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唯识与中观▪P67

  ..续本文上一页空;两个脚啊像高丽参的两个杈杈。所以人要死亡、人要衰老,先要从脚上开始,等于那个高丽参的植物啊,这个枝杈一萎缩了,整个就完了。比方,我们举个例子啊,刚才讲到“颠倒”这个观念。

  所以,修道家、修密宗的人,就晓得人的根根在哪里,如何把这个根啊培养好。所以他做对了。好了,当然我是讲理论啊,方法没有说、没有讲。大家晓得这个**,就是引用这个例子说明众生颠倒。究竟哪里是正?哪里又是反?所有问题搞不清楚的。所以他说“自应无倒智”,真正证得道了,自己本身无师啊自通,真叫做无师自通。悟道那一下,不是老师帮助你悟,也不是佛帮助你悟,佛就是老师,诸佛菩萨都是善知识,他教你走过的路、走路的方法,你照他走过的路、走过的方法去做,到了真正一旦证得菩提、悟道的时候,这个时候——无师智,不是靠老师那里得来的,自己是豁然顿悟。这个时候呢,自己本身智慧爆发了。智慧何以爆发呢?我们不是听了唯识吗?第八阿赖耶识含藏一切种子,要注意呦!含藏了一切种子,善法、恶法,你识分的智慧,所有的种子它都有。所以修持到了最高处,那个智慧干净的、正确的、清净的,这一念好的种子、种性都爆发了,连带坏的种子、染污的种子也变成了白净了。因此证道、证得菩提、得道的时候自然得无师智通,自己本性里头所含藏的智慧的种性、功能统统爆发。这个时候对世间法、出世间法一切所观察的智慧,不会再有颠倒了。这是第三点,讲“自应无倒智”。

  这是讲什么?“谓愚夫智若得实境,彼应自然成无颠倒,不由功用,应得解脱。”就是说,怎么样叫做“自应无倒智”?“谓”,拿成白话来翻译,就是讲愚夫,我们普通就叫做凡夫、一般人。愚夫是好听,这个是佛学的名词;我们讲很简单、最低级的话,就是说“笨蛋”,啊,一般人。假设得到“实境”,什么叫实境呢?就是朴实讲这个人悟到了根,悟到了生命本来是证到了。那么,“彼应”他当时应该自然“成无颠倒”了。无师自通,自然证到了无颠倒的大智慧。这种大智慧的成就的境界,“不由功用”,不需要用功的。就是说我们现在有时候偶然得一点清净的境界,心理偶然觉得安宁的境界,是想办法内心上拼命搞修养来的,就是要用功而来。所以真正成道、证道的时候叫做“无功用道”,第八地以上的菩萨到达“无功用行”,不需要再下努力用功,此心随时随地自然就在那个境界,一点都不需要著意,一点也不要定,也不要慧、不要观照,自然到了。所以这个叫做“无功用”。他说一般人能够到达了境界,悟到了、得究竟实境的话,“不由功用,应得解脱”,应该是一切解脱了。

  我们刚才讲,把普通的佛学举出来,这个颠倒,真的不颠倒就叫做“正见”,得正见了。得了正见有什么好处呢?所谓见道、得正见,自然就得解脱了。解脱了身心的缚,不被生理、身体所困扰,不被心理的烦扰所困扰、烦惑所困到了。总而言之,不被物理世界的一切物理作用所困扰。解脱,而不受三界内在的一切等等所拘束,都不困扰,就都得解脱了。学佛的根本——到达解脱。所以一般的佛学小乘来讲是有五个步骤,大乘也离不开这五个步骤: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修戒,得定,得定以后得慧,得慧就解脱了,得到无颠倒智。那么无功用道、无功用行,自然解脱了。得解脱以后呢?由解脱所成就了,成就什么?成就了解脱。解脱以后所起的、所知的知见,所知道能知一切法、能见一切法,无所不通,这是“自应无(颠)倒智”,第三个。

  就是说,“菩萨(能够)成就四智”,四种智慧。菩萨,大家都是菩萨啊!你不要把**大殿上那个铜的、木头的,那个就是“表相”。譬如我们真的证到了,也就是自己的经验会到了。第四种呢?“随三智转智”。真正悟道的人,所以像禅宗、密宗、天台,这个地方都严重地考察了。第四种叫做“随三智转智”,跟到上面三种,一、相违识相智;二、无所缘识智;三、自应无倒智。下面还有三种,都属于三智的范围。随三智的成就,所以学佛……(雨辰校。玉树临风二校完。)

  

  唯识与中观(十六)

  要告诉大家,功夫不是毕竟的成就啊!也不是苦行的成就——大智慧的成就,那叫做成佛。要开发自己的大智慧的成就。所以说第四种就是“随三智转智”。怎么叫转智?把八识统统转了,平常的心意识转成大智慧光明普耀的境界。那么这“三智转智”是什么“三智转智”呢?第一种,“随自在者智转智。”第四种“三智转智”所包含这三种,三种的第一种叫做“随自在者智。”得到大自在的(智慧)。我们都晓得念“观自在菩萨”,得大自在,解脱以后才能得大自在呦!拿我们现在世俗的观念来讲,真自由只有成佛才能真叫做得了自由,那是真自由。一切不受物理、身心的拘束,生命的本来找到了,这是真正的自由。在佛学过去的名词就是真正的自在,“自在”的名称拿我们文字上来研究,比“自由”好多了:自在,自己本身都还在这里。自在是大菩萨的境界。这个智慧的境界是什么境界呢?“谓”就是说(师嘱同学:看书哦!)“已证得心自在者,随欲转变地等皆成。”就是说,得了解脱以后证得了心自在的境界,那一定得此心自在了。

