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淺釋▪P46

  ..續本文上一頁你的,你也別著急、別後侮,心放平,現在好好修,就會有將來。

  這時龍女拿一寶珠,供至于佛,佛即受之,龍女說你看快不快,人成佛的速度就這麼快,這是什麼意思?一念菩提,你做的就是一念佛事,有成佛的機會。一惡念現前或其它的念頭在腦中産生,你就是魔,就是餓鬼、地獄、畜牲。說平常心是道,平常心在哪裏?當下一念,我告訴你龍女示現的就是這個,當下一念心,你要是覺了,你就是龍女,你天天做的都是佛事,腦中産生的都是善念,那你差不多。你如果一會是善念,一會是惡念,你要是張家長,李家短,認爲不是魔事,我告訴你家事、國事、天下事、處處是佛事。當下一念,一念覺就是佛,一念迷就是衆生。你要是把持一善念,你能不成佛麼?可是你當下這一善念你把持不住呀,一會就改主意,一會就變招子。離開善念,就是邪念,一念無善惡,離道即爲邪。你離開正念你就是邪法,什麼是惡,有我罪即生。龍女說以你神力,觀我成佛,當時衆會,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成等正覺。這雖說是八歲龍女,是幻化相。我們不要被幻化相所轉。說明一個問題,修《法華經》可以成佛,不修《法華經》不能成佛,提婆達多品示現都是佛家妙。多寶佛要走,佛給留下來,文殊菩薩講修《法華經》不但能成佛,而且速度相當快,龍女示現成佛這個事,把持在當下一念處,雖屬幻化,告訴你把握住自己的念頭,非常重要。因爲我們平常人的靈肉不能分離,我們的一念心那就是八識田,播種八識田,你種什麼種子,就結什麼果,你動惡念將來就結惡果。小乘人動一念不屬犯戒,大乘人動一念就屬于犯戒了。動一念天地都知道,一善念一出,諸佛、菩薩都知道,清淨善念震娑婆。觀世音菩薩天天在觀什麼呢?你每動一善念、一惡念他都知道,就是飛行夜叉,神類,竈王也都知道,他都給記錄下來,在你自己的八識田裏都影現出來,一淨念可往生極樂世界,但淨念不好出,有一淨念就有百淨念千淨念。

  【勸持品第十叁】

  這一品講藥王菩薩,佛滅度以後怎麼去供養佛,怎麼擔當起教化衆生的任務,佛通過藥王菩薩告訴他的弟子,藥王菩薩就是跟佛學的榜樣。佛入涅槃後,要起塔廟供養,還要廣度衆生,佛要說的是這個意思,用善巧講了藥王菩薩怎麼做的,讓法華會上的人和我們後世這些人也這樣去做。

  這時藥王菩薩、大樂說菩薩及二萬菩薩于佛前作是誓言:唯願世尊不以爲慮,我等于佛滅後奉持、讀誦、說此經典,後惡世衆生,善根轉少,多增上慢,貪利供養,增不善根,遠理解脫。雖難可教化,我等當起大忍力讀誦此經,持說書寫、種種供養,不惜身命。這時五百阿羅漢亦向佛作誓言。在這個世界上能受持《法華經》的人一定是佛子,菩薩再來,不可小視。宣化法師就是最典型的,是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之一,他能講出佛法來。複有學無學八千人,得受記者,作誓言:世尊我等也要廣說此經,所以者何。是娑婆世界國中,人多敝惡,懷增上慢,瞋濁谄曲,心不實故。什麼意思?世人除了貢高我慢,德還不多,嫉妒多、壞主意多、整人的招多、鬼主意多,這不是谄曲麼?誰都騙,騙人像家常便飯。佛住世時女尼也很多,女人照樣承載佛法,現在女人學佛的比男人多。這裏佛也給這些女尼及佛姨母、羅睺羅母授記。這些人也都發願擁護此法,不但在這個娑婆世界,還要到其它世界弘法利生。有些國土沒有《法華經》,這些人要隨佛到那去弘法利生,不光是地球,其它的星球,學佛的人能相信。不學佛人會說能有這事麼?在這還能到那去受生?由于我執、我見、思維不了。超越這個思維的人,我告訴你肯定有,極樂世界的人也都靠修學《法華經》去的。極樂世界的菩薩,哪講《法華經》都去擁護,這些人曾是極樂世界的阿惟越致菩薩,將來成佛也都要講《法華經》,阿惟越致菩薩在這個世界廣布流傳《妙法蓮華經》,以藥王爲首的諸菩薩都發願守護、受持、解說其義、如法修行《妙法蓮華經》。光讀誦不行,重要的是受持,就像在書本上種地沒有豐收,畫餅不能充饑一樣,必須實打實的去種,種一棵是一棵,種十棵是十棵,種一畝地是一畝地,否則的話成就不了。

