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道源长老)▪P15

  ..续本文上一页苦不救,管你什么苦都救。三恶道的苦救,生死之苦也救,用什么法门救呢?没有两个法门:「南无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救火难、救水难,没有两样:「南无观世音菩萨」。救三恶道的苦,等你堕落三恶道,你根本不知道念观音菩萨了,救你可真是不容易,你现在就念观音菩萨,常常念,根本不会堕落三恶道,为什么呢?前面讲的经文不要忘记,他能够消除三毒,你怎么堕落三恶道呢?你起了贪、瞋、痴三毒,造了恶业才堕落三恶道,你把三个根本烦恼断掉,根本不造恶业,没有恶因,哪里得恶果呢?还是那一句观世音菩萨救的。生老病死,了生脱死怎么了呢?还是念观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能消除根本烦恼,枝末烦恼当然都消除了,没有烦恼,怎么会流转生死呢?烦恼是个因,生死是个果,烦恼都除掉了,哪有生死呢?没有第二个法门,你要相信,丝亳不要动摇。念念不要生疑,什么苦都救,三恶道不会堕落,生死会了脱。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劝我们发愿,瞻仰观世音菩萨,「真观」就是真空观,观字念去声「ㄍㄨㄢˋ 」,观字念平时念「ㄍㄨㄢ 」,观是眼睛看见,心里想叫「ㄍㄨㄢˋ」。观想是心里在用功,用什么功呢?第一个功夫,修真空观,真空观,空一切境界相,人人物物种种境界相,当体都是空的。我们是依着经上这么解,经上说的是佛的境界、菩萨的境界,我们空不掉啊!你得修这个真空观想,常常观想,一切境界当体皆空,怎么当体皆空?一切法皆从因缘生,没有本体,没有自性,岂不是空的吗?常常修真空观,把一切境界相空掉。一切境界相空掉了,再跟着修「清净观」,清净观还是真空观,但是再进一步,连真空观你也不要着相。着相,一切境界相都空了,落了一个真空观的相,所以再进一步修清净观,一切法都把它空掉。

  「广大智慧观」,这就是妙有观,二乘人修的叫做智慧观,大乘的佛菩萨修的是广大智慧观。二乘人修的真空观,证到真空的境界,他就了生死出三界,他不发心度众生,他发不起来妙有观,所以他的智慧叫小乘智慧。大乘的智慧以真空观,为初入门的观想,证到真空以后要起妙有的,叫真空不空即是妙有,这就属于广大智慧,是属于佛菩萨的智慧,没有妙有观,不能度众生。

  「悲观及慈观」,悲能拔苦,慈能与乐,平常讲大慈大悲,慈在前面,悲在后面。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悲在前,慈在后,为什么颠倒过来呢?观世音菩萨是偏重于大悲,叫大悲观世音,他是急于救众生的苦难,众生在那里受苦,你给他什么乐,他也不能享受,世间乐,他不能享受,佛法的乐,他也不能享受,为什么?他在受苦受难,所以先要行悲观,拔除他的痛苦,把他的苦拔掉了再与乐,「悲能拔苦,慈能与乐。」所以先说悲,后说慈。

  「常愿常瞻仰」,把这一个偈颂总结起来,劝导我们众生,观世音菩萨是个大菩萨,他这五种观都成就了,具足五种观的这个大菩萨,你应该发愿,发愿干什么呢?要瞻仰这位大菩萨,瞻,是瞻视,眼睛看叫瞻视;仰,是景仰,心里想叫景仰,看见观音菩萨的相,前面经文「闻名及见身,能灭诸有苦。」你见了观世音菩萨的相,你要瞻视,抬起头来看看,就能灭除你的苦恼,眼睛看了,你心里要景仰,景仰这位大菩萨,真是功德巍巍,不可思议,具足五种观想的大菩萨,要心里景仰观世音菩萨。

  再进一步解释,这五种观想,是观世音菩萨修行的法门,观音菩萨怎样成就观音菩萨呢?他修五种观想成就的,但是观音菩萨的因行是详于楞严经,他修耳根圆通,耳根圆通怎样修法?楞严经都有详细的说明,到了普门品,是说他果位的功德,不谈他因位的行门,这个偈颂怎么又说起观音菩萨修五种观想呢?是叫我们学观音菩萨修行。前面念观世音菩萨是救急难的,你修五种观想,除你的急难还来得及吗?你念一声观音菩萨,耶!苦难救了,你怎么修呢?你学观音菩萨修,先修真空观,再修清净观,再修广大智慧观,学观音菩萨修悲观,修慈观,救度一切众生,教我们学大乘法门,教我们学观世音菩萨。「常愿常瞻仰」,你常常发愿学观世音菩萨,常常瞻视景仰观音菩萨,效法观音菩萨,要跟观音菩萨学着修行。

  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这是说观世音菩萨的光明普照,观世音菩萨放出来的光是清净光,清净光没有染垢,叫做「无垢清净光」,染垢是什么呢?染垢是无明烦恼,观世音菩萨把烦恼断尽,无明破尽,他的真心清净,真心本来光明的,被无明烦恼障蔽到了,等到把烦恼断尽了,无明破尽了,真心清净了,无垢了,真心无垢,光明完全显发出来,叫「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放无垢清净光,等于一个太阳,但是他这个太阳,不是世间的太阳,是智慧的光明,叫做慧日,慧日是智慧的光明,能够破诸暗,破诸暗,就是破诸烦恼,破诸无明。

