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修行,盲修瞎练,等于蒸沙子做饭,尽未来际也蒸不出饭,所以你要发菩提心,要行菩萨道。
我前面劝请诸位发心,发了心行菩萨道,怎样行呢?你学了大乘佛法,要弘法利生,利益众生怎么利呢?救苦救难是方便,你要讲大乘经给他们听。怎样教化众生呢?你得学讲经,你说我讲不好,讲不好才要学,你要是讲得好就不用学,你就讲吧!所以你要学讲经弘法利生。「法门无量誓愿学」,不是四弘誓愿之一吗?发了菩提心,你不学讲经,怎么弘法?不弘法怎么利益众生?你的菩提心就发了空愿,菩提心不容易发,好不容易你发起来了,你不能发空愿,要「依愿引行,以行填愿。」你发了菩提心,发了菩提愿,发了大愿,就是引菩萨行门起来,「依愿引行」,随力随分的行菩萨道,就是修菩萨行门,依着行门填满我的菩提大愿,这叫「以行填愿」。随力随分去做,好不容易发了一个菩提心,就得脚踏实地的修菩萨道,行菩萨行。
我们没有神通,不能到十方世界去弘法,你先在台湾弘法,台北请我讲经我就到台北讲,台南请我讲经,我就到台南讲,等于十方世界我都讲。香港请我讲经我也讲,美国请我讲经我也讲。讲到什么时候呢?我今年八十一岁了,我也没有休息啊!还在讲,尽形寿,讲到一口气不来,今生讲完了,来生接着讲,尽未来际的讲下去。要这样发心,我们这样才算学发菩提心,才算学行菩萨道,才算学对了,不然,你就学错了!
这是劝请诸位要学讲经,你未学会讲经之前,先请会讲经的法师来讲,学无尽意菩萨,有释迦牟尼佛在讲经,无尽意菩萨来请释迦牟尼佛讲,我们也要学无尽意菩萨,在你没有学会讲经前,知道哪位法师会讲经,就代众生请法,这样你就是当机者,你就是普门品那个无尽意菩萨。
以上把「无尽意菩萨」讲好,下面消文。「即从座起」,因为听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时,菩萨都在各自的座位上听,你要出来请法得有个礼节,你得由本座而起,站起来,「偏袒右肩」,偏,是一边,袒,是露出来,就是袈裟把右肩露出来,因为坐着听经的时候,袈裟是通肩披衣,两个肩膀都盖着,要出来请法行礼的时候,得偏袒右肩。我们中国出家人的服装里面有便服、长衫、海青,这个袈裟用不着通肩披了,一披上就是偏袒右肩,偏袒右肩是什么样子?就是我现在穿的服装这样,右肩膀露出来袈裟,偏到一边,这叫偏袒右肩。「即从座起,偏袒右肩」,表示身业恭敬。「合掌向佛」,向佛,向是对向,合起掌来请佛说法,合掌,是表示一心恭敬。恭敬之心,心无形无相,用什么表示呢?用合起掌来表示意业恭敬。「而作是言」,这是口业恭敬。
「世尊!」称呼一声,叫一声,就像我们弟子向师父说话,先叫一声师父,这是礼貌。称佛为世尊,佛是超九界以独尊,超出九个法界,最尊最贵,九个法界就是:三乘圣人、六道凡夫。六道凡夫属于世间,三乘圣人属于出世间。佛超出九界之上,不但为世间所尊,也为出世间所尊。「世尊」两字就是尊重佛的德号,为世出世间之所尊,故曰「世尊」。
「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无尽意菩萨出来请佛说法,他提出问题?说我们这个法会里,有一位从西方极乐世界来的大菩萨,叫做观世音菩萨,这一位菩萨,他为什么取名叫观世音呢?「以何因缘,名观世音?」这是替众生请问的,明知故问,不是无尽意菩萨不了解,因为有佛在座,请佛金口宣扬,好令众生生信仰心,是替我们众生请问的,下面世尊就答复他了。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佛告无尽意菩萨」,佛对于弟子说话叫下告,这是文字上的礼节。「善男子!」叫他一声,善男子,是赞美之词,就是你是一个很好的男子,能替众生请法,赞美他。「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这是接着答复他提出来的问题,这个菩萨为什么叫做观世音?假「若有无量百千万亿」的「众生」,简单说,就是无数的众生。百千万亿,亿是大数目名词,不是一亿、两亿,而有万亿,不是一万亿、两万亿,而有千万亿,再加个「百千万亿」,再加个「无量」,无量也是大数目名词。我们不去详细解释这个文字,就是说有无量无数的众生。
「受诸苦恼」,「诸」是众多之意,因为他是个众生,众生就是受苦恼,受苦恼受得很多很多,叫受诸苦恼。在娑婆世界的众生,苦恼多,所谓三苦、八苦、无量诸苦,那么他受了苦恼,怎么解脱呢?
