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香積佛品第十▪P3

  ..續本文上一頁道很嚴重了。

  化身菩薩取食之旅

  「于是維摩诘不起于座」,注意這句話,他不用另外一個方法,就在本位上。哪一個本位?可以說是打坐的本位,也可以說是自性的本位。

  「居衆會前,化作菩薩,相好光明,威德殊勝,蔽于衆會」,既然別人不動手,維摩居士只好自己表演,不起于座,大家都看到,十方諸佛也看到。他沒有像小說上寫的放一陣煙霧,很自然地就化成另外一位菩薩,這就是他的身外之身。他化作這位菩薩,相貌好得不得了,那個莊嚴是講不出來的,一站出來,所有在場的衆人和大菩薩,都給蓋下去了,變得黯然無光。

  「而告之曰:汝往上方界分,度如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國名衆香,佛號香積,與諸菩薩方共坐食。」維摩居士告訴自己化身的菩薩,命令他上去衆香國找香積佛。

  「汝往到彼,如我詞曰:維摩诘稽首世尊足下,致敬無量,問訊起居,少病少惱,氣力安不?」這是維摩居士交待化身菩薩對香積佛講的外交辭令,像是大使到任何他國,給地主國元首送上一封國書的辭令差不多,什麼政躬康泰、國運昌隆這一套。不過這裏是佛與佛見面的外交辭令。「稽首」就是磕頭頂禮。我們磕頭拜佛時,兩手掌心上翻,表示讓佛的雙足踏在自己手上,自己的頭挨到佛的腳背。維摩居士要化身菩薩代他向香積佛磕頭。「致敬無量」,這句話你們寫信給老前輩或是父母都可以用,表達無限的恭敬。「問訊起居」,問候平常生活。中國古時皇帝身旁跟著一個史官,寫起居注,是中國文化特色。他把皇帝每日生活的細節都記錄下來,皇帝做錯了什麼事,要他改記錄,他可以不聽皇帝的。有的史官甯可殺頭也不改,因爲皇帝和他都要爲曆史負責。所以古時的皇帝和大臣都不容易當,因爲史官給你下一筆就完了。

  「少病少惱,氣力安不?」你看連佛都會有病有惱,其它經典記載佛與佛的問候語,還多一句「衆生易度否?」這佛也不是好當的,得了天下笨才而教之,衆生脾氣又難以調伏,當然會有煩惱。每天這麼講,也是會生病的。所以沒有病的,除非是法身和化身,這個肉身是不免病苦的,只要少病少惱,就是無上的幸福了。絕對的無病無痛苦的,我的朋友中只有兩個,不過一個死掉了,一個還沒生。修行能到了少病少惱,就是第一流的人。

  「願得世尊所食之余,當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令此樂小法者得弘大道,亦使如來名聲普聞。」這是維摩居士教化身菩薩講的第二段話。第一段話還蠻好聽的,第二段話就開口要東西了。他讓化身菩薩代表他去討飯,這成了出家人「乞士」了。乞士是上乞法于佛,下乞食于人。普通人說出家人吃十方,維摩居士吃到天上去了,到佛前去討飯。希望佛把吃剩下來的飯,布施給下方的娑婆世界嘗嘗味道。

  「娑婆」讀如「梭婆」,不讀成「沙婆」,是翻音,意義是堪忍,能夠忍。這個世界很痛苦,煩惱大得很,空氣汙染,思想也汙染,《阿彌陀經》說這是「五濁惡世」。諸佛菩薩很佩服衆生能忍受這個世界,難忍而忍下來,所以叫堪忍世界。你看大家都在忍,在騙自己,希望到叁十歲會運氣好一點了,到了六十歲,喔!希望七十五歲要轉運了。

  娑婆世界另外一個意義是缺陷世界,這個世界沒有一樣東西是沒有缺陷的。不知你們有沒有看過《浮生六記》這本言情小說,如果沒有,那還懂什麼文學?書裏面描寫夫婦之間的感情,好得那樣,但是苦一輩子!男女感情好一輩子的,不是窮就是沒有孩子,或者沒有其它的。什麼都有的,沒有這回事,或者其中一個就要早死,絕對沒有給你圓滿的。如有夫婦倆白頭到老,兒孫滿堂,這兩位可能一天到晚吵架,等到老頭子還是老太婆走了,沒有對象吵了,剩下一位也很快走了,真應了《紅樓夢》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冤家聚頭幾時休」。這叫娑婆世界,有缺陷,沒有缺陷就不叫娑婆了。你們有些年輕人,結婚不久就有埋怨之心,不要埋怨啦!阿彌陀佛!娑婆世界的事是難忍能忍啊!

  維摩居士向香積佛要飯,好在娑婆世界做一點佛事。娑婆世界的人都很小器,念一句佛還要吵是「帶業往生」,還是「消業往生」。我出來講了一次,就結了冤家,還寫信說要我下十八層地獄。好在我早有准備,已經在十八層地獄之下蓋了地下室,這個世界之可憐真無法說。維摩居士希望,這邊衆生吃了香積佛的飯,使原本樂于小法的,能夠知道大法,也可以爲香積佛宣傳。

  「時,化菩薩即于會前升于上方,舉衆皆見其去,到衆香界,禮彼佛足」,維摩居士交代化身菩薩完了,化身菩薩才動身,坐在維摩居士房中的大衆,看到他走了,也見到他向佛頂禮,向佛說話。究竟這是法身、還是化身、還是報身?你們參參看,這是個大話頭。你們要參話頭,不要去參「念佛是誰」「狗子有沒有佛性」,這些都是空話。你要參,就參這大話頭。

  「又聞其言:維摩诘稽首世尊足下,致敬無量,問訊起居,少病少惱,氣力安不?願得世尊所食之余,欲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使此樂小法者得弘大道,亦使如來名聲普聞。」大家聽到化身菩薩轉述維摩居士的話,一字不少。

  「彼諸大士見化菩薩,歎未曾有!今此上人從何所來?娑婆世界爲在何許?雲何名爲樂小法者?即以問佛。」派去的化身菩薩,把維摩居士的話講完後,上方世界的這些大菩薩,覺得奇怪了,不知道這個外國人從哪來的?就問佛,這位「上人」哪來的?(你們尊稱師父就可以用上人,上師是西藏規矩。)這個娑婆世界在什麼地方?什麼是小法?

