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P36

  ..续本文上一页掉,到今日为止,我的目光往往向外飘逸,例如飘到过路车子的车牌上,好管闲事。

  又以为自己是个交游广阔,英俊潇洒的大众情人,于是时到今日,我的面上还老挂著一丝虚伪的笑容。

  一向以为自己要做某某权威,于是对事事强求;以为自己要堂堂端正,道貌岸然,所以我不懂得轻松度日;又以为自己必要处处胜任、能干、冷静、坚强;还要做体育健将——总而言之,世界第一。于是,我时刻不肯认输,要每次胜利!

  在三步一拜途中,我时刻默默地与恒朝竞争,这是求名心在作崇。要减低食欲吗?他吃多少,我要比他吃得少一点;他拜多少,我就要比他多拜一点。我会强忍著口渴,直至干枯得像骨头一样,总之,要他先取水喝,我才肯喝第二口。打坐吗?我紧咬牙根,要等他睡著了,才肯把盘著的腿子松下来。

  难怪我未证得大慈悲。我的法门不是大悲,而是大争。上星期五,有人把啤酒瓶投到车里来,刚巧击中观音菩萨圣像和后面。这时我心里窝藏的嗔恚,对我现身说法。因为我与慈悲背道而弛,即是向观音菩萨挑战。

  所谓:

  “贪心有如无底坑,填之难满嗔恨生,

  五欲纷陈颠倒想,痴然不觉法器崩。”

  这种戾气,便是战争的种子!我要做“第一”的念头像一股阴煞之气,弥漫在大气层里造成空气的污染,是根深蒂固很不容易拨除的。我曾见过多少名利双收的长者,他们贪得无厌,甚至于遇到年轻一代也毫不相让,拼出老命,一争长短。他们爬得越高,跌地越重,但他们绝不松手歇脚,作退步想,因为他们永远不会安于现状。

  我一向的志愿,是作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我戴著虚伪的假面具,逢场作戏,谄媚欺狂,拉拢讨好。但是,这个骗人的把戏不会再演下去了,因为我玩腻,现在要下台了。这种把戏只令我造业受报,并且恼害他人。

  为什么我们要斗争?我斗争,是因为怕真正的孤立起来。我深知自己终有一天要死亡,而我很怕死亡。我竭力攀外缘,希望抓著某样东西,助我逃避这个痛苦的后果。我学会了麻醉自己,去找寻新颖的刺激,藉以减轻痛苦的黑影。但是,世上一切都有是虚, 幻不真的,包括你最喜欢的东西。财富,终被人偷去了;爱情,是蛇蝎子的毒液;食物,只能暂时滋补肉躯;睡眠,简直浪费宝贵的光阴。究竟有什么是真的?一切皆无常,一切皆如梦幻!

  佛陀是个太子。财富、权力、一切五欲享乐,对他来说都是轻而易举的。但他面对死亡了悟人生的虚妄,他看穿了一切,放下了一切。金堆银山,能够买得无常乎?佛陀看得透彻,所以他能放下一切,他立下志愿要了生脱死,普度众生。他苦口婆心地教诲我们要勤奋修行,跃出轮回。修行时有什么障碍?就是五欲和我执。我执源于五欲,而欲念,是生死的根本。

  上人曾说:

  “一旦有欲念,就有自私。有了自私,贪心随著产生。一有了贪心,所有的麻烦都有一股脑儿涌现出来了。”

  —一九七九年—

  例如,我一向知道自己很执著味尘。这个星期,恒朝才告诉我:这两年多,在三步一拜途中,每天吃中饭的时候,我便“入了定”似的:目光迷糊了,双颊变得绯红,背脊佝伛弯起来,脸上的表情,像一个刚吃了奶的婴儿,或者像个醉酒徒。每当我吃下调味的食物,我便“入了迷”。我听了以后深自警惕,我一向没有察觉到这种变化。我只知道,每逢饭后,我的集中力便会退失,精神涣散,直至几个小时之后,我才能恢复平常的冷静。

  这一周,我观察自己身上的饿鬼。吃饭时,每逢我加上麻油、酱油,我的双颊便自然燃烧起来,我的双眼会微微地向上翻。后来,我又发觉不是某一种食物,令我如此颠倒,而是我的心,被味尘转了。有一天,我很想吃一点青菜,中饭时刚巧吃洋白菜。我努力向洋白菜进攻,上述的征象立刻出现: 双颊绯红,背脊伛曲,陷入昏迷状态。次日吃的是豆腐,也是呈现同样的反应。于是,我达成一个结论,这种反应不是某种食物所引起的,而是我本人登入“舌味三昧”。

  我找到了根源。原来我一向贪著味尘的享受而吃东西,难怪华严经上说:

  “菩萨如是观诸世间,贪少欲味,受无量苦。终不为彼五欲乐故,求无菩提,修菩萨行。”

  —华严经十回向品—

  执著味尘,是自大心作崇。因为我相信自己是第一,所以吃的,也要色香味俱全。这不是贪心和自利心作怪吗?从前,在一餐里我最喜欢的是甜品:例如蛋糕上的樱桃,蛋糕里的奶油,马铃薯上的浓汁,都使我馋涎欲滴,我的一举一动都为自己找寻最优越的享受。而我逃避的,是不肯下苦功,也不肯吃亏。我所渴求的,是新鲜的刺激。我从未按部就班做过工作,觉得这样做太呆板、太乏味了。我贪著色和味,我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无形中寻求享受。因为我觉得自己不能露出丝毫破绽,于是我开始撒谎——我用虚伪的姿态和漂亮的言词,来文过饰非。没有别人相信我的骗局,我只是欺骗了自己!

