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通的步驟: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解脫以後所見叫做解脫知見。學佛第一步要持戒,因爲持戒可使自心不散亂不昏沈,才能修定。戒律持不好,要想修定必無是處。「戒」就是莊子提到過,也是孔子對顔回說的「心齋」,從起心動念做起。齋同戒是一個東西,得了定才能真發起智慧,智慧成就了,才能解脫煩惱,煩惱解脫了,才能去除無始以來煩惱的根根,由解脫所知所見,才能了一切之源。光解脫,沒有發起解脫知見還不究竟,由此可知見地的重要。
原來這碗飯是無窮盡「戒、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功德成就的佛,所吃的佛食剩下來的。佛境界所吃的飯,是能使一切生命得到滋養滿足的,所以當然是無盡的。
「于是缽飯,悉飽衆會,猶故不儩。其諸菩薩、聲聞、天人,食此飯者,身安快樂,譬如一切樂莊嚴國諸菩薩也。又諸毛孔皆出妙香,亦如衆香國土諸樹之香。」于是大家就放心地從化身菩薩那兒接過飯來吃,所有在場的人都吃飽了,再看看那碗飯,「猶故不儩」,不儩就是不盡,還是跟沒有分賜之前一樣多。在場的諸菩薩、聲聞、天人吃了這飯,本來生什麼病的,都好了,那身心快樂的境界,就和所有極樂世界國土中菩薩的境界一樣。同時,吃了飯的人,身上所有毛孔都發出香味,香到與衆香國的樹一樣的香。
這碗飯是四食中哪一種食?現在可以告訴大家,是思食,正思惟,戒、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完成無量功德所生的精神食糧。所以真正得道的人,不需要吃人間的煙火之食,我們的生命是由無比功德所形成的,我們會覺得餓想要吃東西,是我們的業力之一。這世界上最重的業力,就是飲食和男女,我們欲界的衆生很可憐,就是爲這兩樣事勞碌,不能得甘露法味。
香積佛如何說法
「爾時,維摩诘問衆香菩薩:香積如來以何說法?」現在飯吃完了,維摩居士就向上方衆香國來的大菩薩們提問,香積佛是怎麼說法的?
「彼菩薩曰:我土如來無文字說,但以衆香令諸天人得入律行。菩薩各各坐香樹下,聞斯妙香,即獲一切德藏叁昧。得是叁昧者,菩薩所有功德皆悉具足。」此處這個「土」字,照舊式讀法要念成「度」,過去的佛經,在這個土字的右上角加上一點,表示與土的讀音不同。現在人不明白,仍然讀土,唉,老土就老土吧!
大菩薩們說,我們那邊講佛法不用文字,也不用嘴說,也不用經本,修法就用鼻觀(這個觀是觀想之義,要讀「灌」音)。香積佛國土是用鼻觀修法,聞香味就可以悟道。大菩薩在那兒是坐在樹下打坐,聞到樹的香味,就可以成就,得到功德成就叁昧,同時也具足菩薩所有功德。
我們學佛第一步是修功德和福德,福德不具足,智慧不會發起,智慧不發起,沒有辦法證得菩提。大家想悟道的念頭,都是妄想,連一點善行都沒有,何況是福德!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和行爲,發起大慈悲、利他的心理和行爲,成就功德,智慧圓滿,才能開悟成佛。
上方香積佛世界的修法,與娑婆世界不同,他們是用鼻觀聞香而得成就,各個佛國土的修法,都是一門深入。娑婆世界的衆生因爲業力重,煩惱多,一念之間有八萬四千煩惱,所以佛對這個世界特別慈悲,說了八萬四千方便的法門。
六根修持都可以成道,譬如念佛是用意根來念,念出聲音的是用舌根,觀音菩薩修行法門用耳根等等。而鼻觀是用聞香味來修,我們這個世界在佛前點香,不過我個人不大贊成燒香。佛經上講香,有燒香、末香、塗香等好多種,燒香會汙染空氣,同抽煙一樣。我是有抽煙的壞毛病,人家問我爲什麼要抽煙,我說因爲我想作菩薩,作菩薩的每天要忍受被煙熏,有的菩薩熏得臉都黑了。現在有的香是用香水的香做的,這也不好,打坐聞了容易動邪念(這邪念不一定是指男女之間的邪念),會引來一些不必要的魔障。真正的香,以學密宗的人來講,只有檀香。檀香木出在熱帶和溫帶,印度很多,價格比較貴。
至于中國有沒有因香味悟道的人?有的,就是宋朝詩人黃山谷,他用功參禅多年,都沒有悟道,有一天他問師父,希望給他一個簡單扼要悟道的方法。他也是起偷心,偷巧的心理,他的師父是黃龍晦堂禅師,在江西廬山的廟子。晦堂禅師就問他,你念過《論語》沒有?這句話今天聽聽無所謂,在當時卻是非常侮辱人的,古代小孩子六歲就要會背《論語》。黃山谷學問那麼好,這樣問等于是問博士學位的人,有沒有讀過幼兒園的書,真難堪極了。黃山谷答,讀過的。
晦堂禅師就說:「二叁子以我爲隱乎?吾無隱乎爾者。」《論語》上記載,有一天孔子告訴他身旁幾個學生,你們這幾個年輕人,以爲我還留了一手嗎?我什麼秘密都沒有保留啊!你們怎麼還不懂呢?