  【安樂品第十四】

  這時文殊師利菩薩對佛說,這些發願的菩薩非常稀有,他們共同發願,于後惡世,就是咱們現在這個時代,在佛住世時就測知咱們這個時代叫末法時代,他們要護持讀說《妙法蓮華經》。佛告文殊菩薩,在後惡世要說這部經,當安住四法,一者安住菩薩行處及親近處,能爲衆生演說是經。什麼是菩薩行處?若菩薩住忍辱地、柔和善順、不猝暴、心不驚,又于法無所行;而觀諸法如實相,亦不行、不分別是名菩薩摩诃薩行處。能達到菩薩行處是法空,不能法空你能住忍辱地麼?能善順麼?能不猝暴麼?對什麼事情能不驚不怖麼?做不到,你不得無生法忍,逆境來了,就隨境而走,無生法忍的人,什麼事來了,心不動,讓他動心很難,這樣的人才具備講《法華經》的一個條件。所以《法華經》不是隨便亂講的,不是識幾個字、念幾天佛就能講了,我爲什麼反複說這點,佛囑咐他的弟子和後世之人講《法華經》有前提,一定要慎重。什麼是菩薩親近處?不親近國王、王子、大臣、官長,不親近外道。說白了就是不貪圖名聞利養,不願意接觸這些達官顯貴。學佛的人如果把握不住這些境界,你的大願別發。貴人就是有錢人,我最不願意接觸有錢人,他那錢帶有業報,不是靠自己掙來的,有業報。不貪圖世俗文筆、書畫,不親近外道抽簽算卦,不看相殺相鬥的戲,不親言近養貓、狗等動物和網捕之人。不親近求聲聞、四衆,隨宣說法。你們很難理解菩薩行人的境界,他爲什麼一般人不搭理呢?問題在你那裏,不在他那裏,因爲有佛家的囑托,他按佛家旨意去辦事,他是外現衆生相,內懷菩薩行,處處顯濁相,五濁惡世逆緣多,藏拙好行做。所以佛講的《法華經》非常透,你們要見哪位菩薩非常難,他不見你,你要是夠菩薩道你看他見不見你。肯定見你,而且他給你談菩薩境界,談菩薩行,給你說說修持方面重要的東西。你若貪財、貪色,他給你講《法華經》就不如法。

  二者安住菩薩行處及親近處,出家人不可單獨跟女人共語,不親近五種不男之人,因爲這些人業報非常重;若有因緣需念佛,不露齒笑;不給小孩說這個法,這就是最大的戒律。佛讓你親近什麼人:觀一切法空,如實相,不顛倒,不動不退不轉,如虛空,無所有性。一切語言道斷,不生、不出、不起,無名、無相,實無所有,無量、無邊,無疑、無障,但以因緣有,從顛倒生,常樂觀如是法相。這裏佛告訴親近什麼人不親近什麼人,要親近善法,親近菩薩行人,說話要謹言慎行,千萬要恭敬別人,尊重周圍任何人,佛爲啥說這些?因爲五濁惡世太惡,同時要知道,越惡的地方越有菩薩。

  叁者安住菩薩行處及親近處,要讀經時,不要說人的過錯,其它經典的過錯。有的人說這部經這麼說的,那部經那麼說的,拿著這部經去攻擊那部經。不通達經典的人,不知道佛經的真實意思。不要點名到姓說是誰誰誰,你看我只說現象,不針對誰,說我自己呢,這就是安樂行。學佛人的口德,你不具備口德,說話挑別人的毛病,你點名到姓說誰誰好也不行,說誰好,就有不好,誰就有對立面;不要點名到姓說誰美,嫌棄誰;不要說我喜歡誰,不喜歡誰,不要有這個心,要去掉。放下和你學佛修道沒有關系的人和事,這就叫心處在安樂處,這就叫安樂行。若有人來請法,要以大乘法予以解答,不以小乘法而說之,不管他如何聽不進去,如何挑毛病,如何尖酸刻薄,你還要高高興興的坦然面對,不能有半點怨憤之心。否則你就違背佛的囑托,你就是犯戒。佛弟子是持戒者,絕不會違背佛意。你不要認爲這樣的人窩囊,別人諷刺、挖苦他,他還像沒事似的,你哪裏知道他的境界,他是什麼人你肉眼看不到。所以當我們看到這樣人要起恭敬心,別人欺負他,你也欺負他,別人結惡緣,你也結惡緣,你多犯不上。我們學佛人要慎獨,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擇法眼,多讀佛經,多懂佛家的智慧,我們就少走彎路、不造業,了去舊業,不造新業,我們離往生的資格就近了一步。

  四者安住菩薩行處及親近處,于後末世,法欲滅時。就是末法時代一萬年,末法不是法滅,而是我們這時的人,對佛法不相信、不擁護、不修持,把佛像、經書當擺設。但我們現在屬于末法的初期,佛法還有最興盛的一千年,我們還沒迎來呢,以後學佛人,還能趕上佛法最興盛的一千年,我們好好修都能趕上。法欲滅時,受持、讀誦此經典者,無懷嫉妒谄诳之心,也不輕罵學佛修道之人。如果有這樣的人,我們不要求其長短,如果他有一分學佛之心,我們都要勤加鼓勵。什麼人需“棒喝”呢?學佛時間長,確實是知見障障他的時候,你點破他,不強迫他,改不改是他的事情,告不告訴他是你的事情,不告訴他,這是你沒盡到行菩薩道人的責任,高興不高興是他的事,當他悟道時他會知道這位法師沒誤我,佛菩薩沒誤我。佛說不要看學佛人的反面,要鼓勵他,起大悲想。于諸佛、菩薩起慈父想,對佛、菩薩要像尊重自己的父母一樣,要盡到孝道,一個不尊重父母的人,佛、菩薩絕不度他。你的父母你都待不好,你能待好其他人?沒人相信,諸神都不護佑你。什麼叫“順法故”?不違逆。這個人的毛病你要順著說,在順當中給他滲透一些佛法,他能聽得進去。如喝酒的人,你一邊陪他喝,一邊和他唠…

《妙法蓮華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