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道源長老)▪P16

  ..續本文上一頁念觀世音菩薩,脫離刀兵劫,那就衆怨悉退散。

  這一首偈頌是別明的偈頌,一條一條的災難分別說明,應該擺在什麼地方呢?應該擺在前面別明的最後一個偈,就是「雲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再加上「爭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念彼觀世音力,衆怨悉退散。」因爲這一首偈句以後就是總說了,就是「衆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那麼怎麼擺到這個地方呢?要知道姚秦時代,印刷術還沒有發明,經文都是抄寫的,抄寫的人抄錯了,這一個抄錯了,後來的人輾轉傳抄,就依著這個本子作藍本抄下來了,後來研究普門品知道錯了,誰也不敢改,爲什麼不敢改?經上的字,錯字不敢改,錯句不敢改,爲什麼不敢改?因當時以爲它錯了,你改了,到後來再研究發覺沒有錯,你改錯了,那麼罪過無邊,所以經上的錯字錯句不敢改。如果有錯字,你把它批注到經文的天頂上,就說這個字疑是某一個字,把它注明就好,不能改掉那個字。像這個偈頌,講解的時候說明應該在前面,在別明「雲雷鼓掣電」那偈頌後面,說明就好了,不能更改。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

  還是贊歎觀音菩薩功德,勸導我們要常念觀音菩薩的聖號。「妙音」,觀世音菩薩這個音,是不可思議的音,叫妙音。「觀世音」,他能觀照世間衆生念他名號的音聲,就能救苦救難。「梵音」是清淨的音聲,「海潮音」,是應時之音,海潮,中午叫做午潮,半夜裏叫做子潮,應時要發出海潮,坐海船的人都知道,住海邊的人都知道,它應時。半月還要來一次大潮,這叫做朔望潮,也是應時的。你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應時解除你的痛苦,解除你的災難,等于海潮音一樣。「勝彼世間音」,你念觀世音菩薩一句聲音,勝于世間一切音聲。「是故須常念」,以是之故,你要常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

  前面我講的時候,就隨時提醒諸位注意,到你遭急難的時候,念一聲觀世音菩薩就得救,但是需要常念,不常念,到你遭災難的時候,你想不起來念,我已經說過好幾遍,叫你要常念。這總結世尊再勸導我們要常念,常念還包括前面的功夫,要常念,還要恭敬,還要禮拜,還要供養。要常常恭敬,常常禮拜,常常供養。

  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于苦惱死厄,能爲作依怙。

  這是勸我們堅固信心,「念念勿生疑」,你念觀世音菩薩,你可不要起一念的疑心,念觀世音菩薩,你不能動疑心,念念都不能動疑心,要純粹的信心,那才能有感有應,才能感應道交。爲什麼不能生疑呢?「觀世音淨聖」,觀世音是清淨的聖人,尤其是果後行因的菩薩,成了佛再來示現菩薩,專爲救苦救難。「于苦惱死厄」,于苦惱現前,喪身失命的死厄現前,「能爲作依怙」,「作依怙」就是能保護你,能夠搭救你。

  具一切功德,慈眼視衆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再贊歎觀音菩薩,叫我們頂禮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具足一切功德。「慈眼視衆生」,他有大慈悲之眼,看我們衆生,等于父母愛兒女那樣。「福聚海無量」,他不但有大智慧、有大功德,而且有大福報。「福聚」像大海無量無邊一樣。「是故應頂禮」,以是之故,這樣一個大功德、大福報的大菩薩,你不應該頂禮嗎?應該頂禮,所以前面勸我們常常念,還要常常頂禮。

  普門品兩大段經文,前面長行,第二段偈頌都說完了,這時候再把它總結起來。

  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衆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說是普門品時,衆中八萬四千衆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這時候有位大菩薩從他本座站起來,「前白佛言」,走到佛的面前,跟佛仰白說話,持地菩薩怎麼取這個名呢?他過去行苦行,單平地,道路不平,他自己發心去平地,平了很多年,這個時候他遇見了佛,佛說:「你在幹什麼呢?」他說:「我在平地。」佛說:「你平地,你要平你的心地,心地要平,大地就平。」他因爲平地平久了,功行深了,佛這麼一說,他就開悟了,因此之故,叫做持地菩薩,第一先是修持心外的大地,再進一步,修持自己心地,叫做持地菩薩。

  「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稱呼一聲,「若有衆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這個功德我們都得到了。假若有衆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聽到觀世音菩薩這一品經文,聽到他的「自在之業」,就是神通之力,「業」是他的清淨業,叫做自在之業。「普門示現」,普遍的法門示現,無剎不現身,這是他的神通力,總而言之,要是衆生聽到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一品經文,當知這個人「功德不少」,功德不少,就是功德甚多。

  「佛說是普門品時,衆中八萬四千衆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這證明功德不小,佛說此普門品時,在這個法會之中有八萬四千衆生,通通發了大菩提心,叫做「發無等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是成佛的心,叫做無上正等正覺之心,「無上正等」再發「無等等」就是「無等之等」,沒有哪一等的心,超過成佛的大菩提心了。

  那麼諸位都聽到普門品了,都應該「發無等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發大菩提心,發上求佛道,下化衆生的心,就是大菩提心。

  全部普門品講演已竟。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道源長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