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为度无尽的众生,所以这就是发了菩提心,行菩萨道的人。第一句,「世界无边尘扰扰」,虚空无边,世界也无边,「世界无边」,都是「尘扰扰」。尘劳扰扰之中,世界是依报,正报就是众生,「众生无数」,在无边世界里面有无数的众生。「业茫茫」,还是无量数的意思,众生,他为什么要当众生呢?因为他造业,造的业也是无量数,「茫茫」,就是无量无边的意思。他怎么会造业呢?因为他有烦恼,三个根本烦恼就是贪、瞋、痴,这三个根本烦恼之中,以贪烦恼为根本的根本,贪烦恼就是贪图五欲,这里面贪爱的爱,又是根本中的根本,爱为生死本,形容爱像一条大河,这条大河甚深无底,叫做「爱河无底」。这无底的大河波浪汹涌得厉害,叫「浪滔滔」,形容众生的爱欲心,是波浪滔滔的样子。因为他的爱欲炽盛就造业,造得茫茫的业,无量无边的业,因为他造了业,就在世界里受无穷无尽的生死。众生的生死无尽,需要菩萨来度,所以这个菩萨就发无尽的心,要度无尽的众生,是故号为无尽意。
无尽意,就是无尽的心,前面跟诸位讲过了,我们要学菩萨发菩提心,我们今天发心,今天就叫菩萨,发了菩提心就叫菩萨,发了菩提心就是要救度众生,菩提心怎样发的呢?观众生苦,起大悲心,有了大悲心,就发菩提心。在普贤行愿品上有这个次第,你因为观察到众生苦,你要拔除众生苦,悲能拔苦,你发大悲心,我要救这些苦众生,你就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什么要上求佛道?为拔除众生的苦,为救度这些苦众生。那么发了菩提心就要度众生,你度多少众生呢?度一个、度二个吗?众生都在受苦,众生无数,无数的众生我通通要度,这就是发广大心。那么你度多久的时间?我要把无数的众生度尽,你既然发了菩提心度众生,众生还没度完你怎么能休息呢?众生无尽,我的菩提心也无尽,尽未来际的度下去,这就叫做长远心。菩提心,要发上求佛道,那就叫第一心。还要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这叫广大心,还要尽未来际的度下去,叫长远心。好不容易发了菩提心,你发的不广大,只度这个众生,不度那个众生,你这叫什么菩萨?那么你要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这就是广大心。众生没有度完你就休息,你叫什么菩萨?所以众生没有度尽,尽未来际的度下去,这叫无尽的心。
以前在这里讲普贤行愿品时,曾跟大家讲过,十大愿王的文,每一段都有这一段结词,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这十条大愿,每一条大愿都是无尽心,一者礼敬诸佛,我要礼敬诸佛,你礼敬几尊佛呢?尽虚空遍法界,尘尘剎剎,无量无数的佛,我通通要礼敬,这叫做广大心。你为什么要礼敬诸佛呢?我为要度无尽的众生,不是为我个人了生死去礼敬诸佛,那是十大愿王,那是普贤菩萨开导善财童子的,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面前,先发了菩提心才去五十三参,每逢遇见一位善知识,都先请求:我弟子善财已经发了菩提心,但是不知道怎么行菩萨行,请你开示?见了每一尊善知识都是这样请求,他是先发了菩提心后再参,五十三参是参学,参学就是参学菩萨行,到最后普贤菩萨,给它归纳起来,叫他发十条大愿,他当然是先发了菩提心的,发了菩提心了,你要发无尽心,礼敬诸佛也是无尽,称赞如来也是无尽。
每一条大愿都有一段结词,你礼敬诸佛礼敬到什么时间呢?「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是乃至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虚空没有了,虚空界尽,我的礼敬乃尽。这个虚空里面有众生,众生界尽,我的礼敬才尽。众生造业,众生的业尽,我的礼敬才尽。众生为什么造业?因为他起了烦恼才造业,众生的烦恼尽,我的礼敬乃尽。我是为众生礼敬诸佛的,就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的礼敬乃尽。
普贤行愿品下面接着还有一段文:「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明知道虚空界不会尽,明知道众生度不尽,众生的业断不尽,烦恼断不尽,我礼敬诸佛永远不尽,这才显起来发这个心发得大!按现在普通的名词赞叹,这才显出菩萨发心的伟大,明知其不尽,一定要叫他尽,这才叫伟大!
