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碗筷買了四打帶去,水要翻過兩座山去取,因爲我不會挑,挑回去也幾乎潑光了,只有用兩手提,每趟要四十分鍾才提兩桶水。山上白雲漫漫,雲裏面沒有神仙,都是濕氣,身上衣服都是濕的,所以要吃辣椒和姜發散。其它像米、芋頭、菜、油、鹽都要到山下去買。自己做飯吃,吃完了幾乎累得不想打坐了。吃過的碗都泡在水裏,一洗又是半天。好不容易天晴了,哪裏能打坐,趕快去打柴,還要趁天好曬幹。本以爲上山好好修行,多多打坐,結果五六個月下來,坐不到五六次,去你的吧!把東西一丟,下山去了。你們要去住一人茅蓬,受得了嗎?有一次叁個朋友一同上山住茅蓬,結果更糟,正應了那句老話,「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擡水吃,叁個和尚沒水吃。」由此你知道,誰能夠跳得出世間?你就算一個人住,總還要有人下山買包鹽吧!你拜托一個人就勞累一個人,還是沒有離開世間。古人說一個人「遺世而獨立」,那是非常非常難的。
這一段的重點是告訴你,真正的修行是在世間修,另外一個重點是,涅槃就在生死中,就在煩惱中,沒有另外一個東西的。天臺宗講得道的境界有叁:法身、解脫、般若。般若是大智慧,爲什麼要智慧?解脫不是靠功夫,煩惱起來要如何解脫?你能丟下不想就解脫了,就這麼簡單。如何不想呢?要有智慧。所以修行要有般若才能解脫,解脫以後就自然清淨,證得法身涅槃。也可以倒過來說,你法身不清淨就不會解脫,不解脫就沒有般若。學佛這叁樣,缺一不可。
寶印手菩薩告訴我們,「若有縛,則有解」,被捆住了當然想解脫,「若本無縛,其誰求解?」若沒有被煩惱捆住,何必求解脫?「無縛無解,則無樂厭。」沒有捆住,也沒有解脫,就無所謂討厭哪樣或喜歡哪樣,就證得涅槃。禅宗的叁祖去見二祖求法,叁祖一身是病,非常痛苦,病是業來的。二祖問他爲什麼來,叁祖答,請師父教我解脫法門。二祖就問,是誰綁縛了你?叁祖說無人縛我,二祖說:「無縛何必求解脫?」叁祖就悟了。他悟道了後,什麼病都沒有了,所以病痛也是自心把自己綁起來才有的。我們常在生病中,你們生病了有藥可醫,我呢?今天晚上講《維摩诘經》我就非來不可,雖然我很想休息一下也不行,這病無藥可醫,只有吃解脫藥,自求解脫。你懂了這一段,就了解六祖的偈子,「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法就要在世間煩惱中修,若沒有煩惱,你也不需要解脫,也不需要佛法了。
(叁十)珠頂王菩薩──正道與邪道
「珠頂王菩薩曰:正道邪道爲二。住正道者,則不分別是邪是正。離此二者,是爲入不二法門。」
這是第叁十位菩薩,上面一位講證得涅槃,這一位講弘揚佛法。
我幾十年前寫《禅海蠡測》時就說,宗教都是排他性的,排斥人家,像做生意似的,只有我賣的是真貨,別人都是假的。真正佛法不是這樣,是包容一切的。你去看看《華嚴經》,那裏就說佛在各個地方的名號不同,有叫祖,叫帝,叫仙,其實都是佛。所以我在書中講,什麼是外道?外道也是道,是外頭那一條路,走得比較迂回,要走得幾千幾萬年才走回來。旁門呢?旁門也是門,你說是狗門也是門,也可以鑽嘛!只不過比別的門困難一點。以這樣看世界才能包容。《金剛經》上也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一切的教主和聖賢都是得道的,只不過他得道的程度有不同而已。教幼兒園的和教大學的,都是老師,沒有幼兒園的老師教,你還上不了大學呢。
所以珠頂王菩薩告訴我們,正道邪道都是道,真正得了佛法的人,不會起分別正道或邪道。而且很多外道的人,功夫比你走正道的人還好,不論別的,他身體練得比你好,也少吃藥,就把你比下去了。這是因爲入門的方法不同,各有長處。心中分別人家是外道,看不起別人的話,就不是學佛之人,學佛之人是真正對一切衆生平等平等的。即使這個人真走歪了路,要有慈悲心憐憫他,不知還要多少劫數才走得回來。能離開正邪的觀念,能包容一切,才能入不二法門。中國文化也講包容,「有容乃大」,能包容一切人,這樣功德就慢慢大起來了。若是器量小,德不會大,功德也是靠心念的肚量修出來的,要記住!廟子門口擺個彌勒菩薩像,也是提醒你要學他的大肚量。
這裏有同學提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問,修行要一門深入,或持咒或念佛或觀想,那密宗叁密瑜伽怎麼說?第二個問,修淨土法門,可以爲了消業障先修准提法門,再回頭念佛嗎?