晦堂禅師引用這句話,就是在罵黃山谷。黃山谷聽了還是茫然,但是我們曉得他這時候心裏一定不好受,這樣一位文豪名士被人如此罵。晦堂禅師看他不懂,就拂袖向山門外走了,黃山谷就跟在後面走,當時是秋天,桂花盛開。
講到桂花,我的習氣妄想又來了。當年我這個浙江人去了四川成都,在秋天時,我們最喜歡去成都四十裏外的新都縣。新都有一個湖叫桂湖,湖旁還有個禅宗大叢林叫寶光寺。到了那裏是荷花千朵桂千株的景象,一路都是桂花香味,這種境界現在都成了夢中事了。
講回到黃山谷,他跟著師父走了一段路,晦堂禅師忽然回頭問他:「聞木樨花香麼?」你聞到了桂花香嗎?黃山谷答:「聞。」晦堂禅師說:「吾無隱乎爾。」黃山谷當時就開悟了。這是有名的公案,黃山谷聞木樨而悟道。
當然上面這段公案,黃山谷只是破了初關而已,後面還有事的。我們引用來說明香積佛國聞香味而悟道的道理,不是用文字說法。我過去有一位朋友,他打坐非要點檀香不能入定,我就笑他是衆香國人,犯了戒被打下來的。
釋迦佛如何說法
「彼諸菩薩問維摩诘:今世尊釋迦牟尼以何說法?」衆香國的菩薩就問維摩居士,你們這個世界的教主釋迦牟尼佛,是拿什麼來說法呢?
「維摩诘言:此土衆生剛強難化,故佛爲說剛強之語,以調伏之。」維摩居士向上方世界菩薩,報告了我們的醜陋面,他大概先歎一口氣,唉!我們這個世界的衆生個性倔強,又剛愎自用,很難辦。所以佛要說些狠話,才把他們降伏下來,不狠就對付不了他們。
「言是地獄,是畜生,是餓鬼,是諸難處,是愚人生處。是身邪行,是身邪行報。是口邪行,是口邪行報。是意邪行,是意邪行報。是殺生,是殺生報。是不與取,是不與取報。是邪淫,是邪淫報。是妄語,是妄語報。是兩舌,是兩舌報。是惡口,是惡口報。是無義語,是無義語報。是貪嫉,是貪嫉報。是嗔惱,是嗔惱報。是邪見,是邪見報。是悭悋,是悭悋報。是毀戒,是毀戒報。是嗔恚,是嗔恚報。是懈怠,是懈怠報。是亂意,是亂意報。是愚癡,是愚癡報。是結戒,是持戒,是犯戒。是應作,是不應作。是障礙,是不障礙。是得罪,是離罪。是淨,是垢。是有漏,是無漏。是邪道,是正道。是有爲,是無爲。是世間,是涅槃。」
所以佛說六道的報應、講叁災八難來教化世界衆生,講哪種身體上的邪行,就會遭遇哪種身體上的果報。你要曉得有許多行爲不是意識上要做,而是身體上做的,大家要體會。「身邪行」是什麼邪行?例如大家坐著,幾乎沒有兩個人的坐相是相同的。儒家講「正襟危坐」,危就是正,什麼是正坐是很難講的。以佛法來說,可以講只有毗盧遮那佛的七支坐法才是正坐。儒家的正坐不同,以前的椅子不像沙發,西式沙發坐久了,到老了骨頭容易出毛病。中國舊式的椅子,坐上去沒有辦法彎腰的,非直著腰板坐不可。以前我們作小輩的,有長輩在時,只敢半個屁股坐在椅子上,腰自然直。我常告訴同學們,我叁十歲以前沒有跷過腿坐,就算沒有人看到,我都不敢跷腿。
曾國藩是儒家人物,當時有個英國顯要來訪,他陪客人談話一夜,喝茶嗑瓜子。等他離座站起來時,英國人發現瓜子殼圈出來兩個腳印,表示他坐在那兒幾個鍾頭,兩條腿沒動過!事實上這種坐法對人體非常健康。所以我一向不坐沙發的,偶爾到外頭必須坐沙發,坐了一下就很難受。坐沙發使人都變成了蝦子,歪斜著身體,開始會很舒服,坐久了精神愈來愈差。
同樣的,我也勸人不要睡沙發床,睡到老來骨頭也會出毛病。中國老式的床是木板,上面鋪稻草。現在睡榻榻米,上面再鋪墊子,睡起來當然舒服多了。
再說身邪行,身子的邪行非常多,講起來可以寫一本書。小乘很多戒律,就是防止身邪行的,例如吃飯前一定洗手,又如上完大號一定用水洗,不用草紙去揩,可是到了中國就改了。現代有抽水馬桶可以噴水清洗,又可以合于戒律了。這些小乘身邪行的戒律,不算重戒,是屬于攝威儀戒,修正生活習慣的。中國的《禮記》也說,「禮儀叁百,威儀叁千。」威儀太多了,大部分的威儀,都是防止身邪行的。
身邪行是有身邪行的果報,因此釋迦牟尼佛就教導大家,身不可有邪行。身邪行報是什麼?不健康,多病。兩千多年前,佛就非常注重衛生,現在看起來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是在當時的印度,卻是很切中時弊的。這些行爲的教育,在小乘經典中特別多。中國人一學起佛來,就看《金剛經》、銀剛經、銅剛經這些大經,所以就少知道佛的行爲教育了。
口邪行有口邪行的報。嘴巴有什麼邪行?例如咬指頭,有些人長大了還改不掉,真要命!這既不衛生,又容易手指變形。尤其女孩子,講話時把手指放在嘴邊,是種很難看的不好相貌。諸如此類的口邪行有很多,乃至現代人一邊說話一邊咬口香糖,也算沒有禮貌。又如在街上看見女性就吹口哨,也是口邪行。
什麼是意邪行?是思想上的,例如創立一種什麼學說理論,本意並不邪,也是想濟世,但是後來走偏差了,反而爲禍世間,這就是意邪行,也會有意邪行的果報…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香積佛品第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