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道源長老)▪P10

  ..續本文上一頁人對他不起,怪那個人對他不起,他從來沒有回光返照,照自己沒有福氣,不知道培福,整天怨天尤人,他就不做好事了,他的智慧用不到正當的地方,依著智慧去造惡、造罪。那麼造到來生,智慧造光了沒有了,所以偏于福不行,偏于慧也不行,一定要福慧雙修。前生修的,今生還要接著修,他怎麼知道修?他有智慧,觀世音菩薩知道,他給你送這個男孩子,是前生修過福修過慧的,今生你生到這男孩,他還會福慧雙修的。

  「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衆人愛敬。」生了男孩子,還想求個女孩子,求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會給你送個女孩子來,送這個女孩子是「端正有相之女」,端正,是品行端正,有相,是相貌莊嚴。女孩子長得相貌不莊嚴,人家不愛;品行不端正,人家不敬。有端正的品行,又有莊嚴的相貌,有相,就是相好莊嚴,衆人看見了又愛又敬,怎麼有這麼好的女孩子呢?她「宿植德本」,宿,是前生前世,植,是種植,德本,就是善根,她前生前世修的有這個善根,有這個德本,所以今生今世出世爲人,轉了個女孩子,相貌、品行都好,人人看見,人人愛;人人看見,人人恭敬。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衆生修行沒有了生死,沒有超出叁界,他還是要在輪回裏受生,但是他有修行,他應該在人道裏受生,就找一個佛化家庭去受生。他自己還沒有這個功夫,那個轉生的修行人,他自己還不會揀擇父母,觀世音菩薩替他揀擇一個佛化家庭,拜觀世音菩薩的這個母親,既然女人能拜觀世音菩薩,是在家裏面拜,丈夫當然也是信觀世音菩薩的,這就是個佛化家庭。

  這個女人你想求男得男,想求女得女,觀世音菩薩就給你送這麼一個修行人,宿植德本的人,男子也是宿植德本,女人也是宿植德本,觀世音菩薩有這個力量。我們現在供觀世音菩薩像,有抱一個小孩子的觀音像,那叫送子觀世音,就是依普門品求男得男,求女得女造的像。

  若有衆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衆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這再廣結,你求什麼都能滿你的願,只要你「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若有衆生,你有所求、有所願,觀世音菩薩都能滿你的願。「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空過,就是你所求的福不會空過,只要你有感,一定有應,你禮拜要恭敬,要「恭敬禮拜」。你把感這方面做到了,觀世音菩薩一定有應,「福不唐捐」,不會叫你空過的。

  「是故衆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這是總結前面二求的文,還廣結到一切衆生求什麼都能滿願,再勸導我們要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我前面講,你禮拜供養,要帶著「常念恭敬」,這個結詞上就有「恭敬禮拜」,「恭敬」兩個字說出來了,再勸導我們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不是常念嗎?不是說禮拜供養就不常念、不恭敬,要常念恭敬,再禮拜供養。「受持」兩個字怎麼講呢?領納于心曰受,憶念不忘曰持。你要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從心不從口,口叫稱名,這個念從心裏念,領納于心曰受,我聽到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領納到我自己心裏,領受、納受,領納到我自己心裏,這叫受。憶念不忘,常常想到觀世音菩薩,沒有忘記,這叫持,這叫心念,也就是一心念,要常常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

  「皆應受持」,每一個衆生都應當受持,但是他得聞到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才能勸你怎麼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聞」得有善根,沒有善根,跟他說他不做,聞到了,勸你一定要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要常常一心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

  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複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于汝意雲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複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于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

  這是再較量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的功德,爲什麼一再的勸導我們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呢?怎麼不勸導我們受持其他菩薩的名號?功德不同,聽釋迦牟尼佛的話不會錯,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本師,我們本師的話你不聽,你聽誰的話呢?你受持其他的菩薩,受持得多,六十二億恒河沙數,那麼多的菩薩的名號。印度有一條恒河,恒河裏面沙子無量數,我們凡夫不知道它有多少?但是佛知道,這一條恒河有多少沙?不只一個恒河沙、兩個恒河沙,有六十二億恒河沙,一粒沙子算一位菩薩的名字,那麼你受持了。這是假設之詞,事實上不會做到,假設你能做到,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那麼多菩薩的名字。不但受持名字,還要供養,盡形壽的供養,有我身形在世一天,我供養一天,這叫盡形壽的供養。還要四事的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供養,把菩薩都當做出家人供養,供養出家人就是用這四種供養品。

  「于汝意雲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這個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的名字,還盡形壽四事供養這麼多的菩薩,這個善男子、善女人,得的功德多不多呢?「無盡意言:甚多!世尊!」無盡意說:那太多了,世尊!