  总而言之,昨天我吃了一顿平淡的午餐,不加任何调味,吃时不求味道的刺激和享受,也没有吃过多,只是吃得真真实实,平平淡淡,就如恒朝(果廷)吃的一样。

  有什么反应呢?我的舌头,顿时反抗起来。我的心,惊惶如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欲火猛然升起,令我浑身颤抖。恒朝问我:“今天你为什么好像很焦躁不安?”

  原来我正在与毛病相争哩!我明白在途中止语,为什么这样困难。因为我执著味尘,所以我写的信,我说的话,都是虚伪的。在骨子里,我还盼望做第一!

  为什么我要选择三步一拜?因为我亲闻佛法,知道我不是佛。我并不清净,并不真实,我迷失了中道。可是,假如我永恒不歇地一步一步往前走,终有一天我会返回家乡。

  那天吃完饭后,发觉自己的眼睛还是明亮,双颊没有转红,腰骨没有伛曲。当天下午叩拜时,比从前更明显地揭穿自己的西洋镜,一味追寻,永不满足;一味索取,永不快乐,一味伪装,永不真实。

  记起有一个夏天,我曾在一个豪华的餐厅里,大吃大喝了足足七天,饱享一个星期的珍食美味之后,我的舌头变成麻木。难怪道德经上说:“五味令人口爽。”一个星期后,我只想吃白饭和清茶。我把这个教训忘了,直至昨天,平淡的菜很好,平淡无奇的工作也很称意,因为它能带来真正的满足,故曰:“知足常乐,能忍自安。”

  三步一拜,有时显得很单调、很呆滞,但对我来说,都有重大的意义。这是个无穷无尽的微妙法门,带给我深深的满足和喜悦。要做第一,只令我苦恼。把自己完全布施出来,默默献给一切众生,却令我感到衷心的快慰。

  在香港西乐园的山门前,有一副对联:

  “西方阿弥陀,同我原无二,

  南海观世音,与谁争第一。”

  弟子 果真顶礼

  恒朝

  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七日 真哪市

  师父上人慈鉴:

  每个人都喜欢听到有关自己的新闻,都愿意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人?从何所来?向何所去?本来面目为何?......等等。甚至最多疑的人,也愿意研究星座占卜,或者掌相命学等。近年来,扶乱、易经、八字、水晶球、风水、一切卜卦算命,都在西方大行其道。为什么?因为一般人在冥冥中感觉到,除了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表层外,另有一番深不可测的天地。

  昨晚,我们刚读到华严经十地品的第二品,经文讨论十善。恒实翻经文,而我在一旁听得入神。这段经文述及十恶的果报备极详明,文广义深,僧俗融通,是确实不虚的道理!不像一般卜卦,一半是江湖口吻,还有卖弄玄虚的毛病。华严经有如慧日,能破一切幽暗和痴翳。

  不单是占筮推算等学问不够彻底,甚至近代最昌明的“心理科学”,也常常水中捞月,不能透彻地阐明如何改良品性或者把握命运的道理。这些学说皆是真假参半,系统不全。唯有佛法博大精深很有系统地说明因果循环,轮回生死的道理,并且还明晰地指出了生脱死的路径。

  华严经上说,每人所受的果报,皆因业力所感。种善报;种恶因,得恶报,丝毫不爽,绝不赖于外缘。恒实和我诵到这一段,心神为之一振。华严经竟然句句中肯扼要,绝无戏论!这部经起码有二千六百年的历史,然而,在二十世纪的太空时代,加州海岸湾区有一位圣僧,携法西来普化群伦,微言妙意觉迷启聩,打破时空的隔阂。

  以下一段经文,摘自十地品第二地离垢地,十恶之果报。这一段文一丝不漏地揭穿我的毛病:

  “贪欲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心不知足,二者多欲无厌。”

  “啊呀,正是我的毛病!”

  虽然我曾多次被人占卜、分析,但从未听过像华严经那么真实的判断,简直是闻所未闻。这才是“究竟通达心源一切境界”,这是众生智慧之峰,真理之颠。

  华严经的披露,没有半点恶意,它只是明正言顺地分析众生的毛病,使他们知所警惕以谋自救,离苦得乐。华严经,好像一个坦率真诚的大医师,对症下药。

  我一辈子,未曾知足。心里总有一个企求——盼望下一个新职业,下一个新城市,下一个女朋友——从来不肯切切实实面对现实。对任何事物——女人、教育、食物、身心的探讨等,我总是贪得无厌,多多益善,从未感到满足。这是舍近求远,舍本逐未。可是,太过则不及,始终我得不快乐。

  几个星期前,上人和几位师兄路过,与我们共进午餐。在福德山谷的树荫下坐著,我觉得气定神闲,心清志静,没有讲话的必要,也不想问问题。在这时,心里的善知识劝道:“好了,沙弥,你已经吃够了。在你本身内已具备一切,不用向外寻求一物。一切烦恼和灾难,起源于攀求和欲念。你一但停止攀求,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同时一个时候,心里的恶知识在作崇:“看!这么多好吃的供养,为什么不多吃一点尽情享受?”

  于是,我不禁吃多了一点。忽然,心里的皇帝又嘀咕起来:“你看,这么多人围著你,而你未曾开口说一句话。他们快要离开了,赶快显…

《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