,什么叫余地呢?声闻缘觉这两种小乘的人、修小乘的人,乃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些地位的人,乃至大乘道的菩萨,第七地、第八地以前,“余”,这个余地心。二乘圣人修到声闻缘觉的果位,乃至菩萨道大乘道修到初地欢喜地、二地离垢地、三地发光地、四地焰慧地……一地一地算下去,到七地是远行地,第八地才是不动地、第九地善慧地、第十地是法云地,菩萨十地,都要背来哦,尤其在这个学院的同学,这些背不来你就“糟”字下面加个“糕”了!我想都会背来的。所以到“余地心后”,到七地菩萨这个境界;修小乘道的到声闻、缘觉道,修到这个心地法门修到这个样子还没有办法得到灭尽定哦。菩萨道修到七地境界,小乘道修到声闻缘觉的果位,“余地心后”,再得后得智,叫做后得智、智慧。根本智得到,后得智发起,才能够修到灭尽定。所以“余地心后”,是后得。这些八地菩萨当然得到了,达到这个程度了,修到这个程度。七地菩萨八地以前,乃至声闻缘觉这些罗汉果位这个人,得到这个心地法门了,然后由后得智修到了一个程度。所以禅宗开悟,初悟等于根本智,再进一步所谓破重关、破末后牢关,那是后得智啊!到破“末后牢关”获得一切种智,统统现前,那很厉害了!不是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哎哟!“一轮明月在床前。”“哦,我悟了!”你真误了,耽误了!不是的,这要真实功夫。

  所以灭尽定,“虽属道谛”,四谛法门苦、集、灭、道。虽然算是得道,而并不属于“非学”,“非无学(所)摄”,不是一般有学位的罗汉、学人或者是已经得到无学位的所摄,已经超过了这个境界。因为灭尽定相近于涅槃境界,可见涅槃这个境界之难。不要把灭尽定当成已经涅槃,“似涅槃”。

  “此定初起,唯在人中,佛及弟子,说力起故。人中慧解,极猛利故。后上二界,亦得现前。”

  他说灭尽定的境界,不一定,我们人类里头很容易到达,尤其学佛的人,佛在世的更容易。佛虽然过世了,经典、像法还在,并不困难,只要把理明了,好好修,并不困难。所以佛以及佛的弟子们,“说力起故”,把佛所说的教理透达了,所以我经常说,佛法是个科学,你理明了,依着理来实验,不然你去盲修瞎练搞不好的。佛及佛的弟子们,“说力起故”,由于这个理论、道理懂了,这个力量、心力引起,在人中智慧、慧解极为猛利,那么容易修到灭尽定。“后上二界,亦得现前。”如果有后得智成就,虽然生在色界、无色界,也可以修到这个灭尽定。

  “邬陀夷经,是此诚证。”《邬陀夷经》这本经典,一般研究讲好像中国没有翻译,有!实际上在四阿含经里头,一节而已,他说这本经典这个道理佛说得很明白。

  “无色亦名意成天故。于藏识教,未信受者。”

  那么灭尽定的人呢,得到灭尽定,快要跳出三界哦,没有跳出三界,快要跳出三界的,还在边缘上转,在无色界中,所以无色界天,刚才我们讲色界天,我们欲界天就晓得同我们一样有肉体,或者肉体比我们不同一点,健康得多。有些欲界天的天人也有肉体,但是,也可以放光。假设你们有缘碰到这样的天人也没有什么稀奇,一看就知道。佛学了解了,好,你是欲界天的天人,不要吓我了。下来有时候神色很难看,但是他身体肉体有光,欲界天的天人。所以同阿修罗有相似之处,没有什么稀奇的。有时候你定中,你人中得定了,他在你前面晃两下,逗你玩玩也有,你当成天母,你完了;当成天人崇拜,也完了;反正是相应不理。至于无色界的下来的天人那很少到这里,大概现在人研究哇,飞碟、飞碟光有一点相像,呵!这为色界的。无色界的没得形像了。所以无色界天也名“意成天”,意所成,所以“成心灭色”。但是他们虽然得到灭尽定,生在色界、无色界,对于第八阿赖耶识——藏识,根本还不知道,第八阿赖耶识他不信的,所以佛的小乘弟子们还不相信第八阿赖耶识有这个东西,“于藏识教,未信受者”。

