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药师经的济世观 第二 文殊菩萨请法· 等文▪P2

  ..续本文上一页?又为什么东方药师佛的十二大愿会成就琉璃光净土?

  研究佛学,不是懂得一点五蕴、十八界、十二因缘......就能搞通佛学,那根本连影子都没有,除非在这些大经典上专心一志修持参究,才会有眉目。

  念经有无功德

  现在,佛开始答覆文殊菩萨的问题。

  尔时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劝请我说诸佛名号、本愿功德,为拔业障所缠有情,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汝今谛听,极善思惟,当为汝说。曼殊室利言:唯然,愿说,我等乐闻。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赞叹文殊师利菩萨所提的问题,为何称文殊菩萨为童子呢?凡是一切菩萨,不论在家或出家,老年或少年,男或女,只要证到第八地以上,一律都称童真菩萨。换句话说,证到八地以上自然返老还童,不受年龄、性别限制。所以有些经典称“童子菩萨”。

  这个时候佛赞叹文殊菩萨说:善哉!善哉!好的!好的!你是怜悯众生,起大悲心肠,而劝我讲出一切佛的名号、功德。一切佛菩萨的名号不是随便取的,其中含有佛菩萨的胜愿和功德在内。

  大家注意这个经典,文殊菩萨请佛解释“一切佛”的名号功德,并没有说要佛讲出“药师佛”的名号功德,结果佛偏偏要说出药师佛的名号功德,这是什么理由?

  你们光晓得敲个木鱼,不去参究,那有什么用?念经要一边念一边参究才是功德无量,否则你念经与念石头没有两样。

  被十种业障缠缚

  佛说我知道你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你是怕一切被业障缠缚的众生无法成佛。众生本来是佛,何以不能成佛?因为众生被业障所缠。究竟是那一些业障缠绕我们解脱不了呢?归纳起来,有下列十种:

  一、无惭

  一般人根本不知道惭愧,也就是儒家讲的无耻,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了不起,难得有一下自己觉得脸红,那个脸红是惭,还不是愧。

  二、无愧

  愧是内心对自己所作所为感到难过,若无这种反省就是无愧。

  三、嫉

  喜欢吃醋,对他人的好处、学问、道德、成就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嫉妒中。嫉妒心不是女人的专利,也不单是大人才有,男、女、大人、小孩都一样会有嫉妒心。这种业力的缠缚相当牢固,不易转化。

  四、悭

  就是吝啬,不只是钱财的悭吝,还有对法的悭吝,不肯惠施于他人。

  五、悔

  悔有什么不好?悔不是忏悔的悔。我们随时都在后悔,悔什么呢?哎呀!当时那个机会我买下来就好了,或者那个时候我整了他就好了,类似这样的悔特别多,凡是对自己有利而没有得到,便生悔恨心。

  六、眠

  就是睡觉,一睡觉,什么都不知道,这也是业障。

  七、昏沉

  昏沉就是脑子不清楚,迷迷糊糊,昏头昏脑,一天到晚颠倒。

  八、掉举

  掉举就是散乱,胡思乱想,东想西想,停不下来。

  九、嗔忿

  心里闷闷的,想发脾气,看到谁都不对,看谁都讨厌,整天都在怨天尤人,只有自己好,自己对。

  十、覆

  做错了事,想办法掩饰,这种掩饰非常痛苦,经过了多少年,还要去掩盖它。心里不光明,不坦荡,自己在阴暗中,把光明磊落之心盖住,所以叫覆。

  这就是十缠,以上只是简单的说,详细讲的话,“百法明门论”所列的五十一种心所有法、心理现象,都是业障。

  极善思惟

  佛说你不是为自己而问,你是为后世众生着想,为了救拔这些被业障所缠缚的众生,为了利益安乐像法时代转*轮时的一切众生,所以提出来问佛的本愿,你现在仔细的听。

  “汝今谛听,极善思惟,当为汝说。”你听了一后,还要仔细的参究。你们光是听过去,念过去就算了,也不去研究,不去参,不去想,有什么用?敲个木鱼嗑!嗑!嗑!没有用的。听了之后,要“极善思惟”,仔细认真的去想,去参究,去思考。当为汝说,我会为你讲。

