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唯識與中觀▪P49

  ..續本文上一頁麼?那一些你偶然坐坐有時候發光,眼睛也看到亮,是你眼神經有病、不好,或者裏面身體在變化。身體內部不是“行”嘛?在動嘛?它自己摩擦也發光。所以你的意識甯靜修靜了偶然看到,那個不是色界的光明定,這個裏頭差別很微細的。隨便認爲“哎喲,這個光已經得定了,啊,不得了了!”——入魔境。高一點入到欲界天的定,欲界天還是魔境呀。嚴格地講,沒有跳出叁界都還是魔境、外道境界。所以這些順便給你們提到,在平常也許我想不起來就懶得講了。平常你們問我我也懶得講,沒有時間講。現在你聽到的要注意一下啊。

  “此定初修,必依有頂(到了有頂天),遊觀無漏。”到了有頂天,再觀察一切無漏法。什麼叫無漏?起心貪嗔癡慢疑,乃至邪見、身見、邊見……五十幾種心所。任何根本煩惱,大煩惱、小煩惱,寂然不動,此身無滲漏,一點滲漏都沒有,等于完備了,心境光明清淨圓滿了。圓滿所以叫做無漏。有一點不圓滿、有瑕疵,就是有漏。就是心、心相到了無漏。

  “爲加行入”,由到了色界天的定,“善于遊觀”,觀察自己心理狀況,一點起心動念處,是“止于至善”,沒有一點不對的。那麼這個作加行,才能證入了滅盡定。

  我們再念一道,“此定初修,必依有頂,遊觀無漏,爲加行入。”

  “次第定中,最居後故。雖屬有頂,而無漏攝”。所以在九次第做功夫的定力的裏頭,它這個屬于九次第定最後一定——滅盡定。所以色界天有頂天的範圍,“而無漏攝”,到達滅盡定已經屬于跳出叁界的邊緣了,在無漏果的範圍。

  “若修此定,已得自在,余地心後,亦得現前。雖屬道谛,而是非學,非無學攝,似涅槃故。”注意,得到滅盡定還不算得涅槃。所以修這個定,得到了滅盡定的人,已經可以得到心已自在了,所以這才叫做自在,不被煩惱所束縛,沒得煩惱束縛,此心自在了,意識不行了,煩惱意識這個都不相應了,這樣叫做自在。拿現在講這才叫做真自由真自主了,自由自在。

  “余地心後”,什麼叫余地呢?聲聞緣覺這兩種小乘的人、修小乘的人,乃至初禅、二禅、叁禅、四禅這些地位的人,乃至大乘道的菩薩,第七地、第八地以前,“余”,這個余地心。二乘聖人修到聲聞緣覺的果位,乃至菩薩道大乘道修到初地歡喜地、二地離垢地、叁地發光地、四地焰慧地……一地一地算下去,到七地是遠行地,第八地才是不動地、第九地善慧地、第十地是法雲地,菩薩十地,都要背來哦,尤其在這個學院的同學,這些背不來你就“糟”字下面加個“糕”了!我想都會背來的。所以到“余地心後”,到七地菩薩這個境界;修小乘道的到聲聞、緣覺道,修到這個心地法門修到這個樣子還沒有辦法得到滅盡定哦。菩薩道修到七地境界,小乘道修到聲聞緣覺的果位,“余地心後”,再得後得智,叫做後得智、智慧。根本智得到,後得智發起,才能夠修到滅盡定。所以“余地心後”,是後得。這些八地菩薩當然得到了,達到這個程度了,修到這個程度。七地菩薩八地以前,乃至聲聞緣覺這些羅漢果位這個人,得到這個心地法門了,然後由後得智修到了一個程度。所以禅宗開悟,初悟等于根本智,再進一步所謂破重關、破末後牢關,那是後得智啊!到破“末後牢關”獲得一切種智,統統現前,那很厲害了!不是說“雲在青天水在瓶”;哎喲!“一輪明月在床前。”“哦,我悟了!”你真誤了,耽誤了!不是的,這要真實功夫。

  所以滅盡定,“雖屬道谛”,四谛法門苦、集、滅、道。雖然算是得道,而並不屬于“非學”,“非無學(所)攝”,不是一般有學位的羅漢、學人或者是已經得到無學位的所攝,已經超過了這個境界。因爲滅盡定相近于涅槃境界,可見涅槃這個境界之難。不要把滅盡定當成已經涅槃,“似涅槃”。

  “此定初起,唯在人中,佛及弟子,說力起故。人中慧解,極猛利故。後上二界,亦得現前。”

  他說滅盡定的境界,不一定,我們人類裏頭很容易到達,尤其學佛的人,佛在世的更容易。佛雖然過世了,經典、像法還在,並不困難,只要把理明了,好好修,並不困難。所以佛以及佛的弟子們,“說力起故”,把佛所說的教理透達了,所以我經常說,佛法是個科學,你理明了,依著理來實驗,不然你去盲修瞎練搞不好的。佛及佛的弟子們,“說力起故”,由于這個理論、道理懂了,這個力量、心力引起,在人中智慧、慧解極爲猛利,那麼容易修到滅盡定。“後上二界,亦得現前。”如果有後得智成就,雖然生在色界、無色界,也可以修到這個滅盡定。

  “邬陀夷經,是此誠證。”《邬陀夷經》這本經典,一般研究講好像中國沒有翻譯,有!實際上在四阿含經裏頭,一節而已,他說這本經典這個道理佛說得很明白。

  “無色亦名意成天故。于藏識教,未信受者。”

