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妙法,都在妙法里面包含着,所以众生法也是妙法。
你不研究它不觉得怎样,若一研究,每一种类都有它的道理。为什么会做人?为什么会做狗?为什么会做猪?为什么又会做牛做马?这里面都含藏着一个妙法。这个妙法的道理不容易明白,不容易明白就是妙法。你说我明白了,明白也是个妙法。妙法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在众生份上也是一样。
讲到佛法妙。什么是佛法?什么又不是佛法?一切法都是佛法。佛有一切一切的法,没有一样不是佛法。究竟有多少?总括起来有八万四千法门。这八万四千法门,那一个法门是最妙的呢?每一个法门都是最妙的!以前我曾经答复过一个人,他问我:“八万四千法门那一个是第一?是最高的?”我答复他:“你要是认为那一个法门对你最适合,那一个法门就是最高的;那一个法门对你没用处,那一个法门是最低的。”这要看你的根性,佛设八万四千法门是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种的毛病。你的毛病除了,那一个法门也没有用。你的毛病如果存在,那一个法门可以治你这个病,那一个法门就是第一。所以八万四千法门,就有八万四千个第一,也有八万四千个障碍,与八万四千个最高无上。
现在讲到佛法妙,也就有八万四千个最妙。为何如此说?因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法法都是药方。你有什么病就吃什么药,这个药就是治你这个病。能把病治好就是良药,你要是用错了药,良药也会变成毒药。
今天有人问我吃肉可不可以开悟?我说:“吃肉者若能一口吞下一只猪、一只羊或一只牛,如果有这么大的口,就可以;若没有那么大的口,没有人保险可以开悟。六祖大师和猎人在一起十多年,他是吃肉的,可是他吃的是肉边菜。因他和猎人在一起,猎人一天到晚都以肉为食,他若不吃肉就没东西吃。于是他自己种了点菜,也不另外炒或煮,就把菜放在肉锅一起煮,他就吃菜,这叫肉边菜。六祖大师吃肉边菜,因为他是已经开悟成佛的人了。他就是吃肉、吃什么都可以。我们没有六祖大师那种智慧德行,还没有开悟,还是不要尽贪吃的享受。吃的东西再好,到了肚里也变成臭秽的,没有什么大的意!”
“妙法莲华经”之所谓心法妙、众生法妙、佛法妙。我们人的心可以到十法界,十法界没有超出现前一念心。譬如我们生一个恶念,就会种地狱的因。再生一个恶念,就会种饿鬼的因。再生一个憎恨的恶念,就种下修罗的因。再生一个愚痴的恶念,就种畜生的因。你生一个善念,就会生到人道。若生一个守五戒修十善的心,就会生到天上。假设发心去修行苦、集、灭、道四谛的法门,就是种声闻的因。你发心修六度万行,这就是种菩萨的因。你发心修持一切的佛法,而希望成佛,这就是种佛的因。
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就是十法界。佛、菩萨、缘觉、声闻是四圣法界,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是六凡法界,合起来是十法界。十法界是从我们现前的一念心所造成,所以说心法妙。如果心法不妙,众生法也不妙;众生法不妙,佛法也不妙。就因为心法妙,所以众生法也妙,佛法也妙,十方诸佛没有超出现前的一念心,十方的菩萨也没超出我们现前的一念心;乃至于十方缘觉、十方声闻也没超出我们现前的一念心。甚至于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凡法界亦都没有超出现前的一念心。
讲到“心”字上,古人有这样的几句话:“三点如星布,弯钩似月牙,披毛从此起,做佛也由它。”做佛也是由这现前的一念心而起的。在华严经上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假设你想了知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的一切诸佛,便应该看一看法界性这种奇妙不可思议的境界。这真是太妙了,所以说一切唯心造。你来这听经,也是因为心里想要来,心里动这一个念头,身体就跟着心跑了。如果没有想要来这个念,就不会在这里听经。心字在中国字来讲,三点好像星星那样陈列着,底下有个弯钩,这个钩像月牙,披毛戴角做畜生就从这儿生出来;可是,做畜生虽然由这一念心,成佛也是由这一念心,并没有换另外一个。万事万物都是由这个心生成的。
太妙的妙法人都不知道,现在讲一讲不太妙的。例如吃饭,肚子饿了就想要吃饭。怎么会生这种思想呢?怎么会想要吃东西而说是肚子饿呢?怎么会肚子饿呢?这都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总而言之你不分别、不思量,那就是妙法。到了不思量不分别的境界上,所谓“内无身心,外无世界,永脱根尘。”六根没有了,六尘也忘了,你修到这种境界,那便真是妙法;虽然没到那种境界,也没有出乎妙法之外。所以我们现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没有一样不是妙法。妙法,往深处讲是妙法,往浅处讲也是妙法,法法皆是妙法,只看你能不能明白。你要能明白,任何法都是妙法;你要是还没明白,也可以说是妙法。但只可以说是妙中之粗,是粗的部份,不是细的。妙法两字是没法子讲完的,要能讲完就不是妙法。
