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圆觉经略说 第三章 普眼菩萨▪P3

  ..续本文上一页过,必须先修止,得止得定后再修观,不要以为道理懂了就忽略过去,否则成为虚妄观,“楞严经”上称为乾慧。假的智慧,没有定水滋润,不能发芽结果。

  在此观中,“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把物质的肉身空掉了,在“禅秘要法”中,最后也把白骨化为流光空掉了,初步只能做到自己感觉此此身没有了,别人看你仍是存在;真正修成的话,别人看不见,整个都空掉了。这是空幻成就,不是理论上的;这才是“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身灭了之后,虚幻的心态作用也跟着消灭了。

  “幻心灭故,幻尘亦灭”。身体空掉,心也空掉,但是,物质世界还有。再进一步,身心外面的尘世界也把它空掉,这才是佛法一切唯心的道理。佛在“楞严经”上说,“心能物转,即同如来。”这不是理论,要确实做到才行。不然,只是心理意识上觉得一切如梦如幻,这不算是求证。所谓证是把整个身心投进去,彻底做到空掉身心;外面的物质世界也空掉,一步一步空下去。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这是理论,做不到,而忽略了此心不可思议的力量,这在诸佛菩萨而言,谓之心力;在凡夫而言,谓之业力。诸佛菩萨的智慧神通有多大,一切凡夫的业力也有多大。业力把它转过来,则是神通功能,它是同样的东西。像最近发射的先锋十号,已经脱离地球到太空去了,但是电讯仍然传回来,这是人的幻想业力造成的,此幻想业力就有如此之大。

  “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到了这里,已不是科学,而到了形而上的哲学境界。外界的物质世界也空掉之后,外面那个能空的东西还是假相,最后,要把法执空掉,能空的也空掉。至此,“幻灭灭故,非幻不灭”,有个东西不是物,也不是心,非空非有,这个东西不生不灭,这才是明心见性、得道。佛怕我们这些没有修持过的人不懂,作了一个比喻,“譬如磨镜,垢尽明现”。我们的心性本来像明镜一样,光明洁净,可是被自己的业力障碍了,无始劫来蒙上了无数层的污垢,必须靠修行把这些污垢一层一层地擦拭干净,像磨镜一样,垢尽明现。

  【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佛告诉普眼菩萨说,应当知道生理、心理都是自性上的尘垢与假相,尘垢就是假相,所以洗得掉。可是,要洗掉这些尘垢,也要有很好的清洁剂,否则,洗也洗不干净。众生有种种不同的尘垢,所以,佛提供了八万四千种不同的修行法门,每个人的根性、业力不同,所用的方法也不同。我们的身体以及能够感觉思想的心,在形而上的本体来说,皆是附着其上的尘渣而已。假如把这些尘渣洗干净的话,便“十方清净”。注意!“圆觉经”在这里说是“十方清净”,十方包括所有空间。而“楞严经”讲得则是“圆明清净”,此二者差别在哪里?理由何在?各位想想看!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

  实有五色。】

  摩尼珠是无价之神珠,它本身没有颜色;什么颜色的光照射,它就显现什么颜色来。佛以摩尼珠比喻我们的生命,本来是清净的,因为无始劫来的习气造成我们思想不同,感情不同,遭遇不同,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现象,好像我们这些愚痴的众生看到摩尼珠上的五光十色,误以为摩尼珠上的颜色是实有的。

  【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蠢者,说净圆觉实有如

  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

  佛又进一步说,我们众生的圆觉觉性,与诸佛菩萨一样的圆满觉性,绝对洁净的自性,他到底在哪里呢?各位不要到外面去找,就在我们自己的身心上面;就在我们的生命里--“现于身心”。我们的眼睛能够看,耳朵能够听,脑子能够思想,无非是他的作用所呈现。我们那么多人,每人的个性不同,可是,本性是不是相同呢?相同,但“随类各应”而已。每个人多生累劫以来的习气、业力不同,所有个性不同,思想不同,长相不同,但是,圆满觉性还是相同,丝毫不受影响。然而没有智慧的愚痴众生找不到本来的净圆觉性,如同惑于摩尼宝珠上的光色,执为实有,把自己的思想或者身体当作自性,错了。