  香積佛介紹維摩居士

  「佛告之曰:下方度如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娑婆,佛號釋迦牟尼,今現在于五濁惡世,爲樂小法衆生敷演道教。」香積佛就告訴他們,娑婆世界就在我們這個世界往下走,那邊有位釋迦正在那個汙濁的世界傳真理。這裏的「道教」不是指道家,唐宋以前,真理就叫作「道」。

  「彼有菩薩名維摩诘,住不可思議解脫,爲諸菩薩說法,故遣化來,稱揚我名,並贊此土,令彼菩薩增益功德。」那邊有位維摩诘菩薩,是真得到不可思議解脫的。他正在說法,所以派了自己的化身來化緣,他在下方娑婆世界,宣揚我的功德和我們的國土,爲那邊世界的衆生,增加一點功德。增加什麼功德呢?使他們恭敬他方世界的佛。

  「彼菩薩言:其人何如,乃作是化?」香積佛帶領的菩薩又問,那位維摩诘是什麼樣的人,爲什麼派化身來,作這樣教化的事?化身就是身教,俗話說,言教不如身教。學佛成就了一定有化身的,搞小神通的談都不用談,只看能不能拿出化身來。維摩居士就用化身的事實,對衆人作了個很好的教化,看到學佛的成就就是如此。

  「德力無畏,神足若斯?」他的功德成就威力有如此之大,得無畏力,簡直是位佛了,所以神通那麼的俱足。

  「佛言:甚大!一切十方,皆遣化往,施作佛事,饒益衆生。」香積佛說,那維摩诘的成就大得很,他的肉體雖然住在下方世界,他的化身隨時可以去十方世界,作佛事,利益衆生。「饒」是加強擴大之意。

  「于是香積如來,以衆香缽盛滿香飯,與化菩薩。」香積佛就用他香氣作成的飯碗,添了一碗飯,交給了維摩居士的化身菩薩。

  上方菩薩來訪維摩居士

  「時,彼九百萬菩薩俱發聲言:我欲詣娑婆世界,供養釋迦牟尼佛,並欲見維摩诘等諸菩薩衆。」那時,香積佛面前有九百萬菩薩。注意這個數字,只有九百萬,不是一千萬,沒有整體,爲什麼?要懂得這數字的理,就懂《易經》了。九是陽數的極點,是至陽純陽之氣。上方世界是至陽之氣,沒有一點陰,所以五陰皆空。陽氣充滿了,才可以不吃飯,非到這個境界不行,所以再叁告訴你們,不要亂去學斷食。但是上方世界的他們還是要吃飯,吃什麼?香積佛的飯,這是個秘密。雖然到了不食人間煙火的境地,老實講,另外有吃的,上方世界不是吃人間煙火做的飯,它自然會來的,而且吃了一次可以一百年不用再吃,至少吃了很滿足。這都是秘密。所以這個九百萬的數字不是神話,是真實的功夫,真實的境界。

  當時這九百萬菩薩,就要求香積佛放他們假,想跟這位化身菩薩下去娑婆世界,供養釋迦牟尼佛,同時也見一見這位維摩诘菩薩。

  「佛言:可往!攝汝身香,無令彼諸衆生起惑著心。」香積佛批准了,但是有個條件,你們要用神通把自己身上的香味收起來。因爲這個娑婆世界的衆生都臭得很,吃豬肉的人身上就有豬味,吃牛羊的有牛羊腥味,你們香積佛國去的菩薩一去,會害了娑婆世界的衆生,會起煩惱,會有香臭相對的分別心,而起自卑感。

  「又當舍汝本形,勿使彼國求菩薩者,而自鄙恥。」第二個條件,你們要把身體變成同娑婆世界衆生一樣,因爲你們太漂亮了,如果不變一變,他們看了你們又會起自卑感。要變成什麼樣呢?像四川人說的土話,「面帶豬像,心頭明亮。」把智慧藏起來。

  「又汝于彼,莫懷輕賤而作礙想。所以者何?十方國土,皆如虛空。」第叁個條件,吩咐他們不要犯戒,不要對其他人起輕慢心,只要心存一點傲慢,就是犯了菩薩大戒,是很嚴重的。如果有這樣的念頭,道業就會受障礙。什麼理由?不要被任何世界、任何人的表面現象騙了,真正的佛土不是淨土,也不是穢土,沒有土的!真證到虛空了,才真證到佛果。什麼是真正的佛土?證到了空。如果證到了空,那又何必一定往生西方、南方、北方?方方大吉,門門皆利,一切是唯心的,哪一方不好?你們還用算命看風水嗎?

  「又諸佛爲欲化諸樂小法者,不盡現其清淨土耳。」這是個附帶的條件,你們到了娑婆世界,不要輕視那兒,因爲釋迦牟尼佛和其它諸佛,爲了教化這些小器的衆生,而使他們的國土呈現不幹淨,那是故意的。你們若是起了一點輕視的念頭,就立刻回不來了。所以人不要向高處走,走慣了很嚴重的,一墮落下來就再也爬不上去了。人一定要永遠保持本…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香積佛品第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