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大意(净空法师)▪P33

  ..续本文上一页常讲的善根成熟之人。这个地方讲的信解,与我们一般讲的信解又不一样,我们一般讲的信解,讲得没有这么深。

  这个地方讲的是甚深信解,『迦叶深解五时摄化之方』。迦叶尊者,大家晓得这是佛的传法人,第一代的师祖,你看禅宗讲「拈花微笑」,世尊将正法眼藏传於摩诃迦叶。达摩是第二十八代到我们中国来,是我们中国的初祖。法华会上迦叶尊者才甚深信解,你想想看,迦叶尊者的历史我们晓得,世尊示现成道没多久,他们就跟了释迦牟尼佛,三迦叶,最初这个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到这个时候他们跟释迦牟尼佛,在佛的会下听经修行已经四十年。法华会上才说了一个「深解五时摄化之方」,这个方就是方便。这真正是大彻大悟,真正是真信,全程肯定的相信,再没有疑惑,理完全明白,佛的意思完全懂得,方法了解。所以才肯定佛对於众生,真正是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我们对佛没有话说的,五体投地,粉身碎骨无以报答。你不了解你不晓得,你了解了你自自然然发自於内心。你看觉后的境界,『界内烦恼,原我家财』,就是指三界之内,所谓是「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这是性德,是本性里面的万德万能。迷了的时候起的作用叫它做烦恼、叫它做生死;觉悟的时候起的作用叫它做菩提、叫它做涅槃。只是在迷悟上换个名称而已,事相是一不是二,这个意思很深,初学来说确实不太适合。

  但是我们今天研究这个经,这份大意它摆在此地,它上面有这些东西不得不说。但是诸位要记住,绝不能够误会,我们知道多少就是多少,不知道的没有关系,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正确求学的态度,不可以强不知以为知。譬如经典里面常讲,此地也就说「界内烦恼,原我家财,火宅痴狂,皆佛嫡子」,你晓得这个事情,但是你证不得这个境界。换句话说,烦恼还是烦恼,痴狂还是痴狂,痴狂就迷惑颠倒。在我们现前境界讲,这都不是好事情,与菩提涅槃背道而去。这个境界是什么境界?见了性的菩萨,所谓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的境界,不是我们的现量境界。我们今天就是听说而已,做不到,做不到的不能做,学东西最怕就是好高骛远,所谓是眼高手低,这不可以。我们晓得这桩事情,这佛说得没错,我们慢慢的来求证,按部就班的来求证。好比七层宝塔,人家说最上一层怎样怎样,我还没去过,但是我从一层、二层慢慢的向上爬,爬到上面去一看,从前听说的果然不错,信解!就信解了;现在只是听说,没有入这个境界。在念佛法门里面,这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

  现在给诸位透出这个消息,有没有好处?有好处,这个好处是什么?就是我们自己修学的方向、目的。所以佛法,为什么说佛法不是哲学,它跟哲学确实不相同,哲学是求智慧不错,它的智慧是有问号,是有疑问,就是什么?它智慧究竟是正确、不正确,没有办法确定,它始终在那里摸索,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所以大家都在那里摸。譬如讲宇宙的来源、人生的来源,这个人这样说法,那个人那样说法,说得好像都有几分道理,想想看都没有道理,都不能叫人心服口服,这讲哲学。哲学在今天说老实话,唯一好像有点像样东西,就是科学方法论,所谓是理哲学,逻辑辩证法这纯粹哲学,是一种思考的方法。但是诸位要晓得,这种思考的方法是有限的,不是无限,在某个范围之内它可以用,超越这个范围用不上。我在台北大专讲座里面,曾经就动了个念头,想在讲座里面开一门因明学,这因明学也就是哲学里头的方法论,跟逻辑是一样。我想请谁?请方东美先生来讲,那这是行家。

  我去找他,他就告诉我,「因明那是旧的逻辑辩证,不如近代的符号逻辑,近代符号逻辑已经比这旧因明要进步得多。」可是他告诉我,「用在大乘佛法里没用,算了不要讲是不是?」大乘佛法,这些科学方法论达不到。就是初级的佛法、中级的佛法用得著,高级的佛法用不著。高级是讲明心见性,这个东西用的是心意识,你明心见性要离心意识,还有什么逻辑辩证?他说得很有道理,所以以后我也就不再打这妄想。可是诸位,对初级是有用处,深入一层那都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但是佛法不一样,佛法有方向、有目标,所以它不是盲目,佛法就是叫我们去求证。不像哲学,哲学没有边际,渺渺茫茫谈不上求证,大家都在摸,谁也不敢说谁的正确。今天这个科学家、哲学家发明了一个定律,明天、过两天别人起来又把它推翻,所以这个世间没有永远的真理,这就哲学里所说的,没有永远的真理。佛法有真理,所以它不一样,佛法学得自在不盲目,有结果。哲学没有结果,诸位要晓得,哲学家一多了,哲学思想一多了,搞得今天天下大乱,我们这是深受其害,应当要觉悟。下课了。

  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十八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18