  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因为没有明心见性,所以不能明了身心都是幻化,不能脱离幻化。我们的身体虽是幻化、虚假,然而,跟着我们几十年可真实的很,想丢还丢不掉呢!佛说:我要告诉你们,我们现在的身体以及能思想的心理作用,皆是本性上的尘垢,是幻化假有。但是,真与假,实与幻全是对立的,能够脱离这些虚假的尘垢,我们称之为菩萨。把赃的洗干净,即无所谓净垢,“垢尽对除”,也无所谓凡夫与菩萨,“即无对垢及说名者”。那叫什么?到此不须有什么名称了。称为得道、成佛都是多余。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

  无边虚空,觉所显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

  现在请大家特别注意!释伽牟尼佛在告诉我们修行的程序。第一步是要如何摆脱身心的虚幻,我们学佛修道都知道身体是假的,可是每个人都放不下、空不了。打坐坐久了,两腿发麻胀痛,你说两腿是假的,把它空掉,空得掉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要痛,佛号念归念,痛还是通,或者你念“圆觉经”,说自己是幻化,是尘垢,他也照痛不误。你若真能把痛的感觉空掉,脱离幻化,那是菩萨境界。

  佛法与科学一样,讲究求证,你说一切皆空,那么你空给我看看!三天不吃饭,你试试看!饿的感觉能不能空掉?做不到,不要随便吹牛。道理会说,经典会讲,到时候空不掉了,一点用也没有。要证得“诸幻灭影像”,世间的一切都是幻化才行。我们现在的长相都只不过是影像而已,都是自己业力的反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人有每人不同的业力,所以每人的长相也都不同。

  假如能够灭掉这些影像,佛说“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无方则不限于西方极乐净土,每一方都清净。东、西、南、北、上、下无论哪一方,处处清净,处处都是净土。宋朝道家张紫阳真人说:“不移一步到西方,端坐西方在目前,顶后有光犹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修道修到头顶放光,这只是虚幻影像,算不了什么,即使能腾云驾雾,那也只是神通不是道。那么,要怎么样才算成道呢?张真人又说:“心内观心觅本心,心心俱绝见真心,真心明彻通三界,外道邪魔不敢侵。”这个道理与刚才佛所说的是不是一样?你说他是道家?是佛家?

  【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

  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

  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悟了道以后,心清净了,眼睛所看到的物质世界都是干净的,此地就是净土,内心没有烦恼,跟着肉体的眼根也转过来,“眼根清净”。再进一步,眼睛内在的知觉--眼识也清净,再接着耳根、耳识、......乃至鼻舌身意六根、六识都清净了,将整个肉体都转成清净之身。

  密宗标榜即身成佛,或说报身成就,想办法修通气脉,把有形的身体业力转化,脱胎换骨,将凡夫身上的几十斤臭肉变成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老实说,你转得了吗?你变得了吗?如何转?如何变?“圆觉经”在这里都告诉你了,从“心清净”开始,“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连意根也清净。那么诸佛菩萨有思想吗?有意念吗?有啊!但所起的作用都是至善,没有一点恶,没有一点无记,也没有一点无明。

  【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

  如是。】

  佛再说,“根清净故”,根是指生命的机器,六根--眼耳鼻舌意六件机器,外界的物质世界则有色声香味触法与之相应。因为由心清净,人体的六根清净了,人体的六根清净,外界物质世界的六尘也清净了。所以要注意看清楚第一步,须先从智慧上悟,心念转变,再修持转化肉体,因为肉体转化了,才影响到物质世界的环境也跟着转化,一步一步秩序井然,多圆满!

  【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

  复如是。】

  接下来,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四大物理世界全都清净。

  【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

  地水火风四大清净故,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以及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共十二处,加上六识所构成的十八界,处处清净。二十五有乃指欲界十四种层次、色界七种层次、无色界四种层次,也无处不清净。

  【彼清净故,十力、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清净。如是

  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

  十力助是:(一)知觉处非处智力。(二)知三世业报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

  四无所畏是:(一)一切智无所畏。(二)漏尽无所畏。(三)说障道无所畏。(四)说尽苦道无所畏。

  四无碍智是:(一)法无碍。(二)义无碍。(三)辞无碍。(四)乐说无碍。

  十八不共法是:(一)身无失。(二)口无失。(三)念无失。(四)无异想。(五)无不定心:佛之行住坐卧常不离甚深禅定。(六)无不知己舍:佛于一切诸法,皆悉照知而方舍,无有了知一法而不舍者。(七)欲无减:佛常欲度诸众生心无厌足,是名欲无退。(八)精进无减。(九)念无减:三世诸佛之法,一切智慧相应满足,无有退转,是名念无减。(十)慧无减。(十一)解脱无减。(十二)解脱知见无减。(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十四)一切口业…

《圆觉经略说 第三章 普眼菩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