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楞严大义今释 第五章 修习佛法实验的原理▪P11

  ..续本文上一页因为持戒与犯戒的作用,大体是约束管理身心行为的作用,由修身而进入治心。如果不属于身体的行为,或达到无身境界以后所发生的错误,现行的戒律,就不能约束。所以现行有相的戒律范围,仍因时空而异,并不完全相同,不能普遍引用于一切处所,这样怎么可以获得圆通呢?)

  “神通本宿因,何关法分别;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第十七说从神通的修法,是不容易达到究竟的。意识思想测度推寻所不能理解的叫做神。如意自在而无障碍的叫做通。有的神通从修持定力而得,有的神通从历劫功德福报而得。但是神通还是定境中的妄念所生,所以说神通是本于宿世的因缘,和那个无分别的真心正法无关。而且神通始终是依于妄念所缘,妄念所缘仍然不离于物理的作用,这样怎么可以获得圆通呢?)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第十八说从地大种性的修法,是不容易达到究竟的。观察身的内外地大的种性,物理的有为法,始终是有障碍,不能自在通达的。从有为法起修,不是直接通明自性至圣的境界,这样怎么可以获得圆通呢?)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第十九说从水大种性的修法,是不容易达到究竟的。念力观想而成水大的境界,完全靠想念的力量所形成,并不是真实的水性。而且观想所形成的境界,只是一种如如不动的现象,不是正觉正智的观照,这样怎么可以获得圆通呢?)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第二十说从火大种性的修法,是不容易达到究竟的。观想本身火力性能的发起,虽然可以厌离有欲的妄情,但并不是真正的离欲。而且这种方法,更不是发心初学者的方便法门,这样怎么可以获得圆通呢?)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第二十一说从风大种性的修法,是不容易达到究竟的。观察身体内外风大种性,有时侯是动摇的,有时候是寂静的,并非是绝对的无对待。既然动静有了互相对待的作用,就不是无上正觉的大道,这样怎么可以获得圆通呢?)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第二十二说从观空的修法,是不容易达到究竟的。人们眼前可以观察到的虚空,是一种昏钝晦昧的境界,这就不是正觉的空性,也不是觉性的空。这个虚空现象,根本不同于菩提正觉的性空,这样怎么可以获得圆通呢?)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第二十三说从唯识观的修法,是不容易达到究竟的。观察识性的作用,能观察与所观察的都是心识的现象。这个能观与所观的识性,又不是经常永住的。存心去观察识性,这个有存心的观察作用,也是一种虚妄的现象,这样怎么可以获得圆通呢?)

  “诸行是无常,念性无生灭;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第二十四说从念性的修法,是不容易达到究竟的。因为心念的业力,是念念迁流,本来无常的。心念的性能,元来生灭不停。前念的因,引来后念的果。后念又成因。前念为更前念的果。所感受的果报,各自不同,这样怎么可以获得圆通呢?)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文殊菩萨又向佛作结论说,佛法出现在这个娑婆世界里,娑婆是堪忍的意思,可以说这个世界多缺憾,能忍受诸多缺憾的意思。这世界上真实教化的体系,在于听闻音声的清净功能。如果直取如来正定的三昧,实在要从清净能闻的自性入门。)

  “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要求达到离苦而得解脱的法门,最好的就是观世音苦萨的修法。观音菩萨具备两种意义,一是代表观世音其人的名号。二是代表观察观照世界上的音声法门。这个观世音菩萨与他的修持法门。经过如恒河沙数之多的时劫,和像微尘数之多的诸佛国土,都已得到大自在的力量,以大无畏做布施,给一切众生以安乐的境界。)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观世音菩萨与他的修持法门,第一就是他与一切众生的自性妙音,即如天籁清越的梵音,与海潮等相似的大声音。第二如果能够信心勤修,加以体验,依观世音修持之力,用之入世,就可以救世,而悉得安宁。用之出世,就可以获得自性真心常住的果位。)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

