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残废。胃是个吊住的袋子,它是会蠕动消化食物的,如果胃空空的,它还是会蠕动,结果胃的内壁互相摩擦,就磨出血了。你得了定,心跳和胃的活动都变得很慢,胃中也是充气的,不是全空,就不会磨出血。你们不要看我有时不吃不睡就跟着我学,我不吃不睡还可以写文章,还可以骂人。你学会了,我这个位置让给你,还给你磕九个头,因为我可以撒手去休息了。所以不要乱学啊!
生命存在要吃饭,《维摩诘经》现在讲到吃饭,吃饭是修行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道家很注重「辟谷休粮」,就是避吃五谷和其它粮食。汉初的张良协助汉高祖打天下,事情成功后他就去修道,据历史上记载,他已经到了辟谷的阶段,最后吕后强迫他吃好饮食,因此而死了。
很多学佛修道的人想做到不吃饭,但是多半会出毛病。所以我们对于这一段经文要特别注意。这一段经文在中国文学上也占很重要的地位,唐宋以后,经当在诗词中看到「香积厨」这个名称,把人家家庭中,尤其是庙子上的厨房,称为香积厨。香积就是本经的香积佛的国土,是上方世界,十方世界各有佛国土,上方是香积佛国土。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维摩居士对舍利弗讲的一段话,「佛说八解脱,仁者受行,岂杂欲食而闻法乎?若欲食者,且待须臾,当令汝得未曾有食。」学佛是学解脱,饮食也是一种束缚。教理上讲我们生命功能被五种大类盖住了、遮住了,人的五盖就是色、声、香、味、触,小的五盖是男女饮食方面的:财、色、名、食、睡。我们之所以不能成道,就是被这些遮住了。要解脱,就要解脱掉这些。我们学佛的人自己检查一下,在这一方面解脱了多少?恐怕很难,能解脱一点点的几乎连半个人都没有。大的解脱更难,就是所谓的「八解脱」,又叫做「八背舍」,解脱就是抛弃,是与世间法违背的。学佛最基本就是要得八解脱,例如第一个要解脱的是身体,能不能解脱身见。大家打坐念佛,闹了半天都在身体上闹,身见不能解脱就身心都不能解脱。
所以维摩居士就对舍利弗说,你是佛的首座弟子,学佛是为了达到八解脱,你亲身受了佛的教育修行,究竟解脱了什么?一餐饭迟了一点,还没有吃,你就已经受不了了,你参杂有欲界的饮食观念,又何必来研究佛法?换句我们现在的话讲,维摩居士是教训舍利弗,你修行修个半天,是修个什么东西!这话骂得很严重。孔子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告子讲「食色性也」,这都是欲界中人性存在的,这些不解脱是不能成道的。
不过维摩居士骂归骂,人家来了总是客人,当然要请这几万人吃饭。此时,维摩居士就说,你等一下,我让你吃到你从来没吃过的饮食。
众香国的佛与香
「时,维摩诘即入三昧,以神通力,示诸大众。」当时维摩居士就自己入定了。入定是普通话,定的境界太多了。众生一起心动念就有八万四千烦恼,诸佛菩萨定的境界,就有八万四千三昧不同。三昧是梵音,「三」这个音就是中文的「正」,三昧就是正受。那种非常特别、非常超越的感受,就是定的境界。唐宋以后,三昧这一句名词就融入中国文学,指有超越的成就,有特殊的境界。有人特别会画,就说是得绘画三昧;打拳打得好,就得武功三昧。别的经典也有把三昧翻成殊胜或胜境。胜不是胜利,是超越一切,没法能比的意思。
维摩居士入定之后,就展现神通,神通都是要在定境中方发出来的。维摩居士展现了什么呢?下面有交待。
「上方界分,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今现在。」一个太阳系统算一个世界,我们这个地球只是其中一个星球而已。现代天文学证实,像这样的太阳系统在太空中不知道有多少,可见佛说的都对,其它宗教的天体观念统统垮了。这里说,维摩居士以神通力向上方走,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而一粒沙等于一个佛的国土。一佛国土是三千大千世界。你不要说像恒河这样的大河有多少沙了,即使一条小河川,也有数不尽的沙子!所以究竟向上走了多远,即使用现代科学光年的概念,也无法说得清。如果是我们,这一餐饭就吃不到了。
在那么远的上方世界,有个佛土名叫众香,有位佛,名号叫香积,现今还在。即使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位佛还是存在的。当时讲经距现在有二三千年,在佛看来只是一弹指的事。那个世界不在欲界,也不在色界,也不是无色界。像阿弥陀佛的国土和香积佛的国土等等,都是超出三界的,所以那边的境界是殊胜的,如何殊胜?看下文:
「其国香气,比于十方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为第一。」香积佛国佛土的香,当然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什么檀香、香水比得上的,而且十方一切诸佛世界、神人的香味都不能比的。这个不是我们容易了解的,因为我们人都很臭,不过闻惯了不觉得,所以要斋戒沐浴之后,才敢做最恭敬的事,在东西方都如此。
「彼土无有声闻辟支佛名,唯有清净大菩萨众,佛为说法。」香积世界没有小乘的人,也没有小器的人,没有声闻众阿罗汉,只有清净的大菩萨众,香积佛亲自为他们说法。
