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香积佛品第十▪P3

  ..续本文上一页道很严重了。

  化身菩萨取食之旅

  「于是维摩诘不起于座」,注意这句话,他不用另外一个方法,就在本位上。哪一个本位?可以说是打坐的本位,也可以说是自性的本位。

  「居众会前,化作菩萨,相好光明,威德殊胜,蔽于众会」,既然别人不动手,维摩居士只好自己表演,不起于座,大家都看到,十方诸佛也看到。他没有像小说上写的放一阵烟雾,很自然地就化成另外一位菩萨,这就是他的身外之身。他化作这位菩萨,相貌好得不得了,那个庄严是讲不出来的,一站出来,所有在场的众人和大菩萨,都给盖下去了,变得黯然无光。

  「而告之曰:汝往上方界分,度如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与诸菩萨方共坐食。」维摩居士告诉自己化身的菩萨,命令他上去众香国找香积佛。

  「汝往到彼,如我词曰:维摩诘稽首世尊足下,致敬无量,问讯起居,少病少恼,气力安不?」这是维摩居士交待化身菩萨对香积佛讲的外交辞令,像是大使到任何他国,给地主国元首送上一封国书的辞令差不多,什么政躬康泰、国运昌隆这一套。不过这里是佛与佛见面的外交辞令。「稽首」就是磕头顶礼。我们磕头拜佛时,两手掌心上翻,表示让佛的双足踏在自己手上,自己的头挨到佛的脚背。维摩居士要化身菩萨代他向香积佛磕头。「致敬无量」,这句话你们写信给老前辈或是父母都可以用,表达无限的恭敬。「问讯起居」,问候平常生活。中国古时皇帝身旁跟着一个史官,写起居注,是中国文化特色。他把皇帝每日生活的细节都记录下来,皇帝做错了什么事,要他改记录,他可以不听皇帝的。有的史官宁可杀头也不改,因为皇帝和他都要为历史负责。所以古时的皇帝和大臣都不容易当,因为史官给你下一笔就完了。

  「少病少恼,气力安不?」你看连佛都会有病有恼,其它经典记载佛与佛的问候语,还多一句「众生易度否?」这佛也不是好当的,得了天下笨才而教之,众生脾气又难以调伏,当然会有烦恼。每天这么讲,也是会生病的。所以没有病的,除非是法身和化身,这个肉身是不免病苦的,只要少病少恼,就是无上的幸福了。绝对的无病无痛苦的,我的朋友中只有两个,不过一个死掉了,一个还没生。修行能到了少病少恼,就是第一流的人。

  「愿得世尊所食之余,当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令此乐小法者得弘大道,亦使如来名声普闻。」这是维摩居士教化身菩萨讲的第二段话。第一段话还蛮好听的,第二段话就开口要东西了。他让化身菩萨代表他去讨饭,这成了出家人「乞士」了。乞士是上乞法于佛,下乞食于人。普通人说出家人吃十方,维摩居士吃到天上去了,到佛前去讨饭。希望佛把吃剩下来的饭,布施给下方的娑婆世界尝尝味道。

  「娑婆」读如「梭婆」,不读成「沙婆」,是翻音,意义是堪忍,能够忍。这个世界很痛苦,烦恼大得很,空气污染,思想也污染,《阿弥陀经》说这是「五浊恶世」。诸佛菩萨很佩服众生能忍受这个世界,难忍而忍下来,所以叫堪忍世界。你看大家都在忍,在骗自己,希望到三十岁会运气好一点了,到了六十岁,喔!希望七十五岁要转运了。

  娑婆世界另外一个意义是缺陷世界,这个世界没有一样东西是没有缺陷的。不知你们有没有看过《浮生六记》这本言情小说,如果没有,那还懂什么文学?书里面描写夫妇之间的感情,好得那样,但是苦一辈子!男女感情好一辈子的,不是穷就是没有孩子,或者没有其它的。什么都有的,没有这回事,或者其中一个就要早死,绝对没有给你圆满的。如有夫妇俩白头到老,儿孙满堂,这两位可能一天到晚吵架,等到老头子还是老太婆走了,没有对象吵了,剩下一位也很快走了,真应了《红楼梦》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聚头几时休」。这叫娑婆世界,有缺陷,没有缺陷就不叫娑婆了。你们有些年轻人,结婚不久就有埋怨之心,不要埋怨啦!阿弥陀佛!娑婆世界的事是难忍能忍啊!

  维摩居士向香积佛要饭,好在娑婆世界做一点佛事。娑婆世界的人都很小器,念一句佛还要吵是「带业往生」,还是「消业往生」。我出来讲了一次,就结了冤家,还写信说要我下十八层地狱。好在我早有准备,已经在十八层地狱之下盖了地下室,这个世界之可怜真无法说。维摩居士希望,这边众生吃了香积佛的饭,使原本乐于小法的,能够知道大法,也可以为香积佛宣传。

  「时,化菩萨即于会前升于上方,举众皆见其去,到众香界,礼彼佛足」,维摩居士交代化身菩萨完了,化身菩萨才动身,坐在维摩居士房中的大众,看到他走了,也见到他向佛顶礼,向佛说话。究竟这是法身、还是化身、还是报身?你们参参看,这是个大话头。你们要参话头,不要去参「念佛是谁」「狗子有没有佛性」,这些都是空话。你要参,就参这大话头。

  「又闻其言:维摩诘稽首世尊足下,致敬无量,问讯起居,少病少恼,气力安不?愿得世尊所食之余,欲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使此乐小法者得弘大道,亦使如来名声普闻。」大家听到化身菩萨转述维摩居士的话,一字不少。

  「彼诸大士见化菩萨,叹未曾有!今此上人从何所来?娑婆世界为在何许?云何名为乐小法者?即以问佛。」派去的化身菩萨,把维摩居士的话讲完后,上方世界的这些大菩萨,觉得奇怪了,不知道这个外国人从哪来的?就问佛,这位「上人」哪来的?(你们尊称师父就可以用上人,上师是西藏规矩。)这个娑婆世界在什么地方?什么是小法?

