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楞嚴大義今釋 第六章 修習佛法的程序與方法

  第六章 修習佛法的程序與方法

  ---楞嚴大義今釋

  學佛修行入門的基本戒行

  阿難隨又起立請問說:“ 我常聽佛說:“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意思是說自己並未度脫苦海。要發心先度他人的人,這就是菩薩心腸的發心。如果自己已經證得本性,圓滿解脫以後,再依照自己所證的,使別人亦得證自性正覺,那就是等于佛來應化世間。我現在雖然還沒有得度,但是要發願去度末劫時期的衆生。將來的人們,距離佛在世的時期漸遠,必定會有很多的邪師外道說法。如何才可以使他們攝伏妄心,證得真實佛境界的叁昧?怎樣才可以建立一個安心修道的場所,遠離一切的魔事。使他們對于要求悟得正覺的真心,永遠不會退轉呢?”

  佛說:“ 你不是經常聽我講 說修行所依持的戒律嗎?我常說修行的入門基本要點,有叁個決定不易的程序:首先要守戒。因戒可以生定。因定可以發慧。這是達成無漏果位的叁無漏學。”

  何以稱攝伏妄心爲戒呢?如果這個世界上的六道衆生(天、人、魔.畜生、餓鬼、地獄)他們的心裏根本沒有淫根,自然就不跟著生死之流去連續不斷地輪轉。你要修習定慧等持的正叁昧,本來是要求出離塵勞煩惱。如果淫心不除,根本就不能出離塵勞之累。即使有很淵博的世間知識,或者得到少許的禅定境界,如果不斷淫根,必定墮落在魔道之中,與群魔爲伍。他們也有很多信徒,也都自稱已經成就了無上大道。我去世以後,末法時期之中,將有很多魔民,盛行在世間,廣作貪淫的行爲。並且還自任善知識去教化他人,使一切衆生,墮落在愛欲第一的主觀深坑裏,喪失正覺的道路。你將來教導世人,修學定慧等持的正叁昧。必須要先斷心裏的淫根。這就是過去一切佛教所建立的第一個具有的決定性清淨教化。如果不除淫欲,修習禅定,猶如蒸煮沙石,要想它變成了香飯,即使經過百千劫的時間,也只能成爲熱沙。因爲沙子根本永遠做不成米飯。如果以淫欲之身來求證佛果,即使稍有所悟,也都是淫根。根本基于淫欲所發出,始終還在叁途(畜生、餓鬼、地獄)中輪轉不休,必定不能超越。要求圓滿達成佛果的寂滅境界,必定要使身心淫機之根完全斷除 ,最後連壓製斷除的心念也化爲烏有。然後對于佛的正覺大道,才有有希望證得。和我這樣說法相同的,便是真正的佛說。不是這樣說的,就是魔的說法。”

  (一)殺戒:“再者,一切世界上的六道衆生,他的心裏沒有殺機,就可以了生脫死。修行的最高叁昧,本來要求超越塵勞煩惱。如果殺心不除,根本就不能出離塵勞之累。即便有很多的世間智識,或者得到少許的禅定境界,如果不斷殺機,必定墮落在神道之中,與鬼神爲伍。他們也有很多信徒,也都自稱已經成就了無上大道。我去世以後,末法時期之中,有很多的鬼神之徒,盛行在世間,自稱必須肉食,才能證得正覺大道。須知我許可有些出家的比丘們,可以吃食五淨肉(l. 不見殺 2. 不聞殺 3. 不疑殺 4. 自死 5. 鳥殘)是因爲在有些偏僻的地方,地質不佳,不能生長草木菜蔬。所以在沒有辦法中,才方便許可他們食肉,用來療饑延命。但是吃它們的肉,應該看做是它們的慈悲布施,應當具有感恩的觀念。豈可在我滅度以後,貪求口腹之欲,食衆生的肉體,還自稱爲釋迦的法子呢?你們應當知道,這種肉食的人,即使心開悟解,有點相類似的叁昧境界,其實還是大羅刹(惡鬼之流)。等到福報完了,必定沈淪在苦海之中,不算是佛弟子。這一類的人,互相殺戮吞吃,沒有了期。不能跳出叁界。你將來教導世人,修習叁昧,其次就要斷除殺生。這就是過去一切佛教所建立的第二個具有決定性的清淨教化。如果不斷除殺機,修習禅定,猶如掩耳盜鈴,欲蓋彌彰。所以出家比丘,不但不食肉,乃至護惜草木的生機,猶如自家生命一樣。更不能穿著服用血肉之軀的衆生們的皮革絲毛之屬。能夠守住這樣清淨戒律的出家比丘,對于現實世界,才得真正的解脫,只是“隨緣消舊業,不更造新殃”而償還宿世業債,更不浮遊于叁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之間。爲什麼不去服用血肉衆生的毛革呢?因爲服用它的身體某一部分,仍然有殘害它生命的因緣作用。等于人要吃地上生長的百谷,同時足也不能離地。如果對一切衆生身心的部分,都不用不食。我說這個人,才是真正的解脫。和我這樣說法相同的,便是真正的佛說。不是這樣說的,就是魔的說法。”

