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断除三种根本烦恼,也就是包括一切烦恼。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这就是贪烦恼,贪烦恼以淫欲最重,「多于淫欲」,三个根本烦恼:贪、瞋、痴,众生不一样,有的贪心多,有的瞋心多,有的愚痴心多。在贪烦恼之中也不一样,有的喜欢贪色,有的喜欢贪财,这个众生多于淫欲,那么多于淫欲怎么办呢?你就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普门品上告诉我们修行的法门,就是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你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你就能远离淫欲烦恼了。
这经文上加了功夫要注意,前面只劝我们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念不是口称,而是心里念,要一心念。这个地方加个「常」字,一心念,念一天、念两天呢?要常常念,常常念还要加功,加一个「恭敬」,你常常念,念的好象成了每天的例行公事一样,一天念一千声或三千声,数念珠,数完就算了,没有恭敬,这个不见效力的。要「常念」,还得「恭敬」,这样你就能把淫欲烦恼给远离了。
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
有的众生瞋恚烦恼多,喜欢发脾气,控制不住,自己也知道不对,到时候就要发脾气,怎么办呢?你就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你慢慢的瞋恨心就减少,慢慢就远离了。
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愚痴」也叫邪见,有的众生愚痴邪见多,不起正见,他也想听经,也想明白佛理,但是他一解都解到一边去,愚痴邪见多,自己很苦恼,怎么办呢?你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你就会开了智慧,起了正知正见。
以上是解脱贪、瞋、痴三种根本烦恼,也叫三毒,可以解脱三毒。下面是结叹。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
结叹,总结赞叹,劝导我们常念,「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威神力再加个「大」,就是前面「巍巍如是」那个「巍巍」的意思。「大威神力」,不但能救火灾、救水灾,救七种灾难,而且能断除三种根本烦恼,能解脱三毒之难。贪、瞋、痴三毒是根本的灾难,前面火灾、水灾,都是我们造业招来的,你怎么会造业呢?因为你有烦恼,烦恼众多,主要有三个根本烦恼,就是贪、瞋、痴,你有贪、瞋、痴三个根本烦恼,行恶业才招灾难的。所以你能把三个根本烦恼远离,什么灾难都远离了,所以这个威德神通之力大了。「多所饶益」,饶,就是多,多多的利益众生。「是故众生,常应心念。」众生你听到这里应该启发信心,应该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要常念,常常应当,要心念,念从心不从口,口里叫称名,要心里念。
解脱贪、瞋、痴三毒之难,最大的饶益,就是了生脱死,我们在三界之内,受这些灾难,最大的灾难是流转生死,你怎么会流转生死呢?因为你有烦恼,你把烦恼解脱了,生死了脱,超出三界,脱出轮回了,那还有什么灾难呢?所以这才是「多所饶益」。要了生脱死,修其他法门,修起来很难,你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很容易,你只要一心的念,就把三种根本烦恼给念掉了,三种根本烦恼解脱了,一切烦恼都解脱了,不是生死了脱了吗?
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
前面所讲的观世音菩萨,能救七种灾难,能除三毒,三毒就是三个根本烦恼,这地方讲应二求,求男得男,求女得女。
「若有女人」,这个女人是结了婚的女人,生男育女,是夫妻两人的事情,为什么不说男人求孩子,只说女人呢?因为社会上自古皆然,都是批评女人的,到现在医学进步了,知道不能生孩子的问题,不完全在女人,有的要怪男人,可是医学进步了,社会观念并没有进步,到现在不生孩子,社会上还是怪女人。所以女人不生孩子,心理负担太重了。第一、她嫁到丈夫家里,她的公公婆婆,娶了儿媳妇,天天希望抱孙子,结婚一年、两年、三年没有生,就受公公婆婆的批评指责,受不完的闲气,他们怪媳妇不生,不会怪他的儿子,亲戚朋友通通这样批评:「某人结婚了,娶了媳妇,怎么几年了,不生孩子呢?」都是怪女人,从释迦佛的时候,一直到现在还是这样,所以女人要是不生孩子,她心理上的负担太重了。那么想生孩子,上哪儿求个孩子呢?现在医学进步去求医生,可是医生还是帮不上忙,怎么办呢?你就要求观世音菩萨,前面所讲的救七难,除三毒,人力办不到,只有求菩萨了,就是前面七难人力能办得到的,你尽管办人事。人力办不到的,你只好求菩萨,现在医学进步,你求医生,医生办不到,还是不生,你就求观世音菩萨。
