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讲记(智谕法师)▪P29

  ..续本文上一页数被驱摈出来,使我等远离塔寺。如此等恶事,我等皆当忍受。

  「诸聚落城邑  其有求法者  我皆到其所  说佛所嘱法」

  若有诚心求法者,无论在何处,我皆到其所,为说佛所嘱的实相法。

  「我是世尊使  处众无所畏  我当善说法  愿佛安隐住   我于世尊前  诸来十方佛  发如是誓言  佛自知我心」

  我等是如来使,代佛宣扬实相法。

  何为善说?善说者,能说无性随缘成万法,万法缘成无自性,是为善说。万法缘成无自性,即实相无相;无性随缘成万法,即实相无不相。

  有善说有善义,何为善说?何为善义?无三乘人说三乘人,无三乘法说三乘法,是为善说。虽说三乘人三乘法,皆归第一义空,是为善义。

  

  

  安乐行品第十四      

  

  于事为言,身无危殆曰安,心无忧恼曰乐,身安心乐则弘法之事可行矣。

  约理而言,身业净则无危殆故曰安,意业净则无忧恼故曰乐,三业清净则弘法之事可行矣。

  

   又,安者定行,乐者慧行,行者大慈悲行。末世菩萨传灯续明弘扬《法华》,须具此安乐行。定则其心淡泊,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被境转。慧则达诸法实相,无性空寂,无辱我之人,亦无受辱之我,乃能不受苦,不受乐,不受一切法。不染一切法,无苦无乐,乃名大乐。大慈悲者,菩萨视众生如一子,心无所住,无有分别,不住两边,复不住于中,无行而行,行而无行,度尽无量无数无边众生,而不取众生相,是名大慈悲。

  以上诸义,不出诸法实相。以诸法无非实相故,所以菩萨能住忍辱地,柔和善顺,而不猝暴,心亦不惊,于法行而无行,无行而行,是名安乐行也。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是诸菩萨甚为难有敬顺佛故发大誓愿。于后恶世护持读说是法华经。世尊。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云何能说是经。」

  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先赞发愿弘经诸菩萨,然后请问,菩萨于后恶世云何弘经?于是佛说四安乐行。

  文殊师利菩萨是龙种上尊王佛化身再来,协助释迦牟尼佛度化,所以称为菩萨摩诃萨。

  「佛告文殊师利。若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欲说是经。当安住四法。一者安住菩萨行处及亲近处。能为众生演说是经。」

  菩萨于后恶世,欲说《法华经》,应住四法。一者安住菩萨行处,及亲近处,方能为众生说是《法华经》。

  行处与近处,各家注疏不同。今观经文,知行处系言原则性,亲近处系言行为事相。

  「文殊师利。云何名菩萨摩诃萨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住忍辱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心亦不惊。又复于法无所行。而观诸法如实相。亦不行不分别。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处。」

  云何菩萨行处?住忍辱地者,安忍波罗蜜也。知诸法无非实相,如实知于实相中,无人无法,毕竟空寂。乃能于诸法柔和无违无碍,善顺于实相。若能柔和善顺,则能心不猝暴我慢贡高,复能心不惊疑,不为境转。既知诸法实相无人无法,故能以无住心契无相法,行而无行,无行而行,是故菩萨凡有所行,皆是功德。此则契诸法实相矣。虽契诸法实相,亦不分别是实相非实相,是名菩萨行处。

  此是总表原则,以下亲近处,则分别说明行为及事相。

  安乐行述说身安乐行,口安乐行,意安乐行,誓愿安乐行。此菩萨行处,是为总说。

  「云何名菩萨摩诃萨亲近处。菩萨摩诃萨。不亲近国王王子大臣官长。不亲近诸外道梵志尼犍子等。及造世俗文笔赞咏外书。及路伽耶陀逆路伽耶陀者。」

  菩萨亲近处,是身安乐行。不亲近国王等,是不亲近豪势。不亲近外道等,是不亲近邪见人。

  梵志是婆罗门,婆罗门供奉梵天,十五岁以前,在家修学;十五岁以后,游方修学;四十岁以上可以结婚生子;五十岁以上,出家入山修道。在家修学之婆罗门,称梵志。

  路伽耶陀,世论,又叫顺世论,顺世间说的法。逆路伽耶陀,不顺世间。例如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是顺世间;墨家,非攻、兼爱,是顺世间的。这个就好象印度当时的路伽耶陀。道家,正好相反,清净无为、无欲,就好象当时印度的逆路伽耶陀,一切无为,不入世,不顺世。

  「亦不亲近诸有凶戏相扠相扑及那罗等种种变现之戏。又不亲近旃陀罗及畜羊狗畋猎渔捕诸恶律仪。如是人等或时来者。则为说法无所悕望。」

  不亲近凶险戏者,不亲近屠宰害生业者。

  那罗,又称那罗延,译作力士,即魔术师。

  旃陀罗即屠夫。畜养业及打猎渔捕,皆属恶律仪。

  「又不亲近求声闻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亦不问讯。若于房中。若经行处。若在讲堂中。不共住止。或时来者。随宜说法无所悕求。」

