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大意(净空法师)▪P94

  ..续本文上一页法里头起了无明,样样都不知道,都迷了,变成一无所知。纵然有知,那个知见也是邪知邪见,不是正知,不是正确的知道,不是真实的知道,是妄知、邪知。所以你证得根本智之后,这个一切智是真智慧,后得智是真智慧,无所不知!惠能所说的「心中常生智慧」,就是后得智。他能够说出来常生智慧;换句话说,他已经得根本智,他已经证得理一心不乱。如果没有证得,必定不会常生智慧,就是后得智不能够现前。好比那个树木一样,这是根、是本,本就是主干是本,有根本才会有枝叶。枝叶花朵都是后得智,有根、有本常生枝叶,就常生智慧。连根本都没有那枝叶从哪生?没办法生。所以我们要能够学到像能大师一样,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念念之中都生智慧,这个智慧就是四智菩提,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念念当中都生这个智慧,决定不生烦恼。这是学佛的受用,学佛的功德利益就在此地;若不如是,我们为什么学它?这个世间一切法里头,你学习都得不到这种受用。唯独佛法里,能够叫你念念生智慧,决定不生烦恼。所以这个法门,是世间一切法里头,所没有的。底下这是劝勉我们:

  【大心承受。】

  你要发大心,唯有发大心才能够承受,刹那可成。

  【刹那便可成褫。小见狐疑。穷劫莫能返本。】

  发大心,这个大心就是菩萨心,这个心量是真正大;换句话说,唯有大心才能承受大法,才能学大法。我们今天的心量太小,两个人都不能够容纳,这怎么能学佛?大心菩萨什么人都能包容,什么事都能包容,大心,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才能成得了佛,要大心。不能包容,不能承受;能承受的人刹那之间就成佛,就成菩萨,就证一心。如果你是『小见』,偏见,小知见的人对於佛讲的这些大法怀疑。为什么称『狐疑』?这个狐狸疑心最重,所以我们讲疑都讲狐,疑心重。如果你是「小见」、小心量,你闻这个大法,听了之后生疑惑。『穷劫莫能返本』,再往后无量无边的阿僧只劫,你也没有办法证得一心。由此可知,成就是发大心,不能成就,心眼太小了。能成就的人能自信,自己能够直下承当;不能成就的人自己没信心,自己不能去做。我给诸位说,我学佛的过程当中,我那些老师给我讲经,没有讲得这么详细、这么透彻。可是我听了,听懂了我就去做,自己做到了,才发现这个理论更加明了、更加的深入,这就是所谓的悟处。你要做不到,你怎么会悟得了?

  譬如说我们旅行,我们从台北到高雄来,高雄那个地方从来没去过,有个人来告诉我们,高雄那个地方怎么样,怎么走法,虽然说得不太详细、不太清楚,可是方向很正确。我们能照他这个方向,等我们一到那个地方恍然大悟,一切都明了,不必等他说,我们都明了。由此可知,说多说少没有关系,关键的所在就是我们能够信得过,能够不怀疑,能够去照做。说得多一点,就是那边情形给你讲得详细一点,你知道更多一点,但是,多也得要你去证实;你自己不到这个境界,你没办法证实。纵然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也是沧海之一滴,你入了大海完全你就明了!我之说得这么详细,说得这么多,其目的都是诱导诸位,希望诸位能够在此地生真正的信解,提供你修学的纲领,如法修行的人必定成就。

  下面一品「药王菩萨本事品」,讲义开头告诉我们本事是什么?

  【人法二空。是菩萨之本事。】

  所以菩萨先要修自家的本分事,也就是先要修人我空、法我空,菩萨的本分事。你看看相宗入门,《百法明门》里面所讲的「一切法无我」。天亲菩萨将一切法归纳为百法,最后就百法上说「人无我,法无我」,菩萨的本事,根本的修学。《大乘起信论》,性宗的入门也是说『人法二空』,无论是性相入门,就是要做自己本分事。我们今天这个一入门就管闲事,专管他事,把自己的本分事给忘掉。所以这个管他事管来一身的麻烦,管来了无量无边的罪业,甚至於还美其名为弘法利生,弘的什么法?弘的烦恼法;度的什么生?度的是三恶道生。都希望人都生到三恶道去,希望人天天生烦恼干这个事情。弘的是这个法,度的是这个生,叫颠倒其事!不知道自己的本分事。所以学道之人,先要晓得什么是自己的本分事,本分事成就了才有能力教化众生;本分事情毫无消息的时候,你凭什么教化众生?所以开头这两句,我们要牢牢的记住。