  为什么要去想呢?像你们都晓得要修净土念佛法门,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你们去想过没有?从来没有想吧!对不对!不要覆盖,不要掩饰自己。你们是不是有想?没有想,嗯!你总算承认了。

  学佛修行的目的何在

  你们晓得本愿是什么?本愿是一个人的发心立志。学佛的第一个念头发得不对,也就是本愿的力量发得不对,后果就永远不对,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譬如说我们要修个庙子,那是小乘。你说我盖庙,发心初衷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修持,为后世的众生作为修持的道场,那是真发愿,这个动机就对了。

  你为什么念经拜佛?有许多人到这里来学打坐,我说你为了什么,你先讲,不准考虑。我为了身体。好了,为了自己身体好,我也教,但是把他摆在一边,因为他的目的自私自利,不是为了菩提道业。你说我学这个是为了佛道,自利而后利他,那还可以。在座各位,那个不是为了自己?有些人则认为我现在还不能度人,先求自度,等将来有能力了再来度人。检查这种思想看看,全都是自私自利的观念作祟,如此怎么成道?如果能的话,我早就成了。

  所以,学佛要特别注意一切佛的本愿,这才叫学佛。“楞严经”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现在佛就要开始说药师佛的本愿了。文殊菩萨听了佛的话,就回答说:“唯然,愿说,我等乐闻”。是的,请佛现在就说,这是我们最乐意听的事。

  佛告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

  好远好远的东方

  佛告诉文殊师利菩萨,从此(当时说法的地点毗耶离城)向东方去(印度的东方即是中国)十殑伽沙那么遥远的地方,有一佛土世界叫净琉璃。

  殑伽沙就是恒河沙,恒河与中国黄河一样,河里的沙是数不清的,就是活十万辈子也算不清。佛说,一个世界等于一粒沙,要过十万亿个恒河沙国土那么远,好远好远,不晓得达到什么程度。

  我们小时候听老先生讲三国演义的故事:曹操八十万大军下江南打孙权,诸葛亮和周瑜要抵挡……老先生讲到八十万大军渡长江,把烟一抽就站起来走了。我们一群孩子跟他屁股后面,要他继续讲,他说八十万大军一个一个过,要过多久啊!慢慢过吧!等八十万大军过完了再给你们讲。

  所以,“药师佛”这句话也要慢慢讲,一粒沙子等于一个世界,恒河里有许许多多的沙,十万亿条恒河,那么多少沙多少世界啊!要经过那么远的地方,有一个世界叫净琉璃。这个世界一片光明,晶莹剔透,那个佛的名号就叫“药师琉璃光如来”。

  佛的十个名号

  如来是佛的总称,下面十个名号是依“药师经”来讲的,其他经纶开合有所不同,但大同小异。如果我们把佛的十个名号详细解释,要花几个钟头,现在我们只能简单扼要的解说。

  一、如来

  什么是如来?“金刚经”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本来就在这里,佛本来就在你前面,是你自己看不到。

  二、应正等觉

  在这个世界,这个时代,一切有福报的众生,有因缘得遇佛,经佛现身开示而大彻大悟成正等正觉。

  三、明行圆满

  又称明行足,什么叫明行圆满?不是智慧通达、神通具足所能形容,要透明像琉璃一样,十方三世无所不知,天上人间无所不晓,一切修行,一切法门、邪门歪道、外道、魔道、正道。无所不知,叫明行圆满。

  四、善逝

  世间的事过去了,过去的不留痕迹;来了你也不知道它从那里来,去了你也不知道它去到那里。“如来”对“善逝”,是一副很好的对子,来不知其从来,谓之如来;去不知其所去,谓之善逝。

  五、世间解

  解脱了一切世间,不受世间、出世间任何束缚。

  六、无上士

  他是至高无上的大王。

  七、调御丈夫

  他是能够调伏一切众生的大丈夫,他更是能调伏自己的大丈夫。

  八、天人师

  他不只是人中之师,也是天中之师,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天人之师。

  九、佛

  他是觉者,大彻大悟而又帮助别人开悟的人。

  十、薄伽梵

  薄伽梵是意译,英文叫Bhagaran,中译为世尊。

  

  

《药师经的济世观 第二 文殊菩萨请法· 等文》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