  我们这个心不自在哦!各位要注意啊!我们现在内在你看,开着眼、闭着眼,自己那个思想啊怎么样来的、怎么样去的一点把握不住,下个念头想什么你不知道,你控制都控制不牢。这个思想不是心的全体呦!这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都没有办法得自在。所以心自在,菩萨第六意识发而是都自在的。

  而我们普通人,譬如有许多人心里头的所有的念头都是分裂精神,在心理方面我们给它造一个名字,理性上觉得:“做人不应该这样做,做得好一点啦!”“讲话不应该这样讲,说得好听一点啊!”可是自己莫名其妙,那个习惯上是养出来的,那个行为不得已就做出来的,不得自在。

  心完全得自在者,完全能够作主,这个心才能够作主。不但能做心的主,而且做身体的主。你说要死吧,我暂时不死,再留三个月,他有本事给你留住;或者我不想留,早一点死吧、早一点走,生死来去也可以自在,这就叫做心得自在。

  他说,“证得心自在者”这个境界,“随欲转变地等”,跟到他的心念转的,要把这个地下水泥土变成虚空,这个实质性土地就变了、没有了,就变成空的。要把手指一指把这个地下变成黄金,统统这个地就是变成黄金了,所谓神通了,这是真神通。神通如何做到?——心得自在。

  所以得大自在菩萨,一切凡是地水火风、所有物质的东西,随心所欲可以转变的。所以说(再念一道啊):“随自在者智转智”,“谓”这就是讲,已证得心自在者的菩萨们,“随欲”跟到自己的希望转变土地、物质等,都可以成功,随时可以做到。修持到这一步,才叫悟道、证道。不要随便瞎扯啊!*修禅宗什么,你就悟了,你不要说把土地转成黄金,那我们现在正缺黄金耶!直接把土地转成黄金,好不好啊?你只要把茶杯转成铝的或者转成银的就好了,不要黄金,差一点都可以,转成功也可以,你来转吧?****成功。不能做到,你说悟了道,悟了什么?是“误”了,言旁一个口天“误”的误,耽误了的误。不要乱来啊!

  所以说,“证得心自在,随欲转变地等皆成。”好,他说有个问题:“境若实有,如何可变(呢)?”如果物理世界、一切的外境界真正是固定的,那怎么样说证到心自在者可以把物理东西随时转变**?换句话说,物理世界地水火风、物质世界的一切,心物一元,心的本体所呈现一部分的相,*相,物理世界的东西它本身也是空的,随时在变。山河、大地、风、水等等,它没有一个永恒存在的不变的东西。**它都是在变去。所以我们科学上晓得能量互变、质量互变等等的道理。没有不能够变的。因为它互变,所以它体空;因为它是体空,所以随心所欲可以转变的。当然我们这个也有神通啊,可以转变的,冷水把它拿来一倒,加工就变成开水;把它放一点酸的东西就可以制酒。这就是我们随心所欲在变,这是凡夫境界里的小智。证得大自在这个智,变化物质、转变物质,就是心意识这个心念一动,就可以转变了。

  那么就要再问了,怎么样能够做到这样?古来成就的祖师他就告诉一个秘诀,但是你不要执着哦:“心风得自在者”,要心风都得自在。我们这个物质世界四大,风是其一,中国的习惯都讲“气(炁)”,中国的炁、最基本的炁,等于科学所讲的“能”。所以心风得自在者,才能证到佛菩萨的大神通,大神通可以转变物质世界。

  但是转变了,那个境界是假的了,偶然一用哦!不会长时间转变的。为什么如此?佛菩萨也不肯变、你转变不了。众生定业处。定业没有完,你不能逆转它;逆转以后,它可以用……所以讲到这里,我们顺便另外讲别家的一个故事,道家**吕真人、吕纯阳,**公司这个老板就拜他的,拜吕纯阳。吕纯阳当年学道(道家的故事),碰到他的老师叫钟离权。道家有一个条件,道家分几种神仙,分五等,不管哪一等,那么至少修道人这个“三千功满,八百行圆”,要三千、八百个善事做了。什么叫善事?救了人家,要死的人你救他活转来,救一命就叫一件善事。还不是说我拿两个钱投一下功德,然后啊端饭给人家吃,自己沾沾自喜以为做了好事——那个小之又小,应该做的!那个小善慢慢累积起来变成大善。大善是这样,比如拿一个生命做标准。等于说,大好事做三千、八百件了,才可以学仙。那么吕纯阳跟这个钟离权一拜了老师以后啊,什么善事也没有做啊!他是联考没有考取,正在那里做梦的时候碰到这个老师钟离权——黄粱一梦。那么钟离权要传他一个点石成金,这个法术***。修道基本要做善事,做善事没有钱,怎么办呢?他要传一个点石成金,指头一点这个东西就变成黄金了,拿这…

《唯识与中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诗词辑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