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圆觉经略说 第九章 净诸业障菩萨▪P4

  ..续本文上一页眼,若听到有人说佛法不好,那更气得不得了!这都是爱憎之心,这都是我相根本。

  “则知我相坚固执持”,人对我相抓得极牢,我见极深,不容易去得掉,“潜伏藏识”,生生世世潜伏在第八阿赖耶识里,逢境遇缘就爆发。“游戏诸根”,我相的根本存在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中,“不曾间断”,事情一来,魔境一来,就发作了。魔境并不一定是坏事,魔者磨也,磨练你,你过不去就是魔,你过得去就是佛了。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其实,要学佛修道很简单—除我相,只要除我相就可以入清净觉;不除我相,就不能入清净觉海。

  【善男子,若知我空,无毁我者。有我说法,我未断故。众生寿命,亦复如是。】

  接下来佛对大乘菩萨说,假如已经证得了我本来空,人家怎么骂你、侮辱你都无所谓。其实,对修行人来说,人家骂你,侮辱你,折磨你,那是帮助你早点消灭罪业,早点清净,早点成道,应该感谢他。各位看看“寒山拾得问对”,好得很!“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接下来还有一段:“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哈!这就是我空,这才是无我。

  “有我说法,我未断故”。如果讲经说法,还觉得我在说法,我是善知识,我在度众生,那就是我相未断。“众生寿命,亦复如是。”众生相、寿者相也是同理,不用多说了。

  【善男子,末世众生说病为法,是故名为可怜愍者。虽勤精进,增益诸病,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佛又进一步为菩萨们说,不是为我们说,我们还没有资格。佛说其实只要“无我”就可以成道了,但是,我讲了一句“无我”,末世众生听到“无我”,就死死抓住一个“无我”,这本来是治病的药方,但是,众生抓住这味药拚命吃,这又变成病了。所以,在“金刚经”上说:“我所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说我所说的法如过河的工具,利用竹筏过河,上了岸,竹筏就不用了,就可以丢掉了。可是,众生往往上了岸以后,还把船背着走,这不是疯子是什么?我们不学佛还好,一学佛以后,什么八识啰!什么密法啰!越抓越多,越抓越紧,是故名为可怜愍者,所以说众生真是可怜啊!不要以为不学佛可怜,学佛以后更可怜啊!

  “虽勤精进,增益诸玻”这话说得很严重,我们学佛本来是为了治病,结果,众生死死抓住药方,把病情加重了,还多生出其它病来,你说可怜不可怜?“是故不能入清净觉”,是故不能成道。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终不成就。】

  佛说末世的众生去除不了四相,四相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其实,这四相就是一相——“我相”。“以如来解及所行处”,即使佛经可以倒背如流,佛学的理论与见解都清楚,而且依照佛所说的方法修行,守戒修定作功夫叫作依教奉行,“为自修行,终不成就。”这很严重哦!这话可是佛说的,不是我说的。假如是我说的,有九个头都给人家打破了,这简直是魔说嘛!照着佛说的去做还错了,为什么呢?着相,着什么相?执着法相。

  【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见胜进者,心生嫉妒。由彼众生未断我见,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佛说世界上还有些人,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尤其是现在,这类人多得很,无论禅宗或是密宗,大师级的人多得很,写书啦!演讲啦!看到这些现象,唉呀!没办法,要造孽就去吧!“见胜进者,心生嫉妒”,看到别人比他好,自然就嫉妒起来。人的嫉妒心理是天生的,每一个人都有,不只是女人嫉妒,男人也一样嫉妒,看到别人地位比他高或比他有钱,心里就不舒服。不要以为你没有嫉妒心理,有很多是自己检查不出来的,看到别人拜佛拜得勤,赶快起来吃饭嘛!实际上是怕人家多拜两下有功德。人如果不嫉妒的话,已经成道一半了,已经是菩萨了,已经是无我相了。要是没有这种心理的话,那才叫修行。为什么众生有这种心理?“未断我见”,都是因为有我的缘故,“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

  佛再吩咐说,末世众生希望成道的话,不要一心想求开悟,尤其是所谓的禅宗盛行,这个也是禅,那个也是禅,人人都想开悟,结果,都误进去了,变成“唯益多闻”,道理懂得很多,越听越乱。增长我见,我见越来越大,每一个人的本事都大得很。我见包括了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所谓见就是思想观念,这是业力的根本。所谓修道成佛,就是修养到无我境界。

  无我有两种意义,一是人无我,一是法无我。人无我又分为身无我与心无我。父母所生的身体是暂时合和而生,我们的肉体只是暂时借用而已,时间到了,就衰老坏去,这是身无我。心的无我,我们的思想每分每秒都不停留,如水中的波纹,如天空的浮云,随时变去。一般学佛修道的人,比较容易了解人无我,可是,在自己的修行方法上和修持境界上,认为有一个佛可成,有一个道可得,有一个希求的观念,认为道修成功了,有一个东西永远属于我的,认为我可以永生不灭,这属于我见,把平常的我见,换成佛法的我见,换汤不换药,还是落在我见之中,因此不能净诸业障,不能调伏烦恼,不能入清净觉海。那么,怎么办呢?请看下文。

  但当精进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嗔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佛说是人渐次成就,求善知识,不堕邪见。

