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药师经的济世观 第五 持戒· 等文▪P2

  ..续本文上一页我还要写字呢!我做不到。头、目、脑髓一切都拿来布施,我做不到。所以我不敢轻易说自己在学佛。但是我看到许多人一学佛以后,不管在家出家。经常犯“天上天下,惟我独尊”的毛病,我也常提醒他们注意,“天上天下,惟我独尊”的是教主,是我们的老师释迦牟尼佛,可惜不是你也不是我呀!甚至还有一种谬论,常听有些人说:“不识字、不研究佛经不要紧,六祖还不是照样开悟,六祖并没有靠读书开悟。”我说:“那是六祖,你不是六祖半,更不是七祖,对吧?”六祖是没有读书,但是他碰到了五祖,有位好老师。像释迦牟尼佛也不靠祖师开悟,他可没说不读书。释迦牟尼佛在十八岁以前就成就世间一切学问,为什么你不肯读书?不肯跟佛陀学呢?

  学佛讲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讲四无量心,早课晚课,不知念了多少遍。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法门也包括邪魔外道吧!无量,你学了几个量?通通犯了增上慢戒。增上慢是个戒,增上慢的反面就是谦虚,绝对的谦虚,就是老子所讲的“虚怀若谷”。所以,大家要学习不犯增上慢,这里讲的只是戒,更重要的是:要戒除增上慢的心,才会增长多闻。

  我经常碰到学术界学识很好的人,一来,一谈问题,劈头就是一句:“我问你一个问题”,我就眼睛看看他。他再说什么,我说我不懂。他说我问你,我说我不懂。用这种态度、这种口气请教别人问题,多大的增上慢!连个请问、请教的“请”字都不肯用。

  增上慢的果报是什么?往下看。

  “覆蔽心故”,增上慢把自己的本心盖住了,以为自己了不起,自认为自己观念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也许现在我年纪大了,比较少见;年轻时在大陆上看到增上慢的人可多啦!他们的声望、名气都吓死人的,那种增上慢之重,那真是不得了。话说回来,我们年轻的时候也相当增上慢。

  过去,看到老一辈的大居士,学识、名气都是第一流,到了生病、临死的时候,手忙脚乱,痛苦万分,一点办法也没有,这时候所有的学问、佛法都不得力。最后一大堆人围着他,大居士告诫后生晚辈:“你们以后还是老老实实念佛吧!”我不提名字,一提名字就犯了增上慢戒,大概你们也可以想像得到。究其原因,没有真正的修持,因为学问好,文章比人家写得好,所以就犯了增上慢戒。

  这种增上慢没有方法制服,除非你比他还要慢,那么如何做到呢?你要多闻,学问要比他好,有正见,有真修持,否则没有办法。

  佛在经典中告诉我们,学问越好,所知障越多,修道证道越难,他生来世的果报,永远是一个思想家、一个学者,不能证果。不但大乘菩萨果位证不到,小乘的果位也不可能。

  你们常挂在嘴边的“外道、外道”,外道并不是你们所想像的其他宗教,或是邪魔歪道,外到那里去啊?凡是心外求法都是外道,有学问,有思想,能言善辨,讲理头头是道,叫他拿身心来证明,一无所能,因思想、念头静不下来,不能专一,不能定。所以学问越好,越容易产生增上慢,自己把自己的本心本性盖住了,自是非他,自己认为自己的观念才是对的,别人不对。

  所以,大乘菩萨道的大戒第一条就是“自赞毁他”,大乘菩萨道首先要学习的是真正的谦虚。

  我常跟同学说,我看到学者就怕,看到文人就怕,看到艺术家就怕,看到能干的人就怕,很多人看了就怕,怕什么?自古以来,文人、学者、艺术家都犯了同一毛病:“文人相轻”,看不起别人,文章是自己的好,儿子是自己的好,不过妻子是别人的好,是不是这样?

  我们小时候读过一首名诗:

  天下文章在三江   三江文章属我乡

  我乡文章算舍弟   舍弟随我学文章

  三江就是江苏、浙江、江西。讲了半天还是我第一。文人个个如此,人人一样。算命的、看相的、玩艺术的,都彼此“千古相轻”,相互妒嫉,甚至于打架。看别人生意好就眼红,某某人八字算得好也不服气。

  搞宗教的,基督教、佛教、天主教都是“千古相嫉”。你的庙子旺,我的庙子不旺,恨死你,恨不得夜里一把火烧了你的庙子,或念个咒子把你的庙子毁掉。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是古人说的,我则加了两句:“江湖千古相仇,宗教千古相嫉”,我三样都碰到过,真是可怜哪!有时我闭眼睛一想,都觉得还很稀奇,在“千古相轻”、“千古相嫉”,“千古相仇”几重的压力之下,竟然还能活,而且活到几十岁,也差不多啦!

  谈这些事实和道理,就在说明人根本是所犯的错误,就是慢心太重,自赞毁他,认为自己都是对的。我经常讲,天地间的人,绝没有自己承认自己犯错的,都是别人不对。我坐计程车有个习惯,一上车就先说:“对不起?请你帮我开到某某地方。”司机回头看看我,一脸莫名其妙的表情,觉得你这个老头真奇怪,怎么说对不起?对我说:我从来没见过你这样的人。我说是啊!请你啊!麻烦你,劳驾你。最后我下车又对司机说:“谢谢你啊!”