  所以呀,“若生无色,不起此定,恐无色心,成断灭故。”

  所以呀,得到这种定的人,生到无色界的时候,很难出这个定。他把这个定境界执着得牢牢的,他不敢动。一动了以后,哎哟这灭尽定再一动我要到哪里去啊?跳出三界外没有第四界,我跳到那里去呀?到哪里去?这是个问题。哈,所以他牢牢地守住这个清净境界,动都不敢动,起心动念怕得很,他不敢起心动念了。认为怕这个一动念了,这个境界一破掉,灭尽这个境界一破了,又起心动念,我又要变凡夫又堕落了。他对于阿赖耶识的道理根本搞不清楚,所以都还属于第六识的境界。那么第七识不谈了,因为第七识“我”已经入到灭尽定去了。这个还是第六识境界。还没有讲完,灭尽定、第六意识的境界还没有说完的。

  这很难办了,很耽误时间了。本来我们同学们有一个提议,说我的课太多,尤其是唯识课一个礼拜两次,他们大家觉得是有消化不良之感。想做笔记、想实修都很困难,因此要求变成一次,我想已经讲了两次,等这个月到底了再讲。我总觉得时间来不及,要大家了解多一点。

  现在有几个问题,第一点,为什么《成唯识论》不从头开讲?哈,这个是小问题,没有什么问题,从头开讲你就听不进去了。尤其配合我们用功夫的,现在求修证的人,所以从这里开讲,慢慢倒转来才容易了解。

  第二个问题,这些巫师招魂,还都真能够灵魂来吗?还是它道的分神而来?人同畜生也能分神?啊,这个问题在唯识的道理、佛法的道理,这个招自己的魂,都是自己的魂起了作用。换句话说是“识变”,自己的心识识变。除非这个巫师或者这个法师,这个作法的人自己定力很高,那可以分神。这个唯识道理正要讲到了,识是可以分的,换句话一心可以多用。不过假定一个人投到它道,譬如已经变人了,再招魂的话,这个人当时有昏迷之感,那么就有分神的作用。可是现生这个人自己还不知道,或者是梦境一样的、迷迷糊糊的。

  第三个问题,死的时候身体还没有冷却,那把眼角膜拿来移植了,这个眼识还存在,此时是否八识未死?八识本来都在的,八识分段生死本来都在的。一切器官、眼睛移植到这个人,八识如何分法?八识没有多大的分位,只要他自己一接上新的眼识,八识是一体的,可以起作用。蚯蚓砍断,各段皆动,这个已经讲过的。蚯蚓砍断了,八识都在动,余力未断,那是余业未断,所以八识普遍地存在,无所不在。

  第四,色界天是气交还是什么?也是三元和合而生么?如果人死后生在色界天,是直接生。藉缘生,也是藉缘生的。没有缘不得生,也要藉缘生,那么也是需要三元和合。现在我们讲色界天是气交,是方便的说法。高一层的色界是神交,神就可以交了。

  现在我们讲到无想定同灭尽定,讲到了讲完了。修灭尽定所到达的色界天境界,那么这个无色界天的天人,无时而不起此定。不起此定不是说出定,生不起进入灭尽定的功用。道理在哪里?因为生在无色定的高位的人,就怕自己无色心、无色境界的断灭,就是上次讲到这里,对不对?对吧?道理等一下再说明。

  “已信生彼,亦得现前。”假定有人见地更高,晓得生在无色界天这个境界,但是他也晓得可以进修灭尽定的人,那么这个灭尽定的定境也可以现前。

  “知有藏识,不断灭故。”理由呢,就是晓得一切阿赖耶识无处不在、无时可以断灭的。阿赖耶识生命的根根还在,所以下面就转了。

  “要断三界见所断惑,方起此定。”但是生在无色界这个境界的人,知道了阿赖耶识不断。比方我们现在当然三界里头是最低界,三界有九地、九层楼,比方;我们是最低一层叫“五趣杂居地”,就是人、阿修罗……[断录]欲界里头五趣杂居地。这个趣也就是趋向。假定就是我们这些人如果了解了阿赖耶识不断,是不是我们现生可以证得灭尽定呢?当然可以,学佛的人一定可…

《唯识与中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诗词辑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