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道源長老)▪P9

  ..續本文上一頁斷除叁種根本煩惱,也就是包括一切煩惱。

  若有衆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

  「若有衆生,多于淫欲」,這就是貪煩惱,貪煩惱以淫欲最重,「多于淫欲」,叁個根本煩惱:貪、瞋、癡,衆生不一樣,有的貪心多,有的瞋心多,有的愚癡心多。在貪煩惱之中也不一樣,有的喜歡貪色,有的喜歡貪財,這個衆生多于淫欲,那麼多于淫欲怎麼辦呢?你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普門品上告訴我們修行的法門,就是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你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你就能遠離淫欲煩惱了。

  這經文上加了功夫要注意,前面只勸我們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念不是口稱,而是心裏念,要一心念。這個地方加個「常」字,一心念,念一天、念兩天呢?要常常念,常常念還要加功,加一個「恭敬」,你常常念,念的好象成了每天的例行公事一樣,一天念一千聲或叁千聲,數念珠,數完就算了,沒有恭敬,這個不見效力的。要「常念」,還得「恭敬」,這樣你就能把淫欲煩惱給遠離了。

  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

  有的衆生瞋恚煩惱多,喜歡發脾氣,控製不住,自己也知道不對,到時候就要發脾氣,怎麼辦呢?你就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你慢慢的瞋恨心就減少,慢慢就遠離了。

  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愚癡」也叫邪見,有的衆生愚癡邪見多,不起正見,他也想聽經,也想明白佛理,但是他一解都解到一邊去,愚癡邪見多,自己很苦惱,怎麼辦呢?你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你就會開了智慧,起了正知正見。

  以上是解脫貪、瞋、癡叁種根本煩惱,也叫叁毒,可以解脫叁毒。下面是結歎。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衆生,常應心念。

  結歎,總結贊歎,勸導我們常念,「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威神力再加個「大」,就是前面「巍巍如是」那個「巍巍」的意思。「大威神力」,不但能救火災、救水災,救七種災難,而且能斷除叁種根本煩惱,能解脫叁毒之難。貪、瞋、癡叁毒是根本的災難,前面火災、水災,都是我們造業招來的,你怎麼會造業呢?因爲你有煩惱,煩惱衆多,主要有叁個根本煩惱,就是貪、瞋、癡,你有貪、瞋、癡叁個根本煩惱,行惡業才招災難的。所以你能把叁個根本煩惱遠離,什麼災難都遠離了,所以這個威德神通之力大了。「多所饒益」,饒,就是多,多多的利益衆生。「是故衆生,常應心念。」衆生你聽到這裏應該啓發信心,應該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要常念,常常應當,要心念,念從心不從口,口裏叫稱名,要心裏念。

  解脫貪、瞋、癡叁毒之難,最大的饒益,就是了生脫死,我們在叁界之內,受這些災難,最大的災難是流轉生死,你怎麼會流轉生死呢?因爲你有煩惱,你把煩惱解脫了,生死了脫,超出叁界,脫出輪回了,那還有什麼災難呢?所以這才是「多所饒益」。要了生脫死,修其他法門,修起來很難,你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很容易,你只要一心的念,就把叁種根本煩惱給念掉了,叁種根本煩惱解脫了,一切煩惱都解脫了,不是生死了脫了嗎?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衆人愛敬。

  前面所講的觀世音菩薩,能救七種災難,能除叁毒,叁毒就是叁個根本煩惱,這地方講應二求,求男得男,求女得女。

  「若有女人」,這個女人是結了婚的女人,生男育女,是夫妻兩人的事情,爲什麼不說男人求孩子,只說女人呢?因爲社會上自古皆然,都是批評女人的,到現在醫學進步了,知道不能生孩子的問題,不完全在女人,有的要怪男人,可是醫學進步了,社會觀念並沒有進步,到現在不生孩子,社會上還是怪女人。所以女人不生孩子,心理負擔太重了。第一、她嫁到丈夫家裏,她的公公婆婆,娶了兒媳婦,天天希望抱孫子,結婚一年、兩年、叁年沒有生,就受公公婆婆的批評指責,受不完的閑氣,他們怪媳婦不生,不會怪他的兒子,親戚朋友通通這樣批評:「某人結婚了,娶了媳婦,怎麼幾年了,不生孩子呢?」都是怪女人,從釋迦佛的時候,一直到現在還是這樣,所以女人要是不生孩子,她心理上的負擔太重了。那麼想生孩子,上哪兒求個孩子呢?現在醫學進步去求醫生,可是醫生還是幫不上忙,怎麼辦呢?你就要求觀世音菩薩,前面所講的救七難,除叁毒,人力辦不到,只有求菩薩了,就是前面七難人力能辦得到的,你盡管辦人事。人力辦不到的,你只好求菩薩,現在醫學進步,你求醫生,醫生辦不到,還是不生,你就求觀世音菩薩。

