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州,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
从这段经文中,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如果有念阿弥陀佛的男子女人,持戒修斋,愿生西方,亲近弥陀,或因功力不足,其心未定,到了临命终时,若能有福分听到药师佛名,或意念药师佛名号,临终就有八大菩萨,亲来迎接,引导你于西方众色莲花之中,自然化生。或因你积善的福分而生天上,不生恶趣;天上寿终再生人间,亦为圣王,教化人民,同行十善法门,使国家和乐,人民安居。由此足证念佛之人要生西方的,亦不必认为念东方药师佛就不对,或以为念错了,那完全是自己对佛法思想未曾搞通的错误。现在既说闻药师佛名,临终就有八大菩萨来导你往生西方,反过来说,你若念药师佛名,将来要求东方药师佛的琉璃净土,或因功力不足,心意未定,若闻阿弥陀佛名号,可能亦来这八大菩萨送你生于东方琉璃世界。本来佛佛道同,十方净土在圣者境地,应无分别隔离,众生我见未忘,妄想分别,多生执障,反而画地自限,弄得自己隔历不融了。六祖惠能曾说:“东方人念佛要生西方,西方人念佛又生什么地方呢?”我们现在可凭上段《药师经》意,大胆地答覆六祖:“西方人念佛,亦可以生东方净土。”六祖重禅,意在破除念佛人之执障,那么我这样说法,如能会融佛意,想不致于离题太远,有什么大过错的吧!
在《药师经》中还有一个特别的说法,在其他经中并不多见。他说我们人生下来就有两个“俱生神”,与生俱来,跟住我们,记载我们一生所作的善恶,一神记善,一神记恶,“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历历分明,一丝不紊,到各人临终之时,此二神负责将此纪录罪福之书,“尽持授与琰魔法王”,由王凭此纪录,推算罪福,而判定之。有福者上升,自无问题,造罪者将沦苦处,忧怖万状,那时若有在生亲戚家眷为他诵经礼忏,忏悔修福,亦可减轻他们业报,所以这《药师径》虽然注重延生求福延寿,同时亦注意到亡者的利益,可谓“冥阳两利,存殁均沾”之宝典。吾人学佛目的为“净佛国土,成就众生”,那就不可不注意修习了!
药师法门的妙义
[民国六十三年农历三月二十四日慈济法会讲词]
证严法师
诸位委员、会员善德:
时光似箭,迅速飞逝过去,今天又是再另一个月的二十四日了,尤其是这个月——三月二十四日,今天我们慈济功德会成立以来八年整的纪念日。适逢此时,我怀著几种的感想,想提出与诸位谈谈;一、这次慈济八周年纪念的佛七,诸位竟能于繁忙中,放下家务事业,踊跃来参加这一年一次的慈济纪念佛七,七天专心精进修持,每天三次讲解《药师经》的教义,诸位都能聚精会神细心听讲,都不因坐久了而表现疲厌的态度,又每天早课前礼拜,《大悲忏》时也都那么诚恳挚敬,真使我得到从未曾有的高兴,衷心地感激,无限的安慰!这是我几年来心灵上最丰富的收获,真是一次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盛况!
在这极忙碌社会里,不分男女老少,人人都有事业、职业、工业、家业、学业、农业等等数不完的忙忙碌碌的繁忙事业,平常想要抽出一些时间到寺院礼佛听经,都好像很不容易似的,别说是其他的修持研究,在时间上更是困难了。况且放下一切到寺院专修,更是叫人不敢抱太乐观的妄想。的确的,我是这样想,我做事一向都是顺其自然,出其诚意,不宣传、不勉强、不鼓励为原则;佛七的前一天,在我心里的估计,来参加的人数,最多也不会超过十五人,因为往年常来参加的几位委员同修,有的是媳妇生产[坐月],有的是因急事到台北,又有几位身体病弱,看情形好像都不能来参加了。可是佛法的成就,往往都会给人一种不可思议的奇迹,本来十五个人的预算,竟增加为六十多人,而且都是七天住宿,在敝舍专心修持的。他们有十一位从台北专程赶来参加的,有的竟将要务暂时放下,各自南北部赶回来,有的还抱著病弱的身体来参加,更有好几位从未来过新发心的菩萨,也都互相勉励来参加。诸位能不以敝舍的地方狭窄、住宿不方便而起厌烦,我表示歉意时,你们却都谦诚安怡地说:“来的目的都是为了修持、拜佛、念佛、听经,大家聚首在一起更觉得意趣浓厚,增加道心。”诸位这样殷勤热心向道,能不叫我兴奋吗?您们的表现给我极大的安慰!所以我说,这是我几年来,心灵上最丰富的大收获!
