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道源长老)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道源长老民国六十九年二月讲于台北志莲精舍—

  仁光、远悟法师记录

   受业弟子张素贞成文

  悬谈

  今天是农历年刚过,正月初十,大家初次见面,先跟诸位拜个晚年,愿诸位吉祥如意,法喜充满!这次讲经因为各种因缘,只有七天的时间,我就考虑要给大家讲能应时应机的经,想想还是讲普门品好,因为这个年月多灾多难,我们是个凡夫,自己遇到灾难,只有求观世音菩萨来救苦,普门品是专门讲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一部经,所以道源是一再的考虑,才决定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出在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是一部大经,分七卷,有二十八品,一共有七万多字。普门品,在妙法莲华经是第二十五品。妙法莲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最后一部经,是纯圆独妙的一部经。

  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有一个说法偈子:「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年,华严最初三七日。」释迦牟尼佛成了佛,在鹿野苑度五比丘,就开始讲经说法,都是说的阿含经,「阿含十二」,说十二年之久,阿含经是小乘经典,在我们中国大藏经里面就有阿含经,共有四部,叫四阿含,都是小乘经,说了十二年。「方等八」,方等经说八年,「方等」是方正平等的大乘经,这个大乘经是初入的大乘,天台宗给它取个名字叫做通教大乘,通教者就是通于小乘,通于大乘,它是要接小乘的根机,小乘人听了十二年的小乘经,初听大乘经,讲得太高深听不懂,所以先讲比较浅的初步的大乘,讲了八年,故云:「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般若经这就深了,谈得最久,谈了二十二年之久。「法华涅槃共八年」,最后说的是法华经,说了八年,是带着涅槃经说的,涅槃经只说了一天一夜。「华严最初三七日」,这一句应该摆到第一句,可是天台宗的祖师作的偈子,我们不敢改。华严经是最初说的,说三七二十一天,这是释迦佛四十九年说法的偈颂。

  由上面的偈颂计算,释迦佛说法应该是五十年,但是因为释迦佛是腊月(十二月)初八成佛的,那一年不到一个月,而他八十岁涅槃,是二月十五日,那一年只有一个半月,所以按虚岁是五十年,实际只有四十九年说法。因此我们知道,法华经什么时候说的?释迦牟尼佛成了佛,说法四十二年以后才说法华经。

  这部普门品,属于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的第二十五品,虽然我们不知道八年说法华经,究竟是第几年说普门品的,但是我们可以推测,一定是说到最后才说普门品,因为前面说了二十四品,才说普门品,普门品说完还有三品,可能八年说法华经,已经说到第六、七年,也就是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说到第四十七、四十八年才说普门品。

  释迦佛说法的历程,按现在的学历来配合,阿含十二年,等于六年小学;方等八年,等于三年初中;二十二年般若谈,等于三年高中;等到法华经说八年,就等于四年的大学。若按照现在的学历来算,就是到了大学四年级开学,才说普门品,说一年大学就毕业了。

  为什么要把这四十九年说法的年月向诸位详细解释呢?就是大家要了解,普门品是法华经的第二十五品,法华经是纯圆独妙的经典,法华经的普门品是到最后才说的,这是纯中之纯,圆中之圆的经典。我们因为看到普门品,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经文很浅显易懂,以为这部经好象没有什么高深,这是大大的误解,这是最圆最顿,也就是最高最深的一部大乘经。

  法华经讲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功德,是在他的果位上讲的,果位上重事相,救火灾,就救了火灾;救水灾,就救了水灾,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功德。他怎么会救火灾、会救水灾呢?你得去看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那一章,他得了十四种无畏,才能救苦救难。你看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的经文,反而不大好懂,但是它的义理恐没有普门品来得高深,那是在观世音菩萨因位中修行讲的,大多谈理论,谈理论就难懂了。普门品则是完全讲事相,事相很好了解,救火灾就救火灾,救水灾就救水灾,但是他怎样能救火灾、救水灾?你得研究楞严经,楞严经是讲他因位上的功夫,虽然难懂,可是道理并不高深,普门品是从果位上讲好懂,并不浅显。

  讲这一段话,就是先把普门品的地位说清楚,道理的高深说明白,好令诸位对普门品生起一种恭敬心,这是最高深的一部普门品,不是浅显的大乘经,那么你对普门品起一种恭敬心,起一种尊敬心,你念观世音菩萨才能虔诚,才能得到迅速的感应。

  下面开始讲解经题,先讲总题。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妙法莲华经」这五个字,妙法莲华,是别题,经字是通题。别题者,别在此经,其他的经,不叫妙法莲华,譬如阿弥陀经叫做阿弥陀经、金刚经叫做金刚经。经字是通题,通于一切经,阿弥陀经叫经、金刚经也叫经。

