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入不二法門品第九▪P11

  ..續本文上一頁,則無有識」,到了無我的境界,就不住相對二法,就無識了,是心意識的識,無識就不動念。識空了就意空,意空了就心空,因此人空法空。這個時候,才是真做到無我,才入不二法門。

  修行要能做到無我,先空我。你看這個不慣,那個人又不對,起了善惡是非之分,皆因我起,能無我,就入了不二法門,這是華嚴菩薩的境界。到了這個境界,才算是開始向功德圓滿的路上走。所以接下來是德藏菩薩,這藏不是躲藏的藏,是西藏的藏。

  (二十七)德藏菩薩──有所得與無所得

  「德藏菩薩曰:有所得相爲二。若無所得,則無取舍。無取舍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一般學佛的人都犯了這樣的錯誤,以有所得心來求無所得法。佛法是無所得的,你用做生意的觀念,求利益的觀念來求法,因地就錯了。因錯了,你修死了也修不出來。所以我再叁引白居易的詩,「空花豈得兼求果,陽焰如何更覓魚」,你根本路線已經錯了,走錯路了。尤其年輕人學佛更是如此,連作個什麼夢也當大事一件來對我說,聽了我頭就大,可是也只好聽聽。還有同學念咒子或者拜佛,唉喲,昨天得了一個境界,趕快來告訴我。你來講境界時,那個境界早不曉得跑哪裏去了,還要來說境界。那之愚蠢,恨不得一刀宰了他,幫他換個腦袋。這種心理,都是以有所得心,有所得相來求法。沒向菩提相、空見上去求。

  《心經》說「諸法空相」,一路無到底,最後,「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無所得是菩薩境界。若無所得,就無所取也無所舍,既不要提起什麼,也不需要放下什麼。很多人說自己放不下,放不下你就提起來嘛!但是又要問怎麼提起,不知道就放下嘛!再問怎麼不放下,那就只好說,去你的!這是第叁法門啊,第一是放下,第二是提起,你前兩個都做不到,只有第叁了。你真能去你的,就行了。坐在那邊心念放不下,去你的!有位同學被我大罵一句去你的,就把這句話當了個咒子,空不了時就念,結果居然很管用!我就告訴他可不要亂傳這個咒子,是有版權的,若要傳,非先讓學生磕叁百個頭不可,還要收供養(衆笑)。如果能無取也無舍,那當下就是道了。道就在這裏了,既不提起,也不放下,既不求空,也不求有。爲什麼一定是空才對?那有呢?有也不對!那是什麼呢?是什麼就是什麼嘛,現在就是現在嘛,那就對了,就是這個(師以指敲桌數次)!但是你要懂這個,要功德福德圓滿了才能懂,這就是不二法門。

  

  (二十八)月上菩薩──暗與明平等

  「月上菩薩曰:闇與明爲二,無闇無明,則無有二。所以者何?如入滅受想定,無闇無明。一切法相,亦複如是。于其中平等入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你們在別的經典中看過月上菩薩嗎?《藥師經》中有位藥上菩薩,同這位月上菩薩是有關連的。月上不是月亮上來,是用月亮形容,比清淨光明殊勝境界更要殊勝。

  月上菩薩說的這一段,對你們的修行非常重要,黑暗與光明是兩個相對的現象,是不是?初學佛的人,打起坐來眼前黑洞洞的,這就是闇,就是無明。有時坐起來有點亮光就高興死了,以爲自己見道了,你是活見鬼了。靜極則明生,那點亮光有啥稀奇!你打坐雖然不動,身體沒有全靜下來,還有呼吸、血液循環、心跳、腦波都在動,你覺得靜,是第六意識甯靜而已。心理雖然靜下來,生理還在動,甚至動得更暢快,因爲沒有心理幹擾生理本能的活動。這也是爲什麼打坐會使人健康的原因,因爲心甯靜下來,呼吸、血液循環、心跳、腦波就都正常活動,這動和靜一磨擦,就有光明出現。這不是道,什麼「稻」,我看你是麥還差不多!不過你們年輕人城裏長大的,稻子和麥子本來就不分的。

  真得道的人,也非黑暗,也非光明。這裏要注意了,光明也不錯,但是不要認爲光明境界, 就是道。外頭流行道家、密宗,說什麼放光,放光了又怎麼樣?那也不是道啊!

  大阿羅漢真得定了,入了最高的滅盡定,是無闇也無明,不是入光明定啊!這是佛經的經文告訴你的,千萬不要忘記!所以有人說他得了光明定了,你只笑笑就好了。「一切法相,亦複如是」,說究竟的,一切法從本體來講,沒有什麼叫光明的,有光明的是妖怪。我當年學佛時有位學禅宗的老居士,會講《金剛經》,我是很佩服他,他也很想要我叫他老師。他講《金剛經》前,手這麼一擺,裝模作樣一下,很多人就看見他的大拇指放光,有個韋馱菩薩在其中。我就是因爲他來這一手,本來要拜師的,反而不拜了,替他可惜。《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又是學禅宗的,怎麼還來這一套?我就告辭而去。真正的佛法,一定是很平凡的,就是平平常常作一個人。

  所以這裏最後說,「于其中平等入者,是爲入不二法門」。真平等不是二邊,不是相對的。如果要說有光明就有黑暗,有善就有惡,都是相對的,是非平等的,相對法門皆不是平等。平等就是中觀,中觀正見就是平等法門。能入平等法門,就是入不二法門。

  