  (文殊菩萨重加证明地说: 正如观世音菩萨所说的,譬如一个人清净闲居的时侯,十方同时打鼓。这十处的声音,同时都可以听得到。这证明能闻声音的功能,是真实普遍圆满。)

  “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

  (眼睛虽然有能看的作用,但受到障碍,就看不见了。口与鼻的作用,也同眼睛一样,都有一定的限度,也有一定的范围。身体是须要接触,才发生感触的觉受作用,离了感触,就没有觉受。心思念虑,则憧憧往来,纷繁复杂,极不容易整理出它的头绪。所以整个身心的六根,除了耳根的能闻以外,其他的功能都是不完全的。)

  “隔垣听音晌, 遐迩具可闻;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

  (就是隔着墙垣听一切的声音响动,无论远近,都可以听得到。这种作用,是其他五根,眼鼻舌身意所不能具备的。因为这样,所以说:只有耳根的闻性,才能通达真实的自性境地。)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

  (声音的性能,在有声的时候,就有响动作用的动相。无声的时候,就是寂静无音的静相。能闻的自性,闻到有声的响动,就叫做有。闻到无声可闻的静境,就叫做无。在无声的静境里,虽然叫做无闻,但是能闻寂静无声的自性,并不是绝对地灭了。)

  “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

  (在无声的寂静境里,能闻的自性,既然并不是绝对的灭了。就在闻到有声音的响动的时候,能闻的自性,也并没有因为有声音才生起来的。因此了知能闻的自性,本自远离生灭的两种作用,就可以证到自性是真实常存的了。)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

  (即使人在梦境中,还是有想念的存在。而且能闻的作用,并不因为不思想而不存在。例如人在梦中,呼之就醒。等到醒了以后,能生起思惟的作用,才有知觉观察的作用生起。所以证明能闻的自性,是超越于身心以外,不是身心所能及的。就是现在这个娑婆世界上所有国土的众生,都是靠声音去明白宣扬它的理论,才能使人了解一切深奥不可思议的妙理。)

  “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一切众生, 都迷了本来能闻的自性,只依循追逐声音的作用,所以就流转循环,不能超越,阿难虽然博闻强记,即使学通万理,依正觉本来自性的至理来说,不免仍然落在邪思之中。岂不也是因为追逐声音,便至沦溺吗?如果能够回旋闻听业力之流,归返旋复的自性,就可以获得无妄常住真心的实性了。)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蓄闻成过误。”

  (文殊菩萨又向阿难说:我现在承受佛的威力,明白宣说佛的至理,犹如颠扑不破的金刚宝石之王,如幻化的不可思议的法门,出生一切诸佛之母的真正三昧境界。你虽然听过如微尘数之多的一切佛说法,记得佛的一切法门,如果不先除了有漏的欲念,纵然蓄积多闻,那反而变为过误与障碍。)

  “将门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如果把自性能闻的功能,专门来记忆诵持诸佛的佛法,要求他佛来成就你的自性的佛果;何以不向自己能闻的功能上,返照追寻能闻的自性,从闻听法门以返闻自性呢?)

  “闻非自然生,因声有名字。”

  (闻听的作用,并不是自然而生。因为有声音的动相,才有闻听这一个名词的形成。)

  “旋闻与声脱,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

  (如果不依循追逐声音的动静二相,只回旋返闻那个能闻功能的自性,日久功深,就脱离动静有无的声音羁绊。能闻的自性,与声音既然脱离关系,试问:能脱的那个又是谁呢?倘使能闻的自性,与声音的动静有无脱离了关系,返回本然清净的根源,那就是耳根一源,返还本原了,这一根上,既然得到返本还原,所有六根,也就解脱完成了。)

  “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闻复翳根除,尘消觉圆净。”

  (眼的看见,与耳的闻听等作用,都是自性功能上的变态,犹如澄清虚空中的幻翳。三界中[欲界、色界、无色界]所有的暂有现象,也都是清净自体的幻变,犹如清净虚空中的花朵。如果能闻的自性,复返本来清净的自体,一切六根幻有妄动的尘翳,自然消除。浮尘幻翳一经消除,本觉的自性就圆满清净了。)

  “静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欲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

  (圆满清净到极点,自性的光明,就自然通达。在自性光明中寂然不动,包含朗照十方世界所有的虚空。由比再来观照,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的的事事物物,都犹如在一场大梦之中了。)

  “摩登伽在梦,谁能留汝形。”

  (如果达到这种境界,摩登伽女也是大梦中的一个梦影,她又怎能留得住你的身形呢?)