  香积佛介绍维摩居士

  「佛告之曰:下方度如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娑婆,佛号释迦牟尼,今现在于五浊恶世,为乐小法众生敷演道教。」香积佛就告诉他们,娑婆世界就在我们这个世界往下走,那边有位释迦正在那个污浊的世界传真理。这里的「道教」不是指道家,唐宋以前,真理就叫作「道」。

  「彼有菩萨名维摩诘,住不可思议解脱,为诸菩萨说法,故遣化来,称扬我名,并赞此土,令彼菩萨增益功德。」那边有位维摩诘菩萨,是真得到不可思议解脱的。他正在说法,所以派了自己的化身来化缘,他在下方娑婆世界,宣扬我的功德和我们的国土,为那边世界的众生,增加一点功德。增加什么功德呢?使他们恭敬他方世界的佛。

  「彼菩萨言:其人何如,乃作是化?」香积佛带领的菩萨又问,那位维摩诘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派化身来,作这样教化的事?化身就是身教,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学佛成就了一定有化身的,搞小神通的谈都不用谈,只看能不能拿出化身来。维摩居士就用化身的事实,对众人作了个很好的教化,看到学佛的成就就是如此。

  「德力无畏,神足若斯?」他的功德成就威力有如此之大,得无畏力,简直是位佛了,所以神通那么的俱足。

  「佛言:甚大!一切十方,皆遣化往,施作佛事,饶益众生。」香积佛说,那维摩诘的成就大得很,他的肉体虽然住在下方世界,他的化身随时可以去十方世界,作佛事,利益众生。「饶」是加强扩大之意。

  「于是香积如来,以众香钵盛满香饭,与化菩萨。」香积佛就用他香气作成的饭碗,添了一碗饭,交给了维摩居士的化身菩萨。

  上方菩萨来访维摩居士

  「时,彼九百万菩萨俱发声言:我欲诣娑婆世界,供养释迦牟尼佛,并欲见维摩诘等诸菩萨众。」那时,香积佛面前有九百万菩萨。注意这个数字,只有九百万,不是一千万,没有整体,为什么?要懂得这数字的理,就懂《易经》了。九是阳数的极点,是至阳纯阳之气。上方世界是至阳之气,没有一点阴,所以五阴皆空。阳气充满了,才可以不吃饭,非到这个境界不行,所以再三告诉你们,不要乱去学断食。但是上方世界的他们还是要吃饭,吃什么?香积佛的饭,这是个秘密。虽然到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境地,老实讲,另外有吃的,上方世界不是吃人间烟火做的饭,它自然会来的,而且吃了一次可以一百年不用再吃,至少吃了很满足。这都是秘密。所以这个九百万的数字不是神话,是真实的功夫,真实的境界。

  当时这九百万菩萨,就要求香积佛放他们假,想跟这位化身菩萨下去娑婆世界,供养释迦牟尼佛,同时也见一见这位维摩诘菩萨。

  「佛言:可往!摄汝身香,无令彼诸众生起惑着心。」香积佛批准了,但是有个条件,你们要用神通把自己身上的香味收起来。因为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都臭得很,吃猪肉的人身上就有猪味,吃牛羊的有牛羊腥味,你们香积佛国去的菩萨一去,会害了娑婆世界的众生,会起烦恼,会有香臭相对的分别心,而起自卑感。

  「又当舍汝本形,勿使彼国求菩萨者,而自鄙耻。」第二个条件,你们要把身体变成同娑婆世界众生一样,因为你们太漂亮了,如果不变一变,他们看了你们又会起自卑感。要变成什么样呢?像四川人说的土话,「面带猪像,心头明亮。」把智慧藏起来。

  「又汝于彼,莫怀轻贱而作碍想。所以者何?十方国土,皆如虚空。」第三个条件,吩咐他们不要犯戒,不要对其他人起轻慢心,只要心存一点傲慢,就是犯了菩萨大戒,是很严重的。如果有这样的念头,道业就会受障碍。什么理由?不要被任何世界、任何人的表面现象骗了,真正的佛土不是净土,也不是秽土,没有土的!真证到虚空了,才真证到佛果。什么是真正的佛土?证到了空。如果证到了空,那又何必一定往生西方、南方、北方?方方大吉,门门皆利,一切是唯心的,哪一方不好?你们还用算命看风水吗?

  「又诸佛为欲化诸乐小法者,不尽现其清净土耳。」这是个附带的条件,你们到了娑婆世界,不要轻视那儿,因为释迦牟尼佛和其它诸佛,为了教化这些小器的众生,而使他们的国土呈现不干净,那是故意的。你们若是起了一点轻视的念头,就立刻回不来了。所以人不要向高处走,走惯了很严重的,一堕落下来就再也爬不上去了。人一定要永远保持本…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香积佛品第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