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宗诗歌境界 附录 二、百年禅诗研究论文要目▪P9

  ..续本文上一页 东晋僧诗风格管窥  卢宁 天中学刊 1998.3 P30~36

   浅谈谢灵运山水诗中的佛教思想  于健慧 牡丹江师院学报 1998.1 P51~52

   从《山居赋》看佛教对谢客山水诗的影响  陈道贵 文史哲 1998.2 P87~91

   论唐诗与佛教  姜光斗 南通师专学报 1998.1 P7~13

   寒山子禅悦诗浅析  钱学烈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8.3 P97~101

   寒山子年代的再考证  钱学烈 深圳大学学报 1998.2 P101~107

   王梵志诗校注拾遗  张生汉 河南大学学报 1998.5 P1~3

   王维辋川《华子冈》诗与佛家“飞鸟喻”  陈允吉 文学遗产 1998.2 P63~70

   王维诗画禅意相通论  吴怀东 文史哲 1998.4 P85~89

   谈王孟的佛诗  虞澄 吴中学刊 1998.4 P1~6

   顿悟与超脱:王维《使至塞上》新解  萧诗斌 写作 1998.10 P16~17

   岑参的写景诗与佛经的影响  张海沙 文学遗产 1998.1 P70~78

   中唐诗人的济世精神和宗教情绪  朱易安 江海学刊 1998.5 P159~165

   浅谈柳宗元佛学思想对文学创作和美学追求的影响  周卫群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1998.3 P109~112

   浅谈禅宗对韦应物创作的影响  彭多 西藏民院学报 1998.2/3 P154~157

   亦诗亦禅两艰难:贾岛创作心态简论  李小荣 贵州师大学报 1998.1 P70~72

   返观自我的冷静谛视:从诗禅关系看宋诗的特质  张晶 社会科学辑刊 1998.2 P144~149

   论“宋初九僧”及其诗  祝尚书 四川大学学报 1998.2 P52~59

   北宋诗风形成的禅因佛缘  王树海 齐鲁学刊 1998.2 P14~19

   苏轼与佛教人物的交往  彭印川 华夏文化 1998.2P32~34

   禅机独运,意趣天成:简述东坡绝句中的禅理诗  杨明洁 内蒙古民院学报 1998.3 P16~19

   略论“静空”观对苏轼的影响  任爽 辽宁大学学报 1998.6 P58~59

   “妙悟”:严羽的诗歌审美主体论学说  曹东 广东教院学报 1998.4 P56~59

   严羽“妙悟”说的再辨析  陈红 广州教院学报 1998.1 P32~35,41

   沧浪“妙悟”说与审美的直觉性  张天明 湖南师大学报 1998.4 P101~104

   “妙悟说”的启示  余玫 社会科学研究 1998.4 P132~135

   试论佛教对元杂剧兴盛所起的作用  马长安 芜湖师专学报 1998.3 P75~77

   佛学与袁宏道的诗歌创作  周群 南京大学学报 1998.1 P39~46

   佛禅旨趣与竟陵派诗论  周群 江海学刊 1998.2 P166~171

   1999年

   禅宗公案的现代诠释  吉广舆 人文杂志 1999.2 P124~128

   谢灵运佛诗透视:兼论谢灵运的美学观  郭真义 嘉应大学学报 1999.2 P59~62

   唐太宗的佛学思想及其诗作  张海沙 暨南学报 1999.5 P30~35

   王梵志诗、寒山诗比较研究  陆永峰 四川大学学报 1999.1 P110~113

   试论王维诗歌的“空”字  赵永源 北方论丛 1999.2 P54~57

   论王维诗歌之禅蕴  张旭东 西南师大学报 1999.3 P137~138

   论韩柳与佛老  邹旭光 江海学刊 1999.5 P124~128

   白居易与佛教  马现诚 江汉论坛 1999.2 P85~88

   佛教与韦应物及其诗  马现诚 东岳论丛 1999.4 P126~129

   诗僧可朋及其《耘田鼓》  吴天墀 文史杂志 1999.1 P57~58

   禅宗偈颂与宋诗翻案法  周裕锴 四川大学学报 1999.2 P53~58

   黄庭坚与佛教  彭印川 华夏文化 1999.1 P50~51

   儒佛心性论与袁宏道的“性灵说”  周群 镇江师专学报 1999.2 P24~27

   贾宝玉参禅诗的意象解读  沈永 中文自学指导 1999.2 P32~37

   论禅宗所谓“本来面目”  吴言生 晋阳学刊 1999.3 P33~39

   论《楞严经》对禅思禅诗的影响  吴言生 唐都学刊 1999.2 P38~43

   论《楞伽经》对禅思禅偈的影响  吴言生 人文杂志 1999.1 P149~156

   临济宗禅诗研究  吴言生 河东学刊 1999.1 P40~45

   临济宗禅髓诗研究  吴言生 五台山研究 1999.1 P3~10

   临济宗颂古诗研究  吴言生 河东学刊 1999.6 P9~10

   曹洞宗禅诗研究  吴言生 陕西师大学报 1999.1 P144~150

   黄龙宗禅诗研究  吴言生 五台山研究 1999.4 P9~17

   论李商隐诗歌的佛学意趣  吴言生 文学遗产 1999.3 P47~56

   2000年

   宋代诗学术语的禅学语源 周裕锴 文艺理论研究 2000.4 P92~封三

   突破与超越:试论禅宗思想对中国诗学的影响  胡遂 西北师大学报 2000.1 P49~55

   法眼、“目前”和“隔”与“不隔”:论王国维诗学的一个禅学渊源  张节末 文艺研究 2000.3 P38~49

   绕路说禅:从禅的诠释到诗的表达  周裕锴 文艺研究 2000.3 P50~55

   以俗为雅:禅籍语言对宋诗的渗透与启示  周裕锴 四川大学学报2000.3 P73~80

   禅宗与盛唐审美意识的转变  傅绍良 陕西师大学报 2000.4 P36~42

   佛禅美学与刘禹锡的禅学思想  高林广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00.5P81~85

   佛禅对柳宗元山水诗的影响刍议  王树海 王凤霞 社会科学战线 2000.1 P105~114

   迎接佛教电子化时代的到来  吴言生 法源 中国佛学院学报2000P87~91

   论《维摩经》对禅思禅诗的影响  吴言生 世界宗教研究 2000.1 P63~69

   论《法华经》对禅思禅诗的影响  吴言生 中国佛学 2000.1 P93~118

   论《华严经》、华严宗对禅思禅诗的影响  吴言生 人文杂志 2000.2P85~91

   法眼宗禅诗研究 吴言生 唐都学刊 2000.2P51~56

   沩仰宗禅诗研究 吴言生 淮阴师院学报 2000.2P69~74

   禅诗理事圆融论 吴言生 东南大学学报 2000.2P111~116

   禅诗审美境界论  吴言生 陕西师大学报 2000.1 P61~67

   禅宗审美感悟论  吴言生 学术月刊 2000.12P82~89

   20, 01年

   云门宗禅诗研究  吴言生 五台山研究 2001.1 P8~15

   论《起信论》对禅思禅诗的影响  吴言生 普门学报 2001.1 P140~179

   禅宗的诗学话语体系  吴言生 哲学研究 2001.3 P20~28

  

  

《禅宗诗歌境界 附录 二、百年禅诗研究论文要目》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