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浅释▪P11

  ..续本文上一页让诸子得以出离。因缘很重要,我们为什么没赶上佛住世?没种那个福因,没有因缘,所以我们赶上末法时代,很幸运还有佛法在。凡是有机缘听到《法华经》的人,无量劫来都听过这部经,只不过其心不坚。今天还是有这个机缘听到了,我准确的告诉你,灵山法华会还没有散,还没有结束,你要是坐得住,听得进去,佛还在讲这部经。我们这些人只不过是在弘传佛法,还有一些天王都在听法。我们虽然没有那个因缘赶上佛住世,可是还有今天听《法华经》的因缘,都很幸运。今生要想成就,想“尽此一报身”,完全可以做得到,就看你付出多少,有多大付出,就有多大回报,佛家的宝藏是无量的。佛家的宝藏是什么?在这个世界上佛的智慧力无穷,化现世界的力量具足,你们都读过《阿弥陀经》,天人都可以不用劳作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何况是极乐世界佛国土,不需要科技而是佛的愿力自然成就的。你只要往生到那个佛国土去,就成就你的功德随着修行步步升高,供养十方佛的功德,然后就有成就,这就是佛家的富贵。每尊佛都可以称无生老父、无生老母,不单指某一尊佛说的,是一切世间之父之母,指莲花化生,因为佛解除这个世间的怖畏、衰老、忧患、无明,用佛法帮你解除,没有佛法,这些恐怖、忧伤等永远也解除不了。只有听闻佛法的人,依法修行的人才能成就无量知见。我们知道的东西有限,看到的东西更有限,知只用眼耳鼻舌身意,感受到的东西,离开这些,什么都不知道了。为什么?智慧不足。修行人能在定中观察这个世界,没有定就不能超越眼耳鼻舌身意。原因是你的知不足,知不足,见就不足。“见”是不同人的不同看法。一块糖,在小孩眼里最好,为了糖可以打起来;大人眼里,糖是哄小孩用的,可吃可不吃;老人一般都不爱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境界,对待事情是这样,佛法也是这样。

  不同的人境界不同,知见不同,只有修行佛法才能改变我们众生的知见问题,知见上的境界提高了,才能力无所谓。力是精进力、修行力、念佛之力,是什么也阻挡不了的学佛之力,在学佛的这个问题上“宁可舍弃一切”的这种精神,包括自己的自卑感。修行人不光是往前修自己正面的东西,还要克服自己的反面。我们反面的东西就是思维里拿不出来的那一面。我们天天在干什么?就是在克服自己的反面,也就是另一半的业报,我们一个人遇到的事情能不能把握十足处理好,非常难。若人又饥又渴又饿时,有美食摆在面前,动不动心,动不动念?妄起一念都不行,你做到了么?受得了这个引诱么?经受不住就是失败者。菩萨行人有大神力、智慧力,行菩萨道包括佛住世时的弟子现神通力,神通力也叫神通,是神识当中产生的力量,它能作为、作用这个世间,智慧力是无影无形且能改变一切。智慧不是聪明,聪明不等于智慧,诸葛亮有智慧,那只是聪明的化身,不是真智慧的化身,因为他都是有为法。无为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智慧,不用心计量,水纳百川方为海,山不厌高方为峰。这是有智慧的人的真实心量。

  别人说你不好时,你听着都像般若音一样不被他所转。如果别人说你好,你就高兴,诋毁你几句,就心生不快,那么你说你具足智慧、具足方便就统统都是假的了。有个公案:一日苏东坡徐徐出禅后,挥毫做了首诗: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想我与那佛印斗机锋,屡次输与他,他还说我只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不真实修行,这次我倒要看他怎么说!随后便差书童将诗送与佛印禅师看,请他务必回诗一首。而禅师只给他回了一个“放屁”。苏轼不服,气冲冲地乘船到对岸找他理论。

  苏东坡:禅师,我今天修定境界确实殊妙无比,您怎么说我放屁呢?

  佛印禅师:好一个“八风吹不动”啊,怎么被我放了个屁就吹过江来了?

  证得罗汉果位的人,世间八风才真的吹不动。行菩萨道的人证悟到那个境界的时候,不觉有风,何来吹动。才能具足智慧、具足方便,智慧波罗密就是到达智慧彼岸,智慧彼岸就是极乐世界、兜率内院、一切清净的佛国土。智慧的彼岸也叫了义佛,这样才是具足大慈大悲。凡是具足菩萨道的人,都具有慈悲力。根据菩萨的品级不同,有的是大慈大悲,有的是小慈小悲。大慈大悲的人无所慈不能做,无所悲不能做,即具足方便。就像天上的太阳,不管你是有钱、没钱,好人、坏人,它都照耀。菩萨也如此,不管你是什么人,只要诵持他的名号,他都度你;不管你的业报多重,他都度你。佛菩萨帮我们去掉习气,而且不辞辛劳,永远也不疲倦。不像世间人,今天累了不上工、明天头疼要请假,佛菩萨度众生永远也没有休息,无时无刻不在度众生。