现在举出一个例子来形容妙法,这形容本来不大恰当,可是以这形容或者令我们明白一小部分的妙法。在以前有一个官,这个官信佛,他会背诵法华经,而法华经有两册,他对上册一目了然,能读能诵,明白经中的道理。但下册他就格格不入,没法子懂,也没法子诵念。他觉得这件事真妙,对上册他读一次就记住了,但下册读了几千万次也无法记住,这是什么原因呢?于是,他便到附近一个寺院,这个寺院里有一位开悟的和尚。这个官到这寺里请方丈和尚为他开示,方丈和尚就欢迎他、招待他。他对方丈和尚说:“我很信佛,我对法华经很有兴趣。但不知为什么,上册我读一遍就能永远记住,但下册无论怎样读也记不住。这究竟是什么道理?我不明白,所以来请和尚开示。”那个方丈和尚是个开悟得到五眼六通的人。五眼就是:(一)肉眼、(二)天眼、(三)慧眼、(四)法眼、(五)佛眼。开了五眼者,能观察过去世,一切事。和尚听他这样问,就对他说:“我告诉你可以的,不过你不要生嗔恨心。因为我所说都是真的,并不是骂你。”这个官说:“这当然,您告诉我前因后果的事情,我当然不会嗔恨。”和尚告诉他:“你前生是在寺里耕田种地的一条牛,帮庙上做工,所以有很大的功劳。而庙上每年到了六月,照例把经典搬到外面去哂,因为哂过之后这些经典就不会生虫。在晒经时你曾走到晒经的地方用鼻孔嗅过这部法华经,但只是嗅到上半部,下半部没有嗅到。因为你对寺庙有功,所以今生你做官(你不要以为做官的都是人,其实马、牛、羊、鸡、犬、豕,什么都有的)。因为你只用鼻子嗅到上半部的法华经,所以你对上半部特别熟悉,对下半部则格格不入,就是由于这种因果。希望你以后更加精进拥护佛法和道场。因为他前生只用鼻子嗅过上半部法华经,就永远也能记得,是什么道理呢?这就是妙法之一。
我的一位弟子曾对我说:“楞严咒对我是一个大障碍,我怎样读也记不住。”你不要望洋兴叹。我教你一个方法,你不要一下子把全部咒文读完。你要一句一句,一行一行的读,记得上一句再读下一句。第二句记住了再往下读。如果记不住就不往下读,单念那一句,多读几遍,把眼睛闭上也能背出来,才再多加一句。如此一句一句的加下去就会背了。千万不可贪多,贪多嚼不烂。就像那位问吃肉可不可以开悟的居士,我告诉他说:“你若能一口吞一只牛,你就能开悟。若不能一口吞一只牛,那是永远不能开悟的。但他还是不懂,说他没办法。若没办法怎么想要开悟呢?试问那一个佛是吃肉开悟的?那一个祖师或菩萨是吃肉开悟的?为什么你要那么特别,既要吃肉又要开悟?”这只是开吃肉的悟。因为吃肉是贪心,他将来的果报可不得了,因为他欢喜吃别人的肉,别人也欢喜吃他的肉,可惜他还不知其危险性。读楞严咒可不要贪多,虽然楞严咒很长,但你要是专心也会背诵的。
妙法是法法皆妙,没有一法不妙。我讲妙法莲华经,单讲妙法两个字就讲了好几天,而妙法两个字也总没讲完。不过比起智者大师那相差太远了。智者大师讲妙字讲了九十天还没讲完。那么什么是妙法?你知道也是妙法,不知道的更是妙法!如果说不知道才是妙法,那么,能够学吗?现在就要学不知道,学不知道打妄想;学不知道嗔恨心;学不知道生贪心;学不知道生痴心,把贪、嗔、痴丢了不要,这就是妙。你要是舍不得贪、嗔、痴,那就妙也不妙。能舍了贪、嗔、痴,那是不妙而妙。你想要知道这个原理,就须专心一致的用功修行,到了得到五眼六通时,就会知道这个原理和这个妙法。
“妙法莲华经”,谈到妙法的妙,有众生法妙和佛法妙。现在是按照天台宗所定的六即佛来解释这个妙法。妙法就是不可心思,不可言议。
所谓妙法,放在佛的份上,它没增一点。在众生份上,也没减一点。在诸佛的份上,它也不净;在众生份上,也不垢。在诸佛份上不生,在众生份上也不减。这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就是妙法的本体。我们人人本具,个个无缺;可是却没有人知道,这叫理即佛。所谓理就是佛,有具足佛性的理,而不是说现在就是佛;只是具有佛的道理。所以说人人是佛,仅是指理即佛而言。
每人来听经要明白经的道理,明白诸佛所说的道理。须知明白心就是佛;佛也就是心。佛所说的法是因为众生有心,若众生没有心,佛也不用说法。你知道心即佛而只有佛的名字,这叫名字即佛。
单知道心即佛,佛即心;可是不用功修行,你虽然知道理即佛,名字即佛,又有何用?那佛性就好像在金矿里的金,把矿里的金取出来就是修行。取出来后还要锻炼,用火烧冶,经过锻炼后才是真金。不错,人人是佛,矿里的金是理即佛;从矿里取出来的金是名字即佛;又加上一番修行锻炼,用火把金炼出来就叫观行即佛。
修行用功,参禅打坐、念…
《妙法莲华经卷浅释(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