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香积佛品第十▪P5

  ..续本文上一页通的步骤: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解脱以后所见叫做解脱知见。学佛第一步要持戒,因为持戒可使自心不散乱不昏沈,才能修定。戒律持不好,要想修定必无是处。「戒」就是庄子提到过,也是孔子对颜回说的「心斋」,从起心动念做起。斋同戒是一个东西,得了定才能真发起智慧,智慧成就了,才能解脱烦恼,烦恼解脱了,才能去除无始以来烦恼的根根,由解脱所知所见,才能了一切之源。光解脱,没有发起解脱知见还不究竟,由此可知见地的重要。

  原来这碗饭是无穷尽「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功德成就的佛,所吃的佛食剩下来的。佛境界所吃的饭,是能使一切生命得到滋养满足的,所以当然是无尽的。

  「于是钵饭,悉饱众会,犹故不儩。其诸菩萨、声闻、天人,食此饭者,身安快乐,譬如一切乐庄严国诸菩萨也。又诸毛孔皆出妙香,亦如众香国土诸树之香。」于是大家就放心地从化身菩萨那儿接过饭来吃,所有在场的人都吃饱了,再看看那碗饭,「犹故不儩」,不儩就是不尽,还是跟没有分赐之前一样多。在场的诸菩萨、声闻、天人吃了这饭,本来生什么病的,都好了,那身心快乐的境界,就和所有极乐世界国土中菩萨的境界一样。同时,吃了饭的人,身上所有毛孔都发出香味,香到与众香国的树一样的香。

  这碗饭是四食中哪一种食?现在可以告诉大家,是思食,正思惟,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完成无量功德所生的精神食粮。所以真正得道的人,不需要吃人间的烟火之食,我们的生命是由无比功德所形成的,我们会觉得饿想要吃东西,是我们的业力之一。这世界上最重的业力,就是饮食和男女,我们欲界的众生很可怜,就是为这两样事劳碌,不能得甘露法味。

  香积佛如何说法

  「尔时,维摩诘问众香菩萨:香积如来以何说法?」现在饭吃完了,维摩居士就向上方众香国来的大菩萨们提问,香积佛是怎么说法的?

  「彼菩萨曰:我土如来无文字说,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菩萨各各坐香树下,闻斯妙香,即获一切德藏三昧。得是三昧者,菩萨所有功德皆悉具足。」此处这个「土」字,照旧式读法要念成「度」,过去的佛经,在这个土字的右上角加上一点,表示与土的读音不同。现在人不明白,仍然读土,唉,老土就老土吧!

  大菩萨们说,我们那边讲佛法不用文字,也不用嘴说,也不用经本,修法就用鼻观(这个观是观想之义,要读「灌」音)。香积佛国土是用鼻观修法,闻香味就可以悟道。大菩萨在那儿是坐在树下打坐,闻到树的香味,就可以成就,得到功德成就三昧,同时也具足菩萨所有功德。

  我们学佛第一步是修功德和福德,福德不具足,智慧不会发起,智慧不发起,没有办法证得菩提。大家想悟道的念头,都是妄想,连一点善行都没有,何况是福德!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发起大慈悲、利他的心理和行为,成就功德,智慧圆满,才能开悟成佛。

  上方香积佛世界的修法,与娑婆世界不同,他们是用鼻观闻香而得成就,各个佛国土的修法,都是一门深入。娑婆世界的众生因为业力重,烦恼多,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佛对这个世界特别慈悲,说了八万四千方便的法门。

  六根修持都可以成道,譬如念佛是用意根来念,念出声音的是用舌根,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用耳根等等。而鼻观是用闻香味来修,我们这个世界在佛前点香,不过我个人不大赞成烧香。佛经上讲香,有烧香、末香、涂香等好多种,烧香会污染空气,同抽烟一样。我是有抽烟的坏毛病,人家问我为什么要抽烟,我说因为我想作菩萨,作菩萨的每天要忍受被烟熏,有的菩萨熏得脸都黑了。现在有的香是用香水的香做的,这也不好,打坐闻了容易动邪念(这邪念不一定是指男女之间的邪念),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魔障。真正的香,以学密宗的人来讲,只有檀香。檀香木出在热带和温带,印度很多,价格比较贵。

  至于中国有没有因香味悟道的人?有的,就是宋朝诗人黄山谷,他用功参禅多年,都没有悟道,有一天他问师父,希望给他一个简单扼要悟道的方法。他也是起偷心,偷巧的心理,他的师父是黄龙晦堂禅师,在江西庐山的庙子。晦堂禅师就问他,你念过《论语》没有?这句话今天听听无所谓,在当时却是非常侮辱人的,古代小孩子六岁就要会背《论语》。黄山谷学问那么好,这样问等于是问博士学位的人,有没有读过幼儿园的书,真难堪极了。黄山谷答,读过的。

  晦堂禅师就说:「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者。」《论语》上记载,有一天孔子告诉他身旁几个学生,你们这几个年轻人,以为我还留了一手吗?我什么秘密都没有保留啊!你们怎么还不懂呢?

