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表示不拣食物之好坏,不分别、不贪着,一律平等。“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除贪欲,观想吃东西犹如食药物,以防止此身形体枯瘦也。
世尊大恩 以希有事 怜愍教化 利益我等 无量亿劫
谁能报者 手足供给 头顶礼敬 一切供养 皆不能报
若以顶载 两肩荷负 于恒沙劫 尽心恭敬 又以美膳
无量宝衣 及诸卧具 种种汤药 牛头栴檀 及诸珍宝
以起塔庙 宝衣布地 如斯等事 以用供养 于恒沙劫
亦不能报 诸佛希有 无量无边 不可思议 大神通力
无漏无为 诸法之王 能为下劣 忍于斯事 敢相凡夫
随宜为说 诸佛于法 得最自在 知诸众生 种种欲乐
及其志力 随所堪任 以无量喻 而为说法 随诸众生
宿世善根 又知成熟 未成熟者 种种筹量 分别知已
于一乘遗 随宜说三
佛以大慈悲,施大恩德,救拔六道罪苦众生,令彼等先修四圣谛,得乐果离苦海。继而普度十法界众生,令发菩提心,入四宏誓愿,此乃如来大恩。 无量劫来,佛皆行菩萨道,示教利喜,曾教我等大乘法,虽复中忘,暂不得自拔自度,但志愿未失。今得闻六度万行菩萨之法,自利利他之德行,乃成佛之正因。如此希有之事,我等如何能报得佛之大慈与乐恩? 三界火宅,众苦煎迫,视父而已,佛应世而住,济以安宁,备六度万行,以利群生,故云利益我等,使我等有所皈依处。 佛成道后,应受寂灭无为之乐,但为了哀愍众生,无畏生死,入此五浊恶世而救度之。复隐其神德,施以权巧方便法门,教以五戒十善,冷水洒面,令得醒悟,而得去除贪欲。 佛以大慈悲心,本欲众生速成佛道而演说华严经,但众生根机尚浅,机缘未熟,未识大法,如是之故,佛隐大示小,现丈六老比丘之相,方得接近众生,视其机宜以度化之。方便附近,与一日之价,此乃佛助众生断除见惑之爱热恩。 二乘人除见思二惑后,渐能与佛,心体相应,故佛弹诃贬斥,令彼等耻小慕大,此即佛开阐无遮之恩德也。又佛命彼等执作如来家业,金银库藏,皆悉令知,此为佛所赐之庄严恩。如是之后,佛观机缘成熟,即聚集亲族,于众会中,宣言彼等为佛子,并付以家业,无上宝聚,不求自得,此意谓二乘人将来亦堪作佛,坐于法王宝座之上,此乃如来赐座恩也。 既坐佛座,身意泰然,快得安稳,以佛道声,令一切众生得闻,普广于天人,应受其供养,令我等具足自利利他之恩德,是故佛所赐与之深恩,我等纵然手足供给、头顶礼敬,乃至顶戴或两肩荷负,亦不能得报佛所赐与之覆育、救拔及自他行成,初后理显之大恩。 牛头栴檀者,在华严云,出离垢山,若用以涂身,火不能烧。 佛之无量神通乃不可思议之事,无漏无为,诸法之王,以慈悲故,能为下小劣弱之机,忍耐调柔,随类应化一切取相凡夫。众生之品性低劣,但佛以大智,能熟知其根性,复以大悲,历经千劫,不辞劳苦,头头救拔一切罪苦众生。 人生如一场戏,今生扮演父亲之角色,下一生扮演儿子。如是父子、子父之关系,生生延续蔓延不断。或不为子与父,而成亲戚、朋友等。总而言之,在人生大舞台上,人人各演其角色,戏终人散,待另一出戏上演,又再粉墨登场,另演新戏。无量劫来,众生皆演其戏,轮回六道。吾人应及早醒觉,迷途知返! 佛善以惭顿法门,任运自在,教化众生,随类应化诸根行业,显示分别说最稀有法,于一佛乘无上之道,方便随宜作三乘说。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药草喻品第五
药是医病之药,草是草木,也喻俗世的众生。如病,如来教法是药,观机说教,对症下药。要机教相应,药病无差。所以佛陀在这一品以药草作为比喻,医治众生身心二病。
尔时世尊。告摩诃迦叶。及诸大弟子。善哉善哉。迦叶善说如来真宝功德。诚如所言。如来复有无量无边阿僧祇功德。汝等若于无量亿劫说不能尽。
这时,佛陀告诉大迦叶及法会的弟子们,善哉!善哉!迦叶说得真好,你真领会如来心意,说如来之法,你所说的道理,丝毫没有错。如来是没有边际;阿僧祇,是无数量之数,而佛之功德也是无量无边。你们若于无量亿劫,说不能穷尽。你们天天讲月月说,也说不尽此功德。
迦叶当知。如来是诸法之王。若有所说。皆不虚也。于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说之。其所说法。皆悉到于一切智地。
迦叶你应该知道,如来是一切法之王,如来所说,皆是真实不虚之法。一切法包括大乘、二乘及三乘。大乘是佛乘,二乘是声闻缘觉乘,三乘是菩萨乘。如来能善巧方便,演说妙法,皆以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智、一切种智等法说之。
如来观知一切诸法之所归趣。亦知一切众生深心所行。通达无碍。又于诸法究尽明了。示诸众生一切智慧。
佛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三身是法身、化身及报身。四智是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及成所作智。五眼是佛眼、法眼、慧眼、天眼及肉眼。六通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如来以智慧观察,而知道一切诸法。法有八万四千种,若以每一个法来说费时太长,所以说一切诸法。然而归根结蒂,诸法归到什么地方去?佛说一切法,不离一切心,一切法之所生,也唯心之所现也,因此佛才能知道一切众生之心理。如金刚经所云:“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悉见”,对于众生的起心动念,都能了如指掌,无所不知,无所不觉,通达无碍,这样才能开示一切智慧给予所有众生。