「闻是观世音菩萨」,闻,是听说,这个苦恼众生,他听说有一个菩萨,叫做观世音菩萨,只要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字,就能够解脱苦恼,他听说就相信,相信了就念。「一心称名」,称,是嘴里称,称名,就称:「南无观世音菩萨!」这一称名,观世音菩萨就知道了。
「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观世音菩萨用智慧观察他的音声,不用耳朵闻,用智慧观,观这个音声,「观世音」,这个众生就是世间的音声,观到世音了,所以他才叫做观世音。那么,他观及众生称名的音声,「皆得解脱」,这解字念「ㄒ ㄧㄝˋ 」,是任运自然的意思,众生的苦恼,任运自然就解脱了,自然就脱离苦恼。「以是因缘,名为观世音。」
这一段经文,我前面先跟诸位介绍过,普门品的经文翻译得很浅显,而且在菩萨的果位功德说的经文,都是照事相上说的,很好了解。但是有几点要注意的地方,第一、要知道我们也是个苦恼众生,我们就在受苦恼,我们的苦恼怎样能得解脱呢?我们就要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才能得解脱,这是自利。第二、我们再观察无量无数的众生都在受苦恼,而且受的苦恼很多,叫「受诸苦恼」,无量无数的众生受诸多苦恼,怎样能使无量无数的众生得到解脱?有什么法门教给他呢?你就传这个法门,这叫普遍救苦的法门,就是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这是利他,这一点要先注意学到。
我接着刚才劝请诸位学讲经,其他的经不好讲,普门品好讲,你就先学讲这一部普门品,到处去讲,等于到十方世界去讲,年年讲,等于尽未来际的讲,你就介绍观世音菩萨给一切众生听,他听到了,就是「闻是观世音菩萨」,他有了苦有了难,就知道一心称名,就能解脱苦难,这不是救度众生吗?这不是自利利他吗?
在经文上还有一个字,要注意「闻是观世音菩萨」的「闻」字,闻就是善根,没有善根,听不到观世音菩萨的名字,要有善根才能听到。我们在座的诸位,不是今天才闻到,多少年以前可能就闻到了,这就证明诸位都有大善根,不要轻视自己,有了善根要栽培自己的善根,要长养自己的善根,等于菩提树发了苗,你要好好的灌溉浇水,让它越长越大,长成菩提树,将来才能开花结果,所以你我大家都有善根,不要把自己的善根糟蹋了,没有善根,闻不到观世音菩萨的名字,所以这个「闻」属于善根。「闻是」,是,就是此,就是这,你闻到这一位观世音菩萨的名了,就「一心称名」,称名是属于口,一心是从心里念出来的,一心称名。还要特别注意「一心」两个字,什么样的心叫做一心呢?没有散乱的心,叫做一心;没有二念的心,叫做一心。
我们众生的心叫妄想心,妄想心就是散乱心,无始劫来就打妄想,打成习惯,白天一整天不会休息,你不叫它想它要想,夜里睡觉作梦还在想,想习惯了。现在我听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我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称名是念,念是用心念,一面念一面打妄想,这不叫一心,而且你要是初用功,可要知道,越念还杂念越多,有人说:「糟了!我不念观世音菩萨,妄想还少一点,这几天好不容易发起个道心,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越念妄想越多!这不是糟了嘛!」你不必害怕,这是应当有的一个过程,因为你以前没有注意过妄念,如今你注意了,你才知道散乱。
这妄念从哪儿来呢?是因为我们有八识,八识等于一个仓库,里面储存的全是些妄念的种子,那个种子起了现形,打妄想。八识里面存的种子,不是今生今世,是无始劫来熏习的,种子多得很,都是一些妄念的种子,都是散乱的种子,你不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没有刺激到那妄念的种子。你一念,刺激到它了,它不起现形也要起现形,妄念反而多起来了。你不要怕,你只要认真的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念几天,妄念就慢慢少下来了,慢慢的只存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这一个心,这就是一心,没有散乱的心。那么还要再进一步,没有二念,叫做一心。二念,就是还有两个妄念,这两个妄念,不学大乘佛法还不好解,不是东想西想,还存两个妄念,就是存了能、所这两个念头,有个能念的心,还有个所念的菩萨。你以为只有一个念了,我现在妄念不起,我只要拿起念珠来,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心里清清净净,就是一句观世音菩萨的名号现前,以为这叫做一心,这是没有散乱心了,还有个能念的心,还有个所念的菩萨在,有个能、有个所,不还是二吗!这有二念,还不叫一心。要念到能所双亡,能所这两个念头皆空,才叫做一心,这个时候我们的真心现前了。
说是简单,念观世音菩萨要念到这样就难了,要怎样才能念到这样呢?有个方法,就是要「至诚」,你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要至诚恳切的念,我的苦难只有观世音菩萨能救,那是我的大救星,是我的大恩人,离了观世音菩萨,我就不能解脱苦恼,这样至诚恳切的念,把散乱心先降伏住了,散乱心不起,再念,念到没有能念的心,所念的菩萨,念到一心无二念的那个一心现前了,这个时候感应道交,你的心就是真心现前了,跟观世音菩萨的心根本没有两样,观世音菩萨的心跟你的心通了。
这个时候你一心称名,没有二念的这个心,一心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观世音菩萨感应道交,「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即时,是没有两个时…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道源长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