况且,我创立慈济最大的意趣,是为了振兴佛教,希望人人都能认清佛教的真正教义,更希望人人都能实践佛陀慈悲济世的精神,进而共同步入佛法解脱门。像诸位同修,多数都是先入慈济的善法门,现在都渐向佛法律仪门进修,能再不断地向前精进,那便是究竟的解脱门了。我最大的一个祈望是:诸位同修都能永远保持著像现在“以法为重的道心”,共携互勉,以慈济做桥梁,迈向究竟解脱门,通达到佛陀的常寂光境!
今年我们慈济纪念的佛七,所打的药师佛七,七天专心称念消灾延寿药师佛的圣号,在这七天的时间,每日三时[三次]讲解《药师经》的教义,是希望能尽量使诸位同修,能得了解药师佛在因地开始修行时,所发的十二种大愿,是为了救度我们现在末世的众生而誓志立愿,自发愿到成佛,乃至到现在,还是时刻不休地实践著他救世救人愿行,世间千类万状种种的灾难苦厄,药师佛的十二大愿中,就总括了解除宇宙间的横祸灾难,和救济众生身心迫恼的困厄。这七天二十一次的讲解,诸位大体也都知道,药师法门的大意,其主要的内容是:提倡人生,了解尊重自己,人人都有与佛同等[平等]的“佛性”。佛陀要我们常常忆念药师佛的德行名号,也就是希望我们仿效药师佛的愿行,和平处世,改善邪蔽的思想,矫正不端的行为,福利社会人群,倡导教育、健康、及正常的娱乐,对于贫困、孤老无依、残废病苦等众生,更须要起怜愍心,尽量慈济他们,也能获得和平的快乐,这是在药师佛十二大愿中,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都已很详细地为我们启示了。学佛的行者,应该遵行佛的教法,发大乘心,实行菩萨为众生服务的精神。
慈济自成立的第一个月开始,到现在共为九十九个月,每个月二十四这一天都集诸善德同修,诵持《药师经》,也就是因为慈济功德会的宗旨是:以《药师经》里头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所启示的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实行普遍于社会,显扬佛法的救世利生的教义,我们必须仗三宝的力量加持,使我们起殷重心,立正信念,所以每日持诵《药师经》,增长功德!
《药师经》再三提示我们,时常“忆念受持”,便会得到随心所求,满足其愿,如经文内中记载:“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像这样现实社会人人祈求的现生中四种福报,只要专心忆念受持,就会如愿以偿!“忆念”,是要我们时时记得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并学著时时实行,就是说:要求自己长寿,必要先做放生护生、医病施药的事业;求富饶,必先布施财物,救济贫困;求官位权力,必先取人信服;要求男女[子女],也必先广结善缘。总而言之,我们要求获得世间的利益,必须要付出一分的努力。现在时处末世,世间几乎每天都有灾害祸乱,这是世间的病态,人既然住在这病态的世间中,必是危险不安的,纵然求得了世间的财、子、福、寿等人事物欲满足,而所住的地方不平安[如水、火、风、地震或是战乱等灾害],物质财利等对我们有何作用呢?所以佛陀启示我们要自救必先救人,要救人就不能不救世,要救世就先救心,须要救普天下的众生心。所以说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就天下太平了,这是件艰巨的工作,必须要大家的力量,互相辗转相劝,共同勉励,迈入药师佛的十二大愿中,以祈达到自救救人,自度度人,愿诸位同修都利用慈济作为渡彼岸的桥梁吧!
