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处灭」。佛藉种种言说、藉种种方便,无非是希望我们能够藉言说、方便而开悟,这是佛菩萨弘经的目标。在这品里面:
【故曰。今以付嘱汝等。】
等於说佛的遗教,把这一个责任嘱咐诸菩萨。我们听了这个话,佛是把这事情咐嘱於诸菩萨,与我不相干,这就错了。诸菩萨是谁?我们自己也是诸菩萨当中的一分子,我们不敢承当,那就是自甘堕落为凡夫。前面曾经说过,法界众生就是一切菩萨,我们难道不是法界众生吗?我们不是菩萨,谁是菩萨?所以自己要觉悟,自己不可以自卑,又不可以傲慢。自卑是烦恼、是障碍,傲慢也是烦恼、也是障碍,都不能够入道。所以在此地要晓得,佛嘱咐诸菩萨,也就是嘱咐我们自己。我们自己要认真去了解妙法的旨趣,对妙法旨趣要深信不疑,依教奉行。特别是在末法时期,更应当发心转化未闻,对那些没有听到《法华经》这个道理的,我们要辗转的弘扬。佛的种种示现,这些我们要深深去体会。但是诸位一定要明了,我们也很想深深去体会,但是我们体会不到,原因在哪个地方?就是我们的障碍天天在增长,它不能够排除,这是想体会也体会不到。假如我们果真能把业障排除,你看前面「常不轻」一章,就是把所有障碍统统排除,所有障碍排除之后我们才能够成就大无畏!一切魔王外道,你也不害怕,你也能够跟他们做朋友,也可以跟他往来。不像现在一遇到魔外,逃得远远的,怕得不得了,你怎么能弘经?你怎么能够受持?你怎么能够为一切众生演说?
尤其是在现前这个时代,所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今天魔比道,给诸位说不止十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古人说的;今天道高一尺,魔高万丈。我们在这个环境里面来受持妙经,弘扬妙经,你要是对於这些魔,要怀著恐惧,不敢接触,那你就没有法子弘经。这也是佛在末法时期特别嘱咐,如果有人来问法只说大乘经,不说小乘经,它这个道理也在此地。魔的势力太大了,但是不怕,总而言之一句话,邪不敌正。我们心里有个恐惧,这心里自己有魔,自己有魔才为魔摄。为什么?说到魔自己要晓得五阴是魔,烦恼是魔,你们学过《八大人觉经》,天魔、死魔。可是这四种魔里面,前面两种障碍最大。如果我们能够断烦恼,在一切境界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我们不动心,不生烦恼。我们内里头没烦恼,没有烦恼魔,功夫再增胜的时候,譬如念佛你念到功夫成片,不要讲太高,功夫成片就决定带业往生。换句话说,五阴魔虽然没破,不起作用,我有能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不再受三界六道生死轮回,我有这个本事。台中李老师有这本事。我们只要能够学到这个本事,自己内心的魔破掉,外面魔高万丈也不怕,魔见到你也佩服你,魔不能伤害你。你在顺逆境界里,就像六祖讲的「常生智慧」,不生烦恼。这是我们应当要学的。然后才真正像此地所讲的:
【於未来世。广为众生演说此经。便为报佛之恩。】
这个诸菩萨能够体会,我们也要能体会,菩萨接受佛的嘱咐,我们也要接受佛的嘱咐。在表法的方面,在这个下面第一行,说得很清楚:
【分身佛即方便缘起之法。多宝塔即真心实际之理。】
底下讲方便缘起,什么叫方便、什么叫缘起,这一段说得很清楚。我们先把这文念一遍:
【何为缘起。谓诸法无性。】
诸法无自性。
【从缘发生。】
这个缘就是依他起。
【如众生迷於自心。枉受轮回。】
这个轮回冤枉,太冤枉了,为什么?因为根本没有轮回。就好比一个人一样的,人本来没有梦,他天天做恶梦,在梦里头吓得半死,醒来的时候一切皆无,根本就没有,这冤枉!六道轮回亦复如是。
【佛说四真谛法。】
就是苦集灭道四谛。四谛诸位要晓得,四谛有四种四谛,有藏教、通教、别教、圆教。如果以贤首来说那就有五种四谛,小、始、终、顿、圆。佛给我们讲『四真谛法』:
【令求涅槃。】
『涅槃』是对於轮回说的。
【生死若除。涅槃非有。故如化城。二乘住於化城。】
『二乘』怎么样?住在涅槃上,著了『涅槃』,他不晓得,涅槃是对治生死的一种方法,『生死』没有,「涅槃」也没有,病好药也不要了。小乘人的毛病在哪里?病好了他药不能舍弃,所以他不能见性。
【如来权说一乘。指归宝所。化城若出。宝所亦空。】
这句特别要记住,假如你要执著一乘法,好了,你虽然是摆脱掉涅槃,摆脱掉小乘境界,这入了大乘,作大乘菩萨,你成不了佛。为什么?因为你执著『一乘』,二乘堕在涅槃坑里头,大乘菩萨最怕的什么?堕在一乘坑里。《法华经》里把一乘比作『宝所』,把『化城』比作小乘的涅槃,从小乘涅槃超出,必须要晓得,一乘也没有!所以禅宗里头祖师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一也没有。你还要执著一个一,万法归一,天天执著一个一这又糟糕了。我们这个净土里头常常给你讲一心不乱,理一心,如果你要是证得理一心,实在讲如果你心里头执著有个理一心,你证不到,你证不到理一心,你所证到的是事一心;连这个一心也没有,才真正到理一心。所以心里头不但说乱七八糟东西要不得,一也不能有,真如本性里头哪里会有个一?有个一那个东西是麻烦。所以六祖说「本来无一物」,一也没有,有个一,一也是一物,这是一定要晓得。所以你的心叫真正的清净,真正的平等,就是一物都没有。净土里面叫它做理一心不乱,就是叫这个境界,六祖称它作本来无一物,《华严》里面称它作一真法界,《法华》里面称它作实际理地,就是说这个。名是空名,你不要执著真有这个东西这就坏了;听到还不是真有,难道是假有吗?那又坏了,一疑的时候就完了,真是与这个境界千里万里。我把这个再念下来你们自己好好的听。
