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P11

  ..续本文上一页,则无有识」,到了无我的境界,就不住相对二法,就无识了,是心意识的识,无识就不动念。识空了就意空,意空了就心空,因此人空法空。这个时候,才是真做到无我,才入不二法门。

  修行要能做到无我,先空我。你看这个不惯,那个人又不对,起了善恶是非之分,皆因我起,能无我,就入了不二法门,这是华严菩萨的境界。到了这个境界,才算是开始向功德圆满的路上走。所以接下来是德藏菩萨,这藏不是躲藏的藏,是西藏的藏。

  (二十七)德藏菩萨──有所得与无所得

  「德藏菩萨曰:有所得相为二。若无所得,则无取舍。无取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一般学佛的人都犯了这样的错误,以有所得心来求无所得法。佛法是无所得的,你用做生意的观念,求利益的观念来求法,因地就错了。因错了,你修死了也修不出来。所以我再三引白居易的诗,「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你根本路线已经错了,走错路了。尤其年轻人学佛更是如此,连作个什么梦也当大事一件来对我说,听了我头就大,可是也只好听听。还有同学念咒子或者拜佛,唉哟,昨天得了一个境界,赶快来告诉我。你来讲境界时,那个境界早不晓得跑哪里去了,还要来说境界。那之愚蠢,恨不得一刀宰了他,帮他换个脑袋。这种心理,都是以有所得心,有所得相来求法。没向菩提相、空见上去求。

  《心经》说「诸法空相」,一路无到底,最后,「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无所得是菩萨境界。若无所得,就无所取也无所舍,既不要提起什么,也不需要放下什么。很多人说自己放不下,放不下你就提起来嘛!但是又要问怎么提起,不知道就放下嘛!再问怎么不放下,那就只好说,去你的!这是第三法门啊,第一是放下,第二是提起,你前两个都做不到,只有第三了。你真能去你的,就行了。坐在那边心念放不下,去你的!有位同学被我大骂一句去你的,就把这句话当了个咒子,空不了时就念,结果居然很管用!我就告诉他可不要乱传这个咒子,是有版权的,若要传,非先让学生磕三百个头不可,还要收供养(众笑)。如果能无取也无舍,那当下就是道了。道就在这里了,既不提起,也不放下,既不求空,也不求有。为什么一定是空才对?那有呢?有也不对!那是什么呢?是什么就是什么嘛,现在就是现在嘛,那就对了,就是这个(师以指敲桌数次)!但是你要懂这个,要功德福德圆满了才能懂,这就是不二法门。

  

  (二十八)月上菩萨──暗与明平等

  「月上菩萨曰:闇与明为二,无闇无明,则无有二。所以者何?如入灭受想定,无闇无明。一切法相,亦复如是。于其中平等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你们在别的经典中看过月上菩萨吗?《药师经》中有位药上菩萨,同这位月上菩萨是有关连的。月上不是月亮上来,是用月亮形容,比清净光明殊胜境界更要殊胜。

  月上菩萨说的这一段,对你们的修行非常重要,黑暗与光明是两个相对的现象,是不是?初学佛的人,打起坐来眼前黑洞洞的,这就是闇,就是无明。有时坐起来有点亮光就高兴死了,以为自己见道了,你是活见鬼了。静极则明生,那点亮光有啥稀奇!你打坐虽然不动,身体没有全静下来,还有呼吸、血液循环、心跳、脑波都在动,你觉得静,是第六意识宁静而已。心理虽然静下来,生理还在动,甚至动得更畅快,因为没有心理干扰生理本能的活动。这也是为什么打坐会使人健康的原因,因为心宁静下来,呼吸、血液循环、心跳、脑波就都正常活动,这动和静一磨擦,就有光明出现。这不是道,什么「稻」,我看你是麦还差不多!不过你们年轻人城里长大的,稻子和麦子本来就不分的。

  真得道的人,也非黑暗,也非光明。这里要注意了,光明也不错,但是不要认为光明境界, 就是道。外头流行道家、密宗,说什么放光,放光了又怎么样?那也不是道啊!

  大阿罗汉真得定了,入了最高的灭尽定,是无闇也无明,不是入光明定啊!这是佛经的经文告诉你的,千万不要忘记!所以有人说他得了光明定了,你只笑笑就好了。「一切法相,亦复如是」,说究竟的,一切法从本体来讲,没有什么叫光明的,有光明的是妖怪。我当年学佛时有位学禅宗的老居士,会讲《金刚经》,我是很佩服他,他也很想要我叫他老师。他讲《金刚经》前,手这么一摆,装模作样一下,很多人就看见他的大拇指放光,有个韦驮菩萨在其中。我就是因为他来这一手,本来要拜师的,反而不拜了,替他可惜。《金刚经》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又是学禅宗的,怎么还来这一套?我就告辞而去。真正的佛法,一定是很平凡的,就是平平常常作一个人。

  所以这里最后说,「于其中平等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真平等不是二边,不是相对的。如果要说有光明就有黑暗,有善就有恶,都是相对的,是非平等的,相对法门皆不是平等。平等就是中观,中观正见就是平等法门。能入平等法门,就是入不二法门。

  

