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定要有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说到菩萨戒,我要强调汉地存在的一个问题。现在,汉地很多学佛人都认为,我曾在某法会上受了菩萨戒,所以我肯定有菩萨戒。
但实际上,他们得到菩萨戒了吗?很难说。问题在于,获得菩萨戒的关键是什
?若举办一个非常隆重的法会,并邀请一些高僧大德,由他们为大家举行一个授菩萨戒的仪式,是否就得到菩萨戒了呢?
从外缘上讲,很多条件都具备了:传戒上师是有菩萨戒的高僧大德;他懂得怎样传菩萨戒;仪轨也准确无误;我们去参加了;法会也非常隆重,种种外缘十分圆满。但得菩萨戒的关键是内因而非外缘。内因就是我们从心灵深处是否发过菩提心。
比如说,参加授戒法会后,我们应扪心自问:现在我做的一切,是为了利益自己,还是为了利益众生?若是为了利益众生,就要有为了度众生而成佛的念头。若大部分修法的动机是这种念头,就可以得到菩萨戒。反之,若处处都是为了我自己的解脱,那你根本没有菩提心,又怎么会有菩萨戒呢?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这时,首先要锻炼、调整自己的内心?也就是按加行里讲的发菩提心的方法,先修四无量心,再发菩提心。佛法再三强调,所有行持要从内心出发,从内心开始。内在没有任何基础、没有菩提心,只是参加授菩萨戒的法会有什么用呢?传戒法师虽是高僧大德,福德、智慧都很圆满,但是他的圆满对我们有什么呢?我们自己不发菩提心,他也没有办法强迫把我们变成菩萨,如果有这种可能,释迦牟尼佛早就这样做了。所以得菩萨戒也没有那么容易。一旦得了菩萨戒,就要护持使之清净。
3)密乘戒清净:
获得密乘戒需要得到真正的灌顶。现在,我们也会说:我是受了灌顶的,有密乘戒。但是否真正得到要看三个方面:第一、给你灌顶的人有没有灌顶的资格和能力,再进一步说,他自己有没有密乘戒。第二、你本身有没有受灌顶的资格。第三、举行的灌顶仪式是否如法。如果能保证这三个方面都没有问题,才可以说我已经入了金刚乘。否则,是不是金刚弟子还是值得怀疑的。
第二,要广闻佛法。
例如,有些修行人(以前某些在山洞里修行的老喇嘛),修行相当好,戒律清净,又很虔诚,对上师非常有信心。在智慧上,他还是多多少少了解一些,但是,要给别人传法就很困难。因为佛法跟世间学问不同。比如,虽然你只精通世间所有学问的一部分,但在这个圈子里,你就是权威。而佛法不是这样,只有精通了整个佛法后,你才可以融会贯通,了解佛的真实意趣,若只看了一两部经典,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因为佛法可分为了义和不了义两种。佛传法时,要考虑听众的根器,传对他们有利的相应之法。如果讲实话,而有人不能理解,佛是不会这么做的。
假如实际上不是这样,但若暂时这样讲,可使大家都能理解,都很开心,又由这个开心,都能够走上解脱之道,那么,佛就让大家开心,先讲一个方便法。这难道是佛打妄语吗?不是,佛要观察众生的根器,应机施教。众生的根机各种各样,因此佛说的法也各种各样。而所有这些法中,真正佛的思想是什么呢?这只有在精通了很多经论后才会明了。这是佛教与其他学问的不同之处。所以若要给别人传法,就必须广闻多学。
第三,要有大悲心。
因为,作为金刚上师就要以悲心摄受其他人。若某修行人戒律清净,又懂得一些显密教法,但他只是独自在山洞里修行,拒绝跟所有的人接触,不愿意摄受他人,那么,他虽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却不具备做金刚上师的条件。
第四,要精通显密仪轨。
特别在密宗里,有很多事业法,它们是度化众生的方便,可以遣除修行的障碍。但这些全是依照仪轨来做的。若什么仪轨都不懂,就缺少了许多度生的方便,所以要精通这些仪轨。
博通经论和显密仪轨是从学识方面讲的,但更重要的一点是:
第五,要有证悟。
譬如要灌一个大幻化网的灌顶。在大幻化网中有一百位本尊,其中有五十八位忿怒本尊,四十二位寂静本尊。授灌顶者不但要将所有的本尊都观想清楚,甚至连每尊佛的手里持有什么法器、结何手印、身上有何装饰也要清晰地观想出来。若做不到这一点,他怎么给人灌顶呢?所以做金刚上师一定要有证悟。又如,给别人传讲大圆满,首先自己必须证悟大圆满。如同
人带路,首先要把路了解得清清楚楚,才可能引人走上正途。若领路人都是糊涂的,又怎么为众人引路呢?同样,若上师自己都没有证悟,他讲什么大圆满呢?所以传大圆满、传窍诀的人必须是证悟者。
这里的证悟,不要求断掉所有的烦恼,也不要求证悟圆满的智慧,只要求或多或少地断除了烦恼、证悟了智慧。这个智慧不是世智辨聪,也不是文字上的知识,而是通过修证得来的。
第六,要懂得四摄法。
即四种大乘菩萨摄受众生的方法。若不懂四摄法,也没有办法度化众生。
对金刚上师较低的要求,就是以上六点。
