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卷浅释(宣化上人)▪P75

  ..续本文上一页恢复体力,就应离城而向前迈进。譬如:你要从你的家乡到国外,要经过很遥远的路程,才能到达目的地,在这一段路程中,一定会觉得身疲力倦,那时你就要找一间旅店暂时住一宿,第二天又继续你的路程,这样才能到达你所要到的地方。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大通智胜佛 十劫坐道场 佛法不现前 不得成佛道

  诸天神龙王 阿修罗众等 常雨于天华 以供养彼佛

  诸天击天鼓 并作众伎乐 香风吹萎华 更雨新好者

  过十小劫已 乃得成佛道 诸天及世人 心皆怀踊跃

  彼佛十六子 皆与其眷属 千万亿围绕 俱行至佛所

  头面礼佛足 而请转*轮 圣师子法雨 充我及一切

  当尔之时,世尊欲重复此意义,故说一首偈颂:

  大通智胜佛,在一个道场,坐在莲华座上,入三摩地,如此经过十个劫数,但还未成正觉。这时,佛法未现于世,故他还不能得成佛道。一切天神、龙王、阿修罗众等,常雨天华,来供养这一尊佛,诸天王击打天鼓,奏出种种的伎乐,一阵阵香风把萎谢的华吹走,同时又雨美丽芬芳、新鲜的天华。

  经过了十个小劫,佛才成道,所有天及世人都生出极端高兴踊跃的心情,歌颂佛的十六位王子,皆与千万亿的眷属,一起到佛所,恭恭敬敬的头面礼足,而请佛转大*轮,希望佛的师子吼,滋润的法雨,充实我们及一切众生的心田。

  世尊甚难值 久远时一现 为觉悟群生震动于一切

  世尊是百千万劫难遭难遇到的,不知要经过多长久的时间才能遇见佛出兴于世,佛为觉悟一切群生,他的不可思议威神智力即能震动到一切众生心性地上。

  东方诸世界 五百万亿国 梵宫殿光曜 昔所未曾有

  诸梵见此相 寻来至佛所 散华以供养 并奉上宫殿

  请佛转*轮 以偈而赞叹 佛知时未至 受请默然坐

  三方及四维 上下亦复尔 散华奉宫殿 请佛转*轮

  世尊甚难值 愿以本慈悲 广开甘露门 转无上*轮

  在东方诸世界,有五百万亿的国土,梵王的宫殿得到无量的光明照耀,这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当诸梵天王见此瑞相,皆来到佛所,寻找这种光的来源,并且散下天华来供养佛,然后又向佛奉上最宝贵的宫殿。然后再恭恭敬敬的请佛转*轮,于是他们又以偈颂来赞叹佛。

  佛知道讲法的机缘还未成熟,故接受他们的请求而静坐默然,这时从南、西、北方及四维上下,诸梵天王悉皆散下天华及奉献宫殿,请佛转*轮。佛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而我们愿得到佛的大慈悲怜愍众生的心,能广开甘露的法门。为教化我们六道众生,而转无上的深妙*轮。

  无量慧世尊 受彼众人请 为宣种种法 四谛十二缘

  无明至老死 皆从生缘有 如是众过患 汝等应当知

  宣畅是法时 六百万亿亥 得尽诸苦际 皆成阿罗汉

  第二说法时 千万恒沙众 于诸法不受 亦得阿罗汉

  从是后得道 其数无有量 万亿劫算数 不能得其边

  世尊具足无量的智慧,受到一切众生请求说法。佛能宣说种种妙法,故首先说四圣谛法(苦、集、灭、道)及十二因缘法,即是无明至老死,皆从十二因缘所生,由此招感来许多的过患,你们应当知道如是的法。当大通智胜佛宣化畅演此法后,有六百万亿梵天王等众,得离一切苦,皆证得阿罗汉果位。

  当佛又在第二次说法的时候,又有千万恒河沙数众生,领悟诸法空相,皆得阿罗汉果及声闻、缘觉与菩萨的果位,其数是无有穷尽,即使经万亿劫长久的时间来计算其数目,皆不能知其数量无边际的啊!

  时十六王子 出家作沙弥 皆共请彼佛 演说大乘法

  我等及营从 皆当成佛遗 愿得如世尊 慧眼第一净

   就在这时候,那十六位王子皆发心出家修道作沙弥。他们一起向佛请法,希望大通智胜佛能为一切众生演说大乘妙法,故问佛:“我们及所有随从者,皆应当成佛道,因为我们愿像世尊一样,能具足第一清净的智慧眼。”

  佛知童子心 宿世之所行 以无量因缘 种种诸譬喻

  说六波罗蜜 及诸神通事 分别真实法 菩萨所行道

  说是法华经 如恒河沙偈

   佛知道这些童子心所想的是什么,他们宿世的修行到了什么程度,曾以无量的因缘,听过佛说种种诸法实相妙理,本生因缘譬喻,及六种波罗蜜。六种波罗蜜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波罗蜜是梵语,翻译为到彼岸。他们也曾听过佛说种种神通修证妙用之事,所以,有大智慧来分别出真实的一佛乘法,他们修行菩萨所修的六种波罗蜜。因此,现在这十六位童子乐闻佛说大乘的妙法莲华经,皆悟知法华经里含有如恒河沙数的偈颂。

  彼佛说经已 静室入禅定 一心一处坐 八万四千劫

  是诸沙弥等 知佛禅未出 为无量亿众 说佛无上慧

  各各坐法座 说是大乘经 于佛宴寂后 宣扬助法化

  当大通智胜佛说完了法华经之后,佛就回到静室中入甚深禅定,在如如不动,了了常明的境界中经八万四千个大劫。这时,十六位沙弥及所有的阿罗汉,知道佛未出禅定,于是,他们就发心为无量亿诸众生说佛的无上智慧。每一位沙弥都登上法座,演说佛所说过的大乘妙法莲华经,在佛寂然不动的时候,助佛宣扬佛法,教化众生。