  下面佛再比較了,「佛言:若複有人」,更有一個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他只受持一位菩薩的名號,這個菩薩是觀世音菩薩。「乃至一時禮拜供養」,一時,在印度那個時候,叫日叁時,夜叁時,白天分成叁個時,這一時,就是白天的叁分之一,也不必算那麼清楚,就是一個很短的時間,來供養觀世音菩薩。「是二人福」,這一個人念一個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禮拜供養很短的時間,跟前面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盡形壽四事供養的那個人比較,一樣多,「正等無異」,沒有兩樣。

  「于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說這兩人得的福,正等無異,都得到了大福,這福有多大呢?盡你一生享受不完這個福,二生享受不完這個福,乃至于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你得了無窮盡的福。這個很容易做到,你去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的名字,根本做不到,做到了也跟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功德一樣。念一個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很容易做到,這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的,你怎麼不聽呢?你應該好好的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並且要禮拜供養,那你所得的福就不可窮盡。

  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前面說個數目,「百千萬億,不可窮盡」,這地方就換了一個名字叫「無量無邊福德之利」,無量無邊的福德利益你都得到,你怎麼不去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所以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一再的勸導。

  這一大段經文,就是問答,「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爲觀世音?」能救苦救難,能去除貪、瞋、癡的煩惱,能求男得男、求女得女,結果所得的,是無量無邊的福德之利,這一大段經文講到這裏總結一下,下面是第二段的問答。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雲何遊此娑婆世界?雲何而爲衆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雲何?

  這裏提出來叁個問題,實際是一個問題,觀世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他到我們娑婆世界來,等于旅遊一樣,觀音菩薩旅遊,他不是觀光,他來幹什麼?他遊方教化,走來走去叫「遊」,走到哪裏都是教化衆生,叫遊方教化。

  「雲何遊此娑婆世界?」怎樣遊化娑婆世界呢?「雲何而爲衆生說法?」他遊行就是要說法教化,怎麼說法呢?說法直來直去,衆生不能接受,他得有方便,「方便之力,其事雲何?」這叁個問題,實際是一個問題,就是問觀世音菩薩在娑婆世界,在十方世界怎樣遊方教化,這裏是指在我們娑婆世界,怎樣遊方教化?有何方便之力?

  下面這一段經文就是叁十二應身,有人說算一算普門品,有叁十叁應身,因爲楞嚴經是叁十二應身,普通人說觀世音菩薩有叁十二應身,實際不要限定這個數目,叁十二應身、叁十叁應身,都是標其大數,實際衆生根機無量,觀世音菩薩現身也無量。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衆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爲說法。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叫他一聲。「若有國土衆生」,國土,就是世界,除了娑婆世界,十方世界無量數。假若虛空之內,有一個國土,有一個世界,那個國家的衆生善根成熟,應該見佛得度,這時候那個世界沒有要成佛的等覺菩薩,觀世音菩薩就去應機示現。

  「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爲說法。」就到那個國度裏給他現個佛身,就像我們釋迦牟尼佛出世了,現八相成道,給他們說法,說的是什麼法呢?他應該見佛身得度,說的是六度萬行,大乘之法。

  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爲說法。

  在文字上,上面「若有國土衆生」,那一句把它冠下來,若有國土的衆生,他應該見辟支佛身得度,梵語「辟支佛」,翻成中國話叫緣覺,觀世音菩薩就現緣覺身給他說法,說的是什麼法呢?說十二因緣法。

  應以聲聞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聲聞身而爲說法。

  小乘聖人有兩種:一種緣覺,一種聲聞,我們也翻譯叫阿羅漢,給他說的是什麼法呢?說的苦、集、滅、道四谛法,連佛合起來,現叁種聖人。聖人有四種,怎麼不現菩薩呢?現,就是示現,示現就是變化,觀世音菩薩本身就是個菩薩身,不要再去示現變化菩薩了,所以是示現叁種聖人。

  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爲說法。

  現天身,天分叁界: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下面只現欲界天身、色界天身,沒有現無色界天身,是什麼道理呢?無色界,沒有色身,沒有身相,用不著去示現。

  這個梵王呢?色界天一共有十八層天,分四禅:初禅、二禅、叁禅、四禅,梵…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道源長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