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大意(净空法师)▪P51

  ..续本文上一页大的精神,我们要效法,虚老和尚的行谊值得我们效法。他一生所表现的都是成就人、帮助人,没有一丝毫为自己。他建了不少的道场,他有福报,信徒护法的都是有势力、有财富。他的庙建好了马上交给别人,自己就走,到另外一个地方再建;看到破烂的庙他就修,修好了都让别人,一生都做这个事情。并不是说他建了庙,庙是自己的,自己要做主持,自己要管事,他不管,建好了就交给别人,你们看《虚云老和尚年谱》,你就看到。这是在近代给我们做了个榜样,不但佛经里面常常这样讲,有老和尚做出样子给我们看。这个灾难,给诸位说还没过去,还有灾难要来,我们要能够承受得了,要有大慈悲心。

  【慈忍必多功德所就。】

  这是一定的道理,你要想成就无量功德,就要修慈悲,要修忍辱。如果要不能忍,你的功德随时可以丧失掉,佛门里常说「火烧功德林」,那是什么火?瞋恚之火。所以,我们修积功德相当不容易,为什么?要从你没有发脾气这个时候起,算过来才能算;发了脾气以前的那个都烧光了,那没有了。你上午发了一顿脾气,那你上午以前的功德全烧光了;要从你发了脾气以后,心平气和,一直到现在来算,麻烦在此地。所以临命终的时候,快要咽气了发了一顿脾气,一生都完了,什么都烧光,这个事情很可怕。诸位要晓得,凡是引诱你发脾气都是魔,嫉妒你的功德,看到你修的功德,他在那煽火快烧、快烧、快烧,你也就很听话,好,我马上烧,马上烧,你说你这不是冤枉吗?不听佛的话听魔的话。所以要晓得,要认清楚!什么事情要惹得发脾气决定不发,晓得魔来了,你想烧我的功德,我偏偏不烧,偏偏不发脾气,这个功德才保得住。这是我们要提高警觉,给诸位说讲的老实话,福德是有的,功德就烧掉了。功德是什么东西?功德是定,功德是清净心。你想想看,你这个定好不容易修成,譬如念佛人讲念佛三昧,一心不乱好不容易修成了,一发脾气完了,定没有了,一心没有了。所以功德与福德,要把它分得清清楚楚。

  达摩祖师初来的时候,那个时候梁武帝做皇帝,梁武帝一生是佛门大护法,盖了四百八十座寺庙,南朝四百八十寺那就是梁武帝盖的,度了多少人出家。他见了达摩祖师,很夸耀他自己,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一瓢冷水浇了他,「并无功德」,真的没有功德。如果梁武帝说我的福报大不大?那达摩祖师一定说甚多,福报!你做了那么多事情,你的心还是不清净,你心不定。功德是清净心,功德是一心不乱!所以诸位要记住,我们讲戒定慧,因戒生定,这个戒要能够达到了定,戒也算是功德。如果持戒而没有能够达到定,持戒是福德;持戒达到了定,戒是功德,大家要记住。没有达到定,持戒是福德,不是功德;成就了定,这决定是功德。所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全都是福德一边的事,禅定、般若是功德。六度里头要把它分得清清楚楚,哪些是功德,哪些是福德要搞清楚。我们看有些寺庙,门口摆一个装钱的箱子,写著「功德箱」,丢几个钱它就得心不乱、就得禅定?那我得多丢几个是不是?那是福德。广种福田这个意思是对的,功德一点都没有,与功德不相干,诸位要晓得真话。外面人分不清楚,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分清楚,修福德果报是三界之内的痴福,一定要重视功德,就是重视定慧的修学。这是讲到「忍难弘经」,一定要修慈悲、忍辱,才能够成就无量功德。下课。

  

  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二十七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27

  这后面的几行,倒数第六行:

  【宝塔中有全身者。即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也。】

  这句很重要,因为我们都是不太容易在经本上,能够看得出这个意思。若不是古大德给我们这样详细的注解出来,可以说许多人都是迷惑在字里行间,不晓得佛所说的真实义趣。底下这念下去:

  【过去者。言前也。东方者。动处也。】

  这个意思前面都曾经说过。

  【言前则静。】

  说前意思是在静,说东方这个意思是在动。

  【此心非静非动。】

  动静不二,『非静非动』也就是动静不二。

  【故复过无量千万亿阿僧只世界也。】

  这是诸位对照经文意思就明显。

  【实相心宝。清净无垢。故国名宝净。清净实相。出生一切法宝。故佛号多宝。】

  由此可知,『宝净』与『多宝』,都是说我们自心的体用,自心的德用。

  【作大誓愿者。】

  什么誓愿叫『大誓愿』?

