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圆觉经略说 第三章 普眼菩萨▪P5

  ..续本文上一页不可数等一切佛都在玩花样、玩把戏,示现种种方便。阿弥陀佛或是药师佛都如空中之花朵,“乱起乱灭”,此时,才有资格可以呵佛骂祖。但是,你可不要乱骂(口+育)你骂的话,嘴巴立即长疮。以前有位禅宗祖师把八十八佛写在裤裆里穿,他的徒弟也学他,结果,下半身都烂了。那么,这位祖师为什么把八十八佛的名字写在裤裆里穿呢?因为他看到这些人太着相了,一身佛味,满脸佛气,太令人受不了。他为了破这些人的执著,他可以这么做。但是,你没有达到这个地步,不要说得尊敬佛菩萨,连一个护法或者是鬼神、土地公都要尊敬,甚至任何人、任何小孩,都得尊重。

  对于一切事物及佛法,不去追求,也不刻意摆脱,“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当体即真。没有人绑住你,也不需要解脱。

  到了这个时候,才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但是,你看了这段“圆觉经”,不要乱来,以为自己本来就是佛,就不用修了,那你就大错特错。注意!普眼菩萨问佛如何修行?如何思惟?如何住持?如何开悟?佛则从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开始,然后心清净,一身清净,多身清净,一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一路下来,到最后才说众生本来成佛。

  各位!如何解脱生死?生死不须解脱。什么是涅槃?涅槃?只不过是昨夜的一场梦。

  【善男子!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

  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于

  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这一切皆如昨夜之梦,所以应当知道生命无所谓生死,亦无涅槃?可得,“无起无灭,无来无去”。“金刚经”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谓之如来。”

  一般所谓证道,证个什么呢?是不是有个什么境界可得呢?是不是要抓住一个境界呢?佛在此说:“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心经”上亦说:“无智亦无得”。有人打完坐,哭丧着脸跑来问我说:老师,境界掉了,好不好笑?注意!无得无失,有得有失就不对了,表示你还没有悟。“无取无舍”,一般人学佛都想抓住一个境界,想抓住一个空或清净,这些都是有取,都是贪。很多人学佛越学越烦恼,为什么?我的妄念好多好可怕,拼命想要去除妄念,但是又去不掉,所以烦恼不已,痛苦不堪。佛在此告诉你,无取无舍,妄念本来就留不住,何必去舍呢?

  “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无所谓修,亦无所谓得定,亦无所谓任运自在,亦无所谓生生灭灭。

  “无能无所”,能证者是道体,所证者是境界。于此真正的证悟之中,无能证者,亦无所证者,所以说“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上面所讲的是无修,这里所讲的是无证。佛讲到无修的结论是什么?无证的结论又是什么?这非常重要,这是点眼之处,不可忽略过去。我在这里把这个秘密告诉各位,千万记祝佛讲到无修的结论是:“生死涅槃,犹如昨梦”,无证的结论是:“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善男子,彼诸菩萨如是修行,如是渐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

  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不迷闷。】

  好!你们就按照上面所讲的如是修行,就这样修行,这样一步一步有秩序有层次地修行,要如此反复思惟,要这样保持定在那个境界上,这个方便、方法都告诉你了,什么方法?观心,就这样开悟。

  假如这样还不开悟,怎么办呢?不必着急,不必害怕,“求知是法,亦不迷闷”,只要依照这个方法,慢慢行去,细水长流,总有一天会开悟的。你看佛多么慈悲!多么会安慰人!多么会鼓励人!

  到此,释伽牟尼佛对普眼菩萨所提的问题,全都答复完了,最后再作一个偈子总结。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眼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身心皆如幻 身相属四大

  心性归六尘 四大体各离 谁为和合者 如是渐修行

  一切悉清净 不动遍法界 无作止任灭 亦无能证者

  一切佛世界 犹如虚空华 三世悉平等 毕竟无来去

  初发心菩萨 及末世众生 欲求入佛道 应如是修习】

  【普眼汝当知】

  普眼菩萨你应当知道,

  【一切诸众生】

  十方所有一切的众生,

  【身心皆如幻】

  生理心理皆如幻化。

  【身相属四大】

  身体乃四大和合而成,

  【心性归六尘】

  心理精神乃六根六尘相互为缘所起的作用。

  【四大体各离】

  地水风火四大体性各自分离,

  【谁为和合者】

  生命的主宰到底是谁呢?

  【如是渐修行】

  如是渐渐修行,

  【一切悉清净】

  一切心、身、世界都清净。

  【不动遍法界】

  自性不动遍满法界,

  【无作止任灭】

  无作无止无任无灭。

  【亦无能证者】

  亦无悟道能证的人。

  【一切佛世界】

  所有一切诸佛世界。

  【犹如虚空华】

  犹如虚空中的花朵。

  【三世悉平等】

  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一切佛与众生悉皆平等,

  【毕竟无来去】

  到最后的境界是无来亦无去。

  【初发心菩萨】

  刚发心学佛的人,

  【及末世众生】

  以及末世的众生,

  【欲求入佛道】

  想要修行有所成就,

  【应如是修习】

  应按照这个方法顺序去修习。

  诸位有心学佛的人士,若能把普眼菩萨这一段多多反复参研,深入细心体会,一定修证成功,早日圆成佛道。

  

  

《圆觉经略说 第三章 普眼菩萨》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