第一個問題,對,修行要一門深入沒有錯。這是佛法鼓勵你的話,而且不止修行,讀書作學問也要如此。這個道理有個比方,譬如挖井,第一天挖五尺深,挑出來二十擔泥,第二天又挖了五尺,可是只挑出來十五擔泥,因爲深了比較難把泥挑出來。你挖到十丈深的時候,可能一天只挑一擔泥上來。一口井挖到見了水,就成功了。一門深入就是要你專一挖下去,一口氣挖到底。不要挖了一兩天,覺得好像沒有效果不見水,就放棄了,又找一個地方去挖,這樣不會成功。所以鼓勵我們要一門深入,這是修行的一個原則。
你現在問密宗的身口意叁密瑜伽是怎麼說?就是這樣說啊!還要怎麼說?你認爲念咒和念佛是兩門,觀想和結手印不又變成叁門四門了嗎?這觀念完全錯了,可見你是學佛學的,沒有真修行,這叫作青蛙跳井,不通!一門深入是要你在方法上專一,不是說念咒就不能觀想,就不能打坐結手印。你念阿彌陀佛求往生西方,怕去不了,念藥師佛求生東方,又怕搞不好下了地獄,所以也念地藏王菩薩,可不可以?爲什麼不可以?只要規定好自己功課,就盡管去念嘛!這也是一門深入。規定了就要鑽下去,不要念了十天,想想還是不念地藏王菩薩吧,過了兩天好像上火了,覺得可能是念佛引起的,就停下來了。這樣就不是一門深入。身口意叁業相應,本身就是一個法門,你照著專心去修就是一門深入。這樣說,懂了嗎?
你們同學有時問,老師一下講天臺,一下講禅宗,一下又要我們修准提法。是啊!我講那麼多方法,你准備修哪一個法?一門深入是在你啊!老師像是開百貨公司,不是只賣一種饅頭的饅頭店!你來百貨公司逛,愛饅頭就買饅頭,愛准提法就修准提法嘛。結果你逛了半天,什麼也不愛,又批評這裏東西太多,不是昏頭嗎?
第二個問題,誰說過修淨土法門,可以爲了消業障先修准提法,再回頭念佛?這是你說的,我可沒這麼說過。誰告訴你修准提法是給你消除業障好去念阿彌陀佛?根據什麼講的?是根據《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還是《准提儀軌》?所以你們常常問問題,一開口就挨我罵,說話無根,妄想以爲自己是對的。你准提咒念好了以後,回向自己往生極樂世界,也是一樣。准提法是個大法,怎麼只給你消消罪障?還說罪障消完了才能念阿彌陀佛?你看《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說你念我阿彌陀佛就可以消滅罪障,你怎麼不相信呢?你讀過嗎?你沒讀過就這麼說是犯口過的,犯得大了。從前有位祖師罵說:「像你這樣子,將來大便從嘴巴出來!」後來果然生這個病,要去祖師那兒求忏悔才好了。所以我不敢隨便批評你們,這是說笑話。可是你問問題不要根據自己意思,《阿彌陀經》說,念阿彌陀佛一句,消無量業障,你爲什麼不信?還要准提咒來幫忙,再找南老師寫個介紹信,送給阿彌陀佛,唉,都是做生意心理,不是修行心理。這兩個問題引來了罵,不罵不得力,給你消消業障。好了,現在繼續講第叁十一位菩薩。
(叁十一)樂實菩薩──真實與不真實
「樂實菩薩曰:實不實爲二。實見者尚不見實,何況非實?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見,慧眼乃能見。而此慧眼,無見無不見,是爲入不二法門。」
樂實菩薩,極樂世界走到極點,證到這裏。實是得道了,證果了。《維摩诘經》最後第叁十二位是文殊菩薩,暫且不談,這是第叁十一位菩薩,到頭了。真學佛是真現實的,一學佛就要得果,以成佛爲究竟,不然學他幹嘛?成了道證果就叫樂實,到了實際理地。
樂實菩薩說,真實與不真實是相對的,真得了道證果的人,連果都沒有,沒有一個實際的道,何況假的道?真都不存在,哪裏還有假呢?這才是真,假名爲真。你覺得自己得了道,那就是神經病。一個學問真好的人,對人都很平和的沒有脾氣,「學問深時意氣平」,不像我老是罵人。其實我有時講話很急又大聲,像是說,你這還不懂啊!是恨鐵不成鋼,並不是真罵人。真得了道的人,怎麼還會裝出得道的樣子?如果有一副得道樣子的人,這種人你千萬不要去信他,他那個道是黑漆漆的隧道,不是明亮亮的真實大道。