具备这些条件的称为具德上师。可是,我们西藏有一个说法:小偷和佛,难以分辨。在大街上有很多很多的人,其中谁是小偷呢?我们不知道。佛也是同样的,在大街上的
多人中,肯定有佛的化身,但佛的头上也没有写着“佛”字,所以从外表看不出来。既然这样,我们该怎样去选择、依止金刚上师呢?在密续里讲了三种观察金刚上师的方法。
首先,在还未接触时,向住在这人附近的大众打听,因为这些人应该比较了解他的情况。这是从远的方面讲。
第二,从近的方面讲,虽然不接触他,但可以在这个人的附近观察他的行为,仅观察一两天是不够的,因为短期内他是可以伪装出来的。
第三,就是真正接触这个人并仔细观察,在观察五、六年、七、八年后,如果你觉得上述六点他都具备的话,就可以去依止。
但是我们现在有没有这样的时间呢?对于现在工作繁忙的人来说,怎么可能用七、八年的时间去观察一位上师呢?但是,我们要真正地得到灌顶或接受一些密宗的窍诀,对金刚上师又必须要严格要求。该怎么办呢?此时,像法王晋美彭措等那些高僧大德,就是最好的选择。我们现在不用观察,他们是很多高僧大德长期以来已经观察好的,依止他们,就不用费太大的心血。而其他上师,就必须要观察。
上面讲的是密宗对上师的最低标准,不符合这样的标准,就没有办法做金刚上师。但是做不做金刚上师是他们的事,依不依止是我们的事。
在前面也提到目前汉地的状况:从藏地出来的穿红衣服的人,只要自称是活佛或堪布,人们便不看他的背景,一律去接受灌顶,也不知道灌顶有哪些条件。大家只知道灌顶很好,金刚上师很好,仅此而已。
如果依止以后永远不退失信心,到也无妨。而实际不是这样。比如一人来灌顶,大家都去听,等他走了没过一个星期,这些人就开始毁谤:“噢,我们错了,他(上师)没有修证、没有戒律,……甚至连人品都不好。”或者又说:“你的上师不如我的上师,我的传承比你的传承好,我的教派比你的教派好”等等。这些都是目前在汉地的居士里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3.做小乘上师的条件
下面,我们顺便说一下小乘的上师。做小乘的上师,
第一、要戒律清净。也就是说,若是沙弥(尼),则沙弥(尼)戒清净,若是比丘(尼),则比丘(尼)戒清净;第二、要精通戒律;第三、要非常关照跟他学的那些弟子。其他的还有很多,但我们不讲,只讲这三点。
由上可知,在所有的上师中,对密乘的上师要求最严格,特别是对修证的要求,因为证悟不是很容易的事。密法绝对不允许你盲目地依止上师,它严格地要求你再三地观察,选择好上师后,再依止他听法、受灌顶。
此后,有一个更重要的要求是,从今以后,无论发现他有什么样的过失,你都不要退失信心。这位上师有功德也好,没有功德也好,你要认真地依止,否则又会造业。现在无论在汉地或藏地,都是既有很多真正的金刚上师,也有很多不具足金刚上师条件的人。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要观察好,选择好。
如果你不能观察的话,又该怎么办呢?他们无论是出家人或在家人,都是修行人,尤其是穿僧衣的出家人,他多少都有一些功德,这是肯定的。释迦牟尼佛也讲过,出家后还俗犯戒的人像獐子的尸体一样。
因为獐子死后,虽然变成了尸体,但它身上还有非常有用的麝香。其他不修法之人,佛说,就像狗的尸体一样。狗死了以后,身上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可取之物(这是古印度人的看法),它只是一具尸体。也就是说,一个出家人即使再没有功德,也比一般情况下的在家人好,他总是或多或少有些功德。
所以在家人的做法应是,从自己的信仰上,要恭敬所有的出家人,不要去观察他们的过失。但如果你要依止某位出家人,一定要再三地观察。如果你不依止,却常认
这个出家人这里不如法、那里不如法,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有无功德从外表上是看不出来的,也许这些人都是菩萨的示现。
印度曾有八十位大成就者,他们显现为什么样的人呢?今天,如果我们看到他们,肯定会生起很大的邪见。他们中有些是打猎的,有些是妓女或屠夫,总之都是世间种姓最下劣之人,但他们却是佛菩萨的应化。所以我们要培养这样的习惯,在信仰上这样恭敬,对我们没有任何损失。这是你们居士应有的正知正见。
第二、灌顶
目前,在灌顶方面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大家都认为灌顶非常了不起,所以去接受灌顶;有些人听说没有灌顶就不能看密宗的书,他很想知道密宗的书里到底讲了些什么,越不让看就越想看,为了有资格看密乘的书,他便去接受灌顶;有些人觉得,有资格看很多密宗的书是很了不起的,因此要接受灌顶。而且,人们往往在接受灌顶之后,不认真地护持密乘戒。在汉地的各大城市里面都是这样,包括…
《金刚上师与灌顶(赤诚罗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