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因爲持戒與犯戒的作用,大體是約束管理身心行爲的作用,由修身而進入治心。如果不屬于身體的行爲,或達到無身境界以後所發生的錯誤,現行的戒律,就不能約束。所以現行有相的戒律範圍,仍因時空而異,並不完全相同,不能普遍引用于一切處所,這樣怎麼可以獲得圓通呢?)
“神通本宿因,何關法分別;念緣非離物,雲何獲圓通。”
(第十七說從神通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意識思想測度推尋所不能理解的叫做神。如意自在而無障礙的叫做通。有的神通從修持定力而得,有的神通從曆劫功德福報而得。但是神通還是定境中的妄念所生,所以說神通是本于宿世的因緣,和那個無分別的真心正法無關。而且神通始終是依于妄念所緣,妄念所緣仍然不離于物理的作用,這樣怎麼可以獲得圓通呢?)
“若以地性觀,堅礙非通達; 有爲非聖性,雲何獲圓通。”
(第十八說從地大種性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觀察身的內外地大的種性,物理的有爲法,始終是有障礙,不能自在通達的。從有爲法起修,不是直接通明自性至聖的境界,這樣怎麼可以獲得圓通呢?)
“若以水性觀,想念非真實;如如非覺觀,雲何獲圓通。”
(第十九說從水大種性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念力觀想而成水大的境界,完全靠想念的力量所形成,並不是真實的水性。而且觀想所形成的境界,只是一種如如不動的現象,不是正覺正智的觀照,這樣怎麼可以獲得圓通呢?)
“若以火性觀,厭有非真離;非初心方便,雲何獲圓通。”
(第二十說從火大種性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觀想本身火力性能的發起,雖然可以厭離有欲的妄情,但並不是真正的離欲。而且這種方法,更不是發心初學者的方便法門,這樣怎麼可以獲得圓通呢?)
“若以風性觀,動寂非無對;對非無上覺,雲何獲圓通。”
(第二十一說從風大種性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觀察身體內外風大種性,有時侯是動搖的,有時候是寂靜的,並非是絕對的無對待。既然動靜有了互相對待的作用,就不是無上正覺的大道,這樣怎麼可以獲得圓通呢?)
“若以空性觀,昏鈍先非覺;無覺異菩提,雲何獲圓通。”
(第二十二說從觀空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人們眼前可以觀察到的虛空,是一種昏鈍晦昧的境界,這就不是正覺的空性,也不是覺性的空。這個虛空現象,根本不同于菩提正覺的性空,這樣怎麼可以獲得圓通呢?)
“若以識性觀,觀識非常住;存心乃虛妄,雲何獲圓通。”
(第二十叁說從唯識觀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觀察識性的作用,能觀察與所觀察的都是心識的現象。這個能觀與所觀的識性,又不是經常永住的。存心去觀察識性,這個有存心的觀察作用,也是一種虛妄的現象,這樣怎麼可以獲得圓通呢?)
“諸行是無常,念性無生滅;因果今殊感,雲何獲圓通。”
(第二十四說從念性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因爲心念的業力,是念念遷流,本來無常的。心念的性能,元來生滅不停。前念的因,引來後念的果。後念又成因。前念爲更前念的果。所感受的果報,各自不同,這樣怎麼可以獲得圓通呢?)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叁摩提,實以聞中入。”
(文殊菩薩又向佛作結論說,佛法出現在這個娑婆世界裏,娑婆是堪忍的意思,可以說這個世界多缺憾,能忍受諸多缺憾的意思。這世界上真實教化的體系,在于聽聞音聲的清淨功能。如果直取如來正定的叁昧,實在要從清淨能聞的自性入門。)
“離苦得解脫,良哉觀世音;于恒沙劫中,入微塵佛國;得大自在力,無畏施衆生。”
(要求達到離苦而得解脫的法門,最好的就是觀世音苦薩的修法。觀音菩薩具備兩種意義,一是代表觀世音其人的名號。二是代表觀察觀照世界上的音聲法門。這個觀世音菩薩與他的修持法門。經過如恒河沙數之多的時劫,和像微塵數之多的諸佛國土,都已得到大自在的力量,以大無畏做布施,給一切衆生以安樂的境界。)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救世悉安甯,出世獲常住。”
(觀世音菩薩與他的修持法門,第一就是他與一切衆生的自性妙音,即如天籁清越的梵音,與海潮等相似的大聲音。第二如果能夠信心勤修,加以體驗,依觀世音修持之力,用之入世,就可以救世,而悉得安甯。用之出世,就可以獲得自性真心常住的果位。)
“我今啓如來,如觀音所說;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