「无尽意」是无尽的心,就是个真心,华严经上讲,就是一真法界的心,一真法界的心就是我们人人本具的真心,真心无形无相,要是说个形相:「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横着说,东西南北,四维上下,遍于十方,横着说,就是按空间说,没有边际。竖着说,就是按时间说,过去、现在、未来,「竖穷三际」,穷于过去、现在、未来,这就是真心的样子,本来无形无相,说个形相就是这样。
大乘佛法叫妙法,你要发菩提心度众生,我前面讲过这个道理,以利他为自利,大乘佛法的妙,就妙在这里,你不要怕吃亏上当,你就听佛菩萨的开示,叫我发菩提心,我就发菩提心;叫我行菩萨道,我就行菩萨道;叫我度众生度无量,我就学着度;叫我尽未来际,我就学着尽未来际,这就对了,你不会吃亏上当的。因为我们人人本具的真心,这个真心是遍法界的,「横遍十方,竖穷三际」。但是叫我们凡夫众生起了法执,还起了我执,本来没有法,执着个法,本来没有我,执着有个我,把遍法界的真心,执着到我们身体里面来了。我们还好,转了个人,有五、六尺高,我们的真心遍身体,才有五、六尺高。横着说,不出一码那么宽。那真心有多大呢?遍我们的身体,就这么大。还好没有堕到蚊虫蚂蚁呢!若堕到蚊虫、蚂蚁,那一个身体只有二、三分那么大,一分那么长。把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的真心,挤到蚂蚁身上,就一、二分那么大。众生这个我执,可怜!自己害自己。
这一执着,众生在迷,他没有闻到佛法,他也不晓得真心,堕到畜生道愚痴苦,你跟蚂蚁讲,它怎么听得懂呢?好在我们是人,我们还能听得懂有个真心,但是无始劫来执着这个我,执着习惯了,以为我的身体以外就不是我,硬说我的真心遍法界,横遍十方,十方无数世界在哪里呢?在我心内。无边的世界、无数的众生在哪里?在我的心内。众生造这么多的业,起这么多的烦恼在哪里?在我的心里起。所以度众生,度自己心里面的众生。依着大乘经讲,了解了,做起来还是有个人我执,总觉得我是我,众生是众生。
佛大慈大悲权巧方便开示我们,你发菩提心去度众生,众生无量无边你都得去度,尽未来际的度。那么,你听了佛的开示,你发了大心,要去度这些无量无边的众生,无量无边是横遍十方,你的心就扩大了,不再局限五、六尺身体以内了,为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发广大心,把无始劫来执着到身体里面小的心,把它放大了,这叫发广大心。还有竖穷三际呢?你尽未来际的度,把你的心拉长,一直放大,放大到横遍十方,把它拉长,拉长到竖穷三际,结果证得了自己的一真法界心,证得了真心,这才叫做大乘的妙法。你本来为度众生,尽未来际的度,实际还是度自己,把自己无始劫来的我执、法执度掉了。度掉了怎么样呢?众生空了,众生业空了,众生烦恼也空了,一真法界清清净净现前,自己成了佛。
以上是按「无尽意」三个字,讲发菩提心行菩提道,要发广大心,要发长远心。
再讲无尽意菩萨,他什么时候发的心?这个大家应当不会陌生,大家都会念地藏经,他比地藏菩萨在前发心,地藏菩萨当光目女的时候,遇见一位罗汉福度众生,当时光目女的母亲死了,她悲痛不已,遇见一个罗汉来托钵化饭,她就供养他,供养以后这位罗汉就问:你有什么愿心要求?她回答说:我母亲死了,不知道堕到哪一道?我心里很悲痛,请师父指点迷津。这个罗汉就入定观察,观察到她母亲堕在地狱里受大苦,就告诉她怎么供养佛,怎么礼敬佛,超度她的母亲,她的母亲不久就要来她家里投生,果然不久她的婢女生个小孩,这小孩短命十三岁就死了。后来光目女才发大愿,就是连前面地藏经忉利天宫神通品,所说的婆罗门女发愿都算上,可能还在福度光目女那个罗汉之后,地藏经阎浮众生业感品上有说到。
福度光目女那个罗汉,就是无尽意菩萨,在地藏法会在忉利天已经成了菩萨,那是无量劫以前的事情,他发心比地藏菩萨早,可是地藏经上没有说光目女是跟无尽意菩萨学发菩提心,可能是无尽意菩萨开示的,可能受他的大影响。地藏菩萨成了菩萨的时候,他就发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所以叫大愿地藏王菩萨。众生要度尽,他才能证菩提道,才能成佛,地狱要度空,他才能成佛。地狱度尽度不尽呢?明知道地狱度不尽,他要发这个愿。地狱度空度不空?明知道度不空,要发这个愿,这才叫做大愿。这跟前面讲的,普贤菩萨开导善财童子十大愿王,每一个大愿有个结词:「而众生界不可尽,众生业不可尽,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一样,这才叫大愿,这才叫愿王。这就是中国人所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才是个大人物,明知道世界不能大同,一定要往世界大同做,这才是我们中华文化最高峰。
我前面讲到观世音菩萨发了菩提心,他来救度众生的苦难,我们要是单看普门品的经文,介绍这位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我们就念他的名号,我们就求他救苦救难。这样把法华经变成人天乘的凡夫法,连二乘的道理也没有学到。古人研究经典有个评论,叫做「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你学楞严经要能大彻大悟,那你算是学了楞严经,得了楞严经的利益。「成佛的法华」,法华经上讲的道理,就是叫我们成佛的,不是叫我们单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求他老人家救苦救难,那就变成凡夫法了,所以你要学观世音菩萨发心,你也去救苦救难,你发了菩提心,你要行菩萨道,你也是个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老早就成佛了,他是倒驾慈航,你不也是老早就成了佛吗?所以我们学大乘经,先要学发菩提心,你不发菩提心,天天…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道源长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