「设欲求男」,设是假设,欲是愿意,假设你愿意求一个男孩子,「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要注意这个功夫,一层比一层加深,前面要除三毒,要「常念恭敬」,带着常念恭敬的功夫,你要常常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要一心的念,还要恭敬的念。这里你想要求男孩子,你得加点功夫,要「礼拜」观世音菩萨,你一定非得在家庭里供个像才可以,要是你与寺院做邻居,寺院里面有供观世音菩萨像,你家庭不供也可以,寺院的总比较清净!可是如果距离寺院太远,你礼拜就不方便了,一定要在家庭里面设立一个佛堂,供个观世音菩萨像,泥塑的也好,木雕的也好,或者彩色印出来的观音像都可以,在家里总要供个观音菩萨像,礼拜,要至诚礼拜,要供养,供养观世音菩萨像,烧香、献花、供水、供水果都是供养。总而言之,要恭敬、要虔诚。带着前面「常念恭敬」,这里再加上「礼拜」加上「供养」,那你就有感应了。「便生福德智慧之男」,就可以生个男孩子出来了。
附带劝请诸位居士,你家里已经有了佛堂,最好能供观世音菩萨像。要是你家庭里还没有佛堂的设备,我附带的劝请,最好你能设备一间佛堂,当然有世俗的限制,家里的房间都不太宽敞,要设备一间佛堂,也不是简单的事,我劝请的是,有多余房间的居士,可以设备一间佛堂,因为你已经信佛,你就引导家庭的人也烧香、拜佛,这样你不是自利利他吗?道源还自己发明一个道理,你要是设立一个佛堂,早起烧香,献供水,有花献花,这样你去拜拜佛、拜拜菩萨、做做功课,在家居士功课方便,你会念什么,就念什么,像普门品,你就念一卷普门品也好,你坐下来打打坐,念念观世音菩萨,这是一种娱乐,这是一种享受,跟普通人看电视的道理一样。为什么要看电视呢?为求娱乐,看了很欢喜,看了很欢喜这就是一种享受,但那是低级的享受,电视的材料,除了贪、瞋、痴,就是贪、瞋、痴;除了增加烦恼,还是增加烦恼。要说有享受有娱乐,是低级的。我发明这个道理,你设立一间佛堂,你去烧香、献花,清清净净,念念经、念念佛、念念菩萨、打打坐,这个也是娱乐,心里很舒服,心里感觉舒服,不是得了娱乐吗?心里感觉舒服,不是一种享受吗?可是这些是高尚的,这是一种高尚的娱乐,高尚的享受。如果你家里没有多余的房间慢慢再说,如果有,你就可以享受这高尚的娱乐。
现在还是讲这个求男的女人,你要是想求男孩子,等到你受了孕再来求,那就晚了。在没受孕以前,就得常念恭敬供养礼拜观世音菩萨,要求个男孩子,等你受孕就得个男胎,所以,在没有受孕以前就得求,而且马马虎虎的求,求不到,要是不用求就生男孩子,你何必去求呢?因为不生男孩子,我们世间法说,你命运里面没有男孩子。在佛教里讲,就是在你的果报之中,没有男孩子的果报,不应该有这个眷属,你发特别虔诚恭敬的心好好礼拜,那就有了感应。有一些佛教徒,年纪轻轻的,没有生男孩,想生个男孩,他们求观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马马虎虎念,结果还是生个女的,就怪观世音菩萨没有感应。普门品上说得清楚,前面讲「常念恭敬」,这个地方加个「礼拜供养」,你礼拜了没有?你供养了没有?而且礼拜供养,是不是有常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是不是恭敬?你把感准备好,才有应啊!你随便念了几声,或者随便拜了几拜,随便供养,并不至诚恳切,这样难得有感应的。
「便生福德智慧之男」,生个男孩子有福有德,还有智慧,这是生个好男孩子。要是生个没有智慧没有福德的男孩子,还不如没有男孩子。所以你要求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会给你送个男孩子,送个有福德有智慧的男孩。
有福德要有智慧,有智慧要有福德,我们修行用功,就要福慧双修,一方面求福,一方面求慧,不得单求一边。等修到功德圆满成了佛,佛叫两足尊,两足者,就是福足慧足,福德圆满了,智慧圆满了,成了佛。
要是生个男孩子,有福报而没有智慧,这叫愚痴福,他没有智慧,不能以福培福,他要依福造罪,这可糟了!他福报再大,享受一生,来生决定堕落,决定受苦。为什么?他造了罪,你观察社会上现实的境界,跟佛经上讲的道理来对照,社会上有些有钱的人,有福报没有智慧,他不学佛。佛教讲的智慧,不是世间的聪明,要学了佛法的智慧,才叫智慧。他不懂佛法,叫他来听经他不来听,他有的是钱,他去造恶业造罪,那么他的福报哪来的?前生修来的,他把福报享受完了,要是福报小,到老了就要显验,他福报享受完了,把钱糟蹋完了,造了一身的罪,造了一身的业,到老了弄得没有饭吃,招了一身的病,连医药费也没有,死了连棺材钱也没有,你看社会这样的人报纸常常登载,这就是有福没有智慧。
那么有慧没有福呢?不但有世间的聪明,佛法他也能了解,但是不去修福,单偏到一边的智慧。他只会怨天尤人,他怨恨老天爷偏心,待这个好,叫这个发财;待那个好,叫那个享福,怎么对我不起?怪这个…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道源长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