  (二十九)寶印手菩薩──涅槃與世間

  「寶印手菩薩曰:樂涅槃不樂世間爲二。若不樂涅槃,不厭世間,則無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縛,則有解,若本無縛,其誰求解?無縛無解,則無樂厭,是爲入不二法門。」

  這是第二十九位菩薩,寶印等于是顯教講的法印。密宗有手印法門,手印有兩種,一種是手勢,十個指頭結各種的姿勢,這是有相的,等于是標記。或者加上神秘學的解釋,用現代觀念比喻,是無線電通訊的密碼。另一種是心印,心印是無印的。印等于是蓋圖章,它的道理是表示符合無誤。禅宗說以心印心,後來成爲日常中文語言的心心相印。寶印手也就是大法印,以法傳法,以心印心。

  寶印手菩薩的報告就是大手印的法門,真正佛法沒有顯密之分。寶印手菩薩所傳的法印,是至高的密法,不念咒,也沒有觀想。也不注重形式,同禅宗一樣。甚至連宗教性的外衣都沒有了,直接了當地直指人心。所以西藏的密宗推崇真正的佛法、真正的密宗,就是中國的達摩宗,就是禅宗。

  佛法最高目標是進入涅槃,當然涅槃可分小乘和大乘兩種。小乘涅槃在教理上是有余依涅槃,證得性空,但是一切習氣的根根沒有斷,是還有剩余的,所以是不究竟的。大乘涅槃是無余依涅槃,在學理上有的再加個名稱,叫作無爲涅槃,爲而不爲。阿賴耶識一切種子,善、惡、無記,通通轉成菩提種性,不留絲毫習氣,是無余依的。何以能夠如此呢?因爲涅槃自性本來無爲,本來清淨。

  學佛是想要求入涅槃,因爲厭惡這個煩惱悲哀世界,所以想要出離。涅槃的翻譯,有時用寂滅,有時用圓寂,有時用不生不滅,有時用清淨圓明等等,都沒有對。尤其一般人看到圓寂就認爲是死了,所以也把涅槃了解成是死的意思。平常說某某老和尚涅槃了,如此一來,把學佛法的最高目的弄成是在學死。不止是一般人如此,清朝的大才子袁枚,他一輩子非常灑脫,不過就是不碰佛經,你說他不懂嗎?全懂。真懂了嗎?也不是。他曾經寫過,「佛說:學我者死。」你查遍佛經,也找不到佛說過這樣的話,袁枚也不是假造,而是延用一般人的觀念,就是把涅槃當作死。

  因爲涅槃的意義很難准確翻譯成中文,古代僅翻音爲涅槃,不翻成圓寂或其它。涅槃也有極樂的意思,所以佛在臨走時所講的經爲《大涅槃經》《般涅槃經》《入涅槃經》,般就是入,是梵音。佛說沒有一個佛是涅槃的,都在,一切衆生本來也都在涅槃中。涅槃就是常、樂、我、淨的境界。涅槃是不生不死,不是寂寞淒涼,不是沒有。涅槃的樂是極樂,世間一切樂是相對的,涅槃的樂是絕對的,沒有煩惱也無悲。衆生認爲有個「我」,那只是假我,不究竟的。得了涅槃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是真我,假名爲真我。涅槃就是一切佛的淨土,因爲心淨了,則國土淨。

  這裏岔進來一個問題,我在大學講宗教哲學時,常說宗教是很妙的,只要有人的地方一定有宗教,即使沒有宗教的名稱,也有宗教的事實。目前世界上大的宗教算起來沒有幾個,例如佛教、基督教、回教等,細算的話可能不止叁百個。所有宗教都有一個共通之處,就是對這個世界的看法都是悲觀的,認爲人生是淒慘的,是站在日落西山的觀點看這個世界,所以覺得來日不多。但都鼓勵人不要怕死亡,因爲有個天堂招待你,使人有個信仰的寄托,這是宗教。

  真正的佛法不一定是宗教,是超越宗教、哲學、科學的,但是也有宗教、哲學、科學的內涵。一般人厭惡世間,所以希求出離,而證到涅槃極樂境界,這樣把世間和出世間分開爲二。其實涅槃是不能分的,世間出世間都在涅槃中,涅槃就是自性,涅槃就是本體,是常樂我淨的。這個就是道,道是分不了的,世間就是出世間,出世間就是世間。

  前面講過五代張拙悟道後作的偈子,「隨順世緣無窒礙,涅槃生死等空花」,生死就像作夢一樣,涅槃也是夢,涅槃與生死是平等平等的,都像是空中的花。你在外頭爲生計奔波覺得很苦,像夢一般,就想到禅堂來坐,得個清淨,其實也是作夢,是清淨夢。凡夫活著一生都是在作夢,佛菩薩弘法也是在作夢,兩個不同的夢境。誰醒過呢?沒有人昏迷過,個個都自然會醒。所以佛在《涅槃經》中說過,一切衆生,不論是最好或最差,到了因緣成熟時,都會成佛。這同《法華經》的道理一樣,沒有一個衆生不成佛的。

  所以生死涅槃皆如作夢(以前還有人問我這個「作」字是不是「昨」字之誤,我只有笑笑,你要換成「昨」也隨你),真悟道的人不入涅槃,也不厭世間,這就是得到不二法門,佛法就是如此。

  有的同學常說要再做幾年事,然後就去山林住茅蓬。他把山林和世間分成二樣了,山林也是世間啊!山林修道不如世間舒服,你們沒有住過不知道。當年我一人住到廬山頂上,每天兩頓飯,爲了省洗碗的麻煩…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入不二法門品第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