(文殊菩薩重加證明地說: 正如觀世音菩薩所說的,譬如一個人清淨閑居的時侯,十方同時打鼓。這十處的聲音,同時都可以聽得到。這證明能聞聲音的功能,是真實普遍圓滿。)
“目非觀障外,口鼻亦複然;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
(眼睛雖然有能看的作用,但受到障礙,就看不見了。口與鼻的作用,也同眼睛一樣,都有一定的限度,也有一定的範圍。身體是須要接觸,才發生感觸的覺受作用,離了感觸,就沒有覺受。心思念慮,則憧憧往來,紛繁複雜,極不容易整理出它的頭緒。所以整個身心的六根,除了耳根的能聞以外,其他的功能都是不完全的。)
“隔垣聽音晌, 遐迩具可聞;五根所不齊,是則通真實。”
(就是隔著牆垣聽一切的聲音響動,無論遠近,都可以聽得到。這種作用,是其他五根,眼鼻舌身意所不能具備的。因爲這樣,所以說:只有耳根的聞性,才能通達真實的自性境地。)
“音聲性動靜,聞中爲有無;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
(聲音的性能,在有聲的時候,就有響動作用的動相。無聲的時候,就是寂靜無音的靜相。能聞的自性,聞到有聲的響動,就叫做有。聞到無聲可聞的靜境,就叫做無。在無聲的靜境裏,雖然叫做無聞,但是能聞寂靜無聲的自性,並不是絕對地滅了。)
“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生;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
(在無聲的寂靜境裏,能聞的自性,既然並不是絕對的滅了。就在聞到有聲音的響動的時候,能聞的自性,也並沒有因爲有聲音才生起來的。因此了知能聞的自性,本自遠離生滅的兩種作用,就可以證到自性是真實常存的了。)
“縱令在夢想,不爲不思無;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今此娑婆國,聲論得宣明。”
(即使人在夢境中,還是有想念的存在。而且能聞的作用,並不因爲不思想而不存在。例如人在夢中,呼之就醒。等到醒了以後,能生起思惟的作用,才有知覺觀察的作用生起。所以證明能聞的自性,是超越于身心以外,不是身心所能及的。就是現在這個娑婆世界上所有國土的衆生,都是靠聲音去明白宣揚它的理論,才能使人了解一切深奧不可思議的妙理。)
“衆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豈非隨所淪,旋流獲無妄。”
(一切衆生, 都迷了本來能聞的自性,只依循追逐聲音的作用,所以就流轉循環,不能超越,阿難雖然博聞強記,即使學通萬理,依正覺本來自性的至理來說,不免仍然落在邪思之中。豈不也是因爲追逐聲音,便至淪溺嗎?如果能夠回旋聞聽業力之流,歸返旋複的自性,就可以獲得無妄常住真心的實性了。)
“阿難汝谛聽,我承佛威力;宣說金剛王,如幻不思議,佛母真叁昧。汝聞微塵佛,一切秘密門,欲漏不先除,蓄聞成過誤。”
(文殊菩薩又向阿難說:我現在承受佛的威力,明白宣說佛的至理,猶如顛撲不破的金剛寶石之王,如幻化的不可思議的法門,出生一切諸佛之母的真正叁昧境界。你雖然聽過如微塵數之多的一切佛說法,記得佛的一切法門,如果不先除了有漏的欲念,縱然蓄積多聞,那反而變爲過誤與障礙。)
“將門持佛佛,何不自聞聞。”
(如果把自性能聞的功能,專門來記憶誦持諸佛的佛法,要求他佛來成就你的自性的佛果;何以不向自己能聞的功能上,返照追尋能聞的自性,從聞聽法門以返聞自性呢?)
“聞非自然生,因聲有名字。”
(聞聽的作用,並不是自然而生。因爲有聲音的動相,才有聞聽這一個名詞的形成。)
“旋聞與聲脫,能脫欲誰名。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
(如果不依循追逐聲音的動靜二相,只回旋返聞那個能聞功能的自性,日久功深,就脫離動靜有無的聲音羁絆。能聞的自性,與聲音既然脫離關系,試問:能脫的那個又是誰呢?倘使能聞的自性,與聲音的動靜有無脫離了關系,返回本然清淨的根源,那就是耳根一源,返還本原了,這一根上,既然得到返本還原,所有六根,也就解脫完成了。)
“見聞如幻翳,叁界若空華。聞複翳根除,塵消覺圓淨。”
(眼的看見,與耳的聞聽等作用,都是自性功能上的變態,猶如澄清虛空中的幻翳。叁界中[欲界、色界、無色界]所有的暫有現象,也都是清淨自體的幻變,猶如清淨虛空中的花朵。如果能聞的自性,複返本來清淨的自體,一切六根幻有妄動的塵翳,自然消除。浮塵幻翳一經消除,本覺的自性就圓滿清淨了。)
“靜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欲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
(圓滿清淨到極點,自性的光明,就自然通達。在自性光明中寂然不動,包含朗照十方世界所有的虛空。由比再來觀照,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的的事事物物,都猶如在一場大夢之中了。)
“摩登伽在夢,誰能留汝形。”
(如果達到這種境界,摩登伽女也是大夢中的一個夢影,她又怎能留得住你的身形呢?)