这前后八天,误了诸位宝贵的时间,我没有什么好资料贡献诸位,不过,我感觉这部《药师经》最适合现世众生的机宜,但愿往后每月慈济法会中,再择段相互研究。今年佛七的盛况真出乎我意料之外,诸位踊跃精进的精神,更使我感激难忘,希望诸位能保持永恒的心,来年的佛七,是否会比今年创下更好的成绩,这要看您们的道心及辗转劝化的力量了!
好了,让我们虔诚地将这佛七的功德,回向慈济会员同仁,及海内外护持的大德,愿药师佛的愿力加持,所求愿满,诸事如意!
药师经旁解序
何子培
夫栖神净业者,咸以西方极乐国土为唯一之归宿矣。而不知尚有药师如来,所报得之东方琉璃世界;其功德庄严,亦不可思议也。故世尊于示演《阿弥陀经》之后,即复继以是经,使世人知琉璃乐国;同一法界,清净庄严,无二无别。若各随其愿力因缘而往生焉,皆不退转也。本经自云:“然彼国土,亦如西方极乐世界,等无差别。”又云:“至心念诵,命终之后,生彼世界,得不退转,乃至菩提。”是世尊于琉璃乐国,同示赞叹,同劝往生,意无岐异。修净业者,慎勿轻为抑扬,致干罪咎也。
本经前后凡五译,而以奘译本为最通行。以前虽有疏注数家,然或繁芜而难寻端绪,或简略而不适初机。今夏,本局经理沈彬翰居士授以是经,命依寿春本《金刚经注解》形式,为之注释。受命兢兢,惧无以媲美前轨,为通人君子所诃也。乃据太贤《药师经古迹记》,灵耀《药师经直解》,及普霦《药师经疏钞择要》,撷精取华,注于经文之旁。每段又挈其大意而置于书眉,务使眉批注释,皆极精切简明而后已。或偶述臆见,亦必深思熟虑而后出之,不敢负唐突圣言之愆;亦窃本古人,述而不作之遗意焉。
夫西方净土,自庐山建社,列祖相承,修净业者,盛于古今。证往生者,不知凡几。而东方琉璃国土,发愿往生者,自亦不乏其人。倘栖心净业之士,能共起宏扬,誓生彼国,则岂惟药师弥陀,同怀庆悦;琉璃莲华,相得益彰。而世尊殷勤付嘱此经之意,亦庶几为不虚也夫。
二十二年秋月,何子培序于佛学书局
药师经轨
何子培
《药师经》翻译最早者,为《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经》,即《大灌顶神咒经》卷十二,东晋帛尸梨密译。次为《琉璃光经》一卷,刘宋慧简译。三为《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一卷,隋达磨笈多译。四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唐玄奘译。五《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二卷,唐义净译。以上称为《药师经》五译。此中前四译,单述药师如来之事,故云《药师经》。第五译于上卷述六佛之事,下卷述药师如来之事,故云《七佛药师经》。然普通所谓《药师经》者,系指玄奘译本而言。
其疏释有《药师经疏》一卷,唐窥基撰。《药师经钞》二卷,善珠撰。《药师经疏钞》,伯亭老人著。《药师经疏钞择要》三卷,普霦据伯亭老人疏钞而节要者。《药师经灯》一卷,净挺著。《药师经直解》二卷,清天台灵耀撰。《药师经古迹记》,唐新罗国太贤撰(新罗国即今朝鲜)。《药师经纂解》四卷,亮汰述。皆玄奘译本也。
此外尚有《药师如来观行仪轨法》一卷,唐金刚智译。《药师如来念诵仪轨》一卷,唐广智不空译。《药师琉璃光如来念诵仪轨》一卷,唐一行撰集。《药师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药师七佛念诵仪轨供养法》,均元沙啰吧译。
又忏法有《药师忏》一种。关于药师如来经轨,大约在是矣!
摘自《药师经旁解》,何子培著
《药师法门文汇》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