  “如世巧幻师。幻作诸男女;虽然诸根动,要以一机抽。”

  (清净本然的自性本体,变态幻化而生出世间的万有,犹如这个世间上的魔术师们,变化幻作许多男男女女的存在。虽然每个人能运用六根,事实上,只是如机器人一样,根本只有一个机关在抽掣不息,才发生人生的各种作用。)

  “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

  (如果能止息一机的动能,归返于自住寂然的本位,所有一切幻象,就都没有单独存在的自性了。)

  “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尘垢应念消,成圆明净妙。”

  (人的六根作用,也和这个道理一样,元来都只是依于心性的一点精明所生,分散功能,变成六根的单独作用。总合起来,才叫做一个人的全能。所以在六根作用上。只要有一处休息,复返于自性功能,所有六根的作用,就完全不成其为障碍。到了这个时候,一切六根的尘垢,就当下应念消除,成为圆满光明的清净妙觉了。)

  “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如果还有少许的尘境不能消尽,就叫做二乘声闻等,还在有学的阶段。到了光明圆满之极,那就是佛的境界。)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

  (文殊菩萨再告阿难与大众说:修行的法门,只要你倒转来,回旋复返你能闻听的机能,反转闻听的作用,去听闻自性,明见了真心自性的寂然自体,才得完成无上大道。所说的修行圆通法门,最真实的莫过于这样了。)

  “此是微尘佛,一路涅磐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惟观世音。”

  (所有无量数的佛,都同修这一路的法门,而证入涅槃[圆寂]。过去所有已经成佛的人,也是修这一法门,而得到成就。现在的一切菩萨,也正在修这一法门,已经各自入于圆满光明的境界,未来一般修学佛法的人,也应当依这个法门而修。我也是从这个法门中证得佛道,不只是观世音菩萨一人而已。)

  “诚如佛世尊,询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求出世间人,成就涅槃心,观世音为最。”

  (诚如佛所询问我修行方便的法门,为了救度末劫时期,想要出离世间苦海的人,使他成就证得寂静真心的,只有修观世音所开示的观察世间音声的法门,才是最好的修法。)

  “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非是常修学,浅深同说法。”

  (至于其他各种的修持方法,都是因佛的威德神力,为了救度众生,叫他出离苦海,姑且设立各种权宜的方法。针对各种世间的世俗希求,使人们即此用,离此用,而舍弃世间尘劳的束缚,并不是菩萨或佛境界的人所经常修学的。至于这些许多不同方法的深浅关系,和每位自己所叙述的情形一样,不需再加详细的分析。)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文殊菩萨最后又郑重地表示,起立敬礼说:顶礼无漏不可思议的果位境界,法身本体自性佛。唯愿十方三世诸佛的加被,对于观世音菩萨所说的这一圆通法门,不要再生疑惑。它是一切修持方法中的最方便、最容易成就的法门。不但可以教化阿难,并且也可以教化末劫时期在沉沦中的众生。只要依到耳根法门修持,自然可以进入圆通,可以超过其余的方法以证得真心实相。)

  阿难与大众,听了文殊菩萨的广大开示,当下觉得身心了然明朗,依此观想佛的正觉自性大道,以及真心寂灭的境界,犹如游子远游他乡,虽然还未回家,可是已经明白归家稳坐的道路。所有在会的大众,也都得悟本心。远离尘劳世事的染污,获得拣择正法的法眼净。性比丘尼(就是摩登伽女)听说这段话以后,也就成为罗汉。还有很多的众生,亦同时发起无上正觉的道心。

  

  

《楞严大义今释 第五章 修习佛法实验的原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