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销尽,受阴明白。处在清净的境界中,此心得到安隐以后, 忽然自有无限的喜悦产生。心中以欢悦,不能自止。 这种境界, 名为在轻安境中,却无智慧以自禁。悟则无咎,就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有一分好喜乐魔入其心腑, 见人就笑,在衢路旁自歌自舞,自谓已经证得无碍解脱,从此失去正受而致沦坠。”
“(7)又在禅定中的人, 自见色阴销尽, 受阴明白。自谓菩提道业, 已经满足,无端生起大我慢(谓我已成佛),这样乃至生起慢与过慢(谓自计自己胜于一切),及慢过慢(谓在胜中更自计已胜),或增上慢,(稍见其理, 即未得言得, 未证言证),或卑劣慢(在有道的贤者前,却自甘卑劣,不肯去求学上进),这些慢心,同时发起, 对于十方如来, 却加轻视。更何况下位声闻缘觉之流。这种境界, 虽略有殊胜的见地, 但又无智慧可以自救。悟则无咎,就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如果见解上, 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 不礼塔庙,摧毁经像。向他人说:“这些都是泥塑木雕,或者金铜打造的偶像。只有此现在的肉身,方是常住的真佛。 为什么不崇拜自己,却来崇敬土木之流。实在是一大颠倒等云云。有些人也深信其言, 也跟着他毁碎佛像,埋弃地下。 因此使一般众生,自取疑误,入于无间地狱,从此失于正受而致沦坠。”
“(8)又在禅定中的人, 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 在一灵不昧的精明境界当中,圆满地悟到真理, 得到一切大随顺的感觉。其心就忽然生起无量的轻安, 自言已经成圣,得到了大自在了。 这种境界, 名为因慧解而获得轻清。悟则无咎,就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 如果见解上, 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有好轻清魔入其心腑。自谓已经满足,更不再求进步。这些人多做无闻的比丘,自误误人, 因此随入无间地狱,从此失于正受而致沦坠。”
“(9)又在禅定中的人, 自见色阴销尽, 受阴明白。 在明悟的境界中, 得悟虚明之性。就在悟中归向永灭,认为世间根本没有因果作用的存在。 一直认为什么都空了, 就是最高的成就。因此空心现前, 内心生出断灭的见解。悟则无咎, 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 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 。就有空魔入其心腑, 反而毁谤持戒的人, 称他们为小乘。自谓是修菩萨道的人,只要悟到了空就是了。 在空的中间, 有什么戒可持,又有什么叫做犯戒呢?这种人就经常在信仰他的人家,饮酒啖肉,广行淫秽。因为魔力的缘故,震慑住信仰他的人们,对他不生怀疑毁谤的心。 如此鬼心久入,或者自吃屎尿,也会同酒肉一样。认为同样都是空的,又何必有香臭之别。破了佛所教导的戒律和威仪,引致他人入于罪行, 从此失于正受而致沦坠。”
“(10)又在禅定中的人, 自见色阴销尽, 受阴明白。 尝到虚明的感觉,深入身心骨髓之间。他的内心忽有无限的爱念生起。爱极发狂,便成为贪恋淫欲。这种境界, 名为定境安顺入心,缺乏智慧的行持, 误入于一切欲念之中。悟则无咎, 就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和圣人境界。就会有贪欲之魔入其心腑。便一向说贪欲就是菩提大道,不修欲事反不能成功无上正道。于是教化一般人们,平等行欲。能多行淫欲者,就名为修持正法的王子。他们因为受神鬼之力的支持,所以在末世之中能够摄收凡愚等人,多至百千万众,等到魔心生厌,离开了他的身体, 魔境中的威德一日丧失,就身陷国法王难。这样去疑误众生,必入无间地狱,从此失于正受而致沦坠。”
“以上所十种禅定中的境界现象,都是受阴的感觉作用。用心太过,与外魔的交感互变,所以显现这种情形。因为众生迷顽无知,不自加忖量,遇到这种现象, 就迷不自识, 自称已经跻登圣人的地位。实在都是大妄语,结果堕于无间地狱。当我灭度以后, 你们也应当依我所教,在末法时期中, 宣扬其中义理,使一切众生,都能明白这种道理。莫使天魔得其方便。保护扶持一般修学的人, 使其得成无上大道。”
想阴区宇-想念中精神幻觉范畴的魔境