  先讲别题,「妙法」两字是法,「莲华」两字是譬喻,佛说的经很多很多,无量无边,但是立题有个规则,叫七种立题,所谓单三、复三、具足一。七种立题经题里面的资料只有三种:就是人、法、喻这三种,单种起名,叫做单三。重复起名有三种,叫做复三。人、法、喻三种具足叫做具足一。

  何谓单三?举个例子:我们常常念的佛说阿弥陀经,上面能说的是佛,佛是个究竟人,所说的阿弥陀,也是个人,叫做单人立题。比如我们诵梵网经,梵网是譬喻,单譬喻立题,叫单喻立题。涅槃经,涅槃是法,就是单法立题,这叫单三。

  何谓复三?就是两种资料重复起来,第一种:人喻立题,比方如来师子吼经,如来是个人,他说法像狮子吼,那是譬喻,叫人喻立题。第二种:法喻立题,比方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波罗蜜是法,金刚是譬喻,这是法喻立题。第三种:人法立题,比方文殊问般若经,文殊菩萨是人,般若是法,这是人法立题。

  何谓具足一?就是人、法、喻三种资料具足起来,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是法,华严是譬喻,佛是人,是人、法、喻三种合起来具足。

  总合起来共有七种立题,「妙法莲华经」是属于法喻立题,妙法是法,莲华是譬喻,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样,金刚是比喻,般若波罗蜜是法,叫法喻立题。

  「妙法」,妙者怎么讲呢?不可思议曰妙,不可心思,不可言议。我们凡夫的心想不到,叫不可思;我们凡夫的语言说不到,叫不可议。议,是言议,不可思议,所以叫做妙。佛经上所说的法字,等于我们中国所说的万事万物的物一样,但是比物字来得宽广,物单指哪个事物,一张桌子,一张凳子,都是万事万物的物。这个法字则包括得更广,事法,桌子、凳子,森罗万象,都属于事法,也就是属于世间法。还有理法,理法就是出世间法。还有世间法的凡夫法,出世间法的圣人法,通通叫法。

  妙法,就是不可思议的法,不可思议的法是什么法呢?心法。佛教讲的心有四种。

  第一、肉团心,就是我们的心、肝、脾、胃、肾五脏之一那个心。那个心是肉团,是身体的一部份,佛经上专门名词它是属于色法,不属于心法,佛经上不讲肉团心。

  第二、缘虑心,攀缘思虑,想来想去,就是我们都知道有思虑、有思想的心,在佛教专门名词叫做第六识。

  第三、集起心,集是会集起来,集聚起来,集诸种子,起是生起、发起。集诸种子起现形,在佛教的专门名词,叫第八识心。第八识能够收集一切种子,由种子再发生现形,发起现形,叫做集起心。

  简单说,心有两种:缘虑心、集起心,详细分有八个识,现在我们不是讲法相宗不讲唯识,不讲肉团心,心只讲两种。佛经上讲的妄想心,就是包括缘虑心和集起心这两种,也就是第六识、第八识两种,合起来都叫做妄想心,简单说,叫妄心。

  第四、真心,真心者,也叫佛性,人人本具的佛性,就是人人本具的真心,因为人人本具,个个不无,我们凡夫不能了解,真心在哪里呢?不能了解,这叫做不可思。那么人人本具,个个不无,是佛说的,可是我们解释也解释不到,这叫不可议。所以「妙法」的「法」,是心法妙,心法是哪个心呢?真心,真心不可思议,所以叫做妙法。现在讲这个妙法,就是讲你、我、大家一切众生,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心法。

  真心之法,怎样妙呢?它具足十法界,即所谓四圣六凡,凡夫六种:三善道、三恶道。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六道凡夫,都在我们心里,叫做心具足六凡。圣人有四种:小乘两种:声闻,缘觉。大乘两种:菩萨、佛。这四种圣人也在我们心里,我们这一个心法,具足六道凡夫之法,也具足四种圣人之法,所以不可思议,所以妙。

  这个心具足十法界,这十法界从哪里来的呢?在理论上讲,在理性上讲,这个心具足的,都是心造出来的。地狱从哪来的呢?我们的心造出来的地狱。你无恶不作,越做越恶,你造了恶业,就得了恶果,你到哪里受这个恶报呢?到地狱里受报,轻一点的,到饿鬼道;再轻一点的,到畜生道,你造了恶法,造出来这三种恶道。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哪来的三善道?我们的心造出来的。你修十种善法,你上天堂受报,天堂从哪来的?从我们自己的心造出来的。记住这一句话,这跟外道不同,外道说天国是上帝造的,佛教不这样讲,是我们的心造的。你造十种善法,你可享受善的果报,造出个天堂出来。你修善法的时候,不断瞋恨,欢喜发脾气,就到阿修罗道受报。如果你是佛弟子,受了五戒,若不是佛弟子,也不造杀、盗、淫、妄的…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道源长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