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唯识与中观▪P57

  ..续本文上一页摩天以上(夜摩天还是属于六欲天哦)贫富没有哪个穷一点、哪个好一点,平等。夜摩天以下不平等,连贫富都不平等,享受都不平等。忉利天以下,果报更有厚薄的不同;也有衣服,也要穿衣服、天人的衣服;也有七宝的宫殿。但是忉利天以下同我们人类一样经常会闹饥荒啊!有时候吃不饱。所以,这个是什么道理呢?因为这个天人,以这个为阶段划一个阶段,就是前生修戒、讲道德、修戒律,所谓修戒守戒,就是道德行为嘛,有道德的善报;但是没有利他之心、布施不够,所以有饥饿的果报、有贫穷的果报。就是所谓讲道德、守戒律的人,善于洁身自好,其他对于利世利人的行为是——树叶子落下来都怕打破头的呀!尤其一般修道学佛的人,十个有五双都犯了这个毛病,绝不肯利人利世。因为妨碍我的定嘛,妨碍我的修持。即使肯做一点布施帮忙人,都要计算有没有价值、划不划得来。菩萨道布施,花钱也好或者什么也好,没有计算、傻里瓜唧,你要——拿去就是了,我还问有没有价值!你要?我有,你拿!你看他傻人,做的事是菩萨道哦!你说:哎呀!这件你划不来呀!那个划不来——我一听,像我做事有许多朋友劝我,我一听我都替他吓!吓什么?这个心性怎么修行的啊?菩萨行道还要利害计算的呀?头目脑髓都是属于人家的啊!那叫大乘,大乘不谈,小乘都做不到哦!修行,大家检查自己行为。

  那么,简单的讲一讲了,多得很哦!你们好好去研究。

  过了六欲天以上——初禅天了,那就注意哦,你看这个表,没有欲了;不是没有——淡了,欲淡了才能得初禅哦!你们打坐能不能得到初禅?初禅我们告诉你,经常讲的,再提啊:心一境性,离生喜乐。佛经上就是那么简单的告诉你。这八个字包括了多少东西!心、这个心,就是第六意识,这个意念就在一个境界上不动。我们在座很多作功夫修道打坐的人,你自己问问看,你第六意识的意念能够摆在一个境界上么?没有。虽然你坐了几十年,坐起来坐得很舒服什么的,你都在闹感觉啊!你那个第六意识思想摇摆没有停过啊!对不对呀?没有讲错吧?讲错了马上纠正哦。这是牵涉到大家自己本身哦。你尽管看你眼睛闭着坐得很好,坐三天三夜也没有用啊。你那个意识在里头在转啊!意识在行阴,“色受想行”,行者就是动态。一下觉得:“哎哟气已经到头上来了!哎呀我的脚通了!哎哟我海底通了!”你还海底通了,通了海底呢!那个意识都在玩这一套哇,在玩弄自己啊!意识没有专一、心一境性啊!

  心,就是意识,刚才讲啊,当然不是无想,是有想哦!不是灭尽、也不是睡眠、也不是闷绝,意识是清明的。所以为什么净土叫你念佛呢?一句佛号。当然你一句佛号自己念的听得清清楚楚,念的清清楚楚,不是心一境性哦。一句佛号有六个字了:“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念头了;如果四个字:“阿、弥、陀、佛”,四个念头了。况且你在念的时候,这里想、那里想,中间都在岔乱、散乱啊,没有心一境性啊!就是你们守窍、打坐、守个定境界空,你能够心一境性吗?身体都没有感觉,做到了?做不到的啊!这是非常实在的事哦。

  那么所以真正念佛是“净念相继”,这叫一心不乱,念到佛的那个境、意境,等于我们心里挂念一件事情。我常常给你们讲,你们没有注意,什么叫念佛?譬如我们出来做事,心里想着:哎呀有一件事。譬如你们当学生的,一边出去街上玩,一边想着:“那个南老师!回去给他晓得一定挨骂,那个老师啊!”害怕得很!这一念挂着,玩还是玩、电影还在看哪,不过“怕南老师知道”那一念始终挂着,这叫“念”。净念相继,净土那一念就是这一念。这一念专一了、心一境性,其他没有杂念,这样是专一。那么这个定定久了以后,慢慢定,定久了以后——离生喜乐,有出离之感。出离什么?第一个觉得身体拘束我不住了,或者超出身体以外了。所以你们现在打坐都在身体里头搞,禅宗祖师所以骂你:黑漆桶一团!眼睛闭着,里面黑洞洞的,就在里头瞎摸。摸了半天,干什么呢!好像变蟑螂一样,这么在里头瞎摸!有什么用?!

  到这个时候,“离”,有出离之感;“喜”,无比的喜悦、高兴。到这一步已经是“烦恼无由更上心”了,普通的烦恼不会动念了,没有什么。“乐”,这个色身身体上发生快感,每一个毛孔、连着头发、到脚趾头、手指头,那不是男女之间的快感,那不能比呦!那是喜乐。你们打坐两个腿都没有走通。我告诉你,打坐坐到了两个腿气走通了,从足趾头开始起,两个腿在发快感,等于男女性关系的快感不能比,那就一看性关系的快感觉得不值钱、太粗了。这个是细的。一天到黑是乐的哦!而头脑的境界,连头脑头发都在快乐。不是说:“哎我闷闷的,这里发涨,老师呀,这里怎么样?”我说用灸筒啊。噢!灸一下才舒服。再不然扎针啊,再不然跳“生八式”啊,“哎哟!好舒服!”那个舒服能够比的呀?不能比啊!

