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知道?你们想想看,迷了什么?颠倒妄想没错,但是范围太大,什么叫颠倒妄想?哪个地方妄想?这里面有个根本,诸位要晓得,迷了一!《法华经》里面跟《华严》没有两样,《华严》讲的一真法界,一迷了一,这就一变变成了十法界,十法界是假的,迷的时候才有,悟了只有一是真的。我们几个人能够觉悟,法界是一,是不二的,你要是悟到这个一就成佛了。悟到一这就入一真法界,不在十法界之中,十法界成了一界。你看《维摩经》里面这里也有讲,《维摩经》讲不二法门,不二就是一,净土里面念佛一心不乱。所以诸位要晓得,悟了心、境是一不是二,这里面没有妄想;有了二就打妄想,就分别、就妄想。有人、有我这个二这有分别、有妄想,有众生、有佛这是二,这是分别、是妄想。所以你在佛法里面不能证得,不但不能证得,佛经注解展开在你面前,你也不懂。我在讲台给诸位讲讲的你还是不懂,为什么不懂?因为你心没有一,你心是二。所以,所谓众生就是不了解真如法原本是一。
佛法没到中国来,我们中国儒家、道家也证得,他们虽然证得,没有把这个教义发扬光大,等到佛法到中国来之后,这才将中国文化是融会贯通。孔老夫子,你们读《论语》,《论语》里头两次说到,「吾道一以贯之」,孔夫子何尝没有证得一真法界!老子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也是证得一。所以禅家讲「识得一万事毕」,这是给诸位说明迷、悟的根源。你要是知道这个原理、原则,你自己用功就得法,你这个修学就真有受用,为什么?向一去修。这就是求觉,一就是觉,二就不觉,不觉就是迷,一就是佛,二就是众生。所以我们二六时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修什么?修清净心。清净心是一心,二心,心就不清净,一心这个心多清净!我们在境界里面起分别、打妄想,心不清净,你就落二、三。一切境界可以随缘,随缘是清净的,不能够攀缘,攀缘就不清净,随缘是清净的。随缘就像镜子照外面的境界一样,明镜见影,镜子照到外面清清楚楚自己怎么样?如如不动。外面的境界相印到里面一相,什么一相?平等相、清净相。我们凡夫心不像一面镜子,对外面的境界不平等,有是非、有好恶、有分别、有烦恼,后面就有果报,这个事情麻烦就大了。哪里晓得见闻觉知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佛在楞严会上讲得多清楚!
佛在《楞严》里面讲得透彻,这经典里头,这两部经是古人所赞叹的开智慧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经》,「开慧楞严,成佛法华」。这是在一切大乘经里面,这两部经最出名,知名度最高,所以大家要好好来学习,这两部经非常重要。《楞严》确实是给我们开智慧,对於一切事理说得透彻、说得明白。《法华经》它大主意就是建立我们的信心,烦恼一定能断,佛道一定可成,建立我们信心,这成佛的《法华》。既然我们见闻觉知,就是六根的根性本来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不增不灭。现在呢?现在还是这样的,与十方诸佛如来无二无别。可惜的就是我们自己不晓得,我们自己迷了,迷了用不用它?一天到晚还用它,用它不晓得,你说这个事情多冤枉!所以佛才出现於世间,以种种善巧方便来诱导我们,教我们开启自家如来知见。如来知见,这个如与来这两个字妙极了,《法华》里面讲的十如是,「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一直到「如是本末究竟」,这是经里头如的意思。只有这十重意思吗?不止。这个意思无量无边,天台大师把它展开,这十如是一展开成为百界千如,那还是从纲领上说。你看我们佛经一开端,「如是我闻」,这一个字妙极了,太妙了。天台大师三转念十如是,把十如是里头妙义都念出来。如果诸位也要会「如是我闻」四个字,你这四个字倒过转来,用四转来读,如是我闻那个味道也出来了,才晓得佛法之妙,妙不可言。这是给诸位介绍简单众生法。
什么是佛法?佛是大觉之人,究竟觉者。菩萨虽然觉还不究竟,还没有圆满,佛的觉是究竟圆满了。觉悟的是什么?觉悟是一,世出世间一切法原本是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所以你们几时要是悟过来了,叫你去算算数,两个加三个多少?两个加三个等於一。你在学校的老师给你打个叉,错,不及格,在佛法里面完全正确,哪有什么不正确!一切法加减乘除,总而言之,都是得的一,一真法界,万法归一,一就是万法。不但一切法是一性,我们从法性上来讲一大概没问题,疑惑比较少一点。再告诉诸位,相也是一,作用还是一,这妙!我们初接触的时候,当然是疑问重重,为什么疑问重重?因为我们自己没有证得,光是听人家讲的是一,疑虑重重。你自己要是悟了这个境界,一听很对,正适合自己的心意。一的相是什么?给诸位说清净寂灭相。《仁王经》里面讲五忍菩萨,地位最高的就寂灭忍,下品寂灭忍是法云地的菩萨,中品是等觉菩萨,上品就是佛。如来果位上看这一切境界相是清净寂灭相!哪一天你的眼睛一张开,耳朵竖起来,看看外面的境界相是清净寂灭,你就成佛了;纵然没成佛,那至少也是十地菩萨,你达到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正是《华严》、《法华》里面所讲的,「一真法界」,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所以十地菩萨,我们可以说他是成佛。