  佛说要努力精进降伏自己心念思想的烦恼,烦就是扰乱,恼就是困扰,讨厌的意思。人生就是在困扰中过一辈子,人的一生都在烦恼中度过,甚至连作梦都还在烦恼,烦恼的根本就由我见来的。“起大勇猛”,就是发狠心。发狠心很难,现在学佛修道的人很多,那有几个人真发狠心修行?无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打坐也好,那有人精进勇猛?都把学佛当消遣,想到的时候,或是遇到挫折的时候,才念念佛、打打坐,都没有勇猛切断的决心,世人都是“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不是大勇猛的人做不到。

  “未得令得,未断令断”。得什么呢?清净圆明。要“得”容易,要“断”可就难了。烦恼、我相、感惰、习气断不了,很多人学打坐问如何断除妄念,其实,方法在你那里,你想断就断,那有什么方法?拿出勇猛心,说放下就放下。

  断什么呢?贪心、瞋心、慢心,他没有说痴心唷!因为痴包括了整个,断不了就是痴,智慧不够,看不破,也忍不过。下面还有谄曲与嫉妒,谄就是献媚,俗称拍马屁;曲,不直,转弯,人是喜欢转弯的唷!人都喜欢说假话,直心是道场的人非常少。做人很难,不谄曲不转弯,太直的话又容易得罪人。人不只是对别人谄曲,也对自己谄曲;人不只是喜欢欺骗别人,也喜欢欺骗自己。你不要说我们修行人不谄曲不拍马屁,哼!才拍得厉害呢!哦!我最近特别用功,每天打坐坐了三次,拜佛拜了五百拜耶!这是不是对自己谄曲?

  再来就是嫉妒,我们上次讲过,人的嫉妒心理非常可怕。人类这些贪、瞋、慢、谄曲、嫉妒的心理,是人性中最坏的一面,与生俱来,每一个人都有。乃至于这个人很清高,与社会都不来往,这是嗔心大,因为他讨厌这个世界,讨厌人家做坏事,讨厌人家追求名利。譬如有些人说你有钱又怎么样?你有地位又如何?我又不求你,有钱有地位是你家的事,这也是嫉妒,这也是慢心。把这些心理都拿掉,此心才能平静,如古人所讲的“人平不语,水平不流。”你说我打坐的时候很清净,这些心理都没有,不算本事!你到外面做事,与人接触一下看,“圆觉经”这里说要“对境不生”,碰到人家欺负你、侮辱你、取笑你,这个时候看你心动不动?你说我一个人住在山里头,在佛堂里烧个檀香,看的是菩萨,菩萨又不惹你,当然清净!什么是修行?要在这些地方下工夫。

  “彼我恩爱,一切寂灭”。既没有恩,也没有爱。既没有怨,也没有恨。这是学佛第一步,这是学佛的基本修养,也是做人的基本修养,做到这些基本的修养,儒家叫作君子、道家叫作真人,佛家叫作菩萨。假如拿小乘道来讲,能够做到“精进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嗔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已经到家了,那是罗汉境界。以大乘道来讲,还不够,还须“渐次成就”,再求进步,还要“求善知识,不堕邪见。”这是佛对净诸业障菩萨作最后吩咐,就是中国人所讲的求明师指点。是明师,不是名师;名师容易找,明师难啊!没有明师指点,容易堕入邪见,这也是由小乘道转入大乘道的关键。

  【若有所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净觉海。】

  嘿!你看佛说话多有意思!刚才吩咐说求善知识,这里却又讲心里有所求就是烦恼,只要有一点想成佛成道的观念存在,已经不对了。只要有一点下意识有所求的观念,不是爱心就是憎心,喜欢就是贪爱,就是占有,就是我相。讨厌就是憎,就是怨恨,为什么讨厌?我不喜欢,还是我相。我讨厌这样的人生,所以喜欢学佛修道,这里就有了憎与爱。有了憎爱,就不能入清净觉海。学佛真难呵!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此时,佛准备重新归纳作结论。

  【净业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皆由执我爱 无始妄流转

  未除四种相 不得成菩提 爱憎生于心 谄曲存诸念

  是故多迷闷 不能入觉城 若能归吾剎 先去贪嗔痴

  法爱不存心 渐次可成就 我身本不有 憎爱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 终不堕邪见 所求别生心 究竟非成就】

  【净业汝当知】 净诸业障菩萨你当知道,

  【一切诸众生】 一切所有的众生,

  【皆由执我爱】 都是因为执着我相,

  【无始妄流转】 无始以来在生死轮回中流转。

  【未除四种相】 未能去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不得成菩提】 所以不能成佛。

  【爱憎生于心】 心中有贪爱憎恨之心,

  【谄曲存诸念】 谄曲也是自己内心所生起,

  【是故多迷闷】 自己制造了许多烦恼,所有一切烦恼都是庸人自扰,

  【不能入觉城 】 所以不能成就。

  【若能归吾剎】 如果能够归依清净庄严之佛土,

  【先去贪嗔痴】 先去除自己内心贪嗔痴,

  【法爱不存心】 连有法可得有道可成之心也去除,

  【渐次可成就】 慢慢就可以成就。

  【我身本不有】 如果明白本来没有我,

  【憎爱何由生】 怎么会有憎爱之心呢?

  【此人求善友】 再一进步求善知识指导,

  【终不堕邪见】 才不至于堕入邪见之中,因为中间岔路很多呀!

  【所求别生心】 还不能存有所求之心,

  【究竟非成就】 否则永远不能成佛。

  

  

《圆觉经略说 第九章 净诸业障菩萨》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