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你的,你也别着急、别后侮,心放平,现在好好修,就会有将来。
这时龙女拿一宝珠,供至于佛,佛即受之,龙女说你看快不快,人成佛的速度就这么快,这是什么意思?一念菩提,你做的就是一念佛事,有成佛的机会。一恶念现前或其它的念头在脑中产生,你就是魔,就是饿鬼、地狱、畜牲。说平常心是道,平常心在哪里?当下一念,我告诉你龙女示现的就是这个,当下一念心,你要是觉了,你就是龙女,你天天做的都是佛事,脑中产生的都是善念,那你差不多。你如果一会是善念,一会是恶念,你要是张家长,李家短,认为不是魔事,我告诉你家事、国事、天下事、处处是佛事。当下一念,一念觉就是佛,一念迷就是众生。你要是把持一善念,你能不成佛么?可是你当下这一善念你把持不住呀,一会就改主意,一会就变招子。离开善念,就是邪念,一念无善恶,离道即为邪。你离开正念你就是邪法,什么是恶,有我罪即生。龙女说以你神力,观我成佛,当时众会,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这虽说是八岁龙女,是幻化相。我们不要被幻化相所转。说明一个问题,修《法华经》可以成佛,不修《法华经》不能成佛,提婆达多品示现都是佛家妙。多宝佛要走,佛给留下来,文殊菩萨讲修《法华经》不但能成佛,而且速度相当快,龙女示现成佛这个事,把持在当下一念处,虽属幻化,告诉你把握住自己的念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平常人的灵肉不能分离,我们的一念心那就是八识田,播种八识田,你种什么种子,就结什么果,你动恶念将来就结恶果。小乘人动一念不属犯戒,大乘人动一念就属于犯戒了。动一念天地都知道,一善念一出,诸佛、菩萨都知道,清净善念震娑婆。观世音菩萨天天在观什么呢?你每动一善念、一恶念他都知道,就是飞行夜叉,神类,灶王也都知道,他都给记录下来,在你自己的八识田里都影现出来,一净念可往生极乐世界,但净念不好出,有一净念就有百净念千净念。
【劝持品第十三】
这一品讲药王菩萨,佛灭度以后怎么去供养佛,怎么担当起教化众生的任务,佛通过药王菩萨告诉他的弟子,药王菩萨就是跟佛学的榜样。佛入涅槃后,要起塔庙供养,还要广度众生,佛要说的是这个意思,用善巧讲了药王菩萨怎么做的,让法华会上的人和我们后世这些人也这样去做。
这时药王菩萨、大乐说菩萨及二万菩萨于佛前作是誓言:唯愿世尊不以为虑,我等于佛灭后奉持、读诵、说此经典,后恶世众生,善根转少,多增上慢,贪利供养,增不善根,远理解脱。虽难可教化,我等当起大忍力读诵此经,持说书写、种种供养,不惜身命。这时五百阿罗汉亦向佛作誓言。在这个世界上能受持《法华经》的人一定是佛子,菩萨再来,不可小视。宣化法师就是最典型的,是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之一,他能讲出佛法来。复有学无学八千人,得受记者,作誓言:世尊我等也要广说此经,所以者何。是娑婆世界国中,人多敝恶,怀增上慢,瞋浊谄曲,心不实故。什么意思?世人除了贡高我慢,德还不多,嫉妒多、坏主意多、整人的招多、鬼主意多,这不是谄曲么?谁都骗,骗人像家常便饭。佛住世时女尼也很多,女人照样承载佛法,现在女人学佛的比男人多。这里佛也给这些女尼及佛姨母、罗睺罗母授记。这些人也都发愿拥护此法,不但在这个娑婆世界,还要到其它世界弘法利生。有些国土没有《法华经》,这些人要随佛到那去弘法利生,不光是地球,其它的星球,学佛的人能相信。不学佛人会说能有这事么?在这还能到那去受生?由于我执、我见、思维不了。超越这个思维的人,我告诉你肯定有,极乐世界的人也都靠修学《法华经》去的。极乐世界的菩萨,哪讲《法华经》都去拥护,这些人曾是极乐世界的阿惟越致菩萨,将来成佛也都要讲《法华经》,阿惟越致菩萨在这个世界广布流传《妙法莲华经》,以药王为首的诸菩萨都发愿守护、受持、解说其义、如法修行《妙法莲华经》。光读诵不行,重要的是受持,就像在书本上种地没有丰收,画饼不能充饥一样,必须实打实的去种,种一棵是一棵,种十棵是十棵,种一亩地是一亩地,否则的话成就不了。