  任何人只要一犯错,他心里也明白,脸色立刻变红,过了一会儿,自己再一想,马上又找了很多理由支援自己,认为自己的对,错的还是你。你看我们每个人是不是这样?当然包括我在内。

  嫌谤正法

  人都是“自赞毁他”,我的对,错的是别人,因此不叫做修行人,因此不能成道。更加严重的是:“嫌谤正法,为魔伴党”。谤是毁谤正法,注意“正法”这两个字。什么是正法?很难说,你说佛教是正法,他说其他宗教也不是邪教,到底那个宗教才是正法?宗教有一个相同点,真正的教义,谁的高深?谁的彻底?另外再讨论,这里不谈。但是,一般的宗教徒喜欢毁谤人家的信仰,认为不是正法。

  什么叫正法?没有悟道,没有证得实相,你知道什么是正法?没有正见,何以知道正法?正法又是那一法?根据佛经,自己去看看,你去找出来那一法是正法?

  当然,三十七菩提道品,四谛、十二因缘是正法,声闻、缘觉是正法。但是到了“楞严经”,佛亲口将声闻缘觉斥为外道;到了“法华经”,佛说没有三乘道,只有一乘道;到了“金刚经”,佛说未曾说过一个法,没有说过一个字,一概否认。请问那一样是正法?不要认为我一学佛,我的就是正法,这是增上慢,正是毁谤正法。“正”的上面还有个“不”字,合起来念是什么字?叫阿歪。

  真的正法是无可说的,我们今天在这里讲“药师经”已经是多余的了;没有讲“药师经”以前早就大彻大悟,这才是正法。八万四千法门样样都是外道,也样样都是正道。所以禅宗六祖对当时的弟子们所开示的话,有他的正确理由,六祖说:“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是邪。”

  所以,正法在那里?正法在正知见--正知正见。然而严格说起来,真正的正知见对不对呢?还不行,你还要无一法可得,真了了,无正无邪,无善无恶,无是无非,连无也无,那差不多进入正法了,否则一切人说法都不是正法。像我现在上课,现在说法可以说在诽谤正法,因为正法无可说。

  谤字上面还有个嫌字,嫌是讨厌。很多人的根器不能跟他讲正法,一讲正法,他就讨厌,自然无缘,他也听不进去。你们将来年纪大了,慢慢变成善知识,就有了经验,对方不但听不进去,你正要告诉他时,他马上走开,使人内心真是无比的怜悯,无比的悲伤,那真是没有办法。所以我有时候婆婆妈妈,“你注意听,不准多说话”,这样他还是听不到,不相干的话他听进去了。重覆三次以后。我就不再讲了。为什么?他的业力太重,非要等他业力消了,转了好几大圈过来再说吧。眼前你就是想慈悲也没有办法,你让他出去磨炼,消业障是大慈悲;不去受些苦,不去受挫折,业障消得慢。

  所以,有许多人嫌谤正法,讨厌正法。你自己知道吗?不容易知道。很多年纪大的人跟我谈话,你跟他讲了一百次,你说你的,他说他的。我说我已经告诉你了,他又说:“老师啊!我忘记了。”不晓得多烦啊!只好用极大的耐性、极大的智慧去教导他。

  这些情形都是嫌谤正法。嫌谤正法是怎么来的?就是从“我慢”、“增上慢”心理而来,所以要戒慢心。

  “药师经”这一段讲戒律的重点,首先要我们好好熟悉戒律,然后好好守戒,不要破戒;要不破戒必须有正见、多闻;要正见、多闻的最主要条件,必须去掉增上慢,去掉以自我为主的心理。所以,归根就柢,重点还是在一个“增上慢”。经文的要点搞清楚了没有?不要又被自己的慢心盖住了。

  邪见与正见

  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

  “自行邪见”,什么是邪见?在哲学道理及佛学因明的论辩中,很难下一定论。但是,我们所讲的邪见,除了正见以外,妨碍我们成道的心理观念和思想,归纳起来有五大类(一)身见(二)边见(三)邪见(四)见取见(五)戒禁见。

  所谓见,不是用眼睛看,譬如我们通常都会说某人有没有见解,以现代话来说就是有没有正确的观念。什么叫观念?一般人如果没有正式学过哲学,只晓得说:“你观念不对”,并不完全清楚观念的意思。观念就是见,你的思想见解构成了心理上的一个确定的力量,就叫观念;你认为这样对或不对,就是习惯性的观念。换句话说,第六意识非常坚固,认为这个理解、看法是对的,就是观念。

  譬如我们老一辈的人有一个很古老的观念--穿长袍。旧社会没有电风扇,夏天要去看朋友或者见长辈,非穿长袍不可,热得汗流浃背也不敢脱。万一在家里穿个短褂,听到某位长辈或老师来了,赶紧跑进房里穿上长袍,一边扣钮子一边说:“对不住,对不住,马上来。”长辈说:“没关系,热天无君子嘛!宽衣、宽衣。”这边回答:“不敢,不敢。”那边再说:“宽衣,宽衣。”摧了两声才敢把长袍脱了。在古代这里礼貌,是观念形成的一种习惯,现…

《药师经的济世观 第五 持戒· 等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