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界各种现象同那个梦是一样的,只是不知道。比如我们普通人有一点可以体会到的,现在回想前几年的事,你觉得像梦一样,像梦一样过去了。(第十七集完。妙音缘录入,雨辰校,玉树临风二校完)
唯识与中观(十八)
唯识与中观(卷十八)一九八二年一月十八日南怀瑾先生讲演(共四十卷)
假定当下现在体会到这个境界,这个人就可以进入梦幻三昧、大乘菩萨的境界里头。在梦幻三昧修久了,那一切的物理东西、物质东西,没有什么障碍了,一切都没有障碍;乃至定力更深的时候,所谓山河墙壁无碍而过去,一切自在了。这是补充的说明。
所以因此,本论《成唯识论》上,“未真觉位,不能自知”。现在我们理论上知道白天也是梦,但是这个理论知道了,你会讲佛经、说佛法,也是说梦话,没有真清醒;真清醒就成佛了。所以没有到达真觉之位啊,因此自己不知道。
“至真觉时”,所谓真觉就是成佛,悟了、大彻大悟了。“亦能追觉”,也同夜里做梦醒了一样的,想到几十年的人生一切所作所为,这也是个梦。
所以啊,我们一切众生,“未得真觉,恒处梦中。”因为没有得到真正清醒境界,永远白天在做梦。夜里不过是梦中的梦;白天正在做梦。所以法相唯识呢,直截了当就翻译成“真觉”,别的经典翻译成菩提、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等等,就是真觉。真正的觉悟了,才晓得现在还是在大梦中。
那么他引用佛经,“故佛说为生死长夜”,所以佛经上感叹:一切众生在生死长夜中。这个夜很长啊!如果三大阿僧祇劫不悟,就是这一梦梦了三大阿僧祇劫。这个三大阿僧祇劫都是长夜漫漫。那么人呢?就是流浪在生死中。
“由斯未了,色境唯识。”什么原因呢?就是不能真正彻底证悟到,一切的外色境界就是心意识所生的。没有证到,所以永远不能。理论上讲了,偶然心里头有感觉的:“哦!这是一梦!”那不相干的。那是文学境界、偶然的感叹,偶然的感觉、感触而已,不是真的。
由这个问题引出来下面的问题:“外色实无,可非内识境;他心实有,宁非自所缘。”好,他说由醒、梦这个道理,外面色法、外境同这一个物理世界这些东西,那么以唯识的道理来讲,本来是没有、空的,也是心意识的共业所生的。
“可非内识境。”当然外境界在我们凡夫看起来,是我们的外面;这个茶杯、这个墙、这个山、这个天,是在我们的外面,不在里面。在真正证到了心识、心性道理,一切唯心识所生,这个山河大地大千世界,没得内外,就是我们一体的,意识所生的。所以提出来假定的问题,外面如果是真的没有,“可”——姑且许可你,还不完全承认,并非是内识的境界;那么,“他心实有,宁非自所缘”哪?哎,一切众生都是同一个心识啊!我有思想,你也有思想,他也有思想嘛!他心(别人心)实有,那真是有作用哦!我在这里想喝茶,你正想喝酒呢!实实在在地有啊!“宁非自所缘”,他说那么讲起来,当我想喝茶,你也有识、我也有识,我们识、唯识是相同的,他说那么你就是我喽!我也是你喽!
换句话说,那么我想这个人要来看我,我天天想、天天想,这个人应该有感应了,这就会来喽!有时候你想死了也没有感应。可是有一种邪法、外道的邪法,或者密法里头也有这一种法门,他可以把人的心勾动,都是邪法。那就是承认说,他心虽然实有,也可以作自所缘,我也可以使你受影响。这里有个问题哦!
譬如说世界上很多了,有些画符的,重符箓,中国有,道家画符念咒,有些重咒语的,会把别人弄得疯了。你像密宗里头的增诛法也可以做得到。那么由此看来他心实有,正是我之所缘,我可以影响他。不过这里头问题很多,你们学佛、搞唯识,学佛、真正的佛法要用思想的啊!不用头脑那是永远不会发智慧的。
我现在帮助大家提问题,譬如催眠术,我坐着,你说要我催眠:“你睡了、睡了、睡了,你现在睡了,睡着了、睡着了……”哎,你慢慢真的睡了!催眠术,稍稍练得高一点,这个境界的人,就可以做到哦!大家你跟我俩对坐着,然后:“你现在飞起来了啊,坐在虚空中,噢!离开了三寸了!差不多了。五寸了、八寸了!”哎,你慢慢悬起来了!那就是证明他心实有哦!是我们自所缘喽!对不对?——不对!
催眠术那个境界同这个都是问题,不同的。这里头还有,因此说,“他心实有”,诸佛菩萨都成就了,那我们念佛、念佛,当然根据佛经说,念念念,佛就会受我们的感应,对不对?但是啊,佛天天要度尽众生,我们受不了他的感应啊!对不对?即使一个完全有成就的菩萨,他也没有办法帮助每一个人,说他的心一动,使你悟道了——我们还是不能悟道哦!佛也做不到。假定是一体,那佛要度尽一切众生,他一念动就度尽一切众生,我们得度了,我们修都不要修了!还要盘腿打坐、烧香磕头,多麻烦!做得到吗?做不到。
所以“他心实有,宁非自所缘”,“宁”就是白话“难道说”,难道说这个不是我们自己所缘的境界吗?
