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積佛品第十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想吃飯的菩薩
衆香國的佛與香
化身菩薩取食之旅
香積佛介紹維摩居士
上方菩薩來訪維摩居士
永遠吃不完的飯食
香積佛如何說法
釋迦佛如何說法
維摩居士說如何學佛
十種善法的修持
菩薩成就八法
于是舍利弗心念:日時欲至,此諸菩薩當于何食?時維摩诘,知其意而語言:佛說八解脫,仁者受行,豈雜欲食而聞法乎?若欲食者,且待須臾,當令汝得未曾有食。時維摩诘即入叁昧,以神通力,示諸大衆,上方界分,過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國名衆香,佛號香積,今現在。其國香氣,比于十方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爲第一。彼土無有聲聞辟支佛名,唯有清淨大菩薩衆,佛爲說法,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樓閣,經行香地,苑園皆香。其食香氣,周流十方無量世界。時彼佛與諸菩薩,方共坐食,有諸天子皆號香嚴,悉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供養彼佛及諸菩薩,此諸大衆莫不目見。時,維摩诘問衆菩薩言:諸仁者,誰能致彼佛飯?以文殊師利威神力故,鹹皆默然。維摩诘言:仁此大衆,無乃可恥。文殊師利曰:如佛所言,勿輕未學。于是,維摩诘不起于座,居衆會前,化作菩薩,相好光明,威德殊勝,蔽于衆會,而告之曰:汝往上方界分,度如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國名衆香,佛號香積,與諸菩薩方共坐食。汝往到彼,如我辭曰:維摩诘稽首世尊足下,致敬無量,問訊起居,少病少惱,氣力安不?願得世尊所食之余,當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令此樂小法者得弘大道,亦使如來名聲普聞。時,化菩薩即于會前,升于上方,舉衆皆見其去,到衆香界,禮彼佛足,又聞其言:維摩诘稽首世尊足下,致敬無量,問訊起居,少病少惱,氣力安不?願得世尊所食之余,欲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使此樂小法者得弘大道,亦使如來名聲普聞。彼諸大士,見化菩薩,歎未曾有!今此上人,從何所來?娑婆世界,爲在何許?雲何名爲樂小法者?即以問佛,佛告之曰:下方度如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娑婆,佛號釋迦牟尼,今現在于五濁惡世,爲樂小法衆生敷演道教。彼有菩薩名維摩诘,住不可思議解脫,爲諸菩薩說法,故遣化來,稱揚我名,並贊此土,令彼菩薩增益功德。彼菩薩言:其人何如,乃作是化?德力無畏,神足若斯?佛言:甚大!一切十方,皆遣化往,施作佛事,饒益衆生。于是香積如來,以衆香缽盛滿香飯,與化菩薩。時,彼九百萬菩薩俱發聲言:我欲詣娑婆世界,供養釋迦牟尼佛,並欲見維摩诘等諸菩薩衆。佛言:可往!攝汝身香,無令彼諸衆生起惑著心。又當舍汝本形,勿使彼國求菩薩者,而自鄙恥。又汝于彼,莫懷輕賤而作礙想。所以者何?十方國土,皆如虛空。又諸佛爲欲化諸樂小法者,不盡現其清淨土耳。時,化菩薩既受缽飯,與彼九百萬菩薩俱,承佛威神,及維摩诘力,于彼世界,忽然不現,須臾之間,至維摩诘舍。時,維摩诘即化作九百萬師子之座,嚴好如前,諸菩薩皆坐其上。時,化菩薩以滿缽香飯與維摩诘,飯香普熏毗耶離城及叁千大千世界。時,毗耶離婆羅門居士等,聞是香氣,身意快然,歎未曾有。于是長者主月蓋,從八萬四千人,來入維摩诘舍,見其室中菩薩甚多,諸師子座高廣嚴好,皆大歡喜。禮衆菩薩及大弟子,卻住一面。諸地神、虛空神,及欲色界諸天,聞此香氣,亦皆來入維摩诘舍。時,維摩诘,語舍利弗等諸大聲聞:仁者可食,如來甘露味飯,大悲所熏,無以限意食之,使不消也。有異聲聞念:是飯少,而此大衆人人當食。化菩薩曰:勿以聲聞小德小智,稱量如來無量福慧。四海有竭,此飯無盡。使一切人食,抟若須彌,乃至一劫,猶不能盡。所以者何?無盡戒、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功德具足者,所食之余,終不可盡。于是缽飯,悉飽衆會,猶故不儩。其諸菩薩、聲聞、天人,食此飯者,身安快樂,譬如一切樂莊嚴國諸菩薩也。又諸毛孔皆出妙香,亦如衆香國土諸樹之香。
爾時,維摩诘問衆香菩薩:香積如來以何說法?彼菩薩曰:我土如來無文字說,但以衆香令諸天人得入律行。菩薩各各坐香樹下,聞斯妙香,即獲一切德藏叁昧。得是叁昧者,菩薩所有功德皆悉具足。彼諸菩薩問維摩诘:今世尊釋迦牟尼以何說法?維摩诘言:此土衆生剛強難化,故佛爲說剛強之語,以調伏之。言是地獄,是畜生,是餓鬼,是諸難處,是愚人生處。是身邪行,是身邪行報。是口邪行,是口邪行報。是意邪行,是意邪行報。是殺生,是殺生報。是不與取,是不與取報。是邪淫,是邪淫報。是妄語,是妄語報。是兩舌,是兩舌報。是惡口,是惡口報。是無義語,是無義語報。是貪嫉,是貪嫉報。是瞋惱,是瞋惱報。是邪見,是邪見報。是悭吝,是悭吝報。是毀戒,是毀戒報。是瞋恚,是瞋恚報。是懈,是懈怠報。是亂意,是亂意報。是愚癡,是愚癡報。是結戒,是持戒,是犯戒。是應作,是不應作。是障礙,是不障礙。是得罪,是離罪。是淨,是垢。是有漏,是無漏。是邪道,是正道。是有爲,是無爲。是世間,是涅槃。以難化之人,心如猨猴,故以若幹種法,製禦其心,乃可調伏。譬如象馬(心+龍)悷不調,加諸楚毒,乃至徹骨,然後調伏。如是剛強難化衆生,故以一切苦切之言,乃可入律。彼諸菩薩,聞說是已,皆曰:未曾有也。如世尊釋迦牟尼佛,隱其無量自在之力,乃以貧所樂法,度脫衆生。斯諸菩薩,亦能勞謙,以無量大悲,生是佛土。