  菩萨应学大乘法,不应亲近二乘。因为菩萨应广度众生,所以不应亲近小乘。在僧房之中,或在经行处或在讲堂,都不和他们共住。如果这些声闻乘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来请法,要随宜说法。佛本说一乘法,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声闻乘的四谛法,随方便而说,说四谛法时,导归大乘。四谛法有大乘和小乘,大乘四谛法有无量四谛、无边四谛,说四谛法诱使他们导归大乘,没有希求。

  「文殊师利。又菩萨摩诃萨。不应于女人身取能生欲想相而为说法。亦不乐见。若入他家。不与小女处女寡女等共语。」

  于女人不取能生欲想相而为说法。能生欲想相者,容貌姿态也。

  「亦复不近五种不男之人以为亲厚。不独入他家。若有因缘须独入时但一心念佛。若为女人说法不露齿笑。不现胸臆。乃至为法犹不亲厚。况复余事。不乐畜年少弟子沙弥小儿。亦不乐与同师。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文殊师利。是名初亲近处。」

  五种不男者:一、生不男,生来男根不发育者。二、犍不男,如阉人。三、不男。四、变不男。五、半不男。

  是名初亲近处。

  「复次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颠倒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所有性。一切语言道断。不生不出不起。无名无相实无所有。无量无边无碍无障。但以因缘有。从颠倒生故。说常乐观如是法相。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亲近处。」

  观一切法空,即毕竟空也。一切法毕竟空,即一切法如实相。因为诸法缘生,法由缘成,故无自性,法无自性故空。空非断灭,所谓法空者,以因缘所成无自性也。法以无性为性故空,而法空者即是缘成。故无性随缘成万法,万法缘成无自性。是知无性随缘,即是随缘无性。无性是空,随缘是有。然无性随缘,则空不可得。随缘无性,则有不可得。一切不可得,是谓毕竟空。故观一切法空,即诸法如实相。

  此如实相,即诸法实相,故不颠倒。以不颠倒是毕竟空义,是不可得义,故湛然不动。以毕竟空故,不可得故,故不退不转,无所有,如虚空。

  以无所有如虚空故,所以言语道断,不生不出不起,无名无相,实无所有,无量无边,无有障碍。但以因缘所成,假现幻有,从众生颠倒见,故说此法也。其实一切法空,不可说也。

  若如是常乐观一切法相者,是名菩萨第二亲近处。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有菩萨  于后恶世  无怖畏心  欲说是经

  应入行处  及亲近处  常离国王  及国王子   大臣官长  凶险戏者  及旃陀罗  外道梵志   亦不亲近  增上慢人  贪着小乘  三藏学者   破戒比丘  名字罗汉  及比丘尼  好戏笑者   深着五欲  求现灭度  诸优婆夷  皆勿亲近」

  今是重颂,皆如长行所释。

  求现灭度。声闻人断烦恼障已,急入涅槃,不度众生,故求现生灭度。所以声闻人只断烦恼障,未破所知障。菩萨则不同,菩萨纵然分破无明,无明既破,当不受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之系缚,但菩萨为度众生故,于是再入生死,乃留爱润生。以爱之一念不断,故不取涅槃。所谓菩萨行空不证,即是此意。

  无明者,所知障也。爱以下者,烦恼障也。是知菩萨虽断所知障,不断烦恼障,留爱之一念润生。若不如此,则与二乘无别矣。菩萨至金刚喻定以后,所知、烦恼二障,一时顿断,转身成无上觉。

  「若是人等  以好心来  到菩萨所  为闻佛道   菩萨则以  无所畏心  不怀悕望  而为说法   寡女处女  及诸不男  皆勿亲近  以为亲厚   亦莫亲近  屠儿魁脍  畋猎渔捕  为利杀害   贩肉自活  衒卖女色  如是之人  皆勿亲近   凶险相扑  种种嬉戏  诸淫女等  尽勿亲近   莫独屏处  为女说法  若说法时  无得戏笑   入里乞食  将一比丘  若无比丘  一心念佛   是则名为  行处近处  以此二处  能安乐说」

  菩萨说法,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故菩萨说法无所畏。又菩萨具十种智力,故说法无所畏。

  余释如长行。

  「又复不行  上中下法  有为无为  实不实法   亦不分别  是男是女  不得诸法  不知不见   是则名为  菩萨行处  一切诸法  空无所有   无有常住  亦无起灭  是名智者  所亲近处   颠倒分别  诸法有无  是实非实  是生非生   在于闲处  修摄其心  安住不动  如须弥山   观一切法  皆无所有  犹如虚空  无有坚固   不生不出  不动不退  常住一相  是名近处   若有比丘  于我灭后  入是行处  及亲近处   说斯经时  无有怯弱  菩萨有时  入于静室   以正忆念  随义观法  从禅定起  为诸国王   王子臣民  婆罗门等  开化演畅  说斯经典   其心安隐  无有怯弱  文殊师利  是名菩萨   安住初法  能于后世  说法华经」

  有为法无为法,悉毕竟空虚伪不实。有为法生灭无常,无常则不存在,因为若存在即是常故。对有为而立无为,有为既不存在,故无为亦无以立。此即一切法毕竟空义。是故不行上中下、有为无为、实不实等分别法。一切无分别,唯有一佛乘故。

  不得诸法,是讲缘起法,法皆因缘而起。「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空法怎么可得呢?…

《妙法莲华经讲记(智谕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