【为大根人。直说六度法。】
『大根』是一乘菩萨,给你讲『六度法』。底下这叫真正修六度,你们会不会修你得要记住这个。
【由悭贪而说布施。】
你没有『悭贪』,『布施』也没有了。
【毁禁而说持戒。瞋恚而说忍辱。懈怠而说精进。散乱而说禅定。愚痴而说智慧。是谓从缘而起。】
佛法是『从缘而起』的。下面这几句很重要:
【若悭贪破。则施无所施。毁禁除。则戒无可持。瞋恚息。则忍无可忍。懈怠忘。则进无可进。散乱灭。则禅定自无。愚痴空。则智慧不有。故曰各随所安。】
这个几句话要牢牢的记住,我们有病才用药,病好药也不要!你这才真正叫明心见性,真正得一心。有了这些东西哪里会得一心?底下再往下看,跳一行来看:
【若了缘起无生。则本际不动。】
这就见了性,像《金刚经》,佛告诉须菩提所说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像此地讲的『悭贪、毁禁、瞋恚、懈怠、散乱』,世间相不取。『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乃至於『般若』,佛法的相也不取,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世间相不取,佛法相你取了,还是不行,你这个心还是在动,不动的是真心,动的是妄心。所以我们今天一天到晚都在妄心里头打转转,没有办法见到这个真心,就是什么?你取相。你怎么取?世间相你也取,佛法相你也取;世间相你也动心,出世间法相你也动心。正因为如此,念佛念一辈子功夫成片都做不到,带业往生都没分,你说可怜不可怜?我们读《金刚经》,佛对须菩提讲的,不是对我讲的,都是存这个心,好像什么?与我没有关系。就没有想到对须菩提讲的,就是对我自己讲的,须菩提接受了,我们就应当要接受,须菩提是给我们做代表人。那样的大善知识都依教奉行,我们难道不学吗?末后这有几行也很重要,从这个文倒数第四行最后一句看起:
【如来如是付嘱。菩萨如是弘持。我等亦当如是领悟。】
在此地,你们能不能体会到这个句子里头,所谓字眼?关键的所在就是「如是」两个字,经一开端「如是我闻」,你看看此地讲的『如来如是』,『菩萨如是』,我们也要如是。「如」是什么?一心,二心就不如。如果用交光大师的话,「舍识用根」就是如,就是「是」;我们还用心意识,那就不如,也不是。如果你要是用根性,根性就是真心,就是一心,见性见色性,色性如见性,见性如色性,色性是见性,见性是色性,这叫如是!这就是证得一心,这是一心境界。因为性如其相,相如其性;性即是相,相即是性,法界是一真。性相不是两桩事情,是一,一如,一是,我们眼前这个境界就是一真法界。我们之所以不能证得,就是我们还是心意识做主;换句话说,我们不能如,也不能是。所以大家著意、著眼的就是在这两个字,千经万论都是说的这个道理。我们在讲席里头,每一会都特别强调这点,实在讲再不开悟,实在是没法子!下面这个两行把整个境界,你看看统统融会成一体。
【若宛转消归。】
这就讲消归自性,闻法要在消归自性,修行要在转识成智,要是最重要的。转识成智是什么?就是用见性见色性,用闻性闻声性,那跟观音菩萨一样,「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观世音菩萨怎么成佛的?就是这样成佛的。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一会用了我们立刻就成了观世音,立刻就成佛,当下即是!所以你要晓得消归自性,千经万论所讲的,全是自己,不是讲的别人,不是讲的外境。你看此地说:
【多宝如来即我全身。】
《法华经》里面讲的『多宝如来』。你想「多宝如来」不是自己,这糟糕了,这两桩事情。这是你三心二意在闻法,难怪你不悟,不开悟难怪你也得不到受用。你不晓得经里面所讲的,多宝如来就是自己全身。
【从容会合。化佛元非外法。】
无量无边的『化佛』不是心外之法,究竟是什么?无量无边的「化佛」,就是自己的后得智。多宝如来代表的就是根本智,根本智是无知,是理体。后得智是从体起用,无所不知,为什么无所不知?因为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心变现出来。你原先迷了不知道一切法都是你自心变现的,所以你在一切…
《妙法莲华经大意(净空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