維摩诘言:此土菩薩于諸衆生大悲堅固,誠如所言。然其一世饒益衆生,多于彼國百千劫行。所以者何?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諸余淨土之所無有。何等爲十?以布施攝貧窮,以淨戒攝毀禁,以忍辱攝瞋恚,以精進攝懈怠,以禅定攝亂意,以智慧攝愚癡,說除難法度八難者,以大乘法度樂小乘者,以諸善根濟無德者,常以四攝成就衆生,是爲十。彼菩薩曰:菩薩成就幾法,于此世界行無瘡疣,生于淨土?維摩诘言:菩薩成就八法,于此世界行無瘡疣,生于淨土。何等爲八?饒益衆生而不望報。代一切衆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等心衆生謙下無礙。于諸菩薩視之如佛。所未聞經,聞之不疑。不與聲聞而相違背。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于其中調伏其心。常省己過,不訟彼短,恒以一心求諸功德。是爲八。維摩诘、文殊師利于大衆中說是法時,百千天人皆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十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想吃飯的菩薩
「于是舍利弗心念:日時欲至,此諸菩薩當于何食?」我們講的時間很長,都半年多了,維摩居士那邊還在上午,差不多快到中午了,經中人物都還餓著肚子。後來有個人動了念頭,就挨罵了,這個人還是舍利弗。
照佛教規矩,中午是佛吃飯,早晨是天人吃飯,晚上是鬼吃飯。因爲佛在世時是過著人道的生活,所以人道也在中午吃飯,這一點要注意。
過午不食是以每一個地區太陽當頂時,作爲佛吃飯的時候。但這也不是死板的,梁武帝(《梁皇忏》就是志公和尚爲梁皇夫人所作超度的法門)常常去廟子吃飯布施,皇帝不到,廟中的和尚不敢開動,那一天過了中午他還不到,大家心中想今天這一頓靠不住了,要餓到明天中午了。他後來終于到了,大和尚照樣要大家吃,理由是皇帝是天子,上帝的兒子剛來,可見太陽正當頂,大家吃啦!所以中國的這些大和尚很通達。
至于爲什麼過了午時不可以吃飯,有什麼理由?真要講過午不食非常難,看你持那一個「午」。嚴格講,過午不食還有密法的,修持到了某個境界是不可以吃的,那個才是過午不食。一吃下去,你的定力會被破壞。那個「午」是活午,是不定的。等于道家修行時有活子時,這個子時是不定的。這個是大秘密,可能千多年來都沒有人說破過,今天給你們透露一點點。所以這個午時就很難講了,將來你修持功夫到了的時候,我再告訴你。
舍利弗心中想,已經要到中午,這麼多的菩薩和天人要怎麼吃飯?
「時,維摩诘知其意而語言:佛說八解脫,仁者受行,豈雜欲食而聞法乎?若欲食者,且待須臾,當令汝得未曾有食。」舍利弗念頭才一動,維摩居士就知道了,就對舍利弗說,學佛是學解脫。八解脫以前說過了,這裏不重複。這個是真的問題,你學解脫,肚子餓了你空空看!你空不了就不要學佛,那是自欺。你若功夫到了,真可以空得了,就不需要飲食,這是真的。你們學佛,道理都會講,修持做不到。
佛說飲食有四種:段食(又叫搏食,用手、用筷、用刀叉吃食,一日叁頓)、觸食(感覺、交感,皮膚的觸覺、呼吸都是)、思食(思想)、識食(八識有關的識)。吃飯時青菜牛肉大蔥,只不過是段食中的一種,營養不過是如此。人不只是靠營養而活,修定得道的人,可以很久才吃一次,也不會死。
觸食比段食還要嚴重。你營養很好,但是沒有呼吸就完了。呼吸不只是口鼻呼吸,把人從心口以下埋在土裏,不用多久也會死的,因爲全身都要呼吸。按中醫的理論,人身上的脈不只在手腕,身上到處都有,一個人還有沒有脈,最後還要靠屁股上的脈斷定,就是臀部那裏。如果那裏都沒有脈了,絕對救不回來了。這些都是觸食,是交感的,現在的心電圖、腦電圖的測定都與這個有關。
第叁種是思食,也很重要。不讓你思想你會發瘋的,那是最殘酷的刑罰。不讓你有機會想,不讓你亂看,叁五天就瘋了,比殺你的頭還厲害,所以思想自由是很重要的。
識食就難懂了,要入大阿羅漢定的人才懂,他入定可以定八萬四千劫肉體不壞,不吃不屙。第八阿賴耶識轉了,定在那裏,智識充實,不需要飲食。
你們出去講經,只曉得講食有四種,但是對于這四食沒有親證。像飲食,確實可以斷去的,不過你們不要自己亂修,不懂正確方法一定搞成胃出血要開刀。以前有位很有名的修道人,他練辟谷,練到胃出血,最後血液中毒,毒走到腿上去,那條腿就必須開刀切除,成了…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香積佛品第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