  (二十九)宝印手菩萨──涅槃与世间

  「宝印手菩萨曰:乐涅槃不乐世间为二。若不乐涅槃,不厌世间,则无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缚,则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求解?无缚无解,则无乐厌,是为入不二法门。」

  这是第二十九位菩萨,宝印等于是显教讲的法印。密宗有手印法门,手印有两种,一种是手势,十个指头结各种的姿势,这是有相的,等于是标记。或者加上神秘学的解释,用现代观念比喻,是无线电通讯的密码。另一种是心印,心印是无印的。印等于是盖图章,它的道理是表示符合无误。禅宗说以心印心,后来成为日常中文语言的心心相印。宝印手也就是大法印,以法传法,以心印心。

  宝印手菩萨的报告就是大手印的法门,真正佛法没有显密之分。宝印手菩萨所传的法印,是至高的密法,不念咒,也没有观想。也不注重形式,同禅宗一样。甚至连宗教性的外衣都没有了,直接了当地直指人心。所以西藏的密宗推崇真正的佛法、真正的密宗,就是中国的达摩宗,就是禅宗。

  佛法最高目标是进入涅槃,当然涅槃可分小乘和大乘两种。小乘涅槃在教理上是有余依涅槃,证得性空,但是一切习气的根根没有断,是还有剩余的,所以是不究竟的。大乘涅槃是无余依涅槃,在学理上有的再加个名称,叫作无为涅槃,为而不为。阿赖耶识一切种子,善、恶、无记,通通转成菩提种性,不留丝毫习气,是无余依的。何以能够如此呢?因为涅槃自性本来无为,本来清净。

  学佛是想要求入涅槃,因为厌恶这个烦恼悲哀世界,所以想要出离。涅槃的翻译,有时用寂灭,有时用圆寂,有时用不生不灭,有时用清净圆明等等,都没有对。尤其一般人看到圆寂就认为是死了,所以也把涅槃了解成是死的意思。平常说某某老和尚涅槃了,如此一来,把学佛法的最高目的弄成是在学死。不止是一般人如此,清朝的大才子袁枚,他一辈子非常洒脱,不过就是不碰佛经,你说他不懂吗?全懂。真懂了吗?也不是。他曾经写过,「佛说:学我者死。」你查遍佛经,也找不到佛说过这样的话,袁枚也不是假造,而是延用一般人的观念,就是把涅槃当作死。

  因为涅槃的意义很难准确翻译成中文,古代仅翻音为涅槃,不翻成圆寂或其它。涅槃也有极乐的意思,所以佛在临走时所讲的经为《大涅槃经》《般涅槃经》《入涅槃经》,般就是入,是梵音。佛说没有一个佛是涅槃的,都在,一切众生本来也都在涅槃中。涅槃就是常、乐、我、净的境界。涅槃是不生不死,不是寂寞凄凉,不是没有。涅槃的乐是极乐,世间一切乐是相对的,涅槃的乐是绝对的,没有烦恼也无悲。众生认为有个「我」,那只是假我,不究竟的。得了涅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是真我,假名为真我。涅槃就是一切佛的净土,因为心净了,则国土净。

  这里岔进来一个问题,我在大学讲宗教哲学时,常说宗教是很妙的,只要有人的地方一定有宗教,即使没有宗教的名称,也有宗教的事实。目前世界上大的宗教算起来没有几个,例如佛教、基督教、回教等,细算的话可能不止三百个。所有宗教都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对这个世界的看法都是悲观的,认为人生是凄惨的,是站在日落西山的观点看这个世界,所以觉得来日不多。但都鼓励人不要怕死亡,因为有个天堂招待你,使人有个信仰的寄托,这是宗教。

  真正的佛法不一定是宗教,是超越宗教、哲学、科学的,但是也有宗教、哲学、科学的内涵。一般人厌恶世间,所以希求出离,而证到涅槃极乐境界,这样把世间和出世间分开为二。其实涅槃是不能分的,世间出世间都在涅槃中,涅槃就是自性,涅槃就是本体,是常乐我净的。这个就是道,道是分不了的,世间就是出世间,出世间就是世间。

  前面讲过五代张拙悟道后作的偈子,「随顺世缘无窒碍,涅槃生死等空花」,生死就像作梦一样,涅槃也是梦,涅槃与生死是平等平等的,都像是空中的花。你在外头为生计奔波觉得很苦,像梦一般,就想到禅堂来坐,得个清净,其实也是作梦,是清净梦。凡夫活着一生都是在作梦,佛菩萨弘法也是在作梦,两个不同的梦境。谁醒过呢?没有人昏迷过,个个都自然会醒。所以佛在《涅槃经》中说过,一切众生,不论是最好或最差,到了因缘成熟时,都会成佛。这同《法华经》的道理一样,没有一个众生不成佛的。

  所以生死涅槃皆如作梦(以前还有人问我这个「作」字是不是「昨」字之误,我只有笑笑,你要换成「昨」也随你),真悟道的人不入涅槃,也不厌世间,这就是得到不二法门,佛法就是如此。

  有的同学常说要再做几年事,然后就去山林住茅蓬。他把山林和世间分成二样了,山林也是世间啊!山林修道不如世间舒服,你们没有住过不知道。当年我一人住到庐山顶上,每天两顿饭,为了省洗碗的麻烦…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