  在前面给诸位说明过,信解不容易,信解虽然难并不是做不到,这点大家要记住。世尊在我们这个世界所讲的一切经,所说的一切法门,都是我们这个世界众生可以做得到的。如果要是做不到他要说了,佛就跟我们开玩笑,吊胃口,说了你做不到,佛不做这个事情,这叫做戏论,没有意义。凡是他所讲的,统统能够适合於我们这个世界可度之机,所谓叫契经。这是我们要有信心,我们能够做得到。至於能不能做到这个关键在自己,不在别人。你看看经里头一而再,再而三的给我们说,只要我们自己肯,就是我们愿意就做到,我们不肯那就没有法子。底下说明,这几句话也是很重要的话。

  【由善解故。】

  这是对於《法华》义趣真正领解了,自自然然你就会产生一种观念。那就是:

  【自知我等真是佛子。本具广大法性圆满功德。与诸菩萨。曾无有异。】

  这话是实在的话,可是为什么变成生死凡夫?接著底下又说:

  【但以自迷。】

  『自迷』就是不知。

  【无此志愿。】

  什么『志愿』?成佛的志愿,没有这个「志愿」。

  【妄想执著。流浪轮回。】

  这个几句话要多念几遍牢牢的记住,说的就是我们眼前的状况,我们现在就是这个样子。佛在法华会上,你看看几千年前就已经说出来。

  【今遇圣乘。犹未究竟。】

  这个两句话难得,第一句很难得,我们在六道生死轮回,到佛的末法时期,我们能够遇到圣教,这是不幸中之大幸。所谓是「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得人身,又闻佛法,这种机缘实在是太殊胜。可是又有几个人晓得这个因缘殊胜?如果要是晓得了,自己必定珍重,要好好的把握著这一生会成就。那些没有成就的,就是底下这一句所讲的,『犹未究竟』,遇是遇到,对於佛法的道理没有能够究竟明了,得到了又空空的过去,你看看这多可惜。经里面多分从比喻上说的,这是比喻一个穷子从小离开父母,在外面流浪五十余年。这个五十余年旧注,古人把它比作五道也很好,五道就是六道,因为阿修罗这一道,天有,人间也有,畜生、饿鬼都有,所以讲五趣,或者讲五道是很正确的。讲六道,单单将天阿修罗算一道,人间、饿鬼、畜生阿修罗都不算,单独是把天阿修罗独立一道称为六道轮回。所以诸位将来在经上看到五道,或者是五趣、六道,一样的,不要争论,这里说五道,那说六道,怎么多出一道出来?实际上是一样,开合不同而已。讲流落五道也讲得很好,这就是讲六道轮回的意思。此地讲的它把它说作五阴,说作五阴也是非常好的,说五道是从事上讲的,说五阴是从理上讲的,就是色受想行识,从理上讲。理与事实在讲是分不开的,五道离不开五阴,五阴表现就是五道,所以说是一样的事情,怎么说都可以。两种合起来看这意思就更圆满,就是有理、有事相当的圆满。此地是就五阴这个意思来讲。

  【五十年者。即是五阴。五阴中一念心生。具五十种恶。】

  这个五十种恶,《金刚三昧经》里有这么说,《楞严经》里面五十种阴魔,也是从五阴生的,五阴要是断尽,魔障就没有了。这个魔障大概是分为四大类,你们念《八大人觉经》里头四魔,就是一切魔障可以分为四大类,这个四大类根本的就是五阴魔。五阴魔、烦恼魔、生死魔、天魔,你们想想,这个四大类里面,三大类都是属於内在的,只有一个天魔是属於外面。如果我们内在健全,天魔再有能力也无能为力,最怕的是什么?内里不健全,里面的魔跟外面天魔一勾结,这麻烦就大了。这里头有汉奸,外头有盗匪,这个一勾结这就没救,无药可救。所以说外面天魔不怕,只要我们内里头没有烦恼,不与天魔勾结,我们就不会受外面魔的损害,不会受它害的。这下面这个一段比喻,诸位自己要好好的研究,我们由於时间限制,就是大意都不能够细讲,但是重点一定会跟大家指出来。再看底下这下半段,下半段第五行,有几句话也很要紧:

  【依他教修行。虽少伏惑。未是佛乘。】

  就是讲的依外道来修学,诸位必须要记住,除了大乘佛法之外都叫做外道,连小乘也包括。你看在楞严会上,大乘人看小乘就是魔,小乘也是魔,不过是最接近佛的,不会受什么大害。佛法,你看看本经里头,这是把所谓开权显实,真正的佛法提示出来,「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换句话说,前面给诸位讲三乘都是方便,都不是真实的。所以我们讲的除了大乘法之外都是外道,这个话不是骂人,有人听了外道,听了之后不高兴那是错误。什么叫外道?心外求法的就叫做外道。我们学佛的人,我们今天是心内求法,还是心外求法?这个问题很大。我们今天拜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是我们心内观音,还是我们心外的观音?如果拜的是心外观音我们就是外道,心外求法。我们今天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心外的阿弥陀佛,还是心内的阿弥陀佛?是不是真佛法就在这里分。你要是把这个当中划个界线,娑婆世界西方十万亿佛土之外有个阿弥陀佛,我们要去求他,我们要生到他那里去,心外求法。不晓得是自性弥陀,唯…

《妙法莲华经大意(净空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