  一一沙弥等 所度诸众生 有六百万亿 恒河沙等众

  彼佛灭度后 是诸闻法者 在在诸佛土 常与师俱生

  这十六位沙弥及诸大阿罗汉,各各所教化的众生,有六百万亿恒河沙数那么多。什么是阿罗汉呢?阿罗汉是梵语,翻译为应供、破恶、杀贼。1、应供:阿罗汉所作已办应该受人天的供养。我们如果没有得到人天的供养,是不能勉强别人来供养自己的,我们更要回光返照。假若往昔没有修福,纵使作了阿罗汉也受托空钵的果报。2、破恶:是破烦恼的恶。3、杀贼:杀无明的贼。因为无明能破坏我们的道业,使我们的智慧光明不得显现出来,虽然说阿罗汉已把无明杀了,其实是还未完全把无明杀尽,唯有佛才断一切的无明,甚至于等觉菩萨还有一分无明还未断尽,何况是一位阿罗汉呢?

  当大通智胜佛灭度了之后,那些得闻十六位沙弥说法的人,皆能一同与其导师俱生在一个佛国。

  是十六沙弥 具足行佛遗 今现在十方 各得成正觉

  尔时闻法者 各在诸佛所 其有住声闻 渐教以佛道

  由于这十六位沙弥具足修行佛道,他们出现于十方诸佛国土,各成无上正等正觉。当尔之时,若有听闻到佛法的众生,皆是往昔曾听过十六位沙弥所说过的佛法,故现在又现于每一国土,再来亲近闻佛说法。其中有许多是声闻众,渐渐受到佛的教化而入于佛道。

  我在十六数 曾亦为汝说 是故以方便 引汝趣佛慧

  以是本因缘 今说法华经 令汝入佛道 慎勿怀惊惧

  我,释迦牟尼佛,即是沙弥之中排行第十六者。在往昔中,汝等听过我说的法,故我以方便的法门,接引你们亲自修学佛智,到达佛的智慧。由此因缘,我今宣说法华经,令你等众生入佛的智慧藏,共成正觉。你们千万不要生出怀疑及恐惧心,我将会为你们分别的解释清楚佛法的实相真理。

  譬如险恶道 迥绝多毒兽 又复无水草 人所怖畏处

  无数千万众 欲过此险道 其路甚旷远 经五百由旬

  时有一导师 强识有智慧 明了心决定 在险济众难

   譬如在一段危险的恶道,那一道路是最危险的呢?就是地狱、饿鬼、畜生道。在这道路里犹如荒野,有许多毒蛇猛兽,连一点水一根草都没有,是一般人所恐惧的地方。这时候,有无量千百万数众生,欲要渡过此危险的道路,超出六道轮回,得真正的解脱,可是,必须要经过五百由旬的路程,才能到达究竟之处,所以还离道八万四千里,那么的遥远呢?

  这时有一位善知识,具足多闻知识,他有大智慧,明了一切事情的是非黑白。并且他能知道那一条路是正的,那一条路是邪的。因此,他常在危险的道路里救济一切有难的众生。

  众人皆疲倦 而白导师言 我等今顿乏 于此欲退还

  导师作是念 此辈甚可愍 如何欲退还 而失大珍宝

  在这危险的道路上行走是很不容易的,助缘很少,逆缘很多,譬如一个修道入,原来无法付出力量,而有菩萨或者护法神来帮助他,使他再接再厉,修道圆满。或者有人以错误的方法修道,有善知识指导他,趣向正道,这都是助缘。什么叫逆缘呢?譬如你正要发真正的菩提心,偏偏来了一个人,专门使你退菩提心,使你生出种种的欲念,而道心不坚固,故叫逆缘。就在这种不容易修的道路上,很容易生出疲倦,总觉得修了这么久的时间,一点收获都没有,于是就对导师说:“我等现在都疲倦了,我们想还是不要再修行。”

  这时,善知识作如是想:此类的众生实在可怜啊!为何要生退转心而不想修道呢?本来将要得到的珍宝,现在都丢掉了。

  寻时思方便 当设神通力 化作大城郭 庄严诸舍宅

  周匝有园林 渠流及浴池 重门高楼阁 男女皆充满

  即作是化已 慰众言勿惧 汝等入此城 各可随所乐

  即时,善知识想出来一个方便法门,乃用他的神通智力,中途化出一个大城,里边有许多非常庄严的舍宅,周围有花园和树林,有澄清的水沟,七宝的浴池,重重的高楼阁,男男女女都充满欢喜。这一些境界都是变化出来的。这时善知识对大众说:“你们不要再生恐惧,现在可以到这个城里来,所要求的,必能遂心满愿。”其实,这一个化城就是各位二乘人所证到的有余涅槃,而法华经是开权显实引导二乘,所以佛不能不告诉大众,他们所证到有余的涅槃,只不过是到了一座化城一样,并不是真正得到究竟的涅槃。

  诸人既入城 心皆大欢喜 皆生安隐想 自谓已得度

  导师知息已 集众而告言 汝等当前进 此是化城耳

  我见汝疲极 中路欲退还 故以方便力 权化作此城

  汝今勤精进 当共至宝所 我亦复如是 为一切导师

  所有小乘人都欢喜离苦得乐,不发大心,修小乘法,所以他们到了此座化城,觉得心满意足,皆生大欢喜,自以为得到了究竟安隐,自己究竟度脱生死苦海。…

《妙法莲华经卷浅释(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