【安乐品第十四】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对佛说,这些发愿的菩萨非常稀有,他们共同发愿,于后恶世,就是咱们现在这个时代,在佛住世时就测知咱们这个时代叫末法时代,他们要护持读说《妙法莲华经》。佛告文殊菩萨,在后恶世要说这部经,当安住四法,一者安住菩萨行处及亲近处,能为众生演说是经。什么是菩萨行处?若菩萨住忍辱地、柔和善顺、不猝暴、心不惊,又于法无所行;而观诸法如实相,亦不行、不分别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处。能达到菩萨行处是法空,不能法空你能住忍辱地么?能善顺么?能不猝暴么?对什么事情能不惊不怖么?做不到,你不得无生法忍,逆境来了,就随境而走,无生法忍的人,什么事来了,心不动,让他动心很难,这样的人才具备讲《法华经》的一个条件。所以《法华经》不是随便乱讲的,不是识几个字、念几天佛就能讲了,我为什么反复说这点,佛嘱咐他的弟子和后世之人讲《法华经》有前提,一定要慎重。什么是菩萨亲近处?不亲近国王、王子、大臣、官长,不亲近外道。说白了就是不贪图名闻利养,不愿意接触这些达官显贵。学佛的人如果把握不住这些境界,你的大愿别发。贵人就是有钱人,我最不愿意接触有钱人,他那钱带有业报,不是靠自己挣来的,有业报。不贪图世俗文笔、书画,不亲近外道抽签算卦,不看相杀相斗的戏,不亲言近养猫、狗等动物和网捕之人。不亲近求声闻、四众,随宣说法。你们很难理解菩萨行人的境界,他为什么一般人不搭理呢?问题在你那里,不在他那里,因为有佛家的嘱托,他按佛家旨意去办事,他是外现众生相,内怀菩萨行,处处显浊相,五浊恶世逆缘多,藏拙好行做。所以佛讲的《法华经》非常透,你们要见哪位菩萨非常难,他不见你,你要是够菩萨道你看他见不见你。肯定见你,而且他给你谈菩萨境界,谈菩萨行,给你说说修持方面重要的东西。你若贪财、贪色,他给你讲《法华经》就不如法。
二者安住菩萨行处及亲近处,出家人不可单独跟女人共语,不亲近五种不男之人,因为这些人业报非常重;若有因缘需念佛,不露齿笑;不给小孩说这个法,这就是最大的戒律。佛让你亲近什么人: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颠倒,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所有性。一切语言道断,不生、不出、不起,无名、无相,实无所有,无量、无边,无疑、无障,但以因缘有,从颠倒生,常乐观如是法相。这里佛告诉亲近什么人不亲近什么人,要亲近善法,亲近菩萨行人,说话要谨言慎行,千万要恭敬別人,尊重周围任何人,佛为啥说这些?因为五浊恶世太恶,同时要知道,越恶的地方越有菩萨。
三者安住菩萨行处及亲近处,要读经时,不要说人的过错,其它经典的过错。有的人说这部经这么说的,那部经那么说的,拿着这部经去攻击那部经。不通达经典的人,不知道佛经的真实意思。不要点名到姓说是谁谁谁,你看我只说现象,不针对谁,说我自己呢,这就是安乐行。学佛人的口德,你不具备口德,说话挑别人的毛病,你点名到姓说谁谁好也不行,说谁好,就有不好,谁就有对立面;不要点名到姓说谁美,嫌弃谁;不要说我喜欢谁,不喜欢谁,不要有这个心,要去掉。放下和你学佛修道没有关系的人和事,这就叫心处在安乐处,这就叫安乐行。若有人来请法,要以大乘法予以解答,不以小乘法而说之,不管他如何听不进去,如何挑毛病,如何尖酸刻薄,你还要高高兴兴的坦然面对,不能有半点怨愤之心。否则你就违背佛的嘱托,你就是犯戒。佛弟子是持戒者,绝不会违背佛意。你不要认为这样的人窝囊,别人讽刺、挖苦他,他还像没事似的,你哪里知道他的境界,他是什么人你肉眼看不到。所以当我们看到这样人要起恭敬心,別人欺负他,你也欺负他,别人结恶缘,你也结恶缘,你多犯不上。我们学佛人要慎独,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择法眼,多读佛经,多懂佛家的智慧,我们就少走弯路、不造业,了去旧业,不造新业,我们离往生的资格就近了一步。
四者安住菩萨行处及亲近处,于后末世,法欲灭时。就是末法时代一万年,末法不是法灭,而是我们这时的人,对佛法不相信、不拥护、不修持,把佛像、经书当摆设。但我们现在属于末法的初期,佛法还有最兴盛的一千年,我们还没迎来呢,以后学佛人,还能赶上佛法最兴盛的一千年,我们好好修都能赶上。法欲灭时,受持、读诵此经典者,无怀嫉妒谄诳之心,也不轻骂学佛修道之人。如果有这样的人,我们不要求其长短,如果他有一分学佛之心,我们都要勤加鼓励。什么人需“棒喝”呢?学佛时间长,确实是知见障障他的时候,你点破他,不强迫他,改不改是他的事情,告不告诉他是你的事情,不告诉他,这是你没尽到行菩萨道人的责任,高兴不高兴是他的事,当他悟道时他会知道这位法师没误我,佛菩萨没误我。佛说不要看学佛人的反面,要鼓励他,起大悲想。于诸佛、菩萨起慈父想,对佛、菩萨要像尊重自己的父母一样,要尽到孝道,一个不尊重父母的人,佛、菩萨绝不度他。你的父母你都待不好,你能待好其他人?没人相信,诸神都不护佑你。什么叫“顺法故”?不违逆。这个人的毛病你要顺着说,在顺当中给他渗透一些佛法,他能听得进去。如喝酒的人,你一边陪他喝,一边和他唠…
《妙法莲华经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