  那当然气脉通了。所以气脉通了,什么奇经八脉、什么脉、什么脉,那个气脉是肉体方面的事嘛,普通的气脉;高一层的又是一层,气脉很多层次。要注意。

  那么,离生喜乐是初禅的境界。哪个人(做到了)?你看我们大家做功夫自己问问看,做到没有?“离生喜”,得喜没有?随时都在欢喜,随时脸上都有笑容。不是一个死相,再不然就是仇恨相,越看那些修道人每一个面有菜色、脸带仇恨相,啊。那就看到人——(师示相),因为怕人家打扰嘛,都是一股仇恨相,对不对?初禅都没有到。

  那么,什么是到达初禅呢?初禅的果报超过了六欲天了,你看看表——梵众天。“梵”这个梵字,所以我们唱念叫梵音,“梵”代表清净,意境上已经非常清净了。梵辅天,高一层的。再高一层“大梵天”,心念清净了、意识清净了。但是有层次不同。清净再进一步“少光天”,一片光明,同无色界的光又不同哦,又不同,光也分很多种。然后再进一步啊,到二禅去了。初禅叫少光天。哎,你们打坐坐起来有没有少光啊?有啊!黑光一团!

  真得到定境的人,夜里,所以像密宗的修法,有一种闭关叫闭

  

  唯识与中观(十四)

  唯识与中观(卷十四)

  南怀瑾先生讲演

  妙音缘录入

  要能够认清楚自己的现象,比如我们心理的现状的话,我们心里一边在思想,一边有一个意识晓得自己在想些什么,我这个想得对不对。譬如说,我想黄金的股票了,该不该买呀?这两天黄金会不会跌价啊?石油会不会涨价啊?想去看个电影,选哪个好啊?心里头有另外一个意识又看到自己:哎呀,怎么昨天刚看了电影今天又想去看!为什么要去买黄金的股票?这个见分马上看到这个相分。那么这个见分等于心理学现在所讲有监察的作用,有监察、督查自己的作用。心相、这个心态的变化有时候不一定,情绪的变化、思想随便出来,这个见分随时可以见到,这是普通的。

  所以我们修持的人,心理到达某一种禅定的境界,我们的见地就是我们的见分,知道自己已经到达这里了:“噢,这是空了。哎,这一下我空了。啊,这个我证清净了。”——这个是见分的作用,这两个还是粗浅的。

  还有一个功能——证分,自己晓得我证果了、到达了。一切都可以求得证明。但是,你证果的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呢?这个中间五见里头是不是边见、邪见、戒禁取见、见取见、身见,这要证自己——证分;证自己证分——般若智慧。心意识的作用同相分业力习惯的心态转成了真正般若智慧,才算悟道、才算明心,才算见性;或者证自证分才算见性。所以此中,因此学教理唯识的人,看禅宗看密宗看一切的人(对净土不大批评),看密宗,认为即身成佛、顿悟成就——胡闹!不可能!含糊笼统。

  事实上,所谓禅宗达摩祖师当时传佛心印,他叫你印证不是用《金刚经》,那是五祖、六祖改的;所谓以《楞伽经》印心,《楞伽经》是唯识大经、重镇。

  那么我们刚才提到四禅中间,初禅“离生喜乐”,我上次提到,大家应该注意。喜的境界是心理状况;乐是生理的状况,身体上发乐。所以,那么二禅是“定生喜乐”,也得喜乐。三禅呢?心理状况的“喜”宁静了,“离喜得乐”,这个快感在。这都要身安和哦!这个身要安、要和。身安和,这个气脉,所以我们现在所讲的所谓气脉通了,证得初禅就应该通了,气脉不通不会证得初禅。因为你身的感受还很严重嘛。你说打坐坐在这里,还觉得背上——哎呀三关啦、前三关啦、后三关啦,左脉、右脉,那里通、这里通,通了半天通个什么?你身的感觉还在、这个肉体的感觉还在、色法的感觉肉体还在,你初禅都没有到。你只是坐在那里,“内守幽闲,尤为法尘分别影事”,就是在玩那个意识状态,在玩、玩弄。所以真得禅定,色法一定跟到转。因为色法四大是心意识的相分,你心真转了,相、现象一定转了。所以我们看普通一个人,为什么人要看相呢?看这个人的相,这个人心好、心坏,人好、人坏,事业、功名、富贵、前途、穷通、寿夭,看得出来,因为这个面相、身体这个相,这个相分就是他业力所发生的相分,呈现这个现象;由这个、透过这个现象,就可以知道他的业力的见分,他的妄见所生的、三世的因果所得的,就是这个“相”。

  所以我们知道身体——心意识的相分,身不得安、和,这个安、和,唯识在偏重于心意识的修法,因此不谈身体,因为谈身体的修法多容易走入五见里头的邪见、边见,身见忘不掉的,很严重。所以修密宗、修道家的,我几十年所看到的,几乎越走越被身见困得厉害,没有办法解脱。其原因呢?很难讲了。他认为一天修持有功夫啊!这个我在很年轻的时候有一个观念,现在几十年了还没有变动过。

  我过去曾经有一次在云南大学一个研究会上讲到这个问题,佛家跟道家的比较入手就有个大的差别:佛家的法门入手,不管如何,反正以“空”入手。假定一个人思想功夫真…

《唯识与中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诗词辑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