迦叶。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丛林。及诸药草。种类若干。名色各异。密云弥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时等澍。其泽普洽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小根小茎。小枝小叶。中根中茎。中枝中叶。大根大茎。大枝大叶。诸树大小。随上中下各有所受。一云所雨。称其种性而得生长。华果敷实。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
迦叶!譬如三千大千世界,一个日月,一个须弥山,一个四天下共为一个世界。聚集一千个日月、一千个须弥山及一千个四天下成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干世界共成一个中千世界。而大千世界,是由一千个中千世界所组成。因三遍言千,故为三千大千世界。 在山河大地溪谷所生长的各种树木,花草丛林,都有不同的名字及各种颜色。在他们的上面布满浓云,遮盖了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很均匀很平等,无分别的下起雨来。树木、花草及丛林的根、茎、枝、叶都随着他们的大、中或小而得所应得之份量。根茎枝叶大的自然吸收力比中、小性的根茎枝叶多,比较起来,小根茎枝叶的份量最少。这也是比喻上、中、下品之分别。本来他们都是同在一块地生长出来,而天所降之雨量也是一样,但因根茎本身之吸收力有分大中小的缘故,所以所得之雨量各有不同,但是仍一样生长开花结果。这是佛陀比喻众生的根机,一如花草树木丛林,有分上中下品。
迦叶当知。如来亦复如是。出现于世。如大云起。以大音声。普遍世界天人阿修罗。如彼大云。遍覆三千大千国土。于大众中而唱是言。我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今世后世如实知之。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见者。知道者。开道者。说道者。汝等天人阿修罗众。皆应到此。为听法故。
迦叶!你应该知道如来也是这样。我出现于世的情形,就像大云出现于世一样,为了大事因缘,教化众生,才出兴于世。是故以最大声量之法音,普遍告诉世间、天人、阿修罗(译为无端正及无酒;他们有天福而无天德,亦无天权,好勇斗狠。土匪及军人都属于阿修啰;军人列为善道,土匪则归入于恶道),如我所说的大云遮盖了三千大千世界,在大家面前说:我是如来。 为什么佛还有“我”呢?其实如果明白了这个“如来”,就没有一个我;如来就是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譬如在听经时,一个聪明的人记得最多,中等者记得少一点,最愚痴者自然会记得更少了。如同下雨,随着树木花草的大小不同,其吸收量也各异。同理,智慧高者得惠多一点,智慧少者所得惠较少。大家都在听经,但明白了解道理的程度,各有不同。有的听了知道这些花草树木是比喻人,或者有些知道下雨或密云迷布是指佛在说法。如果不了解的话,就会说:“我一点也不明白,怎会尽说些花、草、树木!”如果知道自己一点也不明白,总算有个知道自己不明白;也即是开始往明白路上走。尤其是未听过佛法的人,第一次听自然不懂。但若能知道自己不明白这是明白了一点。今天一点,明天一点,这一点点日积月累就会聚少成多。 “如来”,还有其它十个意思:(一)应供——应接受供养。(二)正遍知——知道万法唯心是正知;知道心生万法是遍知。(三)明行足——有智慧光明,修行至圆满之果位。(四)善逝——已到好的地方去。(五)世间解——世界上没有比他更明白的人。(六)无上士——没有比他更高的人。(七)调御丈夫——调伏及驾御一切众生的大丈夫。(八)天人师——天上及人的师父。(九)佛。(十)世尊——为世、出世所尊敬。所以佛有种种功德之因缘,能使未得度者得度,将他度到一个没有是非好坏、善恶生死之地。同时也使不安乐者得到安乐,使未得涅槃者得到常乐我净,寂灭之乐。对于来生今生及一切,我都真实的明了知道、见到;而且又知道开悟修道,讲经说法,开演修行种种法门。你们天、人、阿修罗等都应该到此来听经闻法。 同理,在此听经的法会除了你们各位外,尚有天龙八部。如果你已开了五眼六通,就会看得很清楚。哦!位子都坐满了,没坐了。不过你看不到也好,否则连走路也水泄不通了!
尔时无数千万亿种众生。来至佛所而听法。如来于时。观是众生诸根利钝。精进懈怠。随其所堪而为说法。种种无量。皆令欢…
《妙法莲华经卷浅释(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