在这个境界里面,佛说大慈大悲,示现的种种依正庄严的应化身,包括接引见性菩萨的报身,「随心应量,循业发现」,普度众生。这是证得一真法界所现起的大用,无方大用;在我们凡夫眼睛里面看叫做神通,不可思议。而在如来境界里头,说无方大用,这叫佛法,佛法有体、有用,活活泼泼,它不是死呆板的。这里面顶重要的,就是大家记住,就是这一个字「一」,解门里头叫你悟一,行门里面叫你证一。这个我们修学,修是讲行,学是讲求解,我们的方向就正确,就没有迷失,目标也正确,方向正确、目标正确不要多久你就可以证得。我们现在所搞的什么?就是方向不知道在哪里,也不晓得目标在哪里,盲修瞎练,搞一辈子迷惑颠倒,不知道自己究竟到是什么个程度,连个生死都没有把握,你说可怜不可怜?学佛人的前途愈学愈光明,前面的道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得大自在!不是糊里糊涂过一生,这叫做学佛,这个叫做佛法。我们下课。
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二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02
接著我们再说心法,佛在《华严经》里面给我们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十法界虽然是千差万别,能造的只是一心,从心上来说,我们有的时候说性,有的时候说相。说性是心之体性,说相是心之相状,因此性相是一不是二,所以才说是性相一如。觉悟我们称为圣,不觉称为凡,凡圣也是一不是二。大经里面还有比喻,说明一切万象的来源,佛说心就像一个画家一样,它会画画,它能够画出种种五阴。譬如这个画家他一生有许多的作品,所有的这些作品,都是他自己的心变现出来的影像。这个比喻,把画家比喻我们的真心,而把十法界依正庄严比作图画,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这个心变现的影像。心是真实的,决定不是虚妄,真,因为性体它没有任何迹象可寻,没有迹象,所以我们叫它做空,於是乎叫它做真空。真空之体能变无量无边的相状,变出来这些相,这个相是有,我们看是有,有不是真有,而是真心变现之。所以这有我们叫它做妙有,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学佛,你对於佛法与众生法了解之后,明白了以后,我们修学的重点,必须要放在心法上。因为这个三法:众生法与佛法、心法,心法是理体、是根本,一切要从心地法门里面去修学。善於修学的人,就是说他不用妄心,真心是平等的,刚才讲一就平等。
我们撇开其他的法门不谈,在今日之下,修学最方便,有把握能够成就的无过於念佛法门,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念佛法门,它的目的是在证得一心不乱,可见得念佛法门它的功夫在这三法里面,它是用在心法上。功夫有上中下三品,上品的所谓是理一心不乱,那是真正达到了一心。中品的是事一心不乱,也可以说相当不错,中品相当不错,在净土法门里面讲这是生方便有余土。下品的是功夫成片带业往生,伏惑而未断惑,这是下品的境界。诸位如果要是问到了修学,我们应该怎么样修?怎样修才能成就?我想这是每位学佛同学们都非常关心的事情,虽关心有没有用?只是关心,不深入的去修学没用处。头一桩对甚深之理你要觉悟、要通达,理要是不通你的修行就有障碍。所以世尊当年在世,说法四十九年,为什么天天在那里讲,不带著大家去打个佛七、打个禅七?你到经里面去找找看,释迦牟尼佛什么时候领著大众去打个佛七,你找找看,看有没有?好像释迦牟尼佛不重视修行,只重视在讲经。诸位要晓得,理难懂,理路懂了修行不难!《法华经》里面龙女八岁成佛,可见得这不是难事情。要难,八岁的女孩她就能做到!
所以说是行不难,解难,就说认识路难,走路不难。你要不认识路你走到哪里去?你走一辈子也走不到。认识路晓得哪个路远、哪个路近,喜欢走哪条路就走哪条路,而且可以预期能够到达,我走这条路多少时间到达,我走那条路多少时间到达。譬如我们台北到台中,我们乘火车大概多少时间到达,我们乘飞机大概多少时间到达,我们清清楚楚,不迷惑。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无非是叫大家明理,认识路,怎么个修学方法,你自然就会了,用不著问别人。佛说法就正如同教一个旅行的人,把每条道路都给你说清楚,每条道路的路上情形也都给你讲清楚,你爱走哪条路就走哪条路,八万四千法门殊途同归,这就大慈大悲。但是诸位要晓得,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修的一个心法。讲到这个地方,这个心是真心,你要想真正成就、要想证得,第一个你要把妄心舍掉。所以先要认识哪是真、哪是妄,如果连真妄都搞不清楚,把假的当作真的,将迷作悟,你还能成就吗?我告诉诸位,第一个是名闻利养,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妙法莲华经大意(净空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