  晦堂禅师引用这句话,就是在骂黄山谷。黄山谷听了还是茫然,但是我们晓得他这时候心里一定不好受,这样一位文豪名士被人如此骂。晦堂禅师看他不懂,就拂袖向山门外走了,黄山谷就跟在后面走,当时是秋天,桂花盛开。

  讲到桂花,我的习气妄想又来了。当年我这个浙江人去了四川成都,在秋天时,我们最喜欢去成都四十里外的新都县。新都有一个湖叫桂湖,湖旁还有个禅宗大丛林叫宝光寺。到了那里是荷花千朵桂千株的景象,一路都是桂花香味,这种境界现在都成了梦中事了。

  讲回到黄山谷,他跟着师父走了一段路,晦堂禅师忽然回头问他:「闻木樨花香么?」你闻到了桂花香吗?黄山谷答:「闻。」晦堂禅师说:「吾无隐乎尔。」黄山谷当时就开悟了。这是有名的公案,黄山谷闻木樨而悟道。

  当然上面这段公案,黄山谷只是破了初关而已,后面还有事的。我们引用来说明香积佛国闻香味而悟道的道理,不是用文字说法。我过去有一位朋友,他打坐非要点檀香不能入定,我就笑他是众香国人,犯了戒被打下来的。

  释迦佛如何说法

  「彼诸菩萨问维摩诘:今世尊释迦牟尼以何说法?」众香国的菩萨就问维摩居士,你们这个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是拿什么来说法呢?

  「维摩诘言:此土众生刚强难化,故佛为说刚强之语,以调伏之。」维摩居士向上方世界菩萨,报告了我们的丑陋面,他大概先叹一口气,唉!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个性倔强,又刚愎自用,很难办。所以佛要说些狠话,才把他们降伏下来,不狠就对付不了他们。

  「言是地狱,是畜生,是饿鬼,是诸难处,是愚人生处。是身邪行,是身邪行报。是口邪行,是口邪行报。是意邪行,是意邪行报。是杀生,是杀生报。是不与取,是不与取报。是邪淫,是邪淫报。是妄语,是妄语报。是两舌,是两舌报。是恶口,是恶口报。是无义语,是无义语报。是贪嫉,是贪嫉报。是嗔恼,是嗔恼报。是邪见,是邪见报。是悭悋,是悭悋报。是毁戒,是毁戒报。是嗔恚,是嗔恚报。是懈怠,是懈怠报。是乱意,是乱意报。是愚痴,是愚痴报。是结戒,是持戒,是犯戒。是应作,是不应作。是障碍,是不障碍。是得罪,是离罪。是净,是垢。是有漏,是无漏。是邪道,是正道。是有为,是无为。是世间,是涅槃。」

  所以佛说六道的报应、讲三灾八难来教化世界众生,讲哪种身体上的邪行,就会遭遇哪种身体上的果报。你要晓得有许多行为不是意识上要做,而是身体上做的,大家要体会。「身邪行」是什么邪行?例如大家坐着,几乎没有两个人的坐相是相同的。儒家讲「正襟危坐」,危就是正,什么是正坐是很难讲的。以佛法来说,可以讲只有毗卢遮那佛的七支坐法才是正坐。儒家的正坐不同,以前的椅子不像沙发,西式沙发坐久了,到老了骨头容易出毛病。中国旧式的椅子,坐上去没有办法弯腰的,非直着腰板坐不可。以前我们作小辈的,有长辈在时,只敢半个屁股坐在椅子上,腰自然直。我常告诉同学们,我三十岁以前没有跷过腿坐,就算没有人看到,我都不敢跷腿。

  曾国藩是儒家人物,当时有个英国显要来访,他陪客人谈话一夜,喝茶嗑瓜子。等他离座站起来时,英国人发现瓜子壳圈出来两个脚印,表示他坐在那儿几个钟头,两条腿没动过!事实上这种坐法对人体非常健康。所以我一向不坐沙发的,偶尔到外头必须坐沙发,坐了一下就很难受。坐沙发使人都变成了虾子,歪斜着身体,开始会很舒服,坐久了精神愈来愈差。

  同样的,我也劝人不要睡沙发床,睡到老来骨头也会出毛病。中国老式的床是木板,上面铺稻草。现在睡榻榻米,上面再铺垫子,睡起来当然舒服多了。

  再说身邪行,身子的邪行非常多,讲起来可以写一本书。小乘很多戒律,就是防止身邪行的,例如吃饭前一定洗手,又如上完大号一定用水洗,不用草纸去揩,可是到了中国就改了。现代有抽水马桶可以喷水清洗,又可以合于戒律了。这些小乘身邪行的戒律,不算重戒,是属于摄威仪戒,修正生活习惯的。中国的《礼记》也说,「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威仪太多了,大部分的威仪,都是防止身邪行的。

  身邪行是有身邪行的果报,因此释迦牟尼佛就教导大家,身不可有邪行。身邪行报是什么?不健康,多病。两千多年前,佛就非常注重卫生,现在看起来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在当时的印度,却是很切中时弊的。这些行为的教育,在小乘经典中特别多。中国人一学起佛来,就看《金刚经》、银刚经、铜刚经这些大经,所以就少知道佛的行为教育了。

  口邪行有口邪行的报。嘴巴有什么邪行?例如咬指头,有些人长大了还改不掉,真要命!这既不卫生,又容易手指变形。尤其女孩子,讲话时把手指放在嘴边,是种很难看的不好相貌。诸如此类的口邪行有很多,乃至现代人一边说话一边咬口香糖,也算没有礼貌。又如在街上看见女性就吹口哨,也是口邪行。

  什么是意邪行?是思想上的,例如创立一种什么学说理论,本意并不邪,也是想济世,但是后来走偏差了,反而为祸世间,这就是意邪行,也会有意邪行的果报…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香积佛品第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