  恒行善事。就是做的事情永远有利于众生。“利益于众生”怎么理解?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看到地狱里的刀山剑树是不是利益众生?我告诉你,这是从反面利益众生。现在的修行人看不到自己的反面,自己不克服的,地藏王菩萨帮你克服。地藏王菩萨愿力最大,慈悲力最强,帮你克服反面时毫不客气,刀山剑树给你准备着,众生还不自觉。这才是真慈悲。即便如此,三界火宅的人还恋世、爱世,不愿出离。“花花世界好啊,色、声、香、味、触、法个个都好”。不要认为给你钱、给你物、让你身体健康就是利益,惩罚就不是利益。事实上,正反两方面都在利益你。你自己不主动改正毛病,肯定会有人帮你平衡。比如我认识一位在家人,口才特别好,谁也说不过她,最后,丈夫耳朵聋了,两个儿子都离婚了。这就是自然力在平衡她。所以我们自身的反面不克服,自然有克服你的,你乐意不乐意都是这样。这种自然力平衡你时,一点都不含糊。不信你自己拿以下这些对照对照:你心脏不好,自己不是性格急、脾气不好,就是暴躁、要强。人家干活慢慢干,她恨不得三天的活一天干完,而且脸皮薄,怕人说。你喜爱什么、有什么习性,不是病来平衡就是身边的人帮你平衡。自己反面习气的力量自己不平衡,就有自然力帮你平衡,什么时候平衡好了,什么时候成功,否则离不开这个世界。因为极乐世界是清净世界,没有这些习性。弥勒尊佛将来的世界是清平世界。学佛人一定要知道,三界火宅这些众生、这些习气,只有菩萨度你。

  有人想,恶人能得度么?对于一切恶人,哪尊佛菩萨都有愿力,愿愿度众生。不因为众生作恶而不度,作极恶的众生,佛都有愿度他,而且用愿力化他的戾气。为什么?因为佛对众生没有分别心。世间人有分别心,这个好、那个坏,容易失衡。我知道一个在家的女人好占便宜,好骂她丈夫,有外人在场也不留面子,周围所有人都说这个婆娘不好,唯独她女儿说“我妈可好了”,她就对女儿好。这就是评价标准不一样。在学佛人看来,她仍然有一善念,她对她的子女还很善良,就值得赞叹,你说这标准能一样么?学佛的人就得这么看,不因为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反对,你也随着去转,这不行,一定要跳出这个境界。“虎毒不食子”,她有利益她子女这一善念,她好占便宜是为她的子女。所以不管众生什么样,我们都可以理解,即不思善、不思恶、不见世间过。

  只有菩萨行人才承载佛的愿力,让众生脱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愚、和三毒之苦。火宅的“火”是贪、瞋、痴三毒,实际是贪、瞋、痴、慢、疑。为什么不说后面两个?首先是贪瞋痴,这三个解决了,后两个迎刃而解。一个“贪”不好解决,因为有有为的身体。有形的身体需要这些色、声、香、味、触、法,这些吃的、用的,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所以他就有贪。瞋是什么?惹着你点儿你就生气、不高兴。无明之火烧毁你的功德林。一个人修行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因为一句话、两句话来脾气了,功德林烧毁。修行不容易,小树长十年、二十年,可是一把火,一下子就烧没,可不要小瞧这“瞋”。“痴”是胡作非为,啥也不信,什么都无所谓。“什么都无所谓”最可怕。这个“无所谓”不是佛家的无所谓,而是什么恶事都可以做,造无量无边的罪业。地藏王菩萨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个愿力太大了,众生的业力太大了。我还要劝居士们,要修行都要读一读《优婆塞戒经》,是专门给在家人讲的,讲的非常细、非常好。在家修行也有持戒问题。

  三界火宅、三毒之火。我们如何逃离三界之火?首先断三毒,即贪、瞋、痴;然后按佛家的三乘:小乘、中乘、菩萨乘去修行,才能出离三界火宅。否则的话,“三毒之火”你躲不开,三界火宅出不去。虽然有牛车、鹿车、羊车,但你贪着嬉戏,在火宅之中玩耍还不出离,众生都是这样。让这些出离之人教化众生,最后入成佛知见,得以成佛。这些众生是五欲贪力受种种苦,在读《楞严经》里颠倒的众生、颠倒的知见,设立这个世界,五欲世界,你不贪着,就给你设立“灯红酒绿”这些东西。众生喝了迷魂汤,入了迷魂阵,你迷迷糊糊再去转,这叫红尘世界。贪、瞋、痴、慢、疑这些东西把你坑了,佛国土没有这些东西。因为佛的福报具足,衣食住行这些东西都自然妙有具足。所以一个贪字听不到,一声诉苦听不到,这些在我们这个世界时时刻刻听得到。杀猪时,猪的嚎叫仿佛在下狠咒:“你今天杀我,我明天一定要报复!”很多众生贪着身有,追求美好。追求的是世间的美好,不是出世间的美好。追求世间的美好就要留在这个世间;出世间的美好是智慧,是具足的智慧。没达到出世间就没有智慧,智慧是出世间…

《妙法莲华经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