“如世巧幻師。幻作諸男女;雖然諸根動,要以一機抽。”
(清淨本然的自性本體,變態幻化而生出世間的萬有,猶如這個世間上的魔術師們,變化幻作許多男男女女的存在。雖然每個人能運用六根,事實上,只是如機器人一樣,根本只有一個機關在抽掣不息,才發生人生的各種作用。)
“息機歸寂然,諸幻成無性。”
(如果能止息一機的動能,歸返于自住寂然的本位,所有一切幻象,就都沒有單獨存在的自性了。)
“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處成休複,六用皆不成。塵垢應念消,成圓明淨妙。”
(人的六根作用,也和這個道理一樣,元來都只是依于心性的一點精明所生,分散功能,變成六根的單獨作用。總合起來,才叫做一個人的全能。所以在六根作用上。只要有一處休息,複返于自性功能,所有六根的作用,就完全不成其爲障礙。到了這個時候,一切六根的塵垢,就當下應念消除,成爲圓滿光明的清淨妙覺了。)
“余塵尚諸學,明極即如來。”
(如果還有少許的塵境不能消盡,就叫做二乘聲聞等,還在有學的階段。到了光明圓滿之極,那就是佛的境界。)
“大衆及阿難,旋汝倒聞機,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圓通實如是。”
(文殊菩薩再告阿難與大衆說:修行的法門,只要你倒轉來,回旋複返你能聞聽的機能,反轉聞聽的作用,去聽聞自性,明見了真心自性的寂然自體,才得完成無上大道。所說的修行圓通法門,最真實的莫過于這樣了。)
“此是微塵佛,一路涅磐門,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現在諸菩薩,今各入圓明。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我亦從中證,非惟觀世音。”
(所有無量數的佛,都同修這一路的法門,而證入涅槃[圓寂]。過去所有已經成佛的人,也是修這一法門,而得到成就。現在的一切菩薩,也正在修這一法門,已經各自入于圓滿光明的境界,未來一般修學佛法的人,也應當依這個法門而修。我也是從這個法門中證得佛道,不只是觀世音菩薩一人而已。)
“誠如佛世尊,詢我諸方便,以救諸末劫,求出世間人,成就涅槃心,觀世音爲最。”
(誠如佛所詢問我修行方便的法門,爲了救度末劫時期,想要出離世間苦海的人,使他成就證得寂靜真心的,只有修觀世音所開示的觀察世間音聲的法門,才是最好的修法。)
“自余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塵勞,非是常修學,淺深同說法。”
(至于其他各種的修持方法,都是因佛的威德神力,爲了救度衆生,叫他出離苦海,姑且設立各種權宜的方法。針對各種世間的世俗希求,使人們即此用,離此用,而舍棄世間塵勞的束縛,並不是菩薩或佛境界的人所經常修學的。至于這些許多不同方法的深淺關系,和每位自己所敘述的情形一樣,不需再加詳細的分析。)
“頂禮如來藏,無漏不思議。願加被未來,于此門無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難,及末劫沈淪。但以此根修,圓通超余者,真實心如是。”
(文殊菩薩最後又鄭重地表示,起立敬禮說:頂禮無漏不可思議的果位境界,法身本體自性佛。唯願十方叁世諸佛的加被,對于觀世音菩薩所說的這一圓通法門,不要再生疑惑。它是一切修持方法中的最方便、最容易成就的法門。不但可以教化阿難,並且也可以教化末劫時期在沈淪中的衆生。只要依到耳根法門修持,自然可以進入圓通,可以超過其余的方法以證得真心實相。)
阿難與大衆,聽了文殊菩薩的廣大開示,當下覺得身心了然明朗,依此觀想佛的正覺自性大道,以及真心寂滅的境界,猶如遊子遠遊他鄉,雖然還未回家,可是已經明白歸家穩坐的道路。所有在會的大衆,也都得悟本心。遠離塵勞世事的染汙,獲得揀擇正法的法眼淨。性比丘尼(就是摩登伽女)聽說這段話以後,也就成爲羅漢。還有很多的衆生,亦同時發起無上正覺的道心。
《楞嚴大義今釋 第五章 修習佛法實驗的原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