  「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灾风火,是风灾、火灾,观世音菩萨能够降伏风灾、火灾,降伏叫伏,伏除,降伏了就能断除掉,叫做伏除风灾、火灾,包括前面所说的一切灾难都能伏,他怎么伏?一切灾难,众生灾难从哪儿来的呢?通通从无明烦恼生出来的,无明烦恼就是诸暗,等到慧日一照,诸暗没有了,无明烦恼照空了,哪还有什么风灾、火灾降伏不了呢?所以「普明照世间」,智慧光明普照于世间,救度一切众生苦。

  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大悲观世音,悲是他的本体,悲心常常现前。戒雷震,他要救度众生,令众生了脱生死,先要教化众生严持戒律,这个戒律等于打雷能震动世界一样,叫做戒雷震。为什么教化众生先持戒呢?你遭了风灾、火灾,念个观世音菩萨就消除了,以后还有灾难,尤其生老病死的灾难,你非断除烦恼,不能了生死。烦恼从哪来呢?烦恼都从贪、瞋、痴来的,贪、瞋、痴一起,就造恶业,造了恶业就遭灾难,流转生死,受苦无穷。怎样能断除烦恼呢?你持戒,所以佛有四众弟子,出家二众:比丘、比丘尼。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修定、修慧,不分出家在家,怎样分出家、在家呢?持戒不同。戒律为第一,出家有出家的戒,在家弟子,有在家弟子的戒律,你逼他先持戒,而后才能够断烦恼。你想断烦恼,天天为非作恶,增加烦恼,怎么能断烦恼呢?戒律的功能,防非止恶,不要为非作恶,这就叫做戒,不为非作恶,不造新的烦恼,慢慢旧的烦恼也清了,慢慢断尽了,不是了生脱死吗?所以持戒为第一。

  无论出家戒、在家戒,第一条戒,戒杀,为什么要戒杀呢?众生最重视生命,天下最残忍者是杀生,众生最宝贵的最尊贵的莫过于生命,生命只有一个,你偷盗他的钱财,他还能找回来,你把他的生命断了,他找不回来了,最尊贵的莫过于生命,最悲惨最惨痛的,莫过于杀伤众生的生命。我们要学佛救度众生,救度众生救不了,你还忍心去杀害众生吗?所以第一要戒杀。

  古人说:「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夫夜半声。」世上刀兵劫,就是打仗,两方军队打起来了,我们不是当兵的,结果把我们挟到里面去丧身失命,惊魂失魄,逃命没有个地方,这个时候,真是恐怖现前!会念观音菩萨的,还可以念一声得救,众生平常没有闻到观音菩萨,闻到观音菩萨没有常念,到这时候想不起来,只有害怕,只有恐怖!这些刀兵劫从哪来的呢?你听那屠夫杀猪的,夜半声,就是半夜的声音,杀猪都是半夜杀,因为天亮了要拿去卖肉,猪叫得惨不忍闻,但是屠夫无动于衷,照杀不误,造这些杀业,不遭刀兵劫吗?

  还有两句:「欲免世上刀兵劫,除非众生不吃肉。」要想免除世间的刀兵劫,世界太平,永远不打仗,除非众生不吃肉,全世界的众生都吃常素,就不会打仗。这就是众生要吃肉,屠夫才杀生,你要吃猪肉,他为你杀猪;你要吃牛肉,他为你杀牛。大家都吃素,他也不杀了,没有造杀生的因,怎么能遭刀兵劫的果呢?但是众生可怜愚痴,他畏果不畏因,畏是畏惧,等到遭了刀兵劫,要生命的时候,他害怕了,逃命来不及。平常吃肉很香,猪叫得惨不忍闻,屠夫听见无动于衷,爱吃肉的人也无动于衷,听习惯了,惨痛归它惨痛,我吃肉照吃不误,这叫畏果不畏因。佛菩萨不是,菩萨是畏因不畏果,他研究出来了,怎么遭这个苦果呢?是你造了苦的因,造苦的因从哪里造呢?你爱吃肉才杀生,才遭刀兵劫,所以你不要吃肉,不要杀生,自然不会遭刀兵劫,一切苦难都从这里推,不造恶因,不得恶果,要持戒。

  「慈意妙大云」,观音菩萨有大悲,他也有大慈,慈意,就是大慈之心,意就是心。妙大云,等于天空的七云彩,这是个不可思议的大云,云是普覆之意,普遍罩着大地,观音菩萨的大慈心,是普照大地一切众生。「澍甘露法雨」,他要说法给众生听,传戒给众生受持,救众生的苦难,等于澍甘露法雨一样。「灭除烦恼焰」,救众生的急难,遭水、火灾的急难救了,能灭你的烦恼,根本救你的苦,烦恼可厉害,等于猛火一样,等于火焰一样来烧众生,能澍甘露法雨,把你的烦恼焰灭除掉了,这是根本救苦。

  争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

  「争讼」,打官司,「经官处」,到官厅里,到法院里,这也是个灾难,叫做争讼,打官司的灾难。「怖畏军阵中」,这就是刀兵劫,两边打仗把你挟到里边去了,生大怖畏。「念彼观音力」,这时候你遭了打官司的灾难,遭了两边打仗的灾难,你只要一心念观音菩萨。「众怨悉退散」,冤仇通通退散了。为什么对方跟你打官司呢?因为你跟他有冤仇,你念观世音菩萨,他也起了慈心。挟到军队里,结果你不打仗,别人把你打死了,因为那个打仗的人,跟你前生前世结的冤,你…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道源长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