  【众生之药王。众生取著二见。执病横生。】

  药王菩萨就是来替众生治病的,『众生』有两种错误的见解,严重的执著,就是人我执、法我执,就是这两种见解,错误的见解,这两种执著。於是乎这『执病横生』,病是什么?无量无边的生死烦恼,就从这边生出来。无量烦恼佛将它归纳为八万四千,又从八万四千归纳为百法烦恼,再从百法又归纳为二十六种烦恼,再从二十六种里头归纳为六个根本烦恼,这愈归纳愈好说。又从六个根本烦恼再归纳为贪瞋痴,三毒烦恼,你就晓得,无量无边的烦恼就是从贪瞋痴生的。烦恼障就从这来的,烦恼障的根本就是我执,所知障的根本就是法执,认为一切法是真的。我在此地再告诉诸位,我执执著本身,我们的身体,我们能够思惟想像的心理,这个身心执著这是自己。所以就无量无边的烦恼起来,障大涅槃,於是乎造成生死轮回。所知障是什么?所知障是诸法,除我之外外面一切都是诸法,一切物质是诸法,一切人也是诸法,人不是我。我是我执,人要是我执的话,那也把别人也当作我,那就变成我执。我们从来不会把别人执著我,我跟别人分开分得清清楚楚,这是我的,那是你的。可见得他不把人执著为自己,他认为那人是真实的,叫法执。所以人我执、法我执的界限也很清楚,他执著一切法是有的,不晓得人我执是空的,法我执也是空的,不晓得这个道理。

  【菩萨示修二空。破其坚执。故得此名。】

  这就叫药王菩萨,药王用什么药?就是用二空。非二空不能破坚固的执著,两种执著破尽了就成佛。两种执著里面,将我执破了证阿罗汉,在我们念佛里面讲得事一心不乱,再能够破一分法执就证理一心,这是圆教初住菩萨。圆初住菩萨就成佛了,六即佛里头分证佛,那是真佛,决定不是假佛。江味农居士注《金刚经讲义》里面,注的诸佛就是从圆初住开始,圆初住一直到等觉、妙觉这叫诸佛,诸佛如来。所以我们学佛之人修菩萨道,先要晓得本分事,本分事就是以二空破二执。『故得此名』,这是解释药王菩萨名称的由来。如果我们自己要修二空,破二执,又示现给众生做个模范,以这个方法来教化众生,你就是药王菩萨。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底下解释:

  【宿王华者。】

  这个下面是注解:

  【由宿命智发起过去因行。自在行持。是故还以药王之本事为问。二执繁重难破。故言复有无量难行苦行。如此则宿王华明见不谬矣。】

  这是在这品经里面,宿王华菩萨他来请法,与药王菩萨一问一答,在问答当中,他所叙述见到这些菩萨们修无量的『难行苦行』。为什么说「难行苦行」?就是这两种坚固的执著不容易舍,所以才难。换句话说,这个难是真有难吗?不是真,也不假,为什么?你要是肯的话,一下舍掉,很容易,不难。后面讲龙女八岁成佛难什么?不难;《楞严》里面「歇即菩提」,难什么?不难。你肯就不难,你不肯就难!问题是在乎你自己,这个东西,外人谁也干涉不了你,谁也障碍不了你,谁也不能找你麻烦。全权自己决定,自己认为难就难,自己认为容易就容易。所以说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会就是体会到这个意思,肯干不难,不肯干就是难!希望在这个地方,我们要体会到这一层意思。自己要劝自己,要认真的修学,一定要明了一切的障碍是自己。所以诸位将蕅益大师的开示,你去念个一千遍、一万遍,对你一定有好处。为什么?因为一切众生都认为障碍在外面,不晓得障碍是在自己,你认为障碍在外面,那真是难如登天,你生生世世穷劫莫能返本。如果你一下觉悟,这个障碍在我自己,与外缘一切都不相干,你这个成无上菩提,真是弹指之间。

  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五十一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51

  掀开经本第十五页,「药王菩萨本事品」,在第六行这个地方说:

  【佛号日月净明德者。人空智破惑未尽。见不明了。如月照夜。法空智破惑无余。见乃了了。如日照昼。二智圆照。二执双消。名净明德。】

  这是解释佛的德号,『佛号』是性德果地上所建立的,菩萨名号则是从因地上建立的。因与果,都是说的本性;换句话说,都是说的自己。『二智圆照』,此地讲的「二智」,就是根本智与后得智。破了人我空,在圆教菩萨是七信以上的地位;更破法空,这就是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但是,这可以说是因地上的『日月净明德』,如果是果地上,当然是在究竟的果位上。这两种智,我们要问一问,究竟要多久才能够修得?这个问题前面也曾经讨论过许多次,问别人,别人没有法子给你答覆。为什么?这个事情是自己的事情,如果你肯,一念之间可以证得;你要不肯,无量劫也不会现前,所以这个事情是自己肯不肯的问题。换句话说,自己肯不肯将烦恼、所知放下?烦恼要不能够放下,烦恼障就不会断尽的,烦恼障不断,人我空就不能够证得,这是凡夫位。前面讲过菩萨的本事,也就是菩萨修行他的本分事,就是修两种智慧破两种执著,成就『净明德』。后面说:

  【如是二智。一念顿圆。】

  人家是真正肯发心修行的人,一念,这一念时间多长?给诸位说太短了。一弹指之间不知道有多少个念头,『一念顿圆』,没有先后次第。圆到什么程度?这个底下给我们讲:

  【迥超四十二位。】

  这个『四十二位』是说菩萨的果位,从初住到等觉是四十一个位次,再加上妙觉就是「四十二位」,一念之间可以顿超,药王菩萨有这个本事。如果我们也要能够效法药王菩萨,实在讲我们也是能超得了…

《妙法莲华经大意(净空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