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暖顶忍世第一
地上圣位
初欢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焰慧地
五难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八不动地
九善慧地十法云地金刚道
五受:苦乐忧喜舍
八识规矩颂总表
| |||||
位 | 规矩
| 前五识
| 第六意识
| 第七末那识
| 第八阿赖耶识
|
凡情 | 境
| 性
| 性独影带质
| 真带质
| 无本质性
|
量
| 现
| 现比非
| 非
| 现
| |
性
| 善恶无记
| 善恶无记
| 有覆无记
| 无覆无记
| |
界地
| 欲界色界(鼻舌不行) 五趣杂居离生喜乐
| 欲色无色
| 欲色无色
| 欲色无色(随他业力生)
| |
相应 心所
| 遍行五 别境五 善十一(信进惭愧无贪无瞋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 根烦恼三(贪瞋痴) 中随烦恼二(无惭无愧) 大随烦恼八
| 遍行五善十一别境五(欲胜解念定慧) 根烦恼六(贪瞋痴慢疑恶见) 中又二 小又十(忿恨恼覆诳谄憍害嫉悭) 不定四(悔眠寻伺)
| 遍行五 别境一慧 根烦恼四(贪痴慢我见) 大随烦恼八(掉举昏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
| 遍行五(作意触受想思)
| |
依缘
| 明空根境作意分别依染净依根本依种子 眼全耳除明余三更除空
| 境作意染净依 根本依种子
| 境(赖耶见分)作意根本依 种子
| 境(根身器界种子) 作意 俱有依(末那) 种子
| |
体相
| 自性分别与根难分
| 随念分别计度分别 自性分别(易可知)
| 恒审思量我相随 有情日夜镇昏迷
| 浩浩三藏不可穷 渊深七浪境为风
| |
业用 观行
| 眼耳离中观尘 鼻舌身合中观尘 变转相分而观二空 真如后得智摄
| 动身发语造引满业招三界报三性变易五受轮转 习二空(生空“破我执”法空“破法执”)观行
| 为前六识转染净之依 无力断惑借意识 修观而断
| 受熏持种子根身器 界去来作主公
| |
圣智 | 断惑 转智
| 第八识转智时根成无漏故识亦无漏 而转为成所作智
| 资粮位中渐伏我法二执现行 见道位分别二执种子断初与智相应(发起初心欢喜地) 修习位中伏断俱生二执现行种子 远行地后俱生我执断 纯无漏等觉位俱生法执断妙观察智圆明矣
| 极喜地初心俱生二执初伏初与智相应 无功道(即不动地)俱生我执断 金刚道后俱生法执断平等性智现前矣
| 不动地前(即七地)俱生我执已断故舍三藏之名 金刚道后俱生法执断尽不感生死故异熟果空 至此一切种识之有漏种及劣无漏种永断而成无垢识即转大圆镜智矣
|
果用
| 如来现大化小化随类化之三类分身教化众生永息苦轮也
| 智照大千内众生机宜随应说法也
| 现起他受用身 以十地菩萨为所被教化之机也
| 十方世界微尘刹土无不圆明普照盖法界洞明真俗等观矣
|
《楞枷大义今释 八识规矩颂》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