  「設欲求男」,設是假設,欲是願意,假設你願意求一個男孩子,「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要注意這個功夫,一層比一層加深,前面要除叁毒,要「常念恭敬」,帶著常念恭敬的功夫,你要常常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要一心的念,還要恭敬的念。這裏你想要求男孩子,你得加點功夫,要「禮拜」觀世音菩薩,你一定非得在家庭裏供個像才可以,要是你與寺院做鄰居,寺院裏面有供觀世音菩薩像,你家庭不供也可以,寺院的總比較清淨!可是如果距離寺院太遠,你禮拜就不方便了,一定要在家庭裏面設立一個佛堂,供個觀世音菩薩像,泥塑的也好,木雕的也好,或者彩色印出來的觀音像都可以,在家裏總要供個觀音菩薩像,禮拜,要至誠禮拜,要供養,供養觀世音菩薩像,燒香、獻花、供水、供水果都是供養。總而言之,要恭敬、要虔誠。帶著前面「常念恭敬」,這裏再加上「禮拜」加上「供養」,那你就有感應了。「便生福德智慧之男」,就可以生個男孩子出來了。

  附帶勸請諸位居士,你家裏已經有了佛堂,最好能供觀世音菩薩像。要是你家庭裏還沒有佛堂的設備,我附帶的勸請,最好你能設備一間佛堂,當然有世俗的限製,家裏的房間都不太寬敞,要設備一間佛堂,也不是簡單的事,我勸請的是,有多余房間的居士,可以設備一間佛堂,因爲你已經信佛,你就引導家庭的人也燒香、拜佛,這樣你不是自利利他嗎?道源還自己發明一個道理,你要是設立一個佛堂,早起燒香,獻供水,有花獻花,這樣你去拜拜佛、拜拜菩薩、做做功課,在家居士功課方便,你會念什麼,就念什麼,像普門品,你就念一卷普門品也好,你坐下來打打坐,念念觀世音菩薩,這是一種娛樂,這是一種享受,跟普通人看電視的道理一樣。爲什麼要看電視呢?爲求娛樂,看了很歡喜,看了很歡喜這就是一種享受,但那是低級的享受,電視的材料,除了貪、瞋、癡,就是貪、瞋、癡;除了增加煩惱,還是增加煩惱。要說有享受有娛樂,是低級的。我發明這個道理,你設立一間佛堂,你去燒香、獻花,清清淨淨,念念經、念念佛、念念菩薩、打打坐,這個也是娛樂,心裏很舒服,心裏感覺舒服,不是得了娛樂嗎?心裏感覺舒服,不是一種享受嗎?可是這些是高尚的,這是一種高尚的娛樂,高尚的享受。如果你家裏沒有多余的房間慢慢再說,如果有,你就可以享受這高尚的娛樂。

  現在還是講這個求男的女人,你要是想求男孩子,等到你受了孕再來求,那就晚了。在沒受孕以前,就得常念恭敬供養禮拜觀世音菩薩,要求個男孩子,等你受孕就得個男胎,所以,在沒有受孕以前就得求,而且馬馬虎虎的求,求不到,要是不用求就生男孩子,你何必去求呢?因爲不生男孩子,我們世間法說,你命運裏面沒有男孩子。在佛教裏講,就是在你的果報之中,沒有男孩子的果報,不應該有這個眷屬,你發特別虔誠恭敬的心好好禮拜,那就有了感應。有一些佛教徒,年紀輕輕的,沒有生男孩,想生個男孩,他們求觀世音菩薩,念觀世音菩薩,馬馬虎虎念,結果還是生個女的,就怪觀世音菩薩沒有感應。普門品上說得清楚,前面講「常念恭敬」,這個地方加個「禮拜供養」,你禮拜了沒有?你供養了沒有?而且禮拜供養,是不是有常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是不是恭敬?你把感准備好,才有應啊!你隨便念了幾聲,或者隨便拜了幾拜,隨便供養,並不至誠懇切,這樣難得有感應的。

  「便生福德智慧之男」,生個男孩子有福有德,還有智慧,這是生個好男孩子。要是生個沒有智慧沒有福德的男孩子,還不如沒有男孩子。所以你要求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會給你送個男孩子,送個有福德有智慧的男孩。

  有福德要有智慧,有智慧要有福德,我們修行用功,就要福慧雙修,一方面求福,一方面求慧,不得單求一邊。等修到功德圓滿成了佛,佛叫兩足尊,兩足者,就是福足慧足,福德圓滿了,智慧圓滿了,成了佛。

  要是生個男孩子,有福報而沒有智慧,這叫愚癡福,他沒有智慧,不能以福培福,他要依福造罪,這可糟了!他福報再大,享受一生,來生決定墮落,決定受苦。爲什麼?他造了罪,你觀察社會上現實的境界,跟佛經上講的道理來對照,社會上有些有錢的人,有福報沒有智慧,他不學佛。佛教講的智慧,不是世間的聰明,要學了佛法的智慧,才叫智慧。他不懂佛法,叫他來聽經他不來聽,他有的是錢,他去造惡業造罪,那麼他的福報哪來的?前生修來的,他把福報享受完了,要是福報小,到老了就要顯驗,他福報享受完了,把錢糟蹋完了,造了一身的罪,造了一身的業,到老了弄得沒有飯吃,招了一身的病,連醫藥費也沒有,死了連棺材錢也沒有,你看社會這樣的人報紙常常登載,這就是有福沒有智慧。

  那麼有慧沒有福呢?不但有世間的聰明,佛法他也能了解,但是不去修福,單偏到一邊的智慧。他只會怨天尤人,他怨恨老天爺偏心,待這個好,叫這個發財;待那個好,叫那個享福,怎麼對我不起?怪這個…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道源長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