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道源長老)▪P5

  ..續本文上一頁爲度無盡的衆生,所以這就是發了菩提心,行菩薩道的人。第一句,「世界無邊塵擾擾」,虛空無邊,世界也無邊,「世界無邊」,都是「塵擾擾」。塵勞擾擾之中,世界是依報,正報就是衆生,「衆生無數」,在無邊世界裏面有無數的衆生。「業茫茫」,還是無量數的意思,衆生,他爲什麼要當衆生呢?因爲他造業,造的業也是無量數,「茫茫」,就是無量無邊的意思。他怎麼會造業呢?因爲他有煩惱,叁個根本煩惱就是貪、瞋、癡,這叁個根本煩惱之中,以貪煩惱爲根本的根本,貪煩惱就是貪圖五欲,這裏面貪愛的愛,又是根本中的根本,愛爲生死本,形容愛像一條大河,這條大河甚深無底,叫做「愛河無底」。這無底的大河波浪洶湧得厲害,叫「浪滔滔」,形容衆生的愛欲心,是波浪滔滔的樣子。因爲他的愛欲熾盛就造業,造得茫茫的業,無量無邊的業,因爲他造了業,就在世界裏受無窮無盡的生死。衆生的生死無盡,需要菩薩來度,所以這個菩薩就發無盡的心,要度無盡的衆生,是故號爲無盡意。

  無盡意,就是無盡的心,前面跟諸位講過了,我們要學菩薩發菩提心,我們今天發心,今天就叫菩薩,發了菩提心就叫菩薩,發了菩提心就是要救度衆生,菩提心怎樣發的呢?觀衆生苦,起大悲心,有了大悲心,就發菩提心。在普賢行願品上有這個次第,你因爲觀察到衆生苦,你要拔除衆生苦,悲能拔苦,你發大悲心,我要救這些苦衆生,你就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衆生。爲什麼要上求佛道?爲拔除衆生的苦,爲救度這些苦衆生。那麼發了菩提心就要度衆生,你度多少衆生呢?度一個、度二個嗎?衆生都在受苦,衆生無數,無數的衆生我通通要度,這就是發廣大心。那麼你度多久的時間?我要把無數的衆生度盡,你既然發了菩提心度衆生,衆生還沒度完你怎麼能休息呢?衆生無盡,我的菩提心也無盡,盡未來際的度下去,這就叫做長遠心。菩提心,要發上求佛道,那就叫第一心。還要度無量無邊的衆生這叫廣大心,還要盡未來際的度下去,叫長遠心。好不容易發了菩提心,你發的不廣大,只度這個衆生,不度那個衆生,你這叫什麼菩薩?那麼你要度無量無邊的衆生,這就是廣大心。衆生沒有度完你就休息,你叫什麼菩薩?所以衆生沒有度盡,盡未來際的度下去,這叫無盡的心。

  以前在這裏講普賢行願品時,曾跟大家講過,十大願王的文,每一段都有這一段結詞,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這十條大願,每一條大願都是無盡心,一者禮敬諸佛,我要禮敬諸佛,你禮敬幾尊佛呢?盡虛空遍法界,塵塵剎剎,無量無數的佛,我通通要禮敬,這叫做廣大心。你爲什麼要禮敬諸佛呢?我爲要度無盡的衆生,不是爲我個人了生死去禮敬諸佛,那是十大願王,那是普賢菩薩開導善財童子的,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面前,先發了菩提心才去五十叁參,每逢遇見一位善知識,都先請求:我弟子善財已經發了菩提心,但是不知道怎麼行菩薩行,請你開示?見了每一尊善知識都是這樣請求,他是先發了菩提心後再參,五十叁參是參學,參學就是參學菩薩行,到最後普賢菩薩,給它歸納起來,叫他發十條大願,他當然是先發了菩提心的,發了菩提心了,你要發無盡心,禮敬諸佛也是無盡,稱贊如來也是無盡。

  每一條大願都有一段結詞,你禮敬諸佛禮敬到什麼時間呢?「虛空界盡,我禮乃盡,以虛空界不可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如是乃至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禮乃盡。」虛空沒有了,虛空界盡,我的禮敬乃盡。這個虛空裏面有衆生,衆生界盡,我的禮敬才盡。衆生造業,衆生的業盡,我的禮敬才盡。衆生爲什麼造業?因爲他起了煩惱才造業,衆生的煩惱盡,我的禮敬乃盡。我是爲衆生禮敬諸佛的,就是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的禮敬乃盡。

  普賢行願品下面接著還有一段文:「而衆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明知道虛空界不會盡,明知道衆生度不盡,衆生的業斷不盡,煩惱斷不盡,我禮敬諸佛永遠不盡,這才顯起來發這個心發得大!按現在普通的名詞贊歎,這才顯出菩薩發心的偉大,明知其不盡,一定要叫他盡,這才叫偉大!