「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在这个世界,有神通变化的亭台楼阁,都是香作的,当然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建筑形式,那里打坐走路的地方,园林里面,都是香。
「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那个世界的人还是要吃饭的,那边食物的香气,散布到十方无量世界。我们有没有闻过?好像有些人打坐时,闻到点檀香味就觉得已经不得了了。
「时彼佛与诸菩萨,方共坐食。」维摩居士一现神通,在他房间里的几万人,立即看到香积国的景象,见到香积佛和他的弟子们,坐在那里吃饭。
「有诸天子皆号香严,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供养彼佛及诸菩萨,此诸大众莫不目见。」上方世界有诸天神,他们都叫作香严,都已经发了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只是还没有证佛果而已。这些天人,都在恭敬供养香积佛和诸位菩萨。我们这个世界的物质供养是衣服、饮食、卧具、汤药四种,供养长辈、众生、佛菩萨。心的供养,最上品的供养是法供养。法供养就是每一部经典最后一句:「信受奉行」。依据佛所教你的,很诚恳地听话去实行。每部经典的第一句都是「如是我闻」,最后一句都是「信受奉行」。
「时,维摩诘问众菩萨:诸仁者,谁能致彼佛饭?」这真妙不可言,你看维摩居士在整人,大家在肚子饿,四大皆空,只有肚子这第五大空不了。维摩居士就现神通,让他们看到香积佛正带弟子们在吃饭,又香又好。当时恐怕很多人看了都在流口水。这还不算,维摩居士又问众菩萨,他还不问小乘的罗汉,低年级生不问。他问哪一位可以上去拿一下?这真把大家整惨了。
「以文殊师利威神力故,咸皆默然。」文殊师利菩萨是领头的,他不表示意见,其它的菩萨们,包括观世音菩萨等,都不讲话。其实这些菩萨们都做得到,是在和维摩居士唱双簧,来教训低年级的小乘罗汉们。
「维摩诘言:仁此大众,无乃可耻。」这句话骂得严重了,维摩居士就说,在座诸位太可耻了吧!
「文殊师利曰:如佛所言,勿轻未学。」这时文殊菩萨开口顶回去了,他就对维摩居士说,老哥,请注意,佛教导我们千万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一个众生,乃至一条虫、一头牛,都不该轻视,这是东方文化儒释道共通的。不要因为人家是初学者,而轻视他。这里是用未学,有的经典用末学,也是一样。你们有时写信给我,信中自称愚生,这用错了。愚是老师、长辈的谦称,我们年轻时,有的老师写信给我们,他会谦称自己为愚兄;我的娘舅写信给我,会自称愚舅;哥哥写给弟弟,也可以用愚兄;学生写信给老师,自称愚生就不可以。你是愚生的话,我这老师就该死。我讲了多少年了,你们还是有人写信用愚生,真是愚不可及,这个愚字是不能乱用的。
我了解你们自己觉得笨,所以用愚。其实用愚字是假谦虚的。你是愚生,干脆称我笨师好了。你写信给前辈,人家身份地位高,但是又同你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也不是亲戚、长官、师长,就自称末学。还有人自称后学,这又不同,后学是一般的谦称,比末学还高些。出家人外出参访善知识,但也不是老师,就可以自称学人某某合十,或学人某某顶礼。到了现在学人又不能用了,以前讲学人是说自己还在学习阶段,还没到果位。现在自称学人,不懂的人反而会骂你竟敢如此傲慢。所以我们老辈子的人,活到这时代真不知干嘛!
《瑜伽师地论》大乘菩萨戒,第一条就是戒自赞毁他,那是根本重戒。学大乘菩萨道的人是绝对的谦虚,不轻视任何一个人。换言之,不轻视任何一个人,也就是尊重任何人。维摩居士在这里犯了一条戒,他骂这些菩萨们太可耻了,文殊菩萨马上纠正他。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文殊菩萨和诸大菩萨,是故意把神通压住,等维摩居士表演,因为他才是这部戏的主角。
好!这一下谁去拿饭?你们想修到不吃饭的境界,问题都在这里头,怎么才做得到?最近要你们看憨山大师的年谱,他一入定就好多天不吃饭,那只是初步,真要做到入定不需要吃饭,谈何容易!那要做到段食和触食都不需要了,到了只有思食和识食的境界。我们普通人是四种都要吃的,像所谓的精神食粮就是思食,知识分子不读书就难过,这就是第三种饭,一定要吃。你们有些人既不读经,又不研究,你三餐饭都不吃会长大吗?不想看书,光听经,只用耳朵来吃是靠不住的,你没有吃进去的!
这一段经文,读起来好像是神话境界,其实是真实的。前面讲的八解脱中,第一个就是色身解脱,色身就是我们的肉体,由四大合拢而来。色身的解脱不是由功夫来的,还是靠智慧。借用道家的说法,是到了「身外有身」,或是得了《楞伽经》所讲的「意生身」,那么可以得到五阴解脱。色身是最难解脱的,我先把这个秘密讲穿了,然后再看这一段经文,就知…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香积佛品第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