佛说:“在修止观、禅定的止定境界中, 受阴已尽者,虽然没有达到烦恼漏尽的果位,而此心可以离开形体以外。犹如飞鸟出笼,顿时已能由此凡夫肉体之身,刹那之间,上历菩萨道六十圣位的阶梯。得成意生身,随往他方,一切无碍。譬如在熟睡中说梦话的人, 虽然他对于其他一切并无知觉,但是他说的话,却是音韵清晰可辨,使在旁不睡的人,都能懂得他的语意。(换词言之:即使不利用这个肉质形体机能,也能够做到想象中所要做到的事情。)这种境界名为想阴区宇。如果妄自起心动念的妄心净尽了,乃至轻微飘忽的浮想也消除了,自性本觉的光明, 就会自然显现。犹如久受沉埋的明镜,一时之间,去掉尘垢一般。视一切众生死生始终来去之迹,都如明镜似的了然圆照。这种境界, 名为想阴已尽,这个人就能超越烦恼浊。可是若仔细观察这种来由, 还是以粗浮妄想为其根本,使身心内外发起融通自在的作用。”
“(1)当受阴已很清虚灵妙,再不至于被感觉所惑而遭受邪虑,在明朗而圆融的定境中,如果心里贪爱圆明的境界, 使精微的思想更为敏锐,借以贪求善巧方便,那时天魔就候得其便,飞精附人。自己不知不觉之间,口说经法,而且并不觉得为魔所着,反自说已经得达无上涅槃(自性圆寂)之境。就到一般有此同好的人那里,敷座说法。他的形体,由别人看来, 在顷刻之间,有时会变为出家比丘的形状,有时变为天主,或者妇女,或者出家的比丘尼等。有时他身卧暗室之中,会放出光明。一般愚昧无知的人,就迷信他是菩萨化身,至诚地相信他的教化。他摇荡了 人心,破坏了佛所教的戒律和威仪,暗中实行贪欲之事。口中又好说些灾祥祸福变异的事实,或者说某佛在某处出世,或说世界的劫数到了,某时某地要有刀兵战祸的灾难。以种种耸人听闻的危言,使人自相恐怖,致使他们的家财,无故耗散完了。这种境界,是被年老成魔的怪鬼所恼乱。等到魔心满足讨厌了,就离开了他的身体。他自己与弟子们, 都会陷于国法王难。所以你先知先觉,便不致堕入轮回。倘若迷惑不知,便会随之堕在无间地狱。”
(2)当受阴已很清虚灵妙,再不至于被感觉所惑而遭受邪虑。在明朗而圆融的定境中,如果心里贪求游历,那时天魔就候得其便,飞精附人。自己不知不觉间,宣说经法, 而且并不觉得为魔所着。反自说已经得达无上涅槃之境,就到一般有此同好的人那里,敷座说法。他自己的形体不变,而听他说法的人,会忽然看见自身坐在宝色的莲花上面,觉得自己整体化为紫金光团一样。一般在卒听法的人,也都是如此,得到平常所未曾有的经验。那些愚昧无知的人, 就迷信也是菩萨化身。淫逸其心,破佛律仪,暗地里实行贪欲的事。而又好说诸佛应化等事迹。指出某处某人, 就是某佛化身来的,某人就是某菩萨化生人间。于是使见到他们的人,就从内心发生虔诚的信仰,渐使邪见秘密兴起,消灭了佛性的种子。这种境界,是被年老成魔的魃鬼所恼乱。等到魔心满足讨厌了,就离开了他的身体。他自己和弟子们, 都会陷于国法王难。所以你应当先知先觉,才不致堕入轮回。 倘若迷惑不知,便会随之堕入无间地狱。”
”(3)当受阴已很清虚灵妙,再不至于被感觉所惑而遭受邪虑。在明朗而圆融的定境中,如果心里爱着绵密的妙境,殚精竭力,去澄清他的精思,贪求契合于佛心或菩萨境界中的妙用,那时天魔就候得其便,飞精附人。自己不知不觉间,宣说经法,而且并不觉得为魔所着, 反自说已经得达涅槃之境,就到一般有此同好的人那里,敷座说法。他自己的形体和听他说法的人们,在外表上都没有什么两样。但使一般来听他说法的人,还未闻听他的说法以前,心里就自有所悟似的。念念之间,密密移易。或者得宿命通,知道自己前生的事情。或得他心通,知道别人心里所想的事情。或看见地狱的现象。或知道人间好恶等事情, 或口里出言便成为绝妙的诗词偈语。或自会涌出一部很好而有道理的经文。大家都各自欢喜,觉得是从来所未曾有。一般愚昧无知的人,就迷信他是菩萨化身,生起迷恋他的心理。破坏了佛的戒律和威仪,暗中实行贪欲的事。 口里好说佛有大小之别。某佛是先佛, 某佛是后佛。 其中还有真佛假,男佛女佛的分别。又说菩萨也是如此的。 使见了他的人, 抛弃了本心,跟着入于邪悟的境界里去。这种境界,是被年老成魔的魅鬼所恼乱。等到魔心满足讨厌了,就离开了他的身体。他自己和弟子们, 都会陷于国法王难。所以你应当先知先觉,才不致堕入轮回。 倘若迷惑不知,便会随之堕入无间地狱。”
“(4)当受阴已很清虚灵妙,再不至于被感觉所惑而遭受邪虑。在明朗而圆融的定境中,如果心里爱想追究万物的根本的知识,深深观察万物的变化性能的究竟原因,自心精明开爽,贪求辨别和分析,那时天魔就候得其便,飞精附人。自己不知不觉之间,口说经法,而且不觉得为魔所着,反自说已经得达无上涅槃之境,就到一般有此同好的人那里,敷座说法。他的身体自然地具有一种神秘的威力,可以摧伏一般来求法的人。他们虽然还没有听到什么,却自然地就心里佩服他。他们认为佛法所说的涅槃、菩提、法身,就在我们的肉身上。父父子子,历代相生不绝,就法身常住不绝了。并且指称现在的世界,就是佛国。另外并没有别的净土,也别无光明相好金色佛身。于是使一般接受想信的人,亡失了以先的信心,竭其身命去归依他,觉得是从来所未曾有。一般愚昧无知的人,就迷信他是菩萨…
《楞严大义今释 第七章 修习佛法定慧中的错误和歧路》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