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道源长老)▪P16

  ..续本文上一页念观世音菩萨,脱离刀兵劫,那就众怨悉退散。

  这一首偈颂是别明的偈颂,一条一条的灾难分别说明,应该摆在什么地方呢?应该摆在前面别明的最后一个偈,就是「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再加上「争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世音力,众怨悉退散。」因为这一首偈句以后就是总说了,就是「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那么怎么摆到这个地方呢?要知道姚秦时代,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经文都是抄写的,抄写的人抄错了,这一个抄错了,后来的人辗转传抄,就依着这个本子作蓝本抄下来了,后来研究普门品知道错了,谁也不敢改,为什么不敢改?经上的字,错字不敢改,错句不敢改,为什么不敢改?因当时以为它错了,你改了,到后来再研究发觉没有错,你改错了,那么罪过无边,所以经上的错字错句不敢改。如果有错字,你把它批注到经文的天顶上,就说这个字疑是某一个字,把它注明就好,不能改掉那个字。像这个偈颂,讲解的时候说明应该在前面,在别明「云雷鼓掣电」那偈颂后面,说明就好了,不能更改。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

  还是赞叹观音菩萨功德,劝导我们要常念观音菩萨的圣号。「妙音」,观世音菩萨这个音,是不可思议的音,叫妙音。「观世音」,他能观照世间众生念他名号的音声,就能救苦救难。「梵音」是清净的音声,「海潮音」,是应时之音,海潮,中午叫做午潮,半夜里叫做子潮,应时要发出海潮,坐海船的人都知道,住海边的人都知道,它应时。半月还要来一次大潮,这叫做朔望潮,也是应时的。你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应时解除你的痛苦,解除你的灾难,等于海潮音一样。「胜彼世间音」,你念观世音菩萨一句声音,胜于世间一切音声。「是故须常念」,以是之故,你要常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

  前面我讲的时候,就随时提醒诸位注意,到你遭急难的时候,念一声观世音菩萨就得救,但是需要常念,不常念,到你遭灾难的时候,你想不起来念,我已经说过好几遍,叫你要常念。这总结世尊再劝导我们要常念,常念还包括前面的功夫,要常念,还要恭敬,还要礼拜,还要供养。要常常恭敬,常常礼拜,常常供养。

  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

  这是劝我们坚固信心,「念念勿生疑」,你念观世音菩萨,你可不要起一念的疑心,念观世音菩萨,你不能动疑心,念念都不能动疑心,要纯粹的信心,那才能有感有应,才能感应道交。为什么不能生疑呢?「观世音净圣」,观世音是清净的圣人,尤其是果后行因的菩萨,成了佛再来示现菩萨,专为救苦救难。「于苦恼死厄」,于苦恼现前,丧身失命的死厄现前,「能为作依怙」,「作依怙」就是能保护你,能够搭救你。

  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再赞叹观音菩萨,叫我们顶礼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具足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他有大慈悲之眼,看我们众生,等于父母爱儿女那样。「福聚海无量」,他不但有大智慧、有大功德,而且有大福报。「福聚」像大海无量无边一样。「是故应顶礼」,以是之故,这样一个大功德、大福报的大菩萨,你不应该顶礼吗?应该顶礼,所以前面劝我们常常念,还要常常顶礼。

  普门品两大段经文,前面长行,第二段偈颂都说完了,这时候再把它总结起来。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这时候有位大菩萨从他本座站起来,「前白佛言」,走到佛的面前,跟佛仰白说话,持地菩萨怎么取这个名呢?他过去行苦行,单平地,道路不平,他自己发心去平地,平了很多年,这个时候他遇见了佛,佛说:「你在干什么呢?」他说:「我在平地。」佛说:「你平地,你要平你的心地,心地要平,大地就平。」他因为平地平久了,功行深了,佛这么一说,他就开悟了,因此之故,叫做持地菩萨,第一先是修持心外的大地,再进一步,修持自己心地,叫做持地菩萨。

  「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称呼一声,「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这个功德我们都得到了。假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听到观世音菩萨这一品经文,听到他的「自在之业」,就是神通之力,「业」是他的清净业,叫做自在之业。「普门示现」,普遍的法门示现,无剎不现身,这是他的神通力,总而言之,要是众生听到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一品经文,当知这个人「功德不少」,功德不少,就是功德甚多。

  「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证明功德不小,佛说此普门品时,在这个法会之中有八万四千众生,通通发了大菩提心,叫做「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成佛的心,叫做无上正等正觉之心,「无上正等」再发「无等等」就是「无等之等」,没有哪一等的心,超过成佛的大菩提心了。

  那么诸位都听到普门品了,都应该「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大菩提心,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就是大菩提心。

  全部普门品讲演已竟。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道源长老)》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