现在答复,“谁说他心,非自识境。但不说彼,是亲所缘。”他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奇怪,一切众生同体。我们不用佛法的话,换一句话,也就是用我们原有的这个道理啊:“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谁说他心,非自识境”啊?任何人一个心都有心识的作用,是同样的心识作用。注意啊!是“任何一个众生,都有同样的心识作用。”——注意逻辑!我没有说“任何一个众生,都是同样的一个心识作用”,不是那么讲。注意哦!这就叫做学因明了,逻辑的问题,不要把话听错了。我说:“任何一个众生,都同样的是心识的作用。”
所以那么因此他也说,“谁说他心,非自(己的)识境”呢?这个“自”,各人单独一个自。他说“自识,不说彼是亲所缘。”你的心理意识作用跟我的心理意识作用,各有各的亲因缘的所缘。你不是我、我不是你,这个中间有差别。我的亲所缘、思想只是在我这个范围起了作用,没有办法在你那个范围起作用。不是我经常说到哲学的时候说一个笑话,并不是笑话,因为普通上课就不兴讲了;看人家自己智慧高就懂进去了,智慧不高就算了。我常说,中国人有句话,骂两夫妻感情不好是“同床异梦”,对不对?实际上世界上哪一个夫妻是同床同梦的呀?不可能的啊!一定异梦嘛!各做各的梦啊!哪有同梦的啊?既然偶然撞撞,哎呀你梦到什么,我昨天夜里也梦到什么!差不多?差得很远哪!本来同床就异梦啊!异梦得很厉害呀!各做各的梦。为什么呢?他每一个人的心识啊,自己有亲因缘所生。所以是疏所缘,不是没有关联;“疏”,亲、疏要分开,一个近亲、一个疏远。
那么下面理由说:“谓识生时,无实作用,非如手等,亲执外物。”所以就是我们这个识生出来的时候,譬如我们现在晓得心意识,我们什么东西才看得到?大家体会一下,我们现在的人,在座我们大家自己体会,有一样东西,没有看到,这叫做“无色有对”。没有现象,但是有相对的作用,在唯识学叫“无色有对”,你将来看佛经就懂了。还有个名词“有色有对”,以前有个道友问过。譬如我们意识、第六意识这个思想无色,看不见。这个思想是什么?“有对”,可以有相对作用。我们知道自己在思想,只有第六意识这个思想我们知道;眼识、耳识、鼻识、身识,你定力功夫不够已经体会不出来了;意识是很清楚。但是意识境界我们心理思想,现在譬如说,这位刘教授坐在那里,大家是在家里,我不要拿起电话打,我心里打坐一想:嗯,刘司令,你来吧!——他那里并不能接得到啊!有没有感应呢?你定力很高了以后啊,他那里有感应;可是感应得不是像电话那么清楚,我们打电话有时候还听错了呢!他有一种感应,他忽然或者念头刚刚会想到,譬如说:哎呀,好像老师那儿好久没有去了,我要去看看老师了吧!唉,现在没有空。其实在想嘛。它有勾动的作用、有这个线路作用;但是不是亲所缘。为什么呢?“谓识生(起的)时(候),无实作用。”无实在的,起不了作用。
“非如手等,亲执外物。”譬如不像我们手拿茶杯,这个茶杯就端起来,我们拿这个就端起来。这一段要特别注意哦!尤其是作功夫的人。“日等舒光,亲照外境。”譬如像太阳一出来,整个的山河大地,这光明出来统统照见了。可是我们意识起来,我们心里也想起一个光明照见大家。譬如说,功夫很好、定力很高的人,在这里打坐修道,哎呀我要放一个光啊,照见大地众生,无病无痛,没有衣服穿的不要凉着噢!等等,我现在给你们修火观啊,你们身上都自己带电啊!——你在那里发疯空想了一阵可以啊,愿力是可以呀!别人冷的还是牙齿发抖耶!感冒的还是“啊嘁、啊嘁”啊!就是说,你识所生的不像那个样子。
“但如镜等,似外境现,名了他心,非亲能了。”所以你意识一动啊,像镜子一样,镜子里头有别人的现象进来;我们镜子一照,一照人有我们人的影像,所以“但如镜等”。“似外境现”,注意这个“似”,镜子一照,譬如我们去照镜子,镜子里头有个我,你说那个我是什么样子啊?真的我吗?当然不是哦,大家都知道那是我的影子,而且那个影子还不真的,你知道吗?我们现在看镜子,我们的光线角度是这样照进来的。照相机还颠倒的。普通的镜子是左右这样来的;焦点不同,上下这样照的。所以我们看镜子里的世界并不是我们真的面孔。所以我们人活了一辈子,自己面孔什么样子没有看到过。你不要以为镜子里头看过,没有啊!这个焦点不同的,是这样来的。所以镜子里头的这一些外相,“似”好像,古文就要注意,好像外面境界呈现了。那么你呈现了,“哎呀,我懂了!”镜子一照,“哎哟,我看到你是这个样子啊!”镜子里看到,还不是真的原样子,真的样子没有看到过。所以“名了他心”,名称上说,我了解了,你的心理我了解了。“非…
《唯识与中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