  (二)盜戒:“ 再者,一切世界的大道衆生,滅除心裏的盜機與偷心。就可以了生脫死,修習正叁昧,本來要求超越塵勞煩惱,如果偷心不除,根本就不能出塵勞之累。即使有很多的世間知識,或者得到少許的禅定境界,如果不斷偷心,必定墮落在邪道之間,與精怪妖魅爲伍。他們也有很多信徒,也都自稱已經成就了無上大道。我去世以後,末法時期之中,有很多的妖孽之流,盛行在世間,居心奸險,自稱爲善知識。都宣說已經得到無上大道,欺騙無知無識之流,恐嚇他們使之喪失真心自性。所過之處,令人家財耗盡。我教導出家比丘們,隨時隨地乞食延命。是要他們舍棄貪求的心,成功無上正覺之道。甚之,要比丘們不自做熟食。“寄于殘生,旅泊叁界。”表示今生必須了道,只在人間盡此一度的往來,從此去而不返。有些具有盜賊其心的人,都假借我的衣服,稗販如來,自造種種罪業。雖然口裏都在說著佛法,卻非真正出家。即使受過全部的具足戒律,也是只行小乘的道路。由此而使很多的衆生懷疑誤會,實在是罪過無邊。如果在我滅度以後,有的出家比丘,決定發心修學正叁昧。能夠在佛像之前,爲法忘身。我說這個人,無始以來的宿債,都在那一刹那間償還了。必定可以“長揖世間,永脫諸漏”。(此處可參看本經第六卷原文。因爲所說的,爲現實世間一般人們難以置信,故部分保留不譯。)你將來教導世人,修學叁昧,須要斷除偷心,這就是過去一切佛教所建立的第叁個具有決定性的清淨教化。如果不斷除偷心,修習禅定,猶如水灌漏厄,永遠不會裝滿。若是出家比丘,對于自己基本必需的衣食之外,分毫沒有私蓄。乞食所得,若有剩余,也要布施與其他的衆生。假如有人無理來打我罵我,也要以禮相待,必須做到身心兩舍,使這個身體骨肉,亦與衆生共之。決不把佛的不了義說,作爲自己究竟的見解,以贻誤初學。能夠做到這樣的 人,我認爲他已得真正的叁昧。和我這樣說法相同的,才是真正的佛說。不是這樣說的,就是魔的說法。”

  (叁)大妄語戒:“ 再者,一切世界的六道衆生,雖然身心已經沒有殺盜淫的叁業。如果犯大妄語,他在正叁昧的境界中,也不能得到清淨,而成爲貪愛主觀之魔 ,失卻佛果的種性。所謂大妄語,就是“末得言得,未證言證。”或者爲了求得世間人的尊敬,爭取唯我至上第一的地位。向別人說:我已得到須陀洹的果位。或大阿羅漢的果位,或獨覺辟支佛的果位。甚之是菩薩的果位。只爲了貪求別人的敬禮和供養;不知已得無邊罪過,消滅佛性種子。等于用刀斷木。自甘斷除佛種。我可預記這一種人,會永斷善根,再沒有進益的知見,永遠沈淪苦海,不能成就正叁昧。我去世以後,常教一般菩薩和羅漢們,化身應現世間。在末法時期中,做種種形態的人,去救度在生死海中輪轉的衆生。他們或者做沙門(出家者)、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乃至做淫女、小寡婦、奸偷屠販,與一般衆共同生活。而在這種種的人生之中,稱贊佛法,使他們的心進入佛法正叁昧的境地。但是他們決不自說我是真菩薩,或是真羅漢,故意泄漏密行,輕示于末學後進,借以自相誇耀。除非世壽命終,方才暗中有所遺囑。只有那一般妄人,才妖言惑衆,甘犯大妄語戒。你特來教導世人,修學叁昧,還須要他們斷除大妄語。這就是過去一切佛教所建立的第四個具有決定性的教化。如果不斷除大妄語,猶如要雕刻人糞作檀香木狀,想在其中求得香氣,那是決定不可能的。我教誨一切比丘,直心是道場。在日常生活時四威儀中(行、居、坐、臥)中,一切行爲,都不能虛假。怎麼可以自己謬稱已得至高無上的道法呢》這譬如乞丐稱王, 終會自取殺戮的。更何況自己謬稱爲人天叁界之師的法王呢!須知“因地不真,果遭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臍人,欲誰成就”?如果一般出家比丘,調正此心,猶如直弦。一切言行,都絕對的真實,便可進入正叁昧的境界,永遠不會遭遇魔事。我將印許這種修行的人,決定可以成就菩薩的果地,得到無上正覺。和我這樣說法相同的,才是真正的佛說。不是這樣說的,就是魔的說法。”

  (以上《楞嚴經》第六卷竟)

  佛又說:“阿難,你問如何攝伏妄心,我現在已先說佛法入門的正叁昧,與佛學菩薩道的微妙法門。要先能行持這四種戒律儀範,“皎如冰雪,”自然就不會另生過犯的枝節。所謂一切過犯,不外心叁(貧、嗔、癡)口四(妄語、兩舌、惡口、绮語):如果嚴謹敬持戒行來自修,這些過犯,就不會有發生的可能了。若能永不遺失這四種戒心,心裏根本不染著外界的色香昧觸等境,一切魔事,哪裏再會發生。若是還有宿世的罪過不能除滅,你可以教他們,一心念誦我佛頂光明“摩诃薩怛多般怛羅”無上神咒。(本文已經說得很明白,如有其心修學的人可自研讀本經上的記述)。

  (大乘道的四十位的心行,和四種加行的功用境界,是一切衆生從凡夫地直達菩薩境界的十地,至于成佛的共通途徑。所以仍從衆生顛倒和世界顛倒說起。)

  修學佛法進度程序的指示

  阿難又問:“這樣修證佛地正叁昧境界的人,如果還未達到涅槃(圓寂),何以只能稱他是乾慧地?由乾慧地再求進步,身心善行漸次增益所發現的四十四位心境現象,與它的界說和目的,以及菩薩的十地境界。乃至等覺(相等于佛地的正覺)菩薩的果地,究竟是如何…

《楞嚴大義今釋 第六章 修習佛法的程序與方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