爲什麼呢?因爲道非肉眼所能見,是智慧的眼才看得見。那智慧的眼在哪裏?菩薩塑像常見在眉心有一只眼,你見過哪個人長這樣的眼?除非是開刀來的。這一只眼真有沒有?有的,是進去在間腦神經那裏,智慧高了,智慧的眼就開了。京戲中諸葛亮的徒弟姜維,他的臉譜就是在腦門眉心上畫了個太極圖,就說明這人一腦子的聰明。佛菩薩塑像的這一只眼,代表的就是智慧之眼。這是表法,表達法的意思。見道是智慧的眼才能見,將來你們出去說法,講到《楞嚴經》見道的一段,你可以引用《維摩诘經》這一段,這樣說法就靈光了。
這慧眼既看不見又無所不見,有智慧的人,什麼東西一看就懂,那個笨人看一百遍也不懂。記憶不是智能,思想也不是智慧,智慧是不思而得,不勉而中,想都不要想就通了,用不著加以思想的。要考慮一下才懂,就已經是後天的聰明,不是智慧。智慧也不是直覺或靈感,靈感仍然是意識境界,所以「而此慧眼無見無不見,是爲入不二法門。」換句話說,真得道的人,無得無不得。因此你就懂了,《金剛經》中須菩提對佛說,佛啊,你許可我證得清淨梵行,因爲我了不可得,所以你才許可我證得清淨梵行。
本品是很嚴重的,是這一本經的中心!已經有叁十一位菩薩連續作了報告。《楞嚴經》上有二十五位菩薩把他們修行的心得作了報告,叫作二十五圓通法門。圓通就是說一門深入,只要這個門進去了就統統到了,隨便哪個門進來都一樣。剛才有位同學問過一門深入,這樣叫一門深入,懂了嗎?本經的叁十一位菩薩所報告的,也是一門深入,只要一門進來了,就入了不二法門。不二就是一,你說我要修道該不該剃頭發?不二法門,剃與不剃都一樣,你剃頭發可以悟道,不剃也可以悟道。不悟道時,留發不悟道,不留發也不悟道。
(叁十二)文殊菩薩──無有文字語言
「如是諸菩薩各各說已,問文殊師利: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現在叁十一位菩薩報告完了,維摩居士轉過來問帶頭的這位文殊菩薩,他是佛的左右手,等于是副佛,預備佛。事實上他比佛還早成佛,他所代表的是大智慧成就,在中國的道場是山西五臺山,中國四大名山之一。另外叁個山是,四川峨嵋山普賢菩薩道場,浙江普陀山觀世音菩薩道場,安徽九華山地藏王菩薩道場。維摩居士現在請文殊菩薩說說看,什麼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文殊師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爲入不二法門。」
文殊菩薩講,照我的意思,真正得佛法了,就一切法都沒有話可講,一開口就都不是了。開口是第二個影子,例如我說:這一只筆很好,這句話是這只筆好的影子,這一只筆好是講不出來的,講出來了只是個影子。所以「一切法無言無說」,沒有辦法表示,也不可知,不可說。因此結論是也不須要說,也不須要問,也不須要答。這樣就是這樣,好就是好,這就是不二法門。
「于是文殊師利問維摩诘:我等各自說已,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文殊到底是位大菩薩,他答了之後對維摩居士說,你問了我們,我也要問你了,怎麼樣是菩薩入不二法門呢?
「時,維摩诘默然無言。」維摩居士不答話。想起當年我們跟著虛雲老和尚,平日來向他問法的人多得很,你有緣他答,沒有緣的你跪在他面前也不理,他就入定去了。不過有兩位同學,每當老和尚入定,他們就摸到他身邊坐下,因爲他們說,老和尚入定,周身有股道氣,坐在旁邊可以得益,你看他們貪不貪心?不過老和尚一打坐入定,他的周圍一圈是很溫暖的。
「文殊師利歎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事實上維摩居士答了,文殊菩薩懂了,就連連稱好,沒有文字語言可答,就是不二法門。你們學了這個榜樣,以後人家要你去做什麼事,也可以默然不動,因爲入了不二法門。
「說是入不二法門品時,于此衆中五千菩薩,皆入不二法門,得無生法忍。」當時在場中的五千菩薩,聽到了入不二法門品時,都入不二法門,得無生法忍。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入不二法門品第九》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