  【发心弘经。】

  这就是「大誓愿」,就是『发心弘经』,要是从事相上来说当然是弘扬《妙法莲华 经》。就如同我们中国过去天台宗所建立的,这是狭义的;广义的是指大乘一切经典,弘扬大乘一切经典这是广义的。「弘经」向下大概都是开示这个意思,要具备些什么条件?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弘扬?这些事情,概略的在前面都已经给诸位说过,诸位要是忘记也没有什么关系,我看你们差不多每个人都有个录音机,你们可以重复再温习两遍,就不会忘记。我给大家在此地这几天,三十个小时所讲的,可以说句句都是很重要的话,希望诸位要认真的学习。弘经的先决条件此地也有几句话这个意思,我们只取它的几句话。第一个要:

  【收摄妄心。】

  这个地方讲得很好。

  【妄尽觉圆。】

  换句话说,我们要是不断妄,你在自行化他上都有障碍,魔障重重。我们读《楞严》,看到经里面讲的五十种阴魔,可见得魔上都加一个阴魔,你们想想这味道。加上阴魔就是那个魔是五阴变现的,五阴就是妄心,色受想行识。所以你只要能够『收摄妄心』,五十种阴魔就不作怪。自行,少魔障,纵有魔障也对你无可奈何,为什么?你心清净,教化众生心清净,一切外在的魔障也没有办法来干扰你;换句话说,自行化他无不自在。虽然是讲的「忍难弘经」,经上给我们说得清楚,总不如无难弘经,那就是更好。而一切灾难,给诸位说,虽然与共业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真正的枢纽还是在别业。所以在共业里面有别业,别业里面有共业,正因为事实是如此,理论是如此,我们愈是在大灾难、魔障现前,愈要坚定信心成就自己,利益众生,这样就对了。底下还有一句这很重要,释迦牟尼佛也入到多宝塔中,跟多宝如来两个共同坐在一起,这一个宝塔里有两个佛。这什么意思?这个文在第十面第三行:

  【二佛同处塔中者。权实融会也。】

  释迦佛代表权,多宝如来代表实,『权实』不二,表这个意思。

  【大众俱住空中者。同证实相也。】

  『空中』是一切没有依靠,表示『实相』非空非有。

  【既凡有说法花处。】

  这个『花』就是华,花和华在古时候是一个意思,凡是有说《法华经》的处所。

  【皆往证明。岂不证前。授记皆自心之应分。而非外与耶。】

  这个大意讲解,到这里是一个段落。下面这是引一段公案来说,这个公案是个小故事很有味道,大意是一个出家人在打坐、在入定,听到两个鬼在讲话。这两个鬼讲的什么话?此地引用得很清楚,一个鬼说明天有了替身,有人来替他。一个鬼就问,那人是什么样的人?这鬼就一五一十把那个人的样子告诉他。这个出家人听了之后就记下来,记在心里,到第二天一看果然有这么样的人,他就劝他,就阻扰他,这个人就没做替身,没死了,本来这天这个人该死的,被这个出家人救了。这个鬼就对於这个出家人恨透了,明明这个人来替我身,我的好事被他破坏,鬼要找他麻烦。出家人一入定,一入定心不动,诸位要晓得,心动就有形,动就有相,有相鬼就能够找到他。这一入定,这心不动,不动没有相,鬼找不到,所以他一入定,鬼就找不到;他一出定,鬼又发现了,在这里我又找到他;他一听到鬼找到他,赶紧又入定。这样子一会出定被鬼看见,一入定鬼看不见,他在此恍然大悟,就开悟。你们看这件公案他开悟!这个开悟说老实话,这是那个鬼找麻烦逼著他,把他逼开悟。所以说人家称他叫做鬼逼禅,鬼逼著他,他开悟了他才成就。这个确实是有其事,不是寓言,也不是给你讲故事,真有这个事情。

  由此可知,定中的心清净,在定的时候,一念不生的时候一切鬼神都找不到他,他没有迹相。鬼神能够见到我们这个人,不是见色身,我们的色身他见不到,你晓得!他见不到我们色身,他见到什么?他见到我们的妄念,我们起心动念现的相他见到,鬼神见到;所以我们一入定,我们身体在此地鬼神见不到。鬼神跟我们,给诸位说是凡圣同居土住在一起,住在一起因为色相不相妨碍。譬如我们这个房间在此地,也许这个鬼房子正是建在我们这里,我们的房子跟房子重在一起,我们见的是我们的色相,他见的是他的色相,我们的色相他见不到,所以他无碍;他的色相我们也见不到,彼此都不相妨碍。可是我们起心动念他见到了,所以鬼要找人的话,你有念头他就找到你,你要是没有念头他就找不到你。这个地方是个鬼逼禅。古来还有许多的禅师与鬼道打交涉的,这很多,也是找麻烦的时候他就入定。

  好像有一个是金碧峰禅师,我记得不太清楚,他的寿命到了,寿命到阎王就派个小鬼去找他。禅师在禅房里入定,小鬼找不到,找不到到时候要交差,交不了差要受处罚的。这怎么办?他就请教别人,他说禅师有个钵,钵是个宝钵,他最心爱的,你把那个钵敲动,一敲动他就出现。他就动那个钵,那个钵一动有声音,禅师出定,谁动我的钵?那个鬼马上抓到,抓到之后跟他讲你寿命到了,阎王派我来抓你。他说你怎么弄?我一动你的钵你就出了定,我就能抓到。他说这样的,好,那再试试看,再试试看他一入定他不起定,小鬼就找不著,不见了,又没有了。所以你们想想看,这个心有念就现相,就现妄相,我们心里面想一个人就有个人相,想一桩事就有一桩事情的相。所以想,心里面就有相,有相鬼就见到,鬼神就见到;没有想,心里头没有相,鬼神什么都见不到。想还算好…

《妙法莲华经大意(净空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