  「無盡意」是無盡的心,就是個真心,華嚴經上講,就是一真法界的心,一真法界的心就是我們人人本具的真心,真心無形無相,要是說個形相:「橫遍十方,豎窮叁際。」橫著說,東西南北,四維上下,遍于十方,橫著說,就是按空間說,沒有邊際。豎著說,就是按時間說,過去、現在、未來,「豎窮叁際」,窮于過去、現在、未來,這就是真心的樣子,本來無形無相,說個形相就是這樣。

  大乘佛法叫妙法,你要發菩提心度衆生,我前面講過這個道理,以利他爲自利,大乘佛法的妙,就妙在這裏,你不要怕吃虧上當,你就聽佛菩薩的開示,叫我發菩提心,我就發菩提心;叫我行菩薩道,我就行菩薩道;叫我度衆生度無量,我就學著度;叫我盡未來際,我就學著盡未來際,這就對了,你不會吃虧上當的。因爲我們人人本具的真心,這個真心是遍法界的,「橫遍十方,豎窮叁際」。但是叫我們凡夫衆生起了法執,還起了我執,本來沒有法,執著個法,本來沒有我,執著有個我,把遍法界的真心,執著到我們身體裏面來了。我們還好,轉了個人,有五、六尺高,我們的真心遍身體,才有五、六尺高。橫著說,不出一碼那麼寬。那真心有多大呢?遍我們的身體,就這麼大。還好沒有墮到蚊蟲螞蟻呢!若墮到蚊蟲、螞蟻,那一個身體只有二、叁分那麼大,一分那麼長。把橫遍十方,豎窮叁際的真心,擠到螞蟻身上,就一、二分那麼大。衆生這個我執,可憐!自己害自己。

  這一執著,衆生在迷,他沒有聞到佛法,他也不曉得真心,墮到畜生道愚癡苦,你跟螞蟻講,它怎麼聽得懂呢?好在我們是人,我們還能聽得懂有個真心,但是無始劫來執著這個我,執著習慣了,以爲我的身體以外就不是我,硬說我的真心遍法界,橫遍十方,十方無數世界在哪裏呢?在我心內。無邊的世界、無數的衆生在哪裏?在我的心內。衆生造這麼多的業,起這麼多的煩惱在哪裏?在我的心裏起。所以度衆生,度自己心裏面的衆生。依著大乘經講,了解了,做起來還是有個人我執,總覺得我是我,衆生是衆生。

  佛大慈大悲權巧方便開示我們,你發菩提心去度衆生,衆生無量無邊你都得去度,盡未來際的度。那麼,你聽了佛的開示,你發了大心,要去度這些無量無邊的衆生,無量無邊是橫遍十方,你的心就擴大了,不再局限五、六尺身體以內了,爲度無量無邊的衆生,發廣大心,把無始劫來執著到身體裏面小的心,把它放大了,這叫發廣大心。還有豎窮叁際呢?你盡未來際的度,把你的心拉長,一直放大,放大到橫遍十方,把它拉長,拉長到豎窮叁際,結果證得了自己的一真法界心,證得了真心,這才叫做大乘的妙法。你本來爲度衆生,盡未來際的度,實際還是度自己,把自己無始劫來的我執、法執度掉了。度掉了怎麼樣呢?衆生空了,衆生業空了,衆生煩惱也空了,一真法界清清淨淨現前,自己成了佛。

  以上是按「無盡意」叁個字,講發菩提心行菩提道,要發廣大心,要發長遠心。

  再講無盡意菩薩,他什麼時候發的心?這個大家應當不會陌生,大家都會念地藏經,他比地藏菩薩在前發心,地藏菩薩當光目女的時候,遇見一位羅漢福度衆生,當時光目女的母親死了,她悲痛不已,遇見一個羅漢來托缽化飯,她就供養他,供養以後這位羅漢就問:你有什麼願心要求?她回答說:我母親死了,不知道墮到哪一道?我心裏很悲痛,請師父指點迷津。這個羅漢就入定觀察,觀察到她母親墮在地獄裏受大苦,就告訴她怎麼供養佛,怎麼禮敬佛,超度她的母親,她的母親不久就要來她家裏投生,果然不久她的婢女生個小孩,這小孩短命十叁歲就死了。後來光目女才發大願,就是連前面地藏經忉利天宮神通品,所說的婆羅門女發願都算上,可能還在福度光目女那個羅漢之後,地藏經閻浮衆生業感品上有說到。

  福度光目女那個羅漢,就是無盡意菩薩,在地藏法會在忉利天已經成了菩薩,那是無量劫以前的事情,他發心比地藏菩薩早,可是地藏經上沒有說光目女是跟無盡意菩薩學發菩提心,可能是無盡意菩薩開示的,可能受他的大影響。地藏菩薩成了菩薩的時候,他就發願:「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所以叫大願地藏王菩薩。衆生要度盡,他才能證菩提道,才能成佛,地獄要度空,他才能成佛。地獄度盡度不盡呢?明知道地獄度不盡,他要發這個願。地獄度空度不空?明知道度不空,要發這個願,這才叫做大願。這跟前面講的,普賢菩薩開導善財童子十大願王,每一個大願有個結詞:「而衆生界不可盡,衆生業不可盡,衆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一樣,這才叫大願,這才叫願王。這就是中國人所謂「知其不可爲而爲之」,這才是個大人物,明知道世界不能大同,一定要往世界大同做,這才是我們中華文化最高峰。

  我前面講到觀世音菩薩發了菩提心,他來救度衆生的苦難,我們要是單看普門品的經文,介紹這位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我們就念他的名號,我們就求他救苦救難。這樣把法華經變成人天乘的凡夫法,連二乘的道理也沒有學到。古人研究經典有個評論,叫做「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你學楞嚴經要能大徹大悟,那你算是學了楞嚴經,得了楞嚴經的利益。「成佛的法華」,法華經上講的道理,就是叫我們成佛的,不是叫我們單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求他老人家救苦救難,那就變成凡夫法了,所以你要學觀世音菩薩發心,你也去救苦救難,你發了菩提心,你要行菩薩道,你也是個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老早就成佛了,他是倒駕慈航,你不也是老早就成了佛嗎?所以我們學大乘經,先要學發菩提心,你不發菩提心,天天…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道源長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