  那麼滅盡定的人呢,得到滅盡定,快要跳出叁界哦,沒有跳出叁界,快要跳出叁界的,還在邊緣上轉,在無色界中,所以無色界天,剛才我們講色界天,我們欲界天就曉得同我們一樣有肉體,或者肉體比我們不同一點,健康得多。有些欲界天的天人也有肉體,但是,也可以放光。假設你們有緣碰到這樣的天人也沒有什麼稀奇,一看就知道。佛學了解了,好,你是欲界天的天人,不要嚇我了。下來有時候神色很難看,但是他身體肉體有光,欲界天的天人。所以同阿修羅有相似之處,沒有什麼稀奇的。有時候你定中,你人中得定了,他在你前面晃兩下,逗你玩玩也有,你當成天母,你完了;當成天人崇拜,也完了;反正是相應不理。至于無色界的下來的天人那很少到這裏,大概現在人研究哇,飛碟、飛碟光有一點相像,呵!這爲色界的。無色界的沒得形像了。所以無色界天也名“意成天”,意所成,所以“成心滅色”。但是他們雖然得到滅盡定,生在色界、無色界,對于第八阿賴耶識——藏識,根本還不知道,第八阿賴耶識他不信的,所以佛的小乘弟子們還不相信第八阿賴耶識有這個東西,“于藏識教,未信受者”。

  所以呀,“若生無色,不起此定,恐無色心,成斷滅故。”

  所以呀,得到這種定的人,生到無色界的時候,很難出這個定。他把這個定境界執著得牢牢的,他不敢動。一動了以後,哎喲這滅盡定再一動我要到哪裏去啊?跳出叁界外沒有第四界,我跳到那裏去呀?到哪裏去?這是個問題。哈,所以他牢牢地守住這個清淨境界,動都不敢動,起心動念怕得很,他不敢起心動念了。認爲怕這個一動念了,這個境界一破掉,滅盡這個境界一破了,又起心動念,我又要變凡夫又墮落了。他對于阿賴耶識的道理根本搞不清楚,所以都還屬于第六識的境界。那麼第七識不談了,因爲第七識“我”已經入到滅盡定去了。這個還是第六識境界。還沒有講完,滅盡定、第六意識的境界還沒有說完的。

  這很難辦了,很耽誤時間了。本來我們同學們有一個提議,說我的課太多,尤其是唯識課一個禮拜兩次,他們大家覺得是有消化不良之感。想做筆記、想實修都很困難,因此要求變成一次,我想已經講了兩次,等這個月到底了再講。我總覺得時間來不及,要大家了解多一點。

  現在有幾個問題,第一點,爲什麼《成唯識論》不從頭開講?哈,這個是小問題,沒有什麼問題,從頭開講你就聽不進去了。尤其配合我們用功夫的,現在求修證的人,所以從這裏開講,慢慢倒轉來才容易了解。

  第二個問題,這些巫師招魂,還都真能夠靈魂來嗎?還是它道的分神而來?人同畜生也能分神?啊,這個問題在唯識的道理、佛法的道理,這個招自己的魂,都是自己的魂起了作用。換句話說是“識變”,自己的心識識變。除非這個巫師或者這個法師,這個作法的人自己定力很高,那可以分神。這個唯識道理正要講到了,識是可以分的,換句話一心可以多用。不過假定一個人投到它道,譬如已經變人了,再招魂的話,這個人當時有昏迷之感,那麼就有分神的作用。可是現生這個人自己還不知道,或者是夢境一樣的、迷迷糊糊的。

  第叁個問題,死的時候身體還沒有冷卻,那把眼角膜拿來移植了,這個眼識還存在,此時是否八識未死?八識本來都在的,八識分段生死本來都在的。一切器官、眼睛移植到這個人,八識如何分法?八識沒有多大的分位,只要他自己一接上新的眼識,八識是一體的,可以起作用。蚯蚓砍斷,各段皆動,這個已經講過的。蚯蚓砍斷了,八識都在動,余力未斷,那是余業未斷,所以八識普遍地存在,無所不在。

  第四,色界天是氣交還是什麼?也是叁元和合而生麼?如果人死後生在色界天,是直接生。藉緣生,也是藉緣生的。沒有緣不得生,也要藉緣生,那麼也是需要叁元和合。現在我們講色界天是氣交,是方便的說法。高一層的色界是神交,神就可以交了。

  現在我們講到無想定同滅盡定,講到了講完了。修滅盡定所到達的色界天境界,那麼這個無色界天的天人,無時而不起此定。不起此定不是說出定,生不起進入滅盡定的功用。道理在哪裏?因爲生在無色定的高位的人,就怕自己無色心、無色境界的斷滅,就是上次講到這裏,對不對?對吧?道理等一下再說明。

  “已信生彼,亦得現前。”假定有人見地更高,曉得生在無色界天這個境界,但是他也曉得可以進修滅盡定的人,那麼這個滅盡定的定境也可以現前。

  “知有藏識,不斷滅故。”理由呢,就是曉得一切阿賴耶識無處不在、無時可以斷滅的。阿賴耶識生命的根根還在,所以下面就轉了。

  “要斷叁界見所斷惑,方起此定。”但是生在無色界這個境界的人,知道了阿賴耶識不斷。比方我們現在當然叁界裏頭是最低界,叁界有九地、九層樓,比方;我們是最低一層叫“五趣雜居地”,就是人、阿修羅……[斷錄]欲界裏頭五趣雜居地。這個趣也就是趨向。假定就是我們這些人如果了解了阿賴耶識不斷,是不是我們現生可以證得滅盡定呢?